-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針對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國際能源署於本月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圍繞新冠疫情在電力、供熱和運輸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影響做出詳細的預測和分析。2020年5月,國際能源署就可再生能源市場近況提供了一份分析報告,詳細分析了新冠肺炎在2020年和2021年對可再生能源配置的影響。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投資不足
(自美聯社) 國際能源署近日表示,儘管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6萬億美元投資於低碳??可再生能源,較2000年增加了一倍,但若想將全球溫度增幅控制在2℃以內,投資金額應提高到2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25元人民幣) 國際能源署稱,能源效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現在約有1300億美元的投資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而到2035年該投資需超過 5500億美元。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取代煤炭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力來源。 今年全球新增電力90%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儘管全球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依然強勁。今年前10個月,全球可再生能源拍賣產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創歷史新高。
-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海洋能源可滿足超兩倍全球電力現有需求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近日的數據,所有海洋能源技術的發電潛力總和為45000—130000太瓦時,這意味著海洋能源可以滿足目前全球電力需求的兩倍以上。截至目前,海洋能還在研發初期,全球海洋能發電裝機容量僅有530兆瓦。
-
國際能源署:2019年全球排放量仍維持3300億噸
要聞 國際能源署:2019年全球排放量仍維持3300億噸 2020年2月12日 13:48:37
-
美國可再生能源消耗將超過煤炭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油氣新聞1月8日消息稱,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月發布的數據,到2020年,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能源消耗可能超過煤炭消費。 美國鐵路協會(AAR)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煤炭運輸量下降了近四分之一,而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卻在不斷增長。
-
能源巨頭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消耗量首次超越煤炭
能源行業正在迅速轉型。成本效益越來越高的可再生技術的出現,正在徹底改變這個行業。根據此前巴黎協議的目標,希望全球能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對此能源巨頭們紛紛表示自己正在向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軍。上周二(5月26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月度能源評論》顯示,2019年美國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自1885年以來首次超過煤炭,這比電力行業預測實現這一裡程碑的時間還要早上一年。主要原因是過去十年來,由於廉價替代能源的崛起,煤炭的消耗量大幅下降。
-
煤炭不一定比可再生能源便宜,印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據2015《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報告,印度2014年年底煤炭探明儲量2014年煤炭產量均位列全球第五。但由於印度國內的煤炭生產速度跟不上煤炭的消耗量,印度大量進口國外的煤炭。雖然當前國際煤炭價格處於低位,但印度每年的煤炭進口成本仍然過高。
-
國際能源署:2018年全球碳排放創新高 需採取行動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國際能源署公布一份報告稱,2018年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但高效再生能源發展速度跟不上需求,導致煤炭使用增加,從而使碳排放自2017年反彈升高後再次攀升。
-
國際能源署報告: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331.43億噸 創歷史新高
國際能源署報告: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331.43億噸 創歷史新高 據《日本經濟新聞》3月26日報導,國際能源署(IEA)當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這是該數字連續兩年打破歷史記錄
-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2020年
-
國際能源署報告 :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331.43億噸,創歷史新高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屈騰飛】據《日本經濟新聞》3月26日報導,國際能源署(IEA)當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這是該數字連續兩年打破歷史記錄。報導稱,雖然可再生能源不斷發展,但為了實現經濟增長,新興國家對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上升,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隨之增長。
-
全球能源大勢回顧與展望
一、全球能源消費國際能源署在10月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中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同比下降5.3%。其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需求將分別下降8.5%、6.7%和3.3%,但清潔能源需求將增長0.9%。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92.6億噸,大於美國和歐盟的排放量總和。約九成的碳排放來自電力和熱力生產、工業和交通等領域。 柴麒敏表示,中國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也進入到了一個低增速、低增量的階段,正是謀定改革開放後第二次經濟轉型的關鍵歷史期。
-
能源早新聞丨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已連續五年超千億美元
國內新聞◐全國煤炭消費佔比下降至57.7%。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的比重達23.4%,煤炭消費佔比下降至57.7%。86%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體系,約6.1億噸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已連續五年超千億美元。
-
智領能源革命 探索共贏之路——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在...
12月1-2日,由張家口市人民政府主辦,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單位協辦的第三屆張家口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正式召開。張家口市會始終堅持開放思維、國際視野,推動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將張家口打造成為可再生能源集聚發展的高地。
-
習近平: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針對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國際能源署於本月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圍繞新冠疫情在電力、供熱和運輸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影響做出詳細的預測和分析。最新分析表明,電力行業在推動可再生能源恢復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疫情前的項目將在成本持續降低和不間斷的政策支持下穩健運行,促使2021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有望達到近10%的新紀錄,其中歐洲和印度將引領增長。未來五年,可再生能源將引領全球電力行業,並在2025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來源。
-
今日能源看點: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
1、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1月7日,國家電網公示了2021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共涉及52個集中式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1587.44445MW,涵蓋河北、山西、浙江、安徽、江西、山東、四川、甘肅、青海、寧夏10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