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能源

2021-01-10 網易汽車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有望在後疫情時代加速發展。

根據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發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仍在持續,總投資額為88.1億美元,可再生能源佔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達58.1%,而化石能源佔比41.9%。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能源發展既能促進經濟復甦,保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復工復產、增進就業,又能推動它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因此,在未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能源投資中可再生能源的佔比也將不斷提升。

今年,在全球應對疫情和氣候變化雙重挑戰的關鍵時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次對外宣布減排新目標,包括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為發展中國家做出積極表率。「這些承諾充分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王遙說道。

隨著國際減排共識的不斷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也不甘落後。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表示,該國將不再批准新建燃煤發電項目。「我們已經取消了兩個總裝機容量為2600兆瓦的煤電項目,並替代為水電項目。」他說,「政府還決定到2030年實現60%的能源來自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並實現電動車佔比達到30%。」

對於巴基斯坦的減排承諾,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方莉12月16日在法國駐華使館指出,這給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提出了一個警示。「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一帶一路』沿線,化石能源投資的比例還比較高。然而,未來,發展中國家也會不斷加強自主貢獻的力度,讓燃煤電廠或火電廠逐漸退出,這將是一個趨勢。」

方莉指出,在近日發布的《「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中,即便是清潔煤項目,也沒有被納入綠色帳戶,而且在中國金融機構制定的綠債標準中,清潔煤也被去掉了。另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也宣布,該行將不會對煤電項目或涉煤項目提供資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早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方就提出要把綠色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底色。綠色「一帶一路」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理念、原則和目標方面高度契合、相輔相成,被國際社會認可為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解決方案之一。

王義桅強調,綠色是這個時代的主題,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衝擊之下,傳統的全要素驅動的老路難以為繼,各國都將希望寄托在綠色復甦和數位化轉型上,希望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拉動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佔比將不斷提高

在後疫情時代,可再生能源在「一帶一路」能源項目的佔比將進一步提高。這主要受到沿線國家減排意願提高、金融機構對氣候風險關注度增加以及中國可再生能源經驗豐富等因素的影響。

王遙指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或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國家總碳排放量已佔到全球一半左右。其中,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紛紛取消了大型燃煤發電廠的項目。「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必將積極調整對『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結構,引導資金投向可再生能源領域。」王遙說。

與此同時,王遙指出,隨著金融機構越發關注氣候風險,包括世界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在內的100餘家金融機構宣布逐步淘汰對煤炭和/或化石能源的投資。較之化石能源,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出於對金融風險等的考慮,更多地選擇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這也將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

近期,亞投行在首個中長期發展戰略(2020-2030)中制定了於2025年實現氣候融資比重達到50%的目標。該行表示,雖然還有不少成員現階段不得不發展煤電項目,但它們都籤訂了《巴黎協定》,也制定了低碳轉型的規劃。因此,亞投行將把有限的資金用於支持並引導成員實現低碳轉型、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此外,王遙補充道,當前,可再生能源生產成本不斷降低,且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生產設備、技術和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對外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能夠分享和推廣我國技術和經驗的同時,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走出去」,擴大市場空間。

儘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清潔能源有巨大的需求,但如何消除部分國家政府對國家安全的顧慮也是不小的挑戰。「既要解決國家安全問題、信任赤字的問題,又要實現全球能源的互聯互通,還要應對美國的挑撥離間,需要做出很多機制化的安排,也要有很多思路上的創新。」王義桅說。

王義桅認為,中國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轉型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塞爾維亞,一家即將被關閉的火電廠被中國河北省的鋼鐵廠接管,通過綠色升級改造成功轉型,繼續為當地創造收入和就業,兼顧了民生發展和節能減排。這說明,中國在國內積累的「關停並轉」的經驗,可以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重要借鑑。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危」與「機」

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應從多方面入手,助力沿線國家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綠色的「一帶一路」。

首先,政策和標準協同。王遙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各不相同,政策環境並不穩定,這加劇了項目的主權風險和融資成本。政府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框架示範和操作指南,降低項目主權風險和融資成本。另外,制定並推廣包容性較強的項目清單,明確綠色項目標準,也將有助於降低可能出現的環境風險。

12月,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和銀保監會的支持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發布《「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基線研究報告。該報告將「一帶一路」項目分為三類,分別是鼓勵合作類項目(綠色),一般影響類項目(黃色)和重點監管類項目(紅色)。這一舉措若能得到推廣應用,無疑將有助於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第二,支持綠色技術應用與投融資。王遙指出,綠色技術的創新正對全球經濟向低碳轉型產生重要影響,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存在技術水平較為落後的現狀。因此,為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應當加強對於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和應用示範的支持,提升其技術吸收能力。

第三,充分發揮綠色金融作用。「一帶一路」項目投資大、周期長,但短期經濟效益較低,這就需要充分發揮亞投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優惠資金的作用,投資建設示範項目,以此撬動商業性金融機構綠色投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多種創新金融工具和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一帶一路」項目。

第四,充分發揮國際合作平臺作用。王遙說,《「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在現有責任投資倡議的基礎上,將綠色、可持續發展議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提升項目投資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水平,推動綠色投資。通過鼓勵投資者加入《「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遵循其所倡導的條款,在滿足項目需求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支持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

儘管前景看好,但挑戰也不可忽視。王義桅指出,在後疫情時代,很多沿線國家將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在疫情之前,許多發展中國家就已經債務高企,由於今年陷入經濟衰退,未來還將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今年,中國已宣布向77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暫停債務償還,但是光靠中國顯然是不夠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綠色轉型必然需要資金支持。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 邵奎禕_NA6673

相關焦點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
    根據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發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仍在持續,總投資額為88.1億美元,可再生能源佔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達58.1%,而化石能源佔比41.9%。
  • 報告: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超化石能源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中國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領域投資。據統計,中國在光伏、風電、水電、熱能等領域已與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
  • 能源早新聞丨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已連續五年超千億美元
    國內新聞◐全國煤炭消費佔比下降至57.7%。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的比重達23.4%,煤炭消費佔比下降至57.7%。86%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體系,約6.1億噸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已連續五年超千億美元。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投資不足
    (自美聯社) 國際能源署近日表示,儘管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6萬億美元投資於低碳??可再生能源,較2000年增加了一倍,但若想將全球溫度增幅控制在2℃以內,投資金額應提高到2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25元人民幣) 國際能源署稱,能源效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現在約有1300億美元的投資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而到2035年該投資需超過 5500億美元。
  • 經合組織國家能源結構:化石能源高達80% 可再生能源與核能各佔10%
    RECAI)報告顯示,美國如今仍然是世界上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和部署最有吸引力的國家。安永每年發布兩次的該指數顯示,美國在5月份的報告中成為了世界上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當時,安永表示,儘管在COVID-...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今年,歐盟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已首次超過化石燃料。英國氣候及能源智庫Ember發布的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歐盟國家風能、太陽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包攬了其發電總量的40%,化石燃料發電量的佔比僅為34%。  與之相比,美國對待碳減排的態度顯得搖擺不定,共和黨、民主黨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巨大分歧。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2017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持續增長,2018年後隨著成本技術的提升,儘管裝機規模繼續擴大,投資增長出現回落。今年新冠疫情之後,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4%。要完成全球碳減排和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目標,需要大大加快投資增速。另外,可再生能源資金分配不均。在諸多關鍵國家,私有資金規模遠高於公共資金。
  • IRENA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然而要實現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目標,當前的投資規模遠遠不夠。2017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持續增長,2018年後隨著成本技術的提升,儘管裝機規模繼續擴大,投資增長出現回落。今年新冠疫情之後,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4%。要完成全球碳減排和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目標,需要大大加快投資增速。另外,可再生能源資金分配不均。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數據顯示,風電是目前拉美地區最受歡迎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模式,去年累計吸收投資89億美元,同比增長87%。太陽能發電緊隨其後,累計吸收投資81億美元,同比增長31%。  非洲地區的光伏產業發展也在不斷提速。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為了確保氣候安全的未來,到2050年,對可再生能源的年度投資——包括各種類型的發電、太陽能熱和生物燃料——必須增加近三倍,達到8000億美元。隨著新冠肺炎的爆發,2020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4%。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根據IRENA的2019年報告,到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佔全球能源生產能力的2,351 GW。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數據顯示,風電是目前拉美地區最受歡迎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模式,去年累計吸收投資89億美元,同比增長87%。太陽能發電緊隨其後,累計吸收投資81億美元,同比增長31%。非洲地區的光伏產業發展也在不斷提速。
  •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新能源如何「贏」在平價時代
    總體來看,2019年,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提速,其新增裝機容量佔比超過50%,新增發電量在總增量中佔比53.3%。根據目前政策,從明年起,新核准的陸上風電將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2022年起,海上風電和光熱發電項目,國家將不再補貼。另據業內推測,2021年開始,光伏發電也將實現平價上網。在此發展趨勢下,平價階段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將面臨哪些不確定性,又將迎來哪些轉變?
  • 日本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以實現2030年目標
    據分析公司Wood Mackenzie稱,到2030年,日本將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領域投資逾1000億美元。在其最新的《戰略能源計劃》中,該國的目標是22%-24%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然而,這一新的投資率將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7%。2019年,該國19%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其中8%來自風能和太陽能。
  • 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佔全球發電份額10.4%,首超核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圖片來源:網際網路(PV-Tech訊)英國石油公司BP最新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長1.3%,連續第十年創歷史新高。其中,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長41%,天然氣增長36%。
  • 報告|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附下載)
    今年的報告首次分析了離網可再生能源投資情況。到2019年,離網可再生能源的年度財務承諾達到4.6億美元,此前全球離網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一直較低,2013年僅2100萬美元,2007年可知投資僅25萬美元。但是,離網可再生能源仍然只佔全球能源供應項目總資金的1%。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運輸燃料需求和化石燃料價格的下降削弱了生物燃料的經濟吸引力,因此運輸行業或許可以成為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潛在領域。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I. 受電力行業推動的可再生能源恢復發展2020年,用於發電的可再生能源將增長近7%,這與所有其他燃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中國能源報記者 蘇南 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和在發電量中的佔比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非水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量中的佔比,尤其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 日本碳中和困境:核能、可再生能源
    核能和使用碳捕獲的化石燃料預計佔30%至40%,其餘大部分由氫氣構成。儘管有人呼籲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但該計劃仍將核電作為主要能源。埃莫裡(Seita Emori)10月在JCI主辦的一個研討會上說:「日本的可再生能源大約是目前電力需求的兩倍。其中大部分來自風力發電,尤其是海上風電。海上風電項目存在著諸如成本、併網、靈活性和開發受控等挑戰。」圍繞可再生能源未來擴張的問題,JCI代表末吉竹次郎在同一研討會上指出,2020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約為23%,已經在政府2030年的目標範圍內。
  • 能源巨頭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消耗量首次超越煤炭
    能源行業正在迅速轉型。成本效益越來越高的可再生技術的出現,正在徹底改變這個行業。根據此前巴黎協議的目標,希望全球能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對此能源巨頭們紛紛表示自己正在向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軍。但在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仍然遠遠落後於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如果沒有頁巖氣繁榮帶來的廉價天然氣,美國的煤炭消費可能仍將大大高於可再生能源消費。(來源:EIA)在過去幾年中,殼牌(Shell)和英國石油(BP)等能源巨頭在可再生能源部門都相當活躍,投資者的積極性也被點燃,他們希望能源業務能更有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