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可再生能源:繁榮還是滯後

2020-12-02 生物谷

14日,韓國知識經濟部網站發表聲明稱,最近幾年,韓國的可再生能源在國內銷售量、出口量和私人投資等方面都迅速增長。但是,在技術水平方面韓國的可再生能源還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

根據韓國知識經濟部與名為太陽能和能源的市場研究機構14日公布的報告,2010年韓國國內可再生能源銷售總值為72億美元,同比增長58%。出口額也增長77%,達到45億美元。主要增長來自本土的太陽能發電業和相關的設備製造。2010年,可再生能源領域私人投資較2009年增長了22%,達到31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研發方面,很多可再生能源工廠拔地而起。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發電業增幅最大,從2007年到2010年,韓國的國內銷售和出口量分別提高13.4倍和21.4倍。

會計師出身的韓國知識經濟部部長崔重卿給該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算了一筆帳。崔重卿表示,韓國關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並將其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部分,這些重視已經逐漸培育出了成果。他接著說:「像現在的半導體和造船業一樣,韓國政府希望將可再生能源培養成為國家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

為了順應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韓國致力於可再生能源的公司數目從2009年的192家增加到2010年的215家,增長比例為12%。行業僱傭員工人數從2009年的10407人增加到2010年的13380人,同比增長29%。韓國知識經濟部希望2011年繼續可再生能源的這種增長勢頭,並預測可再生能源出口將會增加84%,達到84億美元。私人投資也有望提高16%達到36.5億美元,可再生能源行業僱傭勞動力將提高28%,達到17161人。

儘管增長穩步,但是,可再生能源對韓國來說還是新興的行業,仍落後於日本、中國、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據韓國知識經濟部透露,世界可再生能源市場收入已經達到1620億美元,而韓國僅僅分到了51億美元。

韓國知識經濟部官員表示,韓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有,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燃料。韓國注意到中國正舉巨資到太陽能和風能領域,而韓國在投資規模和技術上很難趕上中國。在生物質燃料方面,因為原料是生物質燃料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巴西已經成為這方面的領跑者。以上官員指出,韓國應該關注的就是整合當前的半導體、太陽能和液晶顯示器方面的優勢,並強化在造船和風力發電等領域的優勢。

其實,在發展可再生能源領域,韓國早已再次發力。2010年10月,韓國政府稱將花費40萬億韓元用來發展公共和私人投資來促進可再生能源投資。投資包括200億韓元建立4-5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研究測試基地。今年1月初,總統李明博曾表示,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韓國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上議程,並希望到2015年這兩方面的出口創匯達到400億美元,而2009年這一數字為46億美元。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已經被韓國一些學者當作激勵其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鞭策」。1月5日,韓國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李杞鄖在接受韓國《中央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韓國而言,中國經濟發展不是機遇而是威脅。他表示,中國的7大新興戰略產業是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新型可再生能源、新動力汽車、尖端裝備和新材料產業。這些新興產業與韓國的戰略產業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的,而其中的某些產業甚至領先於韓國的水平。(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韓國能源政策大轉向:不再開發核電 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韓國總統文在寅19日宣布,他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將終止所有建設新核電站的計劃,也不再批准延期運行現有核電站,以兌現競選承諾。韓國上世紀70年代建成第一臺商業核電機組,進入21世紀以來更積極推進自主研發核電技術,爭奪海外市場訂單,躋身核技術主要出口國行列。放棄開發核能,顯示韓國能源政策重大轉向。
  • 韓國光伏儲能項目起火!官方擬將可再生能源補貼與儲能安全掛鈎
    韓國光伏儲能項目起火!官方擬將可再生能源補貼與儲能安全掛鈎光伏系統工程  來源:北極星儲能網  作者:清稚  2020/6/11 17:24:55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極星儲能網獲悉,5月27日,韓國一光伏電站儲能系統發生火災
  • 核能還是可再生能源?能源可持續發展引爭議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未來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是以核能為主,還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已引發科學界重大爭議的問題。這位知名應用核物理與強雷射技術專家認為,基於核聚變反應堆的聚變電站是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的一個希望,雖然樂觀的估計要五十年以後甚至更長時間,受控聚變核能才能開始對清潔能源做出實際貢獻,但這對能源的長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是可再生能源開發規劃與電網規劃實施中缺乏銜接。一些地方反映,電網規劃建設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不適應,電網建設滯後於可再生能源發展,輸電通道不足,且部分輸電通道能力未達到設計水平,可再生能源電力輸出受阻問題比較明顯。如我國「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達到2.3億千瓦,本地市場有限,跨區外送能力只有4200萬千瓦,僅佔新能源裝機的18%。
  • 能源巨頭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消耗量首次超越煤炭
    能源行業正在迅速轉型。成本效益越來越高的可再生技術的出現,正在徹底改變這個行業。根據此前巴黎協議的目標,希望全球能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對此能源巨頭們紛紛表示自己正在向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軍。但在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仍然遠遠落後於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如果沒有頁巖氣繁榮帶來的廉價天然氣,美國的煤炭消費可能仍將大大高於可再生能源消費。(來源:EIA)在過去幾年中,殼牌(Shell)和英國石油(BP)等能源巨頭在可再生能源部門都相當活躍,投資者的積極性也被點燃,他們希望能源業務能更有可持續性。
  • 海洋發電可能將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緩解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變得尤為重要。以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等為代表的海洋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據統計,可再生能源中的海洋能約佔世界能源總量的70%以上。但是,我們開發利用的海洋能卻微乎其微。
  • 全球可再生能源活力排行榜單TOP10
    5月2日,英國商業能源(British Business Energy)的一項最新研究提供了全球大多數能源經濟體的見解,從收入、GDP佔比、就業人數等進行考察,並最終列出了幾個有趣的榜單。其中,對重點能源經濟體的可再生能源活力情況,BBE根據可再生能源投資和未來使用計劃等因素進行了綜合評分,評出了可再生能源活力榜前十名。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海洋可能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包括美國,中國,大多數歐盟國家和印度在內的由24名成員組成的OES認為,海洋能源由於其巨大的潛力,有潛力成為可再生能源的聖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是一個促進各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採用和可持續利用的組織,它認為海洋能比太陽能或風能發電的潛力更大。 根據IRENA的數據,世界上800,000公裡的海岸線中,有2%的波浪功率密度超過了每千瓦30千瓦(kW / m),根據估算,全球技術潛力約為500吉瓦電能(GWe)。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可再生能源新生力量 生物質能打開燃料能源新市場
    地溝油、生物柴油、甘油和甲醇均為生物質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生物質能源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
  • 可再生能源信息2019:概述
    隨著其他類型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可再生能源中水電的份額從1990年的89.4%降至2018年的50.0%(圖16)。1990年,大部分非水可再生能源是由固體生物燃料(67.4%)和地熱能(20.4%)產生的,而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在1990年佔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3.8%。然而,從1990~2018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能源,佔37.1%。
  • 澳大利亞進入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前三名
    2020-12-01 13:37:26 來源: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舉報
  • 可再生能源替代煤電?專家:還是互補更靠譜一點
    來源:觀察者網張樹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電?還是互補更靠譜一點文 | 張樹偉,卓爾德環境研究(北京)中心主任兼首席經濟師在市場商品體系中,不同類型的技術與產品是互補關係還是替代關係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那麼,在我國,新興的可再生能源與仍佔據主體地位的煤電之間是互補還是替代關係呢?這並不是一個容易達成一致的問題。一方面,我國很多公共問題的討論存在計劃思維與市場思維方式的混雜,現實運行更是因嚴重缺乏時間與空間一致性標準,充滿著更有權力者的自由量裁。
  • 走進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這裡是位於科羅拉多州戈登小鎮的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距該州首府丹佛約20分鐘車程,威皮克在這裡擔任燃料電池與氫技術項目經理。最近,在美國國務院外國記者中心的組織下,包括新華社記者在內的部分外國記者走訪了該實驗室。  這是美國唯一一所專門致力於可再生能源基礎研究的國家實驗室。該實驗室目前有員工約1500人,另有800名訪問研究人員、實習生或合同工。
  • 我國在"一帶一路"上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優勢
    4月3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研究項目在北京發布最新報告《「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發展合作路徑及其促進機制研究》和《東協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及重點案例國研究》,展示了影響「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的政策條件、產業條件及存在的機遇和挑戰。
  • 彭立新:從可再生能源到綠色氫氣能源
    國家能源問題大家都知道的,我們有70%的能源是進口,有安全問題,我們有差不多60%的能源是用煤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為什麼可再生能源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國家在整個全球來說佔到差不多30%能源在中國發生,應該說可再生能源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業,我上個月有機會去甘肅青海那邊去旅遊,除了看到非常漂亮的丹霞地貌以外,還看到非常非常令人驚喜的風電廠、光電廠,這張圖像看到太陽一樣光能發電的設備
  • 拜登的能源政策:核能VS可再生能源
    然而,在他的氣候變化政策中,2萬億美元預算幾乎全部用於可再生能源,這正是國會中的絕大多數共和黨人反對的。更好的辦法是「綠色核協議」。上周四,懷俄明州政府拒絕了一家風能開發商的建設申請,這是該州首次拒絕在州政府土地上建設能源項目。「該地區擁有美國最壯美的風景區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來自科羅拉多州和其他州的遊客」,當地環保人士Jennifer Kirchhoefer說,她抵制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基層領導。與此同時,共和黨人對太陽能和風能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懷疑。
  •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嗎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是嗎
    我們都知道到能源分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那麼,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嗎?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