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芒草

2021-0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多年生芒草(Miscanthus)適應全球各類嚴苛惡劣的土壤和環境條件,不佔用農業耕地,無需太多種植成本,生長快速,生物質產量高。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提供30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400萬歐元,由德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和土耳其以及聯合中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同行,組成OPTIMISC研發團隊,經過4年多時間的深入研究,全面證實芒草的使用價值,再次確認芒草作為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的科學依據。
   
    研發團隊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芒草資源,包括野生和雜交資源,不同土壤與環境條件下芒草的產量和質量,例如中國、俄羅斯、歐洲和南半球。通過遺傳基因、生態環境和生命周期,研究如纖維素、沼氣、乙醇或蛋白質等,證實芒草生產生物質燃料和高附加值生物製品的可利用價值。通過提高種植技術和育種方法,進一步提升芒草的產量與質量。通過改進芒草加工技術和生產工藝,完善芒草可持續的整體生物質價值鏈。

    芒草相對其它能源農作物,生態環境友好、溫室氣體排放少。芒草種植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耐乾旱抗蟲害,適宜於大面積貧瘠土地集約化生產。相對簡捷的煉製技術、模塊化工藝流程,更容易使其規模化低成本實現規模效益,有助於生物經濟轉型的升級和可持續。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生物質能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日前,江蘇13家生物質發電廠因收集不到足夠的秸稈,在短時間內集體陷入虧損,一時間引發熱議。這與國家對生物質能源日益加大的重視與扶持似乎並不匹配。「十一五」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生物質能源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等法規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生物質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
  • 可再生能源新生力量 生物質能打開燃料能源新市場
    地溝油、生物柴油、甘油和甲醇均為生物質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生物質能源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
  • 利樂擴大使用生物質塑料 包裝可再生材料比例增至82%
    在利樂巴西工廠,一種以甘蔗為原料的生物質低密度聚乙烯將替代原有的外層和複合層塑料。以一個1000ml利樂磚無菌包裝為例,由於採用新的生物質塑料,加上中間的紙板層,其可再生材料比例可高達82%。 早在今年2月,可口可樂巴西公司就將這種含有生物質低密度聚乙烯的液態食品包裝用於旗下Del Valle果汁產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並獲得了巨大成功。
  • 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加速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產生約9億噸的秸稈等農林廢棄物,如何以這些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去替代化石資源,變廢為寶,實現化肥、農藥減量,修復和保護土壤及水源、保障農產品安全和全面恢復綠水青山,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趙皖平向《企業觀察報》記者介紹,生物質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 科普| 走近生物質再生纖維
    另外,受「糧棉爭地」及全球石油資源日趨匱乏等因素的影響,棉纖維及合成纖維產量增長也將受到限制。為了滿足生產發展和消費增長的需求,必須有相應的替代資源,目前以生物質技術為核心的再生纖維快速發展,成為引領化纖工業發展的新潮流。 生物質纖維是指利用生物體或生物提取物製成的纖維。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來源:新華社 2006-06-02 13:01         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和前景廣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物質商品能源的生產
  • 今年可再生能源財政預算923億 生物質能源有望加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的支出安排中,生物質發電執行數增長最大為53%;其次是太陽能,增長14.3%;而風電發電補助預算數為上年執行數的96.8%。這意味著,2020年生物質發電補貼執行情況有望好於2019年。生物質能源研究專家表示,隨著政策利好,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支持、資本的進入,生物質能源發展將有望進入加速發展期。
  • 未來工業生產用能,生物質熱電唱主角
    雖然風電和光伏在發電領域逐步構築優勢,但是要實現可再生能源供熱,風電和光伏則先天不足。取代化石能源供熱,唯有生物質能才可以,而生物質熱電則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熱來源。相較於風電和光伏,生物質能與化石能源一樣可以提供穩定、安全的熱和電。同等裝機規模的項目,生物質熱電供能效率遠高於風電和光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
    第二章    資源調查與發展規劃第六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和協調全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制定資源調查的技術規範。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相關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調查結果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匯總。
  • 科學網—期待「催」出更多生物質資源
    其中,生物質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對其有效開發利用已被各國看作是替代化石能源製備燃料與化學品的重要途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張海民課題組實現了生物質平臺分子糠醛的綠色電催化轉化升級為高附加值化學品過程,對於設計相關的高效催化劑與催化反應體系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應用催化B:環境》。
  •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我國農業生物質資源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專門種植用以提供能源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如甜高粱、薯類、甘蔗和油菜等,畜禽糞便和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如稻殼、玉米芯、甘蔗渣等。農業生物質具有資源種類多、分布範圍廣的特點,可轉化為電力、燃氣和液體燃料等多種高品位能源。    朱明表示,農業生物質開發利用是當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重大課題,既涉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又關係到能源安全。
  • 中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潛力大 三類資源可利用
    中國網8月18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0年8月18日舉行新聞吹風會,請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林業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網上直播。    據介紹,我國現有森林面積1.95億公頃,林業生物質總量超過180億噸,其中可作為生物質能源資源利用的有三類:一是木質燃料資源。薪炭林、灌木林和林業「三剩物」等總量約3億噸/年;二是木本油料資源。中國種子含油率超過40%以上的植物就有154種,麻瘋樹、油桐、黃連木、文冠果、油茶等樹種面積約420萬公頃,果實產量約559萬噸;三是木本澱粉類資源。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生物質發電變革,資源融合協同處置,多元發展是趨勢
    在中國決定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之初,生物質發電的產業化和風電光伏几乎同時起步燃料的來源不應該僅僅是秸稈,而應該是混合型的資源。 中國大量的生物質資源包括: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城市有機生活垃圾、人、畜禽糞汙等,甚至一些工業固廢和汙泥都可以綜合利用,而這些都可以作為生物質電廠的燃料來源。
  •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能源發展新路徑
    泓森槐生長迅速,萌櫱力強,燃燒熱值高,生物量產值遠大於其他樹種,木質纖維素含量較高,是作為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優質原料;也是營造短周期能源林的優良樹種。工業革命以後,隨著機械大工業的發展,可再生能源由於利用方式落後而逐漸被傳統的化石能源所取代,其所佔能源消費的比例逐漸下降。到20世紀下半葉,隨著化石能源局限性的日益突出,人類對能源的利用又重新回歸自然,重拾可再生能源,只不過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瀋陽:生物質資源暗藏「巨能」 需全產業鏈承接
    一座城市,沒了石油、沒了煤炭,沒了天然氣,未來怎樣運轉,如何發展,這是城市管理者面對傳統能源日益枯竭的現實,不得不思考的重大課題。  若干年後,何種能源能夠支撐城市的不斷發展?電動汽車、太陽能取暖、風能發電……在國內追逐新能源、新技術的浪潮中,國內能源研究專家給出這樣的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後,能源市場將是生物質燃料的天下,沒有發達的生物質全產業鏈,城市發展經濟將舉步維艱。」
  • 生物質產業:未來能源新亮點?
    其實,在巨大的能源和環境壓力下,以農林廢棄物、油料植物為原料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我國科研人員已在加緊生物質能源的研發以及商業化運作的實踐。今天,我們請來研究生物質工程的院士、專家,為我們展開這幅新產業蓬勃發展的壯美畫卷。
  • 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原標題: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摘要 玉米秸稈、園林垃圾、廢舊家具,這些過去在別人眼中難以處理的生物質垃圾,如今不再是簡單的焚燒當成燃料,而是通過一臺裝置轉化成無毒綠色環保的生物燃氣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生物質發電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主要有直燃、混燃、氣化、沼氣、垃圾填埋氣發電等技術。由於生物質發電技術依賴於生物質資源,其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的潛力不是很大。2008年底全球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5200萬千瓦。
  • 國能生物:全球生物質發電的領航者
    同時,由於生物質電能質量穩定,機組利用小時數高,是可再生能源中的優質電力,因而對農村地區電網平衡和電網安全運行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截止2011年6月份,國能生物質發電廠總計向社會輸入綠色電力103億千瓦時,減少CO2排放約800萬噸。與傳統的火力發電量相比,生物質發電量絕對值雖小,但其貢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