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物質能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日前,江蘇13家生物質發電廠因收集不到足夠的秸稈,在短時間內集體陷入虧損,一時間引發熱議。

這與國家對生物質能源日益加大的重視與扶持似乎並不匹配。「十一五」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生物質能源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等法規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生物質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

「中國的生物質能源究竟該怎麼走?」8月30日,在中國科學院舉辦的生物質能源研討會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向15家研究所和8家企業的代表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新的能源熱潮

近年來,以安全、環保、可再生為標誌的生物質能源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

「以美國、歐盟、巴西等為首的許多國家地區,已經掀起了以纖維素生物液體燃料、微藻生物液體燃料、生物天然氣等為主流的新一代生物燃料技術的研發熱潮,並佔據了產業發展先機。」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認為,生物質能源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發展,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這個問題上責無旁貸。

「在當前能源消費總量快速增長、石油出現結構性短缺,減排壓力巨大的背景下,發展生物質能源已經成為我國的戰略需求。」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副局長蘇榮輝在報告中說,「如果將我國50%廢棄生物質轉化為液體燃料,就可減少30%石油進口,減排2.4億噸CO2,有效緩解石油供需矛盾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

然而,與美國、巴西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國家相比,耕地面積緊張,水資源匱乏等現狀,讓中國無法照搬其他國家的經驗,必須開闢出一條「不與民爭糧,不與糧爭地」的發展道路。

「生物質能源技術必須綜合考慮資源、成本和碳排放等問題。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須以最終能夠創造財富和價值為目標。生物質能源技術的發展,要以國家需求為牽引,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著力解決好技術和經濟兩張皮的問題。要避免同質化問題,更要避免低水平重複。」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說。

第一突破口:原料

「其實人類從未缺過能源,人類缺的是廉價的能源。」

這是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嶽國君發出的感慨。中糧2006年開始涉足生物質液體燃料的研發,僅為了尋找合適的材料就花費了3年時間。

致力於生物柴油生產的福建龍巖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該公司副總裁曾慶平說:「2003年,國內企業開發出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但自那時起,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歷程就十分曲折。」

2005~2007年間,全國跟風上馬了很多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但由於原料和技術、成本及產品質量等原因,加上20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許多企業還來不及投產就倒閉了,有些企業甚至淪為以生物柴油為幌子的非法食用油加工窩點。

「而且,現存的生物柴油生產線也基本是以廢棄油脂為原料,難以長期維繫。」曾慶平坦承,「長期、大規模生產生物柴油,要依靠木本油料植物種子和海洋藻類植物等新原料,這就需要科技界與企業界通力合作。」

對這一點,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副所長呂雪峰深有同感:「目前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原料。」近年來,青島能源所在生物天然氣、生物質預處理糖化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並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進行產業化推廣。

生物質利用:多元發展

「對我國來說,生物質能源發展應以能源補充替代和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以廢棄生物質資源為主,培育有潛力的新型生物質資源,實現多元化資源供給。」生物質能技術創新產學研聯盟秘書長,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黨委書記馬隆龍說。

除原料外,工藝上該走什麼過程?企業該做什麼產品?在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馬延和看來,這些都是我國發展生物質能源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

 「比如纖維素就是我國未來工業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他舉例說,「纖維素生物醇應該成為我國未來生物液體燃料的戰略發展方向,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發展高值化學品和生物液體燃料的共生產,走多元化發展之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則提出建立「大能源」概念,拓寬生物質利用思路。他認為生物質作為自然界唯一含有碳氫的可再生資源,應重點考慮轉化生成運輸燃料、化學品等。「我們應研究制定中國生物煉製路線圖,以更好地指導技術研究和產業開發。」

中國的機會

2011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桑濤在甘肅環縣種下了10萬棵草,一年後只活下來幾千棵,但這個實驗結果卻讓他很高興。

「這些草是我們從華中地區移過來的,但它們卻在乾旱、寒冷、貧瘠的黃土高原適應得很好。」在桑濤看來,這幾千棵頑強存活的芒草中,可能就孕育著中國生物質能源的下一個希望。

桑濤的樂觀源自中國豐富的邊際性土地和植物資源。據統計,我國可用於種植能源植物的邊際性土地達1.3億~1.36億公頃,另外還有1.35億公頃的退化、沙化、鹽鹼化土地。而根據《中國柴油植物》記載,我國有100多種適合在荒山、荒坡種植,可煉製生物柴油的植物。

2008年起,中科院多家研究所展開了對芒草這種熱門的能源植物的研究。植物所和武漢植物園完成了芒草的資源收集和初步馴化;青島能源所收集了耐鹽鹼芒草種質資源並進行了選育;而上海生科院、遺傳發育所則開展了芒草基因組測序、轉基因體系建立等工作。

不僅是芒草,目前中科院在20家研究所對生物質能源的研發進行了布局,學科方向覆蓋生物質能源創新價值鏈的各個環節,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形成了互補性強、先導性強的合作格局,並與波音、殼牌、中石化等國內外大型企業在微藻燃料和纖維素生物醇等領域開展了合作。

在「十二五」的前兩年,中科院承擔的國家生物質能源研發任務經費總計2.93億元,並在新型種質資源培育、高效低成本轉化關鍵技術、產品提質等方向上達到了國內領先乃至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希望通過目標凝練、精心組織,與企業一起協同創新、集智攻關,使生物質能源技術邁上新的臺階。」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局長王越超說。

這樣的誓言也讓桑濤等一線科學家倍受鼓舞:「我們相信,在中科院總體布局和積累的基礎上,中國是可以走出自己的生物質能源之路,也有可能在該領域與世界爭先的。」

研討會現場

白春禮講話

陰和俊主持會議

張亞平主持會議

相關焦點

  • 學校召開生物質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研討會
    本網訊 5月25日,學校召開生物質工程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就我校生物質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方向布局及體制機制保障等進行了研討。會議由副校長龔元石主持,特邀專家程序教授、學校5個學院的14位相關領域等專家出席了會議。
  • 氣固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與儀器研討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1年3月25日上午,由中科院計財局條件裝備處組辦、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承辦的「氣固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與儀器研討會」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舉行。
  • 中科院與韓國國家科技理事會舉辦能源領域線上研討會—新聞—科學網
    9月1日,中國科學院與韓國國家科技理事會(NST)共同舉辦能源領域線上研討會。
  • 生物質能源發展的關鍵在哪?
    「實質上,生物質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最重要、可發揮更多作用的能源品種。相較於風電、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利用具有多重意義,如不能合理利用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反之如能充分利用,則無論是對於應對氣候變化、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亦或增加能源資源供應來講,都非常重要。」
  • 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4 08:57 來源: 國防科工局網站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主辦的空間頻率軌位資源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代表就頻率軌位資源形勢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途徑以及相關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等議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 「中科院固體物理所-中科大材料系」所繫結合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他指出,中國科大自建校以來,就一直堅持「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模式,相信通過本次研討會的召開,在合肥物質科學技術中心這一協同創新平臺下,雙方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必然會取得更多的成果。 他指出,作為中科院集成優質科教資源建設的協同創新平臺,合肥物質科學技術中心成立以來,通過推動中國科大和合肥研究院開展人員雙聘、創新單元共建等一系列舉措,為中科院在合肥地區的科教資源融合做出了貢獻,通過本次研討會的召開,必將進一步促進中科院在合肥地區材料科學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 高性能電磁計算應用與軟體開發研討會在京召開
    2月5日,中科院高技術局在中國科學院網絡信息中心組織召開了高性能電磁計算應用與軟體研討會,來自中科院電子所、電工所、數學院、物理所、網絡中心,以及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2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國科大海洋學院建設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4月19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以下簡稱海洋學院)建設研討會在青島召開。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出席會議。  會上,國科大海洋學院院長孫松作學院建設及發展規劃匯報,介紹園區基本建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工作,提出學院下一步規劃與工作重點。
  • 中德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大化所召開
    9月22日至27日,由中德科學中心資助的「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在分子、團簇和表面研究中的應用——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研討會的組織者為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和德國哥廷根大學Alec Wodtke教授。來自中國、德國和第三方國家的48位科學家,以及所內相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德科學中心主任Heike Strelen博士也蒞臨此會,並就中德合作的以往經驗以及該項目的合作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
  • 科技對產業的承諾:探索、闖關、開路(關注林業生物質能源)
    對於林業生物質能源這個新興產業,情況尤其如此。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能源原料研發中心主任馬履一在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國的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到,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結構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安全。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能源原料研發中心作為非糧生物質能源研發的國家隊,每名科研人員都深知肩負的使命,不敢有半點懈怠。
  • 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研討會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舉行
    發表於:2009-10-14 09:00:10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工程熱物理所承辦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研討會近日,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座談會在北京融金國際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芬蘭科學院聯合主辦,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承辦。
  • 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8月13日至14日,由農業部能源環保技術開發中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和瑞典國家技術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09年生物質成型燃料設備與應用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據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楊雄年介紹,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和設備已取得突破,有效地解決了功率大、生產效率低、成型部件磨損嚴重和壽命短等問題,並實現了商業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第二屆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學品與塑料論壇2020將於12月召開
    2020將於12月1-2日蘇州召開。來自豐原集團、清大智興、諾維信、藍晶微生物、中國石油大學、湖北大學、吉林中糧生物、安徽天意環保、中國石油規劃總院、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所、伊品新材料、大化所、閣界諮詢等的專家將參加論壇並作報告。
  • 中科院「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召開 | 海洋領域專題研究...
    2020-11-21 02:36:03 來源: 海洋知圈 舉報   2020年11月12日,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在青島組織召開中國科學院
  • 大型電視連續劇《雲豹行動》劇本研討會在京隆重召開
    6月21日下午,大型電視連續劇《雲豹行動》劇本創作研討會在京召開。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李遂芳,華盛音像出版社社長、總製片人張德偉,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總編室負責人陸芸,華盛音像出版社市場運營總監、製片人翟樹理,華盛音像出版社社長助理、執行製片人劉美佳,華盛音像出版社微電影部主任、總製片人周雷,華盛音像出版社總編室總編、責編楊月軍,《雲豹行動》編劇江旋、編劇林翔出席本次研討會。
  • 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6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主辦、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中科搏銳承辦的「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於「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在京舉辦。
  • 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研討會在京召開
    4月12日,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研討會在京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生態補償政策研究中心主辦,共有來自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發改委、科研院所、相關企業的120多名代表參會。來源:中國日報網
  • 石元春院士:生物質能源仍被邊緣化
    在日前舉行的中科院「十二五」研究生青年發展系列活動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專場上,兩院院士石元春對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併網瓶頸、設備質量、關鍵技術與材料國產化、發電總量及平均發電量效果、產能過剩等,都是石元春擔心的問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大大躍』,是否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石元春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
  • 我國對生物質能源重視不夠
    「生物質能源是唯一的零碳燃料,將在未來低碳能源結構中發揮重大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上說。另外,有專家表示,隨著「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設定,發展生物質能源已成為減碳的最佳選擇。
  • 第十四屆全國研究生生物質能研討會在湖南省長沙召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2日訊11月25日,第十四屆全國研究生生物質能研討會在湖南省長沙召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省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王明旭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馬隆龍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