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發展的關鍵在哪?

2021-01-09 騰訊網

「實質上,生物質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最重要、可發揮更多作用的能源品種。相較於風電、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利用具有多重意義,如不能合理利用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反之如能充分利用,則無論是對於應對氣候變化、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亦或增加能源資源供應來講,都非常重要。」日前,在由國際能源署(IEA)與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在京舉辦的「生物質能清潔利用國際研討會」上,談及生物質能的應用,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的上述表態,引發業內廣泛共鳴。

然而,縱觀我國生物質能產業,雖然資源前景不容小覷,經過多年發展也取得一定成績,但因一直無法跨越原料收集成本高,以及轉化技術不經濟、產業附加值低兩大根本性障礙,導致當前生物質能利用形式單一,利用率低下、產業規模較小。

文丨仝曉波

中國能源報記者

新技術拓寬資源前景

「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物理形態轉化能量,不易儲運。而生物質能以化學形態轉化能量,與化石能源是同宗同源的碳氫氧化合物,易於儲運,又有固液體多種產品,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會長陳小平在會上說。

我國生物質能源資源豐富、覆蓋種類繁多,包括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糞便、農產品加工糧食、工業有機廢料、有機沼液等。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目前擁有可開發的生物質能源資源量達到近8.4億噸標準煤/年,約相當於能源消費總量的20%。

不僅如此,當前,已成為國際生物能源研發新熱點,並在歐美發達國家初步實現商業化的生物質熱化學轉化技術,幾乎可將所有有機廢棄物和能源植物作為原料,極大地拓寬了生物能源產業的原料範圍,從而使得工業化規模生產木 、纖基生物合成燃油和生物合成天然氣成為可能,對生物質能源產業的資源貢獻潛力不可小覷。

「生物質能產業低/零碳淨排放、資源可永續利用,是變廢棄/汙染物為高附價值能源和材料,甚至可全面取代化石能源的綠色、循環經濟典範產業。基於生物質熱化學轉化技術,在中國建成共計超過年產億噸級規模的生物合成燃油、年產千億方級規模的生物合成天然氣不是沒有可能。」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程序說。

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進

據IEA專家介紹,現代生物能源已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未來還會有很大增長潛力。尤其在供暖和運輸領域,迫切需要加快推動生物質能源的大規模應用,以實現長期可持續性發展目標。

生物質能適用性強,用途廣泛,在我國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已在電、熱、氣等各個領域均有所應用,如生物沼氣、生物質發電與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液體燃料、生物天然氣等。

但相比較於其它可再生能源產業,當前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的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和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現階段我國生物質能源利用規模小、產業發展緩慢,且利用形式單一(主要以發電為主)、利用率偏低,成為困擾當前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中國生物能源產業自問世以來,一直無法跨越原料有限且成本高,以及轉化技術不經濟、附加值低兩大根本性障礙。加上政策性扶持缺失(生物質發電除外),發展舉步維艱,連續兩個五年規劃的主要指標任務均未完成。」程序指出。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6.5億千瓦,佔到電力總裝機36.6%,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只有0.15億千瓦,僅佔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約2%。

「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項目主要以純發電為主,產業單一,能源轉化效率不足30%,效益偏低,下一步需加快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陳小平說。他同時特別指出,在中國以畜禽糞便等為主的生物質廢棄物已成為主要汙染源,畜禽養殖的生物天然氣蘊藏量已達600億方/年,但從目前我國生物沼氣的開發利用看,整體還很滯後,只有不到13%的利用率,亟待加快開發。

談及生物質能的下一步發展,梁志鵬指出,生物質能在生物質天然氣以及清潔供暖領域如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鍋爐供熱、分散性小型生物質成型燃料方面將有發揮較大作用的空間,下一步還需要在產業政策、標準制定和市場化發展機制層面創造良好環境,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進。

生物質供熱亟待引起重視

當前,我國在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均將生物質能利用作為重要方向。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圍繞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的實施,生物質能無疑將有發揮作用的巨大空間。

「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和工業供熱的任務迫在眉睫,片面依靠煤改電、煤改氣是脫離實際的。」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工程系教授倪維鬥特別強調。

分析生物質清潔供熱的優勢,倪維鬥指出,從經濟性上看,與天然氣鍋爐、空氣源熱泵相比,考慮到初始投資,生物質成型鍋爐燃料最經濟;從環保性看,以吉林、湖北等實際項目運行為例,改燒生物質顆粒後,鍋爐排放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遠低於國家新建燃氣鍋爐排放標準。

「從全球經驗看,無論是採用傳統方式,還是現代商品能源使用方式,取暖和供熱都是最主要的生物質能源利用方式。國家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應該明確生物質在清潔供熱中的重要地位,並予以大力發展。」 他說。

尤其在農村地區,生物質資源分散,熱用戶密度低,最適宜就近推廣分布式生物質供熱,迅速替代散燒煤炭,減少汙染,降低供熱成本。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盧奇秀

相關焦點

  • 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
    北極星固廢網訊:面對能源及環境的雙重壓力,全球調整能源結構的步伐,以生物質為燃料的熱電聯產成為某些國家的主要發電和供熱手段,2019年全球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878萬千瓦,以下是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發展生物質能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四、關於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對策建議我們認為,為了促進生物質能源的健康發展,加快生物質能源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實現能源發展的戰略目標,在生物質能源發展進程中應積極採取以下措施。1、提高對發展生物質能源的認識水平。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來源:新華社 2006-06-02 13:01         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和前景廣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物質商品能源的生產
  • 雲南省生物質能源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
    雲南省生物質能源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近年來,可再生能源使用日漸廣泛,非化石能源的開發和使用佔比也逐漸提高。生物質能源作為非化石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估量,如何合理開發利用這種清潔環保能源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能源發展新路徑
    工業革命以後,隨著機械大工業的發展,可再生能源由於利用方式落後而逐漸被傳統的化石能源所取代,其所佔能源消費的比例逐漸下降。到20世紀下半葉,隨著化石能源局限性的日益突出,人類對能源的利用又重新回歸自然,重拾可再生能源,只不過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國對生物質能源重視不夠
    「生物質能源是唯一的零碳燃料,將在未來低碳能源結構中發揮重大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上說。另外,有專家表示,隨著「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設定,發展生物質能源已成為減碳的最佳選擇。
  • 生物質發電有哪幾種形式
    生物質發電有哪幾種形式。燃燒發電,直接燃燒發電是將生物質在鍋爐中直接燃燒,生產蒸汽帶動蒸汽輪機及發電機發電。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的關鍵技術包括生物質原料預處理、鍋爐防腐、鍋爐的原料適用性及燃料效率、蒸汽輪機效率等技術。
  • 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建議
    摘要: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是解決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原料瓶頸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了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現狀的基礎上,對其開發利用的可行性及障礙進行了探討。認為我國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資源具備土地資源豐富、林業能源植物培育技術發展成熟、轉化利用工藝與設備研發取得一定突破以及政策環境良好等條件。
  •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現狀、開發意義及發展趨勢
    因此,加大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農業生物質能源發掘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食品安全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通過開發和使用生物質能替代化石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普遍存在的「畜牧公害」和「秸稈問題」,是我國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的長期目標。
  • 石元春院士:生物質能源仍被邊緣化
    「我國的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大躍進』式地發展,我有些擔心。」在日前舉行的中科院「十二五」研究生青年發展系列活動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專場上,兩院院士石元春對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併網瓶頸、設備質量、關鍵技術與材料國產化、發電總量及平均發電量效果、產能過剩等,都是石元春擔心的問題。
  • 生物質能源主導論
    發展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質能源為主導是大趨勢 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化石能源仍將是主導性能源,所謂的能源轉型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逐漸替代。在此過程中,各國竟殊途同歸地走上了以生物質能源為主導之路。
  • 生物質產業:未來能源新亮點?
    其實,在巨大的能源和環境壓力下,以農林廢棄物、油料植物為原料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我國科研人員已在加緊生物質能源的研發以及商業化運作的實踐。今天,我們請來研究生物質工程的院士、專家,為我們展開這幅新產業蓬勃發展的壯美畫卷。
  • 今年可再生能源財政預算923億 生物質能源有望加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的支出安排中,生物質發電執行數增長最大為53%;其次是太陽能,增長14.3%;而風電發電補助預算數為上年執行數的96.8%。這意味著,2020年生物質發電補貼執行情況有望好於2019年。生物質能源研究專家表示,隨著政策利好,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支持、資本的進入,生物質能源發展將有望進入加速發展期。
  • 中科院生物質能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日前,江蘇13家生物質發電廠因收集不到足夠的秸稈,在短時間內集體陷入虧損,一時間引發熱議。這與國家對生物質能源日益加大的重視與扶持似乎並不匹配。「十一五」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生物質能源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等法規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生物質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
  • 「十三五」期間 生物質能源大有可為
    經濟的中高速增長,需要能源消費的增長來支持。而當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體,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前提下,「生態環境質量的總體改善」對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見,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對清潔能源的支持力度,以加速其對化石能源的替代。而就發展空間而言,生物質能源具有最大發展潛力。
  •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我國對生物質能源重視不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還是要走農業、環境、能源的循環之路。尚未建立生物質能源產品優先利用機制。支持生物質能源非電類的利用。「生物質能源是唯一的零碳燃料,將在未來低碳能源結構中發揮重大作用。」
  • 生物質能源亂象叢生凸顯標準缺失 騙補愈演愈烈
    ,市場亂象頻出,一些發電項目借生物質能源的名頭,一邊拿著國家的電價補貼,一邊偷偷燒著煤炭,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網民表示,生物質能源亂象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相關行業標準的缺失,建議相關部門制定嚴格的行業標準,為規範行業發展立規。同時,相關企業也要從內部入手,依靠科技進步和市場化發展來解決關鍵問題。  騙補愈演愈烈  網民「玉龍」表示,生物質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資源來源廣泛、利用方式多樣化、能源產品多元化、綜合效益顯著的特點。
  • 分析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發展趨勢
    背景 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質成型燃料和生物燃氣兩方面,關鍵技術包括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及燃燒、大中型沼氣工程技術、生物質氣化熱解及燃氣利用等。 我國分布式生物質能源技術目前主要處於進行技術完善和應用示範階段,預計到2030年前大部分關鍵技術將基本成熟,具備產業化的條件。
  • 國內外生物質能源林研究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優選樹種泓森槐生長迅速,萌櫱力強,燃燒熱值高,生物量產值遠大於其他樹種,木質纖維素含量較高,是作為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優質原料;也是營造短周期能源林的優良樹種。我國目前的開發林木生物質能源的呼聲很高,國家林業局也積極推動這項能源產業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政策因素對林木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能源產品市場的認可度不高,原材料與處理設備和生產設備落後;傳統的產品成本核算體系的修正等。
  • 科技對產業的承諾:探索、闖關、開路(關注林業生物質能源)
    良種是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基礎,栽培技術是保障林木果實豐產的重要手段。馬履一告訴記者,我國生物質能源原料分布分散,原料密度低而量少,採集成本、運輸成本、生產成本都很高,給生物質能的發展帶來很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