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建議

2020-11-30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摘要: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是解決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原料瓶頸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了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現狀的基礎上,對其開發利用的可行性及障礙進行了探討。認為我國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資源具備土地資源豐富、林業能源植物培育技術發展成熟、轉化利用工藝與設備研發取得一定突破以及政策環境良好等條件。現階段我國林業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面臨的障礙有:收集、運輸較困難,能源林經營粗放,林業能源資源開發融資渠道單一,產業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等。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進一步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能源資源的相關建議:重視林業能源資源的規模化培育、加強科技支撐和培育管理,加大財稅與金融扶持以及政策配套的機制建設,鼓勵企業積極參與並通過利用CDM機制吸引國際資金和先進技術等。

0引言

2007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26.56×108t標煤,石油對外依存度達49%[1]。能源供需的相對緊張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開發生物質資源,形成新的能源產業,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生物質資源是發展生物能源的基礎,也是目前制約生物質能源發展的主要原因。豆油、菜籽油和玉米等糧食作物是目前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生產的主要原料,隨著全球生物燃料的研發和生產不斷升溫,原料需求增長速度逐漸加快。中國人均耕地不到0.1hm2,人均農產品及植物油脂資源相對短缺,2000~2007年我國糧食年總需求量均高於年總產量,預計2010年糧食缺口將達3500萬t[2]。在我國以食用型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能源產業發展空間極為有限。2007年5月起,國家發改委不再批准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項目。

2007年6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進一步強調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必須「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開發,不得佔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品種豐富,林業生物質資源種植主要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和不適宜種植糧食作物的沙地、鹽鹼地等邊際性土地以及非糧低產田。加快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為生物質能源持續發展提供原料保障,是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基本要求。

1我國林業生物能源資源狀況

我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具有較好的資源基礎,根據2005年公布的第六次中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國森林面積達1.75億hm2,活立木總蓄積量136.18億m3,林木生物質資源總量在180億t以上[3]。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主要有木質生物燃料資源、木本油料植物資源以及木本澱粉、纖維植物資源等類型。

1.1木質生物燃料資源

木質生物燃料資源以獲取生物燃料為目的,主要來源於薪炭林、灌木林、林業採伐剩餘物、木材加工剩餘物、不同林地育林剪枝和四旁樹剪枝獲得的薪材等。我國現有薪炭林面積約303.44萬hm2,可提供的薪柴總量約2124萬t,可替代1211萬t標準煤。我國灌木林地總面積約4530萬hm2,經初步推算,我國西部地區可種植灌木約6000萬hm2,在現有的和計劃發展的灌木林中,如以60%作為能源林和每公頃年產生物量4t計算,每年產生物量約2.4億t,可替代1.56億t標準煤。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十一五」期間森林採伐限額和木材採伐出材率推算,「十一五」期間我國木材採伐剩餘物和加工剩餘物總計約8056萬t,可替代4592萬t標準煤。按照不同地區和不同林地類型的取柴係數和產柴率等參數計算,全國各類經濟林撫育管理期間育林剪枝可獲得薪柴實物量約4813萬t,可替代2743萬t標準煤[4]。

1.2木本油料植物資源

我國木本含油植物種類豐富,分布範圍廣。我國現有木本油料植物栽培面積342.9萬t,種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植物約為154種[5]。目前培育開發技術較為成熟的油料能源樹種主要有麻瘋樹、黃連木、光皮樹、文冠果、油桐和烏桕等,現有上述6個樹種的成片分布面積約為135萬hm2,其中約60萬hm2可經改造培育為油料能源林,果實年產量約114萬t,如全部加工利用,可獲得40餘萬t生物柴油[4]。黃連木集中分布區約28.47萬hm2,每年可生產生物柴油約10萬t[6]。我國西南地區適宜種植麻瘋樹的面積約200萬hm2,已人工栽培約2萬hm2,每667m2果實產量可達200kg,可生產生物柴油約60kg[7]。

1.3木本高澱粉、纖維植物資源

我國除食用果實板慄樹種外,一些非食用的木本果實含澱粉類樹種也較為豐富,如櫟類果實橡子澱粉含量近50%。全國現有櫟類面積達1800萬hm2,其中內蒙古、吉林、黑龍江3省區櫟類林現有面積超過670萬hm2,可年產果實1000萬t以上,獲得澱粉500多萬t,生產燃料乙醇250萬t[8]。我國廣西木薯年種植面積40萬hm2,產量達800萬t,鮮木薯澱粉含量達25%~30%,原料的乙醇得率為15.2%[9]。麻類等木質纖維素原料在我國分布廣泛,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西至新疆,東至沿海均可種植,常年種植面積高達106萬hm2,每公頃乾物質產量為23t,其木質纖維素含量高達68%~75%,按每噸纖維素生產1.2t工業酒精計,每公頃麻類乾物質可生產16.5t工業用酒精[10]。

2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優勢分析

2.1宜林土地資源豐富

我國耕地資源十分緊缺,尚未利用的土地中有大面積的宜林荒地,以及農田中大面積的非糧低產田可為林業能源植物種植提供豐富的土地資源。我國現有未利用的土地2.45億hm2,不適宜農耕的宜林荒山荒地5704萬hm2,如利用其中的20%種植高產能源植物,按照每公頃年生長量20t計,每年產生的生物質量可達2億t,可替代1億t標準煤[11]。我國現有的1.3億hm2耕地中,有5027萬hm2為非糧低產農田,其中約2000萬hm2可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後成為林業能源植物的生產基地[5]。廣東省已利用荒山、中低產田約20.19萬hm2發展能源植物。在我國一些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耕地經營較粗放,丟荒、拋荒等閒置浪費的土地資源均可規劃種植能源林。我國珠三角地區約有受汙染土地10.47萬hm2,短期內不適宜種植食用型作物,也可考慮退耕還林用於林業能源植物生產[12]。

2.2培育技術發展成熟

我國在能源林樹種選擇和造林模式等方面已有較為豐富的技術儲備。四川林科院建立了麻瘋樹新品種繁育和栽培示範基地,對麻瘋樹的適生條件、栽培技術與示範林營造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長江造林局選育出的麻瘋樹優良品種高油1號,種子含油率高達65%,超過油菜和大豆等常見油料作物。文冠果的選優、快繁取得較大進展,隨著工廠化育苗技術的發展,可供應大量優良種苗。

在灌木能源林培育方面,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試驗栽培的喬木柳良種J172,J799和J795,以及新選育的灌木柳無性系,產量顯著高於我國傳統編制的柳樹和國外的柳樹生物質能源林產量[13]。

2.3轉化利用工藝與設備研發取得突破

我國對林業生物能源資源轉化利用工藝與設備已開展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取得重要突破,為加速發展我國林業能源植物開發的產業化提供了技術支撐。以麻瘋樹為原料加工生產生物柴油的技術在成都中試成功,並建成一座年產200t的麻瘋樹柴油混合燃料車間。木質纖維素生產乙醇技術取得重要突破,「麻類等纖維質酶降解生產燃料乙醇技術」已通過農業部鑑定,麻類纖維質總糖轉化率達67%,燃料乙醇轉化率接近44%。固體成型燃料和氣化發電開發利用領域的一些關鍵技術日趨成熟,國能生物發電公司以林木質為主要原料的生物發電廠已投產運行;清華大學和北京惠眾科技公司合作簡化與改進了現有的熱壓縮顆粒成型系統,發明了「冷壓縮成型技術」,為林木質生物燃料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2.4政策環境良好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國家林業局於2005年7月專門成立了林木生物質能源領導小組,加強對林業生物質能源開發工作的領導和協調。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為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包括林業生物質能源提供了法制保障。2006年9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林業局下發了《關於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稅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鼓勵利用秸稈、樹枝等農林廢棄物,利用薯類、甜高粱等非糧農作物和小桐子、黃連木等木本油料樹種為原料加工生產生物能源;鼓勵開發利用鹽鹼地、荒山和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建設生物能源原料基地。2007年,國家林業局編制了《全國能源林建設規劃》和《林業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設方案》,將規模化培育能源林列入「十一五」林業發展規劃,預計「十一五」期間建設能源林示範基地66.7萬hm2,到2020年達到1333萬hm2,可提供約600萬t生物柴油,滿足1100萬kW裝機容量發電廠的燃料需求。2009年6月,國務院頒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明確提出在全國積極開展以甜高粱、薯類、小桐子、黃連木、光皮樹、文冠果以及植物纖維等非糧食作物為原料的液體燃料生產試點[14]~[15]。

3制約我國林業生物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障礙

3.1林業生物質原料收集、運輸困難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林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低。林業生物質原料的採收過程主要依賴人工處理,灌木生長條件惡劣,更加大了收割難度。林業能源樹種種類多樣,收穫季節不一,且中國的林地大部分位於山區,林區的交通條件較差,林業生物質原料收集、運輸均較為困難,難以滿足以其為原料進行加工轉化的工業化生產的集中、規模、持續性的原料供應要求。

3.2能源林發展較為粗放

我國林業生物能源資源培育和產業化開發已進入實質性實施和推進階段,但總體看來,能源樹種選種及栽培缺乏系統管理與規劃,能源林發展較為粗放,能源資源產量不高,技術研究不足,能源樹種的遺傳改良應用較少,能源樹種抗逆、廣適以及能量生產力等性狀的改善和提升空間很大。種苗生產、流通不規範,苗木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能源資源產量受到較大影響。

3.3融資渠道單一

目前,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投資主要依靠政府撥款和貸款,投資來源和融資渠道過於單一。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頻繁,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市場風險較大,影響了國內企業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的積極性。企業作為產業化發展的投資主體參與不足,從而難以形成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發展的持續動力機制。

3.4產業扶持政策不完善

我國林業生物能源資源開發尚處於起步階段,市場風險較大,社會資金難以主動流入,國家政策支持對林業生物能源資源開發利用至關重要。目前,除農村沼氣項目外,國家支持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部分傾向於大型規模項目的企業。我國每年向4家陳化糧燃料乙醇定點企業發放補貼,而走非糧路線的林業生物能源項目和中小企業則很難拿到國家補助。目前,國家對建設原料林基地已出臺了相應的補償機制,但林業生物質原料產業仍未被納入「即徵即退」的稅收政策優惠範圍,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在成本方面的競爭力仍較弱。

4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發展建議

4.1重視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的規模化培育

我國現有能源林較為分散,給林業生物能源資源的收集運輸帶來不便,應根據土地資源現狀和開發利用情況以及林業能源植物的生長特點,科學規劃、統一部署,結合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加大能源林的基地化建設,把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的規模化培育放在突出位置。規模化培育有利於對林業能源樹木進行統一管理,可研究開發移動式生產加工設備,使資源收集處理實現本地化,減少生物質資源的收集、運輸損耗。

4.2加強科技支撐和對能源樹種培育管理

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資源,必須加強科技研發與創新以及對能源樹種的培育管理。應重視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選育高抗逆、速生、高產的新品種,在能源林示範基地加強栽培工藝與轉化利用技術的研究。各地林業行政部門應加強對能源樹種的生產及流通管理。能源林培育和後續加工、銷售等環節是一個緊密的產業鏈,投資能源林培育的企業和個人應在國家能源林建設規劃和原料林基地項目區範圍內以及專業部門的指導下科學種植能源林。必須加快建立國家級的質量監測系統,加強對種苗的技術監督,對質量存在問題的種苗要及時依法處理,防止其繼續流通。

4.3加大財稅與金融扶持及配套政策機制建設

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新興領域,國家財政扶持是推進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規模化發展的原始力量,必須不斷加強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逐步壯大能源林基地建設。國家發改委已批准中石油等3個以小桐子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產業化示範項目享受國家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稅扶持政策,應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和擴大扶持範圍,使更多優良的能源樹種和適用關鍵技術得到推廣。

目前生物能源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仍較弱,應儘快研究和制定生物能源產業的彈性補貼辦法和優惠政策,增強生物能源企業與相關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國家相關生物能源發展政策法規出臺後,應儘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辦法,加強對各管理機構的組織、溝通和協調,統籌安排、配備人員,保證相關政策的順利實施。

4.4充分調動企業開發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的積極性

林業生物能源資源培育周期長、成本較高,要實現持續發展,除需要依靠國家資金的推動和扶持,還必須動員和吸引企業等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已先後與國家林業局籤署了合作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原料林基地建設與生物燃料轉化利用相結合的「林油一體化」、「林電一體化」等產業模式,對於推動生物燃料產業發展和促進林業生物能源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政府補貼的差異化形成了國有資產的壟斷局面,壟斷企業間缺乏競爭,技術更新動力不足,極大地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展,應著力降低產業準入門檻,鼓勵民營資本等中小企業進入林業生物質能源領域,儘快在全國形成一種通過市場推動的長效動力機制。

4.5促進林業生物能源資源開發與清潔能源發展機制(CDM)項目相結合

《京都議定書》肯定了林業的造林/再造林的貯「碳」增「匯」作用,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關係密切,是當前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借鑑國外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機制,研究林木質能源項目與CDM機制相結合的途徑對促進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由於CDM機制要求為參與項目實施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技術,將種植能源林與CDM項目結合,建立碳交易,實現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的市場化,一方面有利於改善投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國外資金來促進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同時可促進林木質能源的利用和其轉化技術儘快從發達國家推廣到發展中國家,不斷提高我國林業能源資源轉化利用的技術水平。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潛力大 三類資源可利用
    中國網8月18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0年8月18日舉行新聞吹風會,請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林業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網上直播。    據介紹,我國現有森林面積1.95億公頃,林業生物質總量超過180億噸,其中可作為生物質能源資源利用的有三類:一是木質燃料資源。薪炭林、灌木林和林業「三剩物」等總量約3億噸/年;二是木本油料資源。中國種子含油率超過40%以上的植物就有154種,麻瘋樹、油桐、黃連木、文冠果、油茶等樹種面積約420萬公頃,果實產量約559萬噸;三是木本澱粉類資源。
  •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現狀、開發意義及發展趨勢
    因此,加大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農業生物質能源發掘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食品安全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促進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不但有利於加快新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而且有利於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 我國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摘要:介紹生物質與生物質材料的定義與分類,概述我國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提出了發展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的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和資源供給的巨大缺口,已成為我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 雲南省生物質能源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
    雲南省生物質能源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近年來,可再生能源使用日漸廣泛,非化石能源的開發和使用佔比也逐漸提高。生物質能源作為非化石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估量,如何合理開發利用這種清潔環保能源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 做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引路人
    選擇新型可再生能源,減少環境汙染,成了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而以利用新型秸稈技術為主要方式的生物質能源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近期,針對這個話題,記者採訪了山東省生物質能產業聯盟科技推廣中心主任霍寶民。環保新能源    記者: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開發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日益緊迫,利用現代科技生產生物質能源,實現大規模節能和大幅度減少汙染物排放刻不容緩。
  •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5.生物質能利用的發展對策(1) 目前國內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的成本一般比較高,因此僅靠市場機制來進行調控和發展是不現實的,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和財力支撐。因此,要制訂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投資生物質能源 開發項目;對有前景但技術經濟性或商業化條件尚未完全過關的技術,加大風險資金的投入力度。
  • 淺談我國生物質電廠的發展現狀與建議
    淺談我國生物質電廠的發展現狀與建議 張海增(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桂陽 424400)  【摘要】目前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包括生物質直燃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2006年01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2006年上半年依據
  •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8月18—20日,2017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我校召開,來自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等全國近3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0餘名專家和120餘名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 科技對產業的承諾:探索、闖關、開路(關注林業生物質能源)
    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水平的高度,決定著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對於林業生物質能源這個新興產業,情況尤其如此。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能源原料研發中心主任馬履一在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國的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到,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結構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安全。
  • 生物質能源發展的關鍵在哪?
    「實質上,生物質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最重要、可發揮更多作用的能源品種。相較於風電、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利用具有多重意義,如不能合理利用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反之如能充分利用,則無論是對於應對氣候變化、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亦或增加能源資源供應來講,都非常重要。」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據了解,在可再生能源中,除了風能、太陽能等的快速發展外,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並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積極推動林業和農業的功能拓展、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以林業資源、農業資源來生產可再生能源。   我國潛在的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
  • 分析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發展趨勢
    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的意義 1分布式利用符合生物質資源的特點 生物質資源來源多樣、能量密度較低、分布分散,這些資源特點決定了因地制宜、分布式利用是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的必然要求。
  • 全國綠化委:推進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已列入十三五林業規劃
    2017年國際森林日的主題是「森林與能源」。全國綠化委員會稱,發展生物質能源特別是林業生物質能源,是緩解當前人類社會健康持續發展面臨的能源巨大消耗、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生態狀況持續惡化等危機的重要途徑。森林中蘊藏的林業生物質能源,因其可再生性、綠色潔淨、存量豐富、分布廣泛以及二氧化碳零排放等諸多優點,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既能改變能源資源供應結構,又利於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
  • 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
    北極星固廢網訊:面對能源及環境的雙重壓力,全球調整能源結構的步伐,以生物質為燃料的熱電聯產成為某些國家的主要發電和供熱手段,2019年全球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878萬千瓦,以下是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通過新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可為可持續資源供給提供有力保障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可為可持續資源供給提供有力保障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不僅要利用好現有的林業生物質能資源,而且要有針對性的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大規模建設能源林基地,為林業生物質能的持續開發利用做好資源保障。這將會顯著增加森林資源,有效帶動以資源培育為基礎的造林綠化活動。
  • 2020生物質能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投資前景趨勢分析
    2020生物質能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投資前景趨勢分析 2020年8月24日 WuYaNan來源:中研網
  •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這一中心設在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要職責是研究提出生物質產業規劃,開展生物質技術研究、開發及技術集成與成果中試轉化,組織生物質技術交流、培訓與示範推廣、信息服務等。    據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朱明介紹,生物質資源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糞便以及城鄉有機廢棄物轉化成能源的資源。
  • 2020-2026年中國可替代能源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二、太陽能利用的四大步驟    三、太陽能利用裝置介紹    四、中國太陽能資源開發現狀調研  第三節 世界太陽能利用現狀調研    一、各國對太陽能產業支持政策>  第二節 國外生物質能資源利用現狀調研    一、生物質能在能源系統中的地位    二、國際油價上漲導致生物質能源全球受寵    三、世界生物質能技術的發展狀況分析    四、歐洲生物質能利用現狀及特點
  •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能源發展新路徑
    工業革命以後,隨著機械大工業的發展,可再生能源由於利用方式落後而逐漸被傳統的化石能源所取代,其所佔能源消費的比例逐漸下降。到20世紀下半葉,隨著化石能源局限性的日益突出,人類對能源的利用又重新回歸自然,重拾可再生能源,只不過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