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2021-01-09 騰訊網

國家推薦性標準《秸稈收儲打包體系建設規範》參編單位徵集

經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於組織執行2019年第四批國家推薦性標準計劃的通知》(供銷科標字【2020年03號)文件批覆,中國再生資源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安徽省質量和標準研究院作為起草單位,起草推薦性國家標準《秸稈收儲打包體系建設規範》。現誠邀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及秸稈設備、秸稈收儲運和秸稈相關生產企業參與此標準的意見回饋、現場調研及研討會等,並歡迎各企業機構參與起草單位。

摘要:介紹生物質與生物質材料的定義與分類,概述我國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提出了發展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的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和資源供給的巨大缺口,已成為我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生物質材料替代石油、煤炭、礦產等不可再生資源,已成為世界基礎原料領域的重大課題。加快生物質資源利用,發展生物質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緩解資源與環境壓力意義重大,同時也是發展低碳經濟和生物經濟的產業基礎。

十一五以來,特別是農林生物質工程0被列入2004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5~2020)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之後,我國生物質材料開發利用開始加速發展。在國家有關政府部門的有力推動下,經過全國產學研各界的共同努力,生物質材料產業取得了很大進展。為推動我國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的發展,筆者對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以期為林業生物質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導。

1生物質、生物質材料的定義與分類

1.1生物質的定義

廣義的生物質是指:利用太陽能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如木本、草本和藤本植物的莖、葉、花、果實等,或間接利用光合作用產物形成的有機物質,如水產業的蝦皮、蟹殼等。

廣義的林業生物質主要指:喬木、灌木、竹藤、草等植物,與採伐、間伐和加工利用的木材剩餘物、廢棄木材和農作物秸稈等。

狹義的生物質概念源自2008年頒布的歐盟可再生能源法令(The New EU 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主要來源於農業,包括蔬菜、畜牧產業,林業及水產業的可生物降解的產品組分、剩餘物和廢棄物,以及工業和城市垃圾中的可生物降解的組分。一般不包括人類食用農作物、家養動物,及常規木材生產。

狹義的林業生物質是指:除喬木、竹、藤以外的灌木、草本植物,以及林業剩餘物、廢棄木材和農作物秸稈等。

1.2生物質材料的定義與分類

根據生物質的定義,生物質材料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生物質材料是以木本、草本、藤本植物及其加工剩餘物和廢棄物為原料,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技術手段,或與其他材料複合,加工製造而成的。包含實木、竹材、藤材以及木質人造板等。

狹義的生物質材料是以灌木、草本植物以及林業剩餘物、廢棄木材、農作物秸稈等組分為原材料,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技術手段,或與其他材料複合加工而成的。如生物質重組材料、生物質複合材料、生物質膠黏劑、生物質基塑料以及利用生物質加工而成的油墨、染料、顏料和油漆等。

我國目前發展態勢良好的生物質材料主要有:木塑複合材、生物質基塑料、麥秸板、稻草板、生物質基膠黏劑和生物質基陶瓷等。

林業生物質材料按照其來源可分為:

1)喬木基生物質材料:實木和木質人造板等;

2)灌木基生物質材料:灌木人造板、灌木基複合材料和傳統的柳編製品等;

3)竹藤基生物質材料:竹材、藤材、竹藤基複合材料等;

4)秸稈與草本基生物質材料:麥秸刨花板、麥秸纖維板、稻草中密度纖維板、草/木複合中密度纖維板、軟質秸稈板、輕質秸稈複合牆體材料、秸稈塑料複合材、甘蔗渣纖維板等非木質人造板,以及椰棕纖維及其材料與製品等。

按照林業生物質材料的組成和生產特點,分為:

1)合成生物質材料,即以化學或生物化學方法將生物質加工成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質膠黏劑、精細化學品以及新型碳吸附材料等,如灌木刨花板、灌木纖維板、秸稈刨花板、定向麥秸板、蛋白類膠黏劑、澱粉類膠黏劑、木質素膠黏劑、生物質高分子防腐劑、聚乳酸和生物乙烯等。

2)生物質基複合材料,即生物質與生物質、生物質與廢舊塑料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質與水泥和石膏等無機物質製造的複合材料,如木塑複合材料和木基陶瓷複合材料等。

2生物質材料產業的效益預期分析

我國CO2排放量居世界第1位,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CO2排放,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我國是世界林產工業大國,人造板、木地板產量,紙和紙板產量與消費量、木家具產量和家具出口均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國每年進口木材類產品折合原木達1億多m3,進口額高達200多億美元,對進口木材依存度過高,將影響我國木材安全。

生物質材料產業是以非食用的可再生生物質原料,代替石化原料,生產新材料的新興產業。發展生物質材料,可替代部分木材,減少森林資源的消耗,保障國家木材安全。我國現有森林面積1.95億hm2,森林蓄積量137.21億m3,林木生物質資源總量在190億t以上,林地廢物2億多t。

我國農作物秸稈產量約7億t/年,其中玉米、高粱、棉花等為2億t左右,麥秸和稻草約4億t,豆類及油料作物秸稈約1億t,其中可供收集利用的約為6億t。但目前的開發利用率較低,大量的秸稈焚燒,既造成了大氣汙染,又浪費了資源。

據測算,如果將1億t農林剩餘物用於纖維板、木塑或秸稈基複合材料等生產,其產量可分別達0.64億m3和1.7億t,相當於替代1.25億m3和3.0~3.7億m3木材,原料價格以200元/t計,增加農民收入200億元,減少CO2排放量達4500萬t;根據現有市場價格計算,如果每年生產1.7億t木材或秸稈基塑料複合材料,其產值可達2萬多億元,可提供3000萬個就業崗位,新增收入3000億元。將成為農民致富的新增長點,有助於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3我國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現狀

3.1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現狀

按照狹義的生物質材料分類,目前灌木人造板、木基或生物質基塑料複合材料和農作物秸稈複合材料發展迅速,產業化進展良好;而生物質膠黏劑、生物質基碳質吸附新材料和功能生物質材料等,還處於研究階段,產業化程度較低。

1)灌木人造板是指利用灌木原料生產而成的人造板,主要產品為灌木纖維板、中纖板和刨花板等。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和西部省區,面積已達2.92億畝,檸條、沙柳、沙棘等已成為灌木人造板的重要原材料。

灌木人造板產業已成為內蒙古、寧夏等地區沙產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如內蒙古2006年就建立了20多家沙生灌木人造板企業,年產人造板25萬t。僅在鄂爾多斯市,以沙柳為原料的人造板企業近10家,年加工能力達17萬m3;寧夏青銅峽市建成年產10萬m3的沙柳/紫穗槐/楊木高密度纖維板生產線,並在銀川投資建設年產25萬m3沙生灌木高密度纖維板項目,預計2011年10月投產。

2)木基或生物質基塑料複合材料木塑複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osite,WPC)或生物質基塑料複合材料,是以木材或竹材的纖維和粉末、薴麻、花生殼、稻殼、農作物秸稈、廢棄塑料為主要原料,經特殊工藝處理後,加工而成的複合材料。

分為結構型木塑複合材料和輕質裝飾型木塑複合材料2大類,涵蓋原木、塑料、塑鋼、鋁合金及其他類似複合材料的使用領域。在我國,應用範圍還包括門窗、保溫材料、室外家具、步道、園林建築和高樓安裝的遮光板等。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木塑複合材料生產國,製造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基本處於同一產業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直接從事WPC研發、生產的企事業單位200多家,從業人員10餘萬人,年產量達20萬t,年產值超過30億元,並應用於北京奧運場館和上海世博會等國家重點工程。市場年增長率為30%,預計到2015年,WPC產量將達到250萬t。

3)農作物秸稈複合材料主要包括麥秸刨花板、麥秸定向刨花板、稻草中密度纖維板、麥秸纖維板及草/木複合中密度纖維板、軟質秸稈板複合牆體材料、秸稈塑料複合材料等,並在家具製造、建築裝修和包裝等領域得到應用。

目前,世界秸稈複合材料的產量240萬m3/年,其中美國約150萬m3/年,加拿大約50萬m3/年,主要為麥秸刨花板。我國秸稈板產量約40萬m3/年,包含稻草中密度纖維板、草/木複合中密度纖維板、秸稈塑料複合材料等。

我國的稻草板產量居於世界前列,德國的秸稈人造板設備製造水平處於領先地位。目前,我國已建成年產1.5萬m3的秸稈板生產線6條,年產5萬m3的生產線4條,秸稈建築材料生產線10餘條,初步形成了農作物秸稈材料產業。2009年,世界第一條定向結構麥秸板(OSSB)生產線在陝西建成。

我國秸稈複合材料生產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蘇、黑龍江,山東、四川、上海和安徽。通過自主技術創新以及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南京林業大學和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等進行了/稻/麥秸稈人造板製造技術與產業化開發,並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國已能自主生產年產1.5萬m3和年產5萬m3的秸稈板成套生產線,正在進行年產8萬m3秸稈板生產線的技術攻關。

我國秸稈人造板製造技術研究,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與江蘇大盛板業有限公司合作,重點開發秸稈處理技術、秸稈纖維二次分離技術、生物質膠黏劑製備技術以及秸稈全生物量利用技術;並研製國產化秸稈建材製造設備及產品,建成一條年產3萬m3的秸稈生產線;同時,研究林業剩餘物與回收塑料發泡複合成型、輕質中空綠色型材等成套技術和裝備,製造發泡輕質建材產品,並建成年產1萬m3的發泡輕質建材示範廠。通過關鍵製造技術示範以及相關技術在建築裝飾、輕型板材、裝飾角線、門套、整體門等方面的應用,推動高效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部分替代石油基材料。

4)生物質膠黏劑與其他生物質材料據中國膠黏劑工業協會統計,2008、2009年我國膠黏劑的產量分別為583和646萬t。甲醛系樹脂膠引起的汙染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也為生物質膠黏劑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我國生物質膠黏劑的研發,主要集中在單寧、澱粉、木質素,以及大豆蛋白質、油茶餅粕、木材液化產物利用等方面。與合成樹脂的性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合成工藝、耐水、貯藏性能等方面的關鍵技術有待突破。同時,需要針對生物質膠黏劑的生產和應用制定新標準,以利於生物質膠黏劑的開發和推廣利用。此外,生物質基碳質吸附材料、功能生物質材料研究剛起步。

3.2林業生物質材料標準化現狀

全國林業生物質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 C416)自2009年成立以來,主要負責以灌木、椰棕、農作物秸稈、木材廢棄物等原料,製造加工的材料,及以生物質原料經化學、生物技術加工製成的材料與產品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GB/T 4757),以林業生物質為原料,生產專用化學產品,包含木材防護化學藥品、化學試劑、助劑等三大類。

林業生物質材料標準體系框架,由生物質材料基礎和綜合、生物質材料保護、生物基膠黏劑與合成高分子材料、重組材料與飾面材料、生物質複合材料、生物質製品等6大類構成,包括基礎通用標準、方法標準、產品標準和管理標準。

目前歸口管理的國家標準有4項:GB/T 21723-20085麥(稻)秸稈刨花板6、GB/T 23471-20095浸漬紙層壓秸稈複合地板、GB/T 23472-20095浸漬膠膜紙飾面秸稈板、GB/T24508-20095木塑地板6;林業行業標準2項:LY/T 1613-20045擠壓木塑複合板材、LY/T 1795-20085椰殼纖維板,其中LY/T 1613-2004需要修訂。

中國林學會生物質材料科學分會於2006年成立,連續召開了三次學術研討會,進行生物質材料基礎知識普及,確立了廣義的生物質材料概念,提出我國生物質材料科學九大研究領域:

1)生物質材料結構、組分與性能;

2)生物質材料性能、生物學形成與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3)生物質材料保護與理化改良;

4)生物質材料的化學利用資源化;

5)生物質材料生物技術;

6)生物質重組材料設計與製備;

7)生物基複合材料設計與製備;

8)生物質材料先進位造技術;

9)生物質材料標準化研究。

4我國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存在問題與政策建議

4.1存在問題

1)產業和企業規模小

由於多種原因,生物質材料產業多呈小散亂的狀態,缺少大型骨幹企業,產業集中度不高。

2)生物質原料收集季節性強,原料存儲成本高

農作物秸稈原料生產的季節性強,收集時間短、收集範圍大,致使原料存貯成本高;木材廢棄物收集點雖多,但收集成本亦高,影響產業發展。

3)生物質材料產品總體成本高,經濟效益低

生物質材料加工多使用的異氰酸酯類膠黏劑價格高;加之原料收集、存貯成本高,使產品成本偏高,導致產業經濟效益普遍偏低。

4)產業發展缺乏政策支持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5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為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制定了規劃,並實施九大專項,但不包括生物質材料產業。缺乏國家政策支持,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難以健康持續發展。

5)科技投入不足,產業發展缺乏科技支撐

建立以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為基礎的現代生物質材料科學技術體系,開展共性關鍵技術、高新應用技術和應用基礎等研究,為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但目前研究投入嚴重不足,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滯後於產業發展需求。

6)生物質材料標準化工作起步晚,標準制定缺乏前期科學研究

4.2政策建議

1)對生物質材料企業收購和儲存秸稈、木材廢棄物等原料所需要的流動資金進行貼息,對秸稈加工裝備進行退稅補貼。

2)繼續實施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並儘快擴大到廢棄木材的回收利用。

3)將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納入國家木材安全戰略,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導。

4)設立生物質材料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科技專項研究,開展生物質材料結構、組成與性能、生物學形成及其對加工利用的影響、保護與理化改良、化學利用資源化、生物技術、生物質重組材料設計與製備、生物質基複合材料設計與製備、生物質材料先進位造技術、生物質材料標準化等研究,為生物質材料的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

5)加快開展生物質材料標準化工作,組建生物質材料產業創新技術戰略聯盟,加強產學研合作。

6)發揮學會和協會作用,加強生物質材料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促進生物質產業發展。

協會簡介

相關焦點

  • 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建議
    摘要: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是解決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原料瓶頸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了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現狀的基礎上,對其開發利用的可行性及障礙進行了探討。認為我國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資源具備土地資源豐富、林業能源植物培育技術發展成熟、轉化利用工藝與設備研發取得一定突破以及政策環境良好等條件。
  •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現狀、開發意義及發展趨勢
    4、生物質固化成型技術生物質固化技術是指在高壓或高溫高壓下通過生物質中木質素的塑化黏合,把原來疏鬆的生物質壓縮成密度極高的高品質成型燃料,以便儲運和高效率燃燒的技術。我國用於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原料大部分是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剩餘物、林業生物質資源等。
  • 科技對產業的承諾:探索、闖關、開路(關注林業生物質能源)
    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水平的高度,決定著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對於林業生物質能源這個新興產業,情況尤其如此。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能源原料研發中心主任馬履一在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國的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到,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結構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安全。
  • 林業機器人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文中提出林業機器人的定義和分類,闡明林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綜述國內外林業機器人發展現狀,分析林業機器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林業機器人發展的未來趨勢,以為機器人在林業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我國是林業大國,林業生產和經營關係我國生態安全和林業發展,林業生產和經營方式及裝備是林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體現。
  • 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我國生物質能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較上年增長 20.5%,其中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達 725.1 萬千瓦,較上年增長 32.1%;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 700.77
  • 淺談我國生物質電廠的發展現狀與建議
    淺談我國生物質電廠的發展現狀與建議 張海增(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桂陽 424400)  【摘要】目前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包括生物質直燃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2006年01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2006年上半年依據
  • 2020生物質能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投資前景趨勢分析
    2020生物質能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投資前景趨勢分析 2020年8月24日 WuYaNan來源:中研網
  • 分析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發展趨勢
    總的來說,分布式生物質能源技術符合中國生物質資源分散的特點,適合分散利用和工業應用,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在中國發展分布式生物質能源技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符合我國發展現狀 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居民能源消費結構有較大差異。
  • 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
    北極星固廢網訊:面對能源及環境的雙重壓力,全球調整能源結構的步伐,以生物質為燃料的熱電聯產成為某些國家的主要發電和供熱手段,2019年全球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878萬千瓦,以下是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分析(附圖表)
    從趨勢來看,江瀚諮詢預計到 2030 年秸稈、畜禽糞便和能源作物產量將分別新增產能 1.37、0.45、0.57 億噸標煤,即生物質原料年產能潛力提升至 11.7 億噸標煤。圖表1:中國 2007 年生物質原料資源農林廢棄物的狀況與2030年增量
  • 生物質氣化技術及產業發展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生物質氣化用途廣泛、原料種類和規模適應性強,是實現生物質分布式開發利用和可燃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效途徑,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推進節能減排、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綜述了生物質氣化、燃氣淨化關鍵技術和供熱、發電、合成液體燃料等產業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生物質氣化產業前景進行了展望。
  •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現狀及相關問題思考
    在我國,農林生物質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發電和液體燃料兩方面,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氣等產業已起步,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1]。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但發展較緩慢,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約佔全國0.41%;生物液體燃料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熱解油[2],生物柴油處於產業發展初期;生物質成型燃料主要用於城鎮供暖和工業供熱等領域,尚處於規模化發展初期;生物天然氣主要是生產沼氣。
  •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當今我國汙染日益嚴重,如何利用清潔能源解決供電還大家一片藍天是一大難題。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其中碳和硫的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的能源用作發電,既減少了大氣汙染,又節約成本,是傳統發電最為理想的代替品,本文從什麼是生物質、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生物質發電存在的問題以及生物質發電發展前景等方面介紹了生物質發電,以供借鑑。
  •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我國農業生物質資源主要有農作物秸稈、能源作物、畜禽糞便和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等。大力加強農業生物質的開發利用,既是我國開拓新的能源途徑、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戰略措施,也是解決「三農」問題、保證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 全國綠化委:推進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已列入十三五林業規劃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1日透露,即將出臺的《林業產業「十三五"規劃》已將「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列為推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發力點。為推動世界各國更加重視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推進全球性植樹運動,積極維護生態安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第67屆聯合國大會於2012年通過決議,確定每年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
  • 生物質能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中國政府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也極為重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連續在4個「五年計劃」中將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展和實施了一系列生物質能利用研究項目和示範工程,推動了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本文對生物質能資源現狀及發展潛力、產業發展現狀和政策環境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了未來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前景,並對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 生物質發電變革,資源融合協同處置,多元發展是趨勢
    然而相對於風電和光伏產業的蓬勃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可以說是一路充滿坎坷,走得很是不平穩。 生物質發電產業之所以發展緩慢,是因為在同等財政支持的前提下,風電和光伏項目,要比生物質發電項目盈利能力更強,投資商投資成本回收期更短。而生物質發電項目,在投資商眼裡幾乎就是賠本的買賣。
  • 雲南省生物質能源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
    雲南省生物質能源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近年來,可再生能源使用日漸廣泛,非化石能源的開發和使用佔比也逐漸提高。生物質能源作為非化石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估量,如何合理開發利用這種清潔環保能源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為此,闡述了生物質能的定義及其優缺點,對我國生物質能的利用現狀、差距和主要障礙進行了分析,並對生物質能的利用提出了對策。據統計,目前佔全球能源消耗總量近50%的石油和天然氣在21世紀中葉將消耗殆盡,雖然佔目前全球能源消耗量25%的煤還可以繼續開採使用,但開採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 2018全球生物質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乙醇產量增長...
    2018全球生物質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乙醇產量增長貢獻超60%【組圖】北極星固廢網訊: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以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重視。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的生物質能源產業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全球生物質能新增裝機規模達到5.2GW,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08.96GW。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生物質能源已是成熟產業,以生物質為燃料的熱電聯產甚至成為某些國家的主要發電和供熱手段。到2020年,西方工業國家15%的電力將來自生物質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