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發電變革,資源融合協同處置,多元發展是趨勢

2020-11-30 騰訊網

在中國決定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之初,生物質發電的產業化和風電光伏几乎同時起步。然而相對於風電和光伏產業的蓬勃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可以說是一路充滿坎坷,走得很是不平穩。

生物質發電產業之所以發展緩慢,是因為在同等財政支持的前提下,風電和光伏項目,要比生物質發電項目盈利能力更強,投資商投資成本回收期更短。而生物質發電項目,在投資商眼裡幾乎就是賠本的買賣。

最初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大多採取單一模式,就是只是單純的發電。然而受制於燃料成本的問題,單一模式的生物質電廠幾乎是十家有九家虧,還有一個處於停產的狀態,可以說生存境況是慘不忍睹。

後來業內人士又開始主張走二元化發展,那就是大力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而國家相關主管部門也提高了審批門檻,上生物質發電項目,必須帶有供熱負荷,否則不予批覆和併網。

二元化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自然比單一的發電項目盈利能力更強,但是依然不足以改變整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困局。離開了國家財政補貼,即便是有供熱負荷需求,也很難實現更多的經濟效益。

其實歸根結底,無論是單一發電,還是熱電聯產,困擾生物質電廠最大問題就是燃料成本。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得到徹底解決,生物質發電根本無法與光伏和風電相比,更談不上採取平價上網發展。

其實很多業內人士已經注意到,所謂的生物質發電並非僅僅是單純分秸稈利用,而應該是多種農林廢棄物和城鄉固廢垃圾資源的綜合利用。燃料的來源不應該僅僅是秸稈,而應該是混合型的資源。

中國大量的生物質資源包括: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城市有機生活垃圾、人、畜禽糞汙等,甚至一些工業固廢和汙泥都可以綜合利用,而這些都可以作為生物質電廠的燃料來源。

由於技術路線的不同,我國的生物質發電產業基本上分為兩大塊,一個是農林廢棄物的秸稈電廠,一個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垃圾發電。其實這兩個產業並非一定要分開搞,而應該協同發展,一體化進行。

發展生物質能源的綜合利用技術,構建多種廢物協同處理的資源化系統,才是生物質發電未來發展的重點。改變傳統單一的處理模式,增進各種生物質的互補與融合,實現多種廢棄物協同處置,才可以提高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有效性和經濟性。

因此未來投資商在規劃生物質發電項目時,應該考慮多種燃料資源的技術路線。生物質電廠不僅僅要處理秸稈,還要同步處理垃圾、固廢和汙泥等。只要周邊可利用的廢棄物資源,生物質電廠都可以考慮進去。

目前,已經有多個投資商在投建生物質垃圾一體化電廠,而生物質耦合燃煤發電模式,也被國家作為鼓勵產業,生物質與汙泥協同處置也受到關注。而這些燃料多元化的改變,也在悄悄的促使生物質發電產業進行變革。未來,生物質發電產業走資源融合協同處置得多元發展將是趨勢。

相關焦點

  • 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分析(附圖表)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我國生物質資源儲存情況全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 1,700 億噸,其能量相當於世界主要燃料貢獻的 10 倍,而作為能源的利用量還不到總量的 1%,極具開發潛力。與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質資源種類眾多、數量巨大、分布廣泛。其主要有:木柴燃料、農作物廢棄物、畜禽糞便、能源植物、城市廢物等。
  • 生物質發電新政影響幾何?業內人士:至少為行業帶來三方面改變
    業內人士認為,實施方案按照以收定補、新老劃段、標本兼治、多元利用、市場化方向、平穩有序的總體思路,確定了2020年新增項目補貼分配方案,進一步規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為「十四五」期間行業如何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有關負責人認為,實施方案的出臺,將至少為行業帶來三方面改變:一是商業模式的改變。
  • 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我國生物質能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較上年增長 20.5%,其中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達 725.1 萬千瓦,較上年增長 32.1%;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 700.77
  •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其中碳和硫的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的能源用作發電,既減少了大氣汙染,又節約成本,是傳統發電最為理想的代替品,本文從什麼是生物質、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生物質發電存在的問題以及生物質發電發展前景等方面介紹了生物質發電,以供借鑑。
  • 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技術應用現狀及未來趨勢
    燃煤電廠採用生物質與煤電耦合發電技術,是當前最可行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文章針對生物質替代煤炭發電應用的現狀,介紹了現階段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的幾種方式,及其在現有電廠中的應用情況,並簡要分析其優缺點。結合耦合技術自身特性、經濟成本及中國國情,提出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 打破新能源「雞肋」窘境 生物質發電鐵肩擔重任
    生物質發電作是目前總體技術成熟、發展規模大的現代化生物質利用技術。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國家能源局《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kW,力爭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kW。
  •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現狀、開發意義及發展趨勢
    焚燒垃圾是鍋爐在800℃-1000℃高溫下燃燒垃圾可燃組分,將釋放的熱量來供熱或發電。壓縮成型燃料燃燒是先將生物質壓縮成密度大的性能接近煤的物質,再將其燃燒發電,因其排放的汙染尾氣小而發展前景良好。聯合燃燒是將生物質摻入燃煤中燃燒發電,此法可減少SO2、NO2等汙染氣體的排放。
  • 生物質發電存在哪些問題?
    ◆董少廣   在新能源發電領域,生物質發電有後來者居上的態勢。但是,當前生物質發電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急需引起有關部門和相關領域人士的高度重視。   第一,生物質發電的投資和發電成本遠高於火力發電。一是生物質電廠建設投資成本較高,相當於同等規模火電廠的兩倍左右。二是生物質發電對成本的控制力不強。
  • 2020生物質能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投資前景趨勢分析
    2020生物質能利用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投資前景趨勢分析生物質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這些植物以生物質作為媒介儲存太陽能。屬再生能源。據計算,生物質儲存的能量為270億千瓦,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總量大2倍。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質能。19世紀後半期以前,人類利用的能源以薪柴為主。
  • 分析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發展趨勢
    分布式生物質能源技術對原料種類適應性強,項目規模靈活、可滿足特殊用戶的需求,在小規模下具有更好的經濟性,更易於商業化發展,符合生物質資源特點和我國國情。 生物質能分布式利用的意義 1分布式利用符合生物質資源的特點 生物質資源來源多樣、能量密度較低、分布分散,這些資源特點決定了因地制宜、分布式利用是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的必然要求。
  • 陝西2020年申請中央財政補貼的新增生物質發電項目公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北極星電力網獲悉,陝西省發改委近日發布陝西省2020年申請中央財政補貼的新增生物質發電項目公示,詳情如下:按照《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要求,現將擬申請2020年中央財政補貼的新增生物質發電項目予以公示
  • 什麼是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發電有哪些方法?
    生物質發電是一種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資源實現循環再利用發電的方法,比如垃圾焚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或者利用沼氣和垃圾填埋氣發電等。與火力發電等傳統發電模式相比,生物質發電可以有效實現能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節約能源,而且發電燃料可再生,有利於我國電力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生物質發電還具有更高的清潔度,符合我國的低碳環保發展戰略,近年來已經得到了廣泛普及應用,有效緩解了現有能源緊缺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同時減少環境汙染,是一種實現多贏局面的發電手段。
  • 國家支持生物質能持續健康發展 生物質發電概念股有哪些?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印發《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給予生物質發電項目中長期信貸支持。
  • 關注|生物質發電前景如何?
    北極星固廢網訊: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
  • 2018全球生物質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乙醇產量增長...
    2018全球生物質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乙醇產量增長貢獻超60%【組圖】北極星固廢網訊: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以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重視。全球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持續上升,2023年西方工業國家17%的電力將來自生物質發電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以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重視。1990以來,歐美國家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持續上升。
  • 生物質發電的優點和將要面臨的問題
    生物質發電兼具經濟、生態與社會等綜合效益,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被外界普遍看好,且已被各類資本鎖定,看似將要面臨一個快速發展期。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各種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多,如環保、電價、政策、資金及技術方面。最為重要的是,作為主要原材料的秸稈在使用上至今未有顛覆性突破,是該行業發展的硬傷。
  • 生物質氣化技術及產業發展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生物質氣化用途廣泛、原料種類和規模適應性強,是實現生物質分布式開發利用和可燃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效途徑,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推進節能減排、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綜述了生物質氣化、燃氣淨化關鍵技術和供熱、發電、合成液體燃料等產業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生物質氣化產業前景進行了展望。
  • 我國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發展歷程
    ,水泥窯協同處置發展趨勢不可避免,可以作為固廢處置和危廢處置的重要補充。經過40多年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早已成為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處置技術,對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和固廢處置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水泥窯焚燒溫度高,焚燒時間長,處置的徹底性有保障,無二次處理需求,接納能力大,被公認為是處理過程最安全、處理結果最徹底的工業窯爐,在發達國家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水泥廠可進行協同焚燒處置。
  • 淺析生物質發電與燃煤發電各自的優缺點
    我國的發電來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自然是陽光,水流以及大風,對應的發電方式分別是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火力發電的一員,生物質發電也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份子;不可再生資源也簡單,我們最常見的資源——煤炭,它所對應的,是發電行業的領軍人物——燃煤發電,還有造價高昂的天然氣,也是不可再生資源,天然氣發電同樣如此。
  • 記者調查:生物質發電突遇補貼銳減衝擊
    近期,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以下簡稱《補充通知》),明確將生物質發電項目享受電價補貼的「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確定為82500小時,並規定「併網之日起滿15年後,無論項目是否達到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均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