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與韓國國家科技理事會舉辦能源領域線上研討會—新聞—科學網

2020-11-24 科學網

 

9月1日,中國科學院與韓國國家科技理事會(NST)共同舉辦能源領域線上研討會。科院院長白春禮和NST理事長元光淵(Wohn Kwangyun)出席會議開幕式並致辭。

白春禮在致辭中說,科院與韓國科技界在生物、物理、信息通訊技術、材料科學、可再生能源等諸多領域保持了長期友好的交流與合作。為進一步加強雙邊科技創新合作,科院與NST於去年籤署了雙邊合作框架協議。新冠疫情爆發後,雙方互致慰問電,一致表達了克服疫情影響,持續推進雙邊實質性合作的決心,並籤署了補充協議,設立合作項目資助機制。希望雙方科學家充分利用本次研討會開展交流,研討合作計劃,促進雙方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合作。

元光淵對白春禮撥冗出席會議表示感謝。他表示,能源技術是韓國國立科研機構與中國科技界合作最活躍的領域之一。韓國政府目前正推行「綠色新政」計劃,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韓方願與科院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促進新能源技術的發展。

會上,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王振宇介紹了科院基本情況及國際合作相關情況。NST國際合作組組長鄭龍雲(Chung Yong Woon)介紹了NST機構概況及對華合作簡況。

此次會議由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承辦,來自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研究所,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韓國化學研究院、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等雙方7所研究機構的20餘位科研人員及代表參加了會議。與會專家圍繞一碳化學、生物質轉化、太陽能、燃料電池及儲能電池等5個主題開展了深入討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與土耳其科技研究理事會共辦空天信息線上研討會
    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該院與土耳其科技研究理事會(TUBITAK)近日共同舉辦空天信息線上研討會。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土耳其科技研究理事會主席哈桑·曼達爾和土耳其航天局局長謝爾達爾·伊爾迪裡姆出席研討會開幕式並致辭。
  • 2020.9.7 星期一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12、廣州地化所利用金剛烷指標揭示原油次生改造作用科技動態1、張亭棟等4人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2、中科院金屬所孫明月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3、深圳先進院團隊在流行病流動幹預競賽中獲佳績3、中科院與韓國國家科技理事會舉辦能源領域線上研討會4、生態中心與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籤署合作協議
  • 中科院生物質能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這與國家對生物質能源日益加大的重視與扶持似乎並不匹配。「十一五」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生物質能源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等法規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生物質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中國的生物質能源究竟該怎麼走?」
  • 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舉辦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共同主辦的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以「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國家衛健委法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法醫學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學術研討會
  •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3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隨著國際科技發展和國內生態環境建設和農牧業生產需求的轉變,CERN要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緊跟世界科技進步的步伐,解放思想,創新發展、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野外觀測研究網絡管理委員會主任張亞平在講話中指出。他充分肯定了CERN所取得的巨大成績,高度評價老一輩科學家為CERN創建和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 美國化學會舉辦"ACS全球科技研討會"—新聞—科學網
    12月4日,"ACS全球科技研討會:化學與生命科學前沿"在北京圓滿落幕,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共同承辦此次研討會。
  • 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6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主辦、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中科搏銳承辦的「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於「6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主辦、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中科搏銳承辦的「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
  • 在遼寧大連建設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聞—科學網
  • 中德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大化所召開
    9月22日至27日,由中德科學中心資助的「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在分子、團簇和表面研究中的應用——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研討會的組織者為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和德國哥廷根大學Alec Wodtke教授。來自中國、德國和第三方國家的48位科學家,以及所內相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德科學中心主任Heike Strelen博士也蒞臨此會,並就中德合作的以往經驗以及該項目的合作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
  • 專家聚焦大連先進光源—生物分子質譜發展—新聞—科學網
    12月13日,首次「大連先進光源生物分子—質譜實驗站用戶專題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
  • 首屆重慶市量子與光電技術產業化研討會舉辦
    11月25日,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局指導、重慶市江北區科學技術局主辦、重慶連芯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重慶市量子與光電技術產業化研討會在重慶君豪大飯店成功舉辦。重慶市江北區副區長何勇、重慶市科技局副局長陳軍參加會議並致辭。
  • 八月瓜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 「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
    「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暨「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於11月20日—21日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   中科院原副院長楊柏齡   研討會上中科院原副院長楊柏齡做以「高技術產業化的幾點思考」為題的主題演講。
  •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大會設有氣候、教育、能源、食品、健康、海洋、水、信息通信、循環經濟和青年10個主題專場,採取線上形式召開,面向全球觀眾直播。 據悉,廣州能源所聯合承辦的大會能源專場設六個分會場,分別聚焦地熱能技術、地熱能生命周期評估、可持續儲能技術、港口和能源樞紐、聯合國發展目標(SDG)推進,重點關注能源轉型背景下能源綜合技術的創新及挑戰,聚焦能源領域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及能力建設,與世界分享中國科技創新成果和經驗。
  • 2020年8月13日 六月廿四 星期四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科技動態1、動物所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2、青島能源所研製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選儀8、蘇州納米所在G-四鏈體/hemin脫氧核酶結構設計和催化活性提升研究中獲進展9、微生物所等發現1.65億年前擬態地衣的昆蟲科技動態
  • 中科院「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召開 | 海洋領域專題研究...
    「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暨研究所「十四五」規劃交流會。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趙千鈞,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副局長楊為進,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務局、科技促進發展局、發展規劃局有關部門負責人,海洋領域專題研究組組長、海洋所/煙臺海岸帶所所長王凡,海洋所黨委書記王輝、侯保榮院士、孫松研究員、孫黎研究員,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林間,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李碩,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黨委副書記代亮,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高峰研究員,聲學研究所張春華研究員及院屬相關單位代表等
  • 《催化學報》《能源化學》再次入選期刊一區—新聞—科學網
    近日,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公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催化學報》和《能源化學》均位居化學大類一區,這也是兩刊連續兩年入選中科院期刊分區一區
  • 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開幕
    (AOGEO)國際研討會。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尼泊爾、法國等國家代表通過線上參會並參與網上交流互動。本屆大會由AOGEO聯合、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顧行發主持。常州在5G網絡、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實施了一批優質項目,織就了優勢明顯的交通、能源、信息「三張網」。目前,全市7000多家企業上雲用雲,跑出了智能轉型的「常州速度」。齊家濱說,下一步,常州將深入挖掘空天信息這一「數據金礦」,強化產業交互,推動融合發展,更好賦能實體經濟。
  • 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
    「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暨「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於11月20日—21日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 中科院原副院長楊柏齡 研討會上中科院原副院長楊柏齡做以「高技術產業化的幾點思考」為題的主題演講。
  • 研討未來能源高效利用,我校成功主辦第八屆國際能源利用研討會...
    研討未來能源高效利用,我校成功主辦第八屆國際能源利用研討會(IWEC2019) 2019-08-29 0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