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期待「催」出更多生物質資源

2021-01-09 科學網

 

■本報記者 張晶晶

(A)氣相水熱法合成金屬磷化物示意圖,與合成的Ni2P/CFC和Cu3P/CFC的掃描電鏡圖片;(B)兩電極體系下糠醛電催化轉化產物產量與反應物剩餘量隨時間變化,兩電極體系下糠醛電催化轉化示意圖;(C)糠醛與產物糠醇的質譜圖;(D)電催化加氫與電催化析氫之間競爭關係示意圖

隨著煤、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日益減少,以及日漸凸顯的環境汙染問題,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嘗試發展新的可持續能源轉換與儲存體系。其中,生物質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對其有效開發利用已被各國看作是替代化石能源製備燃料與化學品的重要途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張海民課題組實現了生物質平臺分子糠醛的綠色電催化轉化升級為高附加值化學品過程,對於設計相關的高效催化劑與催化反應體系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應用催化B:環境》。

生物質資源有待開發利用

全球生物質資源儲量非常豐富。根據美國農業部和歐盟專業委員會報告顯示,全球農林剩餘物總量以能量密度折算,基本和全球燃料油的消耗相當。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的生物質資源約數十億噸,但在這其中只有相對很小的一部分進行了開發利用,其餘大部分被燃燒或自然降解。這不僅造成生物質能源的極大浪費,同時因此排放的溫室氣體、粉塵顆粒也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因此,如何低成本地實現從廉價生物質到燃料和精細化學品的轉化,一直是科學家的研究熱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民向《中國科學報》介紹,自2000年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出生物質利用的方案。

「比如,美國計劃2030年從生物質中獲得20%以上的液體燃料和25%以上的有機化學品;歐盟提出,到2020年生物基燃料佔到20%以上;日本、印度等國也先後制定了陽光計劃、綠色能源計劃等。」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約4.6億噸標煤。「其中主要為農林廢棄物(木質纖維素),我國於2007年和2011年分別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明確提出了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的路線和目標。並且從地球資源長遠消耗來看,開展生物質基有機碳資源有效循環利用方法的研究,對於地球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生物質轉化需要新策略

隨著對生物質資源的理解加深,以前偏重於生物質的能量屬性,而忽略生物質的可再生有機碳資源屬性的利用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需求。為此,基於化石資源轉化方式,人們曾嘗試通過生物質進行熱解轉化,開發利用其有機碳資源屬性,但因成本高,真正成熟投產的產業化項目較少。

經過這一輪嘗試,大家逐漸認識到,從石化能源轉化過程移植過來的轉化技術,並不適合於生物質的直接轉化利用。

「這是由資源屬性決定的,不同於化石資源以C-C鍵、C-H鍵為主的分子結構,生物質結構分子以C-O鍵為主。」張海民強調,想要發展生物質的利用,就必須研究創新的轉化策略,對生物質基本結構單元進行定向剪切和轉化,獲取部分碳氫氧結構基團,製備出高附加值化學品。

論文第一作者張顯博士舉例說,由纖維素初步衍生得到的呋喃醛化合物(例如糠醛、5-羥甲基糠醛)就是重要的生物質平臺分子,將其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的過程,就是實現選擇性C=O鍵或呋喃醛開環加氫反應、與C-O鍵加氫裂解反應、選擇性C=O鍵氧化反應等。

目前,大部分生物質平臺分子催化加氫或氧化升級研究,主要還是普通的熱催化轉化方法,該方法需要在高溫高壓的氫氣條件下進行,不僅需消耗較高的能量,且轉化率和選擇性都很低。另外,很多催化劑和溶劑都有毒性,會給環境帶來汙染。因此,如何將生物質平臺分子推廣到更大應用範圍,仍然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綠色電化學合成

近年來,綠色電化學的合成方法在生物質轉化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科學家利用清潔能源,通過電化學方法,可以將自然界物質,比如水、生物質等,轉化為高價值的燃料與化學品,被看作實現未來可再生清潔能源轉換體系的重要路徑。

據介紹,相較於傳統的生物質轉化方法(熱催化或光催化),綠色的電催化轉化技術具有如下優點:一是可以取代高成本的氫氣或有機分子(如異丙醇等)使用,直接用水作為轉移加氫的氫源,避免了使用比較危險的氫氣或價格昂貴的犧牲劑;二是在常溫常壓下即可驅動催化反應,無需高溫高壓的反應條件,從而有效降低了轉化過程中的能量消耗;三是可以通過調控電流大小或者改變溶液的pH值,調節電催化合成反應速率,同時可以提高對反應產物的選擇性;四是電催化或光電催化技術可實現催化加氫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同時進行,有助於提高能量轉換利用效率;五是生物質電催化加氫還是一種清潔可靠的氫能源儲存方式,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但電催化加氫反應同樣也面臨諸多挑戰。由於電催化過程所產生的活性氫原子(Had)易發生Heyrovsky和Tafel反應產生氫氣析出,從而導致Had原子與生物質平臺分子上不飽和基團發生反應的機率降低,最終導致電催化加氫反應的法拉第效率與轉化效率非常低,因此需要高效電催化劑增加電催化加氫反應的選擇性。同時電催化合成的產物往往比較複雜,如何設計高選擇性的催化劑至關重要。再者,由於電催化加氫需要電能的輸出,如何設計高效電催化合成反應體系,降低電能的消耗實現高效高法拉第效率電催化加氫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糠醛電催化加氫反應的關鍵在於設計高法拉第效率、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電催化轉移加氫催化劑。」張海民總結說。

張海民帶領團隊選擇了重要的生物質平臺分子「糠醛」的電催化升級過程作為模型反應,採用新穎的「氣相水熱法」構築的高效催化劑電極,再通過設計高效電催化合成反應體系,實現了雙電極(陰極與陽極)同時高效電催化合成過程。

「我們在陰極將糠醛高選擇性、高效率、高電流密度的電催化加氫轉化為糠醇;在陽極將糠醛高效電催化氧化為糠酸。通過同位素標記法,直接證明了糠醛電催化加氫的氫就是來自於水中的氫原子。同時還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探究了催化劑暴露晶面對糠醛高效電催化加氫的機理。最終所製備催化劑的高活性暴露晶面,具有較高的吸附氫原子濃度及較高的產生氫氣勢壘,抑制了電催化析氫過程,從而實現了其對糠醛電催化加氫的選擇性。」

相關論文信息:

doi.org/10.1016/j.apcatb.2018.12.025

《中國科學報》 (2019-03-04 第7版 能源化工)

相關焦點

  • 生物質資源化利用重在「負碳排放」—新聞—科學網
    生物質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也是一種碳中性的載體。因此,創新、高效、綠色、經濟地開發生物質資源,對實現「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目前,生物質的利用主要借鑑石油及煤等成熟產業技術,採用熱解、氣化、發酵等技術進行能源化高效利用,多以碳原子高利用率為重要考量指標。然而,生物質與煤、石油等化石資源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極高的含氧量,初始氧含量超過45%。
  • 科學網—讓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
    技術研發瞄準產業難點 生物質煉製是一種以木質纖維素可再生資源為主要原料基礎,通過化工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加工過程,綜合利用原料各組分和中間產物,以煉製生產液體燃料與大宗化工產品的新型工業模式,孫潤倉團隊研發的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正是依託於生物質煉製技術。
  • 生物質資源能源化是清潔能源布局重點
    其中就包括生物質能源方面的問題。  問:當前,我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做好大循環,實現「六保」任務,保糧食安全和保能源安全是很重要的兩個方面。「十四五」期間,在能源安全方面有什麼考慮?
  • 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加速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產生約9億噸的秸稈等農林廢棄物,如何以這些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去替代化石資源,變廢為寶,實現化肥、農藥減量,修復和保護土壤及水源、保障農產品安全和全面恢復綠水青山,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趙皖平向《企業觀察報》記者介紹,生物質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我國農業生物質資源主要有農作物秸稈、能源作物、畜禽糞便和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等。上述資源十分豐富,但目前尚屬開發利用的初期階段。有關專家日前表示,應當加以大力研究開發。    為此,農業部生物質工程中心日前正式成立。
  • 瀋陽:生物質資源暗藏「巨能」 需全產業鏈承接
    電動汽車、太陽能取暖、風能發電……在國內追逐新能源、新技術的浪潮中,國內能源研究專家給出這樣的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後,能源市場將是生物質燃料的天下,沒有發達的生物質全產業鏈,城市發展經濟將舉步維艱。」  這句話不無道理。在業內,生物質被稱為繼煤炭、石油、天然氣後的第四代能源。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以生物質替代傳統能源,已成為解決能源短缺難題的第一突破口。
  • 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原標題: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摘要 玉米秸稈、園林垃圾、廢舊家具,這些過去在別人眼中難以處理的生物質垃圾,如今不再是簡單的焚燒當成燃料,而是通過一臺裝置轉化成無毒綠色環保的生物燃氣
  • 生物質發電變革,資源融合協同處置,多元發展是趨勢
    二元化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自然比單一的發電項目盈利能力更強,但是依然不足以改變整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困局。離開了國家財政補貼,即便是有供熱負荷需求,也很難實現更多的經濟效益。 其實歸根結底,無論是單一發電,還是熱電聯產,困擾生物質電廠最大問題就是燃料成本。
  • 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建議
    摘要: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是解決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原料瓶頸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了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現狀的基礎上,對其開發利用的可行性及障礙進行了探討。認為我國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資源具備土地資源豐富、林業能源植物培育技術發展成熟、轉化利用工藝與設備研發取得一定突破以及政策環境良好等條件。
  • 科技助推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見成效
    本報記者李慶國從2014年初開始,北京市科委結合國家與北京市對生物質資源化利用與汙染防治的實際需求,針對生物質氣化處理設施運行所存在的焦油含量高、燃氣品質差、二次汙染等問題,實施了「生物氣化原位脫焦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課題,開展了清潔轉化利用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工藝優化,並取得了重大突破。
  • 未來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芒草
    多年生芒草(Miscanthus)適應全球各類嚴苛惡劣的土壤和環境條件,不佔用農業耕地,無需太多種植成本,生長快速,生物質產量高。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提供30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400萬歐元,由德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和土耳其以及聯合中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同行,組成OPTIMISC研發團隊,經過4年多時間的深入研究,全面證實芒草的使用價值,再次確認芒草作為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的科學依據。
  • 我省生物質資源有效利用率不足四成
    本報訊(記者張桂英)作為農業和林業大省,我省生物質資源極其豐富,但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寒冷氣候條件影響有效利用率很低,只有不到四成左右。  據省統計局數據,2013年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017萬畝,糧食總產量6004萬噸,按草谷比計算農作物秸稈產量在4843.12萬噸左右。
  • 【行業分析】我國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分析(圖表)
    北極星固廢網訊:1、我國生物質資源種類眾多,儲量巨大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1700億噸,其能量相當於世界主要燃料貢獻的10倍,而作為能源的利用量還不到總量的1%,極具開發潛力。
  •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可為可持續資源供給提供有力保障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可為可持續資源供給提供有力保障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不僅要利用好現有的林業生物質能資源,而且要有針對性的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大規模建設能源林基地,為林業生物質能的持續開發利用做好資源保障。這將會顯著增加森林資源,有效帶動以資源培育為基礎的造林綠化活動。
  • 天津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陳冠益:讓生物質廢棄物資源物盡其
    天津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陳冠益:讓生物質廢棄物資源物盡其 來源:人民網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2-18   今日/總瀏覽:1/6980
  • 平順稻殼生物質顆粒應用【鴻方能源】
    我廠是山東省生物質燃燒顆粒廠家,給人們生活帶來豐富的生物質燃燒顆粒產品,歡迎您與我廠家進行多樣的產品交流,廠家為您帶來具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期待您與我廠家進行產品交流。廠家為您帶來多樣化的產品,期待您與我廠家達成良好合作關係。生物質燃燒顆粒給人們生活中帶來哪些生活幫助呢。生物質燃燒顆粒給人們生活增添了多方面產品方面的知識,在進行產品選購時,可以為每一位顧客帶來的產品介紹說明。
  • 廣州將加快推進資源熱力電廠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建設
    位於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第三資源熱力電廠。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攝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進資源熱力電廠、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建設,補齊垃圾分類處理能力短板。近年來,廣州大力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 中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潛力大 三類資源可利用
    據介紹,我國現有森林面積1.95億公頃,林業生物質總量超過180億噸,其中可作為生物質能源資源利用的有三類:一是木質燃料資源。薪炭林、灌木林和林業「三剩物」等總量約3億噸/年;二是木本油料資源。中國種子含油率超過40%以上的植物就有154種,麻瘋樹、油桐、黃連木、文冠果、油茶等樹種面積約420萬公頃,果實產量約559萬噸;三是木本澱粉類資源。
  • 「十三五」期間 生物質能源大有可為
    其中,協調發展、綠色發展與共享發展,均是生物質能源的優勢所在。   我國的生物質資源,尤其是目前已經形成成熟商業模式的農業廢棄物資源,以中西部等經濟落後地區、農村地區較為豐富。生物質能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起到帶動落後地區、農村地區發展的作用。
  •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來源:尚七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8-28   今日/總瀏覽:1/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