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資源化利用重在「負碳排放」—新聞—科學網

2021-01-07 科學網

 

能源和環境的和諧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構建清潔低碳且安全高效的能源及化工體系是新時代削弱負環境效應和能源發展的重要措施。為實現我國提出的碳中和」承諾,須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減少或抵消碳排放。生物質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也是一種碳中性的載體。因此,創新、高效、綠色、經濟地開發生物質資源,對實現「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目前,生物質的利用主要借鑑石油及煤等成熟產業技術,採用熱解、氣化、發酵等技術進行能源化高效利用,多以碳原子高利用率為重要考量指標。然而,生物質與煤、石油等化石資源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極高的含氧量,初始氧含量超過45%。為了實現類化石基燃料的高效製備,往往需要通過加氫脫氧技術降低其氧含量,此過程需要碳損失或氫投入,從而導致目標產物的產率過低和投入成本增加,使得生物質基燃料的競爭力不強。從化學勢能角度,傳統煤和石油基產品的化學裂解技術是將有序化大分子裂解為小分子的熵增化學熱力學過程,從而損失了部分化學勢。

長期以來,生物質資源的高含氧量被認為是生物質能源化利用的缺點。克服這樣的缺點,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氧原子。重新審視「氧原子」的地位,把「脫氧」換為「用氧」,充分地利用氧原子實現高值產品定向合成,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質利用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和系統技術經濟性。

從元素和化學結構的角度來看,生物質中的氧主要分為可用氧和不可用氧,其中可用氧對於製備高值化學品至關重要。此外,一些高值含氧化學品的定向製備過程也可投入外部氧,如氣氛氧(氧氣、空氣等)和化學結構氧(活性含氧官能團)。生物質中氧賦存形態呈現出的多樣化,導致了生物質基高值含氧產品的多樣化。這就決定了產品需要以化學品、燃料及材料的多聯產形式呈現。而這樣的產品組合形式,對於提高技術路線經濟性及抵禦市場變化風險都大有裨益。此外,考慮到生物質原始化學結構的複雜性,需要生物質大分子的定向轉化或藉助平臺化合物進行分子結構重構,可實現局部熱力學熵增最小化或熵減的化學勢高效利用過程。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提出高效利用生物質可用氧的策略,耦合具有化學熱力學優勢的工藝路徑,可實現較高的原子經濟性和系統技術經濟性,是生物質創新且高效利用的新視角、新思路。生物質轉化為能源產品可以實現零排放,而生物質轉化為化學品和材料則為負排放。因此,「十四五」期間,充分有效利用生物質中的氧實現燃料、化學品及材料聯產,一定可以在實施「碳中和」戰略目標中發揮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負碳技術給大氣治理帶來「正能量」—新聞—科學網
    大量研究表明,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負碳能源技術的發展與利用。近日,中外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負碳技術與大氣汙染協同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的長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所謂「負碳能源技術」,就是在滿足生產、生活能源需要的同時,不僅不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還能額外消耗一定的二氧化碳。
  • 第九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
    第九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   各相關單位: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對我國各行各業產生了極大的衝擊,也對生物質能源及有機固廢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生物質能源及有機固廢行業如何應對上下遊產業出現不確定性變化之時變
  • 科學網—讓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
    在北京林業大學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致力於將秸稈、廢棄木材等生物質變廢為寶。日前,這支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潤倉介紹了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們首創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生物質全資源化利用。」
  • 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獲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除了生物油以外,熱解過程產生的高溫氣體尚未充分利用。分析結果顯示熱解氣中包含小分子碳有機物,且熱解氣溫度較高,是製備碳納米材料的潛在前體。研究人員通過優化熱解條件,無需冷卻、純化熱解氣,不僅可以利用模型生物質原料(木質素和纖維素)熱解氣,而且可以直接使用廢棄生物質(鋸末和麥秸稈)熱解氣通過化學蒸汽沉積方法製備3D石墨烯(3DGF)。還通過改變熱解沉積條件,可以得到碳納米線。
  • 2020生物質資源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南開大學)招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及南開大學相關規定,為滿足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需要,生物質資源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南開大學)擬招聘勞務派遣制員工(非學校事業編),具體要求如下:一、崗位名稱研發技術人員崗。
  • IBS2021第九屆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蓄勢待發
    論壇現場匯集了國內外權威專家、政府領導、先進技術和設備提供商、業內專業高校及研究所等負責人共500多人,近50位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共同圍繞「探索生物質能源的轉型升級之路」主題,探討生物質能源行業未來發展之路。
  • 中國科大在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 除了生物油以外,熱解過程產生的高溫氣體尚未充分利用。分析結果顯示熱解氣中包含小分子碳有機物,且熱解氣溫度較高,是製備碳納米材料的潛在前體。
  • 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原標題: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摘要 玉米秸稈、園林垃圾、廢舊家具,這些過去在別人眼中難以處理的生物質垃圾,如今不再是簡單的焚燒當成燃料,而是通過一臺裝置轉化成無毒綠色環保的生物燃氣
  • 張小曳: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新聞—科學網
    其中,化石燃料燃燒佔首位,生物質燃燒、土地利用與覆蓋的變化以及塗料、化工產業分列其後。 張小曳指出,近年來,我國因霾而導致能見度下降的情況日趨嚴重,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煤炭為主的不清潔能源的過量消耗。不過,雖然人類活動日益加劇所帶來的汙染排放量不斷增加是汙染形成的主要原因,但這對於區域性霾汙染來說,只有一定的影響,而不起主導作用。
  • 生物質鍋爐政策排放標準,NOx<50mg/m環保生物質鍋爐結構圖
    NOx<50mg/m生物質鍋爐的控制方法及低氮排放技術。通過相關部門對NOx的危害、燃煤發電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機理和降低NOx技術進行了研究,減少NOx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必然要求。NOx的控制方法可分為燃燒之前的處理、燃燒過程中的處理和燃燒後的處理。
  • 生物質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此外,近年來,我國空氣品質面臨嚴峻態勢,與木質燃料和傳統化石燃料相比,秸稈等生物質燃料燃燒排放的NOx含量較高,因此,對於生物質燃料的燃燒,傳統煤炭鍋爐亦不完全適用,亟需開發高效的生物質燃料燃燒器,在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時降低NOx汙染物的排放.
  • 科技助推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見成效
    本報記者李慶國從2014年初開始,北京市科委結合國家與北京市對生物質資源化利用與汙染防治的實際需求,針對生物質氣化處理設施運行所存在的焦油含量高、燃氣品質差、二次汙染等問題,實施了「生物氣化原位脫焦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課題,開展了清潔轉化利用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工藝優化,並取得了重大突破。
  • 吃垃圾吐肥料,生物質綜合破碎機大力推進綠化垃圾資源化利用
    相對於以往的焚燒和填埋,現在採用的生物質綜合破碎設備可以將易粉碎、堆肥元素含量高的園林綠化廢棄物粉碎成木屑狀,用做植物有機覆蓋物或堆肥。這樣不僅節約處置成本,還能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壤肥力,實現園林垃圾無害化和減量化。
  • 汙水資源化利用新政深度解讀(中)
    系統分析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需求,以現有汙水處理廠為基礎,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豐水地區結合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需求,科學合理確定汙水處理廠排放限值,以穩定達標排放為主,實施差別化分區提標改造和精準治汙。缺水地區特別是水質型缺水地區,在確保汙水穩定達標排放前提下,優先將達標排放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就近回補自然水體,推進區域汙水資源化循環利用。
  • 湖南臨武:大力推進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
    臨武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綠色發展,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開發產業,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該縣還制訂了生物質能源開發產業發展計劃,力爭農村所產生秸稈等廢棄物全部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
  • 生物質燃燒煙氣排放特性與汙染物控制
    綜述了國內外關於生物質燃燒的煙氣排放特性及影響因素,如不同生物質燃料種類及性能、進風系統和進料系統配置及參數等,著重介紹了進風系統中風量配比、過量空氣係數、氧氣濃度以及進氣流速等因素對煙氣汙染物排放的影響,提出了生物質燃燒煙氣排放特性和汙染物控制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
  • 上海交大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電力能源—新聞—科學網
    6月5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環境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利用水熱氧化技術率先進行了利用該技術燃燒處理生活垃圾用於發電的新研究並成功運用用於實踐。 二十年技術攻關破解有機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難題 傳統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採用填埋處理和焚燒處理。
  • 技術推送丨8項汙水資源化利用工藝匯總,汙水資源化利用,再生水...
    包括:   推動將汙水資源化關鍵技術攻關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四五」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部署相關重點專項開展汙水資源化科技創新。   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汙水處理企業等組建汙水資源化利用創新戰略聯盟,重點突破汙水深度處理、汙泥資源化利用共性和關鍵技術裝備。
  • 做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引路人
    選擇新型可再生能源,減少環境汙染,成了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而以利用新型秸稈技術為主要方式的生物質能源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近期,針對這個話題,記者採訪了山東省生物質能產業聯盟科技推廣中心主任霍寶民。環保新能源    記者: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開發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日益緊迫,利用現代科技生產生物質能源,實現大規模節能和大幅度減少汙染物排放刻不容緩。
  •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現狀、開發意義及發展趨勢
    因此,加大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農業生物質能源發掘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食品安全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壓縮成型燃料燃燒是先將生物質壓縮成密度大的性能接近煤的物質,再將其燃燒發電,因其排放的汙染尾氣小而發展前景良好。聯合燃燒是將生物質摻入燃煤中燃燒發電,此法可減少SO2、NO2等汙染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