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獲進展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然而,目前存在兩個嚴重阻礙熱解技術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問題,一是熱解生物油不穩定易老化變質、且成分複雜難以分離提質,二是熱解過程產物價值較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針對這一難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江鴻課題組與俞漢青課題組合作,通過耦合快速熱解、常壓蒸餾及化學蒸汽沉積技術,分別成功製備了高熱值且穩定的固相生物煤(bio-coal)和高性能的碳納米材料(少層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為實現廢棄生物質熱解技術商業化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生物質原料(農林廢棄物和有機固體廢物等)通過熱解得到的生物油(bio-oil)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國內外研究者一直致力於生物油的催化提質和分離,期望獲得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或優質燃料。然而,生物油的成分複雜且不穩定,通常包含數百種有機化合物。在催化過程中,部分有機物發生縮合、脫水、結焦等反應,導致催化劑失效,使催化提質過程難以持續。同時,常用的分離手段,如常壓蒸餾或分子蒸餾條件下,生物油快速結焦,阻礙蒸餾的進一步進行。課題組研究發現,通過常壓蒸餾過程參數控制,實現生物油快速結焦可以得到一種新的固體燃料(命名為生物煤,bio-coal)。分析顯示不同生物質原料(稻殼、鋸末、麥秸稈、甘蔗渣、大豆秸稈等)得到的生物煤熱值在25-28MJ/kg,與商用煤熱值相當。且生物煤具有性能穩定、低含硫量、不含重金屬等環境友好性。模型研究還表明我國生物煤生產潛力可達402百萬噸標準煤。該成果以Bio-coal: An renewable and massively producible fuel from lignocellulosic biomass為題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Sci. Adv., 2020, 6, eaay0748)。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化學與材料學院博士生程彬海和博士黃寶成。

除了生物油以外,熱解過程產生的高溫氣體尚未充分利用。分析結果顯示熱解氣中包含小分子碳有機物,且熱解氣溫度較高,是製備碳納米材料的潛在前體。研究人員通過優化熱解條件,無需冷卻、純化熱解氣,不僅可以利用模型生物質原料(木質素和纖維素)熱解氣,而且可以直接使用廢棄生物質(鋸末和麥秸稈)熱解氣通過化學蒸汽沉積方法製備3D石墨烯(3DGF)。還通過改變熱解沉積條件,可以得到碳納米線。這些高附加值碳材料在汙染物去除和儲能方面展示了良好性能。和傳統石墨烯氣相沉積相比,生明周期評價(LCA)結果表明利用生物質熱解氣合成石墨烯具有更小的環境影響和能量消耗。相關研究結果以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value-added carbon nanomaterials from biomass pyrolysis為題發表在雜誌Nature Sustainability上。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化學與材料學院碩士生張順和博士生江順風。該研究對提高廢棄生物質熱解產品價值,從而推進熱解技術商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資助。

圖1. 生物煤製備路線及產物表徵。a.廢棄生物質熱解製備生物煤技術路線。b和c,生物煤的SEM照片。d,生物煤的熱重分析。e,不同生物煤和部分商用煤的熱值比較。

圖2. 廢棄生物質熱解製備高附加值碳納米材料路線示意。

圖3. (a) 廢棄生物質熱解製備的3D石墨烯Raman光譜。(b) 3D石墨烯的XPS 光譜。c (纖維素)和d (木質素),模型生物質熱解氣相產物的3D TGA-FTIR光譜。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在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生物質原料(農林廢棄物和有機固體廢物等)通過熱解得到的生物油(bio-oil)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國內外研究者一直致力於生物油的催化提質和分離,期望獲得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或優質燃料。然而,生物油的成分複雜且不穩定,通常包含數百種有機化合物。
  •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法及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
    2.1.3好氧堆肥法好氧堆肥法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中通過生物化學反應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解,將有毒物質轉變為無毒物質,最終將固體廢棄物轉化為類腐殖質物質的方法。堆肥法常用於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產物可用於農業耕作中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劑,優點是成本低、易操作,能實現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 農業廢棄物作為生物質吸附劑對廢水處理的研究進展
    本文結合當前國內外研究進展,概述了以橘子皮、香蕉皮和柚子皮為代表的典型農業廢棄物作為生物質吸附劑處理水中的有機和無機汙染物的研究,以期為進一步研究農業廢棄物在水汙染控制領域的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生物質吸附法可彌補活性炭吸附法的不足,該方法已得到廣泛關注。作為低成本的生物質吸附劑,農業廢棄物由於以下幾個優點而在廢水處理的應用中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1來源豐富和化學穩定; 2操作簡單; 3高比表面積;  4易化學改性。
  • 第九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
    第九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   各相關單位: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對我國各行各業產生了極大的衝擊,也對生物質能源及有機固廢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生物質能源及有機固廢行業如何應對上下遊產業出現不確定性變化之時變
  • 國外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探析
    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梳理,以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為典型案例分析,分析並總結其資源化利用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以期對國內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供參考價值。國外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2美國美國是最早開始進行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發達國家之一,目前,大中城市都建有建築廢棄物處理廠,負責各市區建築廢棄物的處理。其主要作法是:1.綜合利用。
  • 秸稈類生物質廢棄物衍生新型催化材料
    中青在線訊(周慧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近日,合肥工業大學一項科研成果以秸稈類生物質廢棄物為原料,成功製備出多維數、多尺度、多形態的三維功能催化材料,可高效去除水體中有機及重金屬有毒汙染物,解決了秸稈類生物質廢棄物難以利用的難題。
  • 植物纖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用酵素助推農業發展
    種植業和養殖業是我國農業廢棄物的主要來源,按其成分可分為植物纖維性廢棄物和畜禽糞便廢棄物兩大類。植物纖維性廢棄物乾物質養分含量高(氮磷鉀養分合計超過國家有機肥標準),且不含毒害物質,大部分是一種寶貴的有機資源。目前,肥料化仍是植物纖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最主要途徑,具體方法有固體堆肥發酵、沼氣工程、農用植物酵素3種。
  • 冶金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研究
    冶金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研究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黑龍江科技信息  作者:孫志敏等  2021/1/12 17:47:46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冶煉廢渣包括有色金屬行業和鋼鐵工業在生產中排出的廢渣。
  • 2020生物質資源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南開大學)招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及南開大學相關規定,為滿足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需要,生物質資源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南開大學)擬招聘勞務派遣制員工(非學校事業編),具體要求如下:一、崗位名稱研發技術人員崗。
  • 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協作團隊成立
    原標題: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協作團隊成立   11月24日,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物
  • 吃垃圾吐肥料,生物質綜合破碎機大力推進綠化垃圾資源化利用
    園林綠化廢棄物主要是指園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產生的枯枝、落葉、謝花、樹木與灌木剪枝及其他植物殘體等。園林綠化廢棄物日產量較大,本身不易壓實、佔用空間,來源廣泛、不易收集。園林綠化廢棄物並未納入城市垃圾分類目錄,大部分園林廢棄物都以生活垃圾處理的方式進行填埋、焚燒、堆放。
  • 微生物技術處理固體廢棄物的研究進展
    我國對於固體廢棄物的汙染控制起步時間比國外晚,雖然隨著國家技術發展的進步,對於環境保護愈發重視,近年來在固廢處理上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與歐美日等國家相比,我國在固體廢棄物的治理上整體水平還很低。據《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 產生量達325 140. 6萬t,綜合利用量( 含利用往年貯存量) 為199757. 4萬t,綜合利用率為60. 5%。
  • 山東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協作團隊成立
    11月24日,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協作團隊成立大會在即墨召開。協作團隊由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農技)中心聯合有關科研院所、推廣單位和企業共同發起籌建,確定了29家成員單位。
  • 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及其產物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
    簡要介紹了生物質炭化技術,重點介紹了農林廢棄物、餐廚垃圾、畜禽糞便、剩餘汙泥等含水率較高的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製備生物質炭的研究進展,並探討了水熱生物質炭在含有機物、重金屬及陰離子的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展望了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的前景。
  • 湖南臨武:大力推進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
    臨武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綠色發展,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開發產業,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該縣還制訂了生物質能源開發產業發展計劃,力爭農村所產生秸稈等廢棄物全部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
  • 如何實現生物質廢棄物利用和重金屬汙染脫除的雙贏?
    生物質衍生材料近年來研究表明,生物質衍生材料在環境汙染控制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它具有可再生、碳中性、低成本、來源充足、生態友好、力學穩定性等優點,特別是一些生物質衍生材料容易功能化、表面積大、具有多孔結構等,被選為最有前景的吸附劑,用於去除汙染物。木質素是自然界中含量豐富的生物高聚物,可從農林業和工業廢棄物中大量獲得,是目前開發高附加值碳材料的潛在前驅體。
  • 科學網—讓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
    在北京林業大學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致力於將秸稈、廢棄木材等生物質變廢為寶。日前,這支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潤倉介紹了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們首創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生物質全資源化利用。」
  • 科技助推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見成效
    本報記者李慶國從2014年初開始,北京市科委結合國家與北京市對生物質資源化利用與汙染防治的實際需求,針對生物質氣化處理設施運行所存在的焦油含量高、燃氣品質差、二次汙染等問題,實施了「生物氣化原位脫焦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課題,開展了清潔轉化利用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工藝優化,並取得了重大突破。
  • IBS2021第九屆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蓄勢待發
    論壇現場匯集了國內外權威專家、政府領導、先進技術和設備提供商、業內專業高校及研究所等負責人共500多人,近50位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共同圍繞「探索生物質能源的轉型升級之路」主題,探討生物質能源行業未來發展之路。
  •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我國農業生物質資源主要有農作物秸稈、能源作物、畜禽糞便和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等。上述資源十分豐富,但目前尚屬開發利用的初期階段。有關專家日前表示,應當加以大力研究開發。    為此,農業部生物質工程中心日前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