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加速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

2020-12-05 企業觀察網

企業觀察報記者/ 詹碧華


2019年中央1號文件中特別強調了農村汙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加大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秸稈、畜禽糞汙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產生約9億噸的秸稈等農林廢棄物,如何以這些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去替代化石資源,變廢為寶,實現化肥、農藥減量,修復和保護土壤及水源、保障農產品安全和全面恢復綠水青山,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趙皖平向《企業觀察報》記者介紹,生物質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國外關於生物質資源「全生物量利用技術」目前尚處於實驗室階段,而安徽省的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早在幾年前就已完成了規模化生產和市場化運營。中信格義公司一個年處理30萬噸秸稈資源的生物質煉製項目,每年僅生產的具有土壤修復功能的有機碳能肥料,就可保證一個擁有150萬畝耕地的農業大縣,每年所需的優質有機碳能肥料和土壤重金屬鈍化劑及水體淨化劑。


趙皖平對《企業觀察報》記者說,日本有「陽光計劃」,印度有「綠色能源工程計劃」……。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CED)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各國政府應大力支持和鼓勵生物質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最終達到替代一次能源的結果」。


因此,加快發展由我國首創的生物質煉製技術及衍生的新興產業,以工業反哺農業,用科技提升農業和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同時,也有利於從源頭上解決秸稈禁燒的難題,是以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對化石資源的一種替代和補充,對於我國產能轉型、科學利用資源、節能環保、化肥農藥減量、土壤修復及淨化水體、保障農產品安全和發展生態農業等,都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完全符合黨中央、習主席新時代青山綠水的重要思想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要求,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是巨大的,必將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趙皖平認為,生態現狀和三農問題,已經到了需要下大力氣從根本上加以調整和解決的關鍵時刻,應根據我國國情,通過科技創新,真正解決好綠色可持續發展問題。而做好這項工作,不僅需要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更需要政府轉變觀念,變引導為主導。儘快制定《國家生物質煉製產業發展規劃》,配套相應的鼓勵和優惠政策,優化各種資源配置,大力發展生物質煉製產業。使我國的工業發展模式真正實現從使用不可再生資源為主向強化使用可再生資源的轉變;從治理汙染為主向預防汙染為主的轉變;從單純資源消耗型向資源循環利用型的轉變;從傳統工藝型向綠色工藝型的轉變。


趙皖平建議,一是扶持生物質煉製產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要像對待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國家戰略資源一樣來看待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把生物質煉製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大力鼓勵和扶持生物質煉製產業的發展。同時,要明確國家和各級政府是解決秸稈等農林廢棄物問題的責任主體,應設立相應的機構,統籌領導全國和各地方秸稈等農林廢棄物資源的科學利用工作。做好戰略規劃和布局,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和配套支持方案,真正做好從糧食種植,到秸稈「收、儲、運」等各個環節上的工作,切實解決好相關產品「用」的問題。


二是研究出臺秸稈有機肥料的補貼政策。為推廣和解決好秸稈有機肥料「用」的問題,建議政府改變目前「撒胡椒麵式」的現金補貼方式,改由國家和地方財政,通過供銷社系統和相關大型涉農央企,對生物質煉製企業所生產的含有土壤修復功能的有機碳能肥料進行統一採購,階段性地免費贈與農民使用或對農民給予實物補貼,在完成國家化肥農藥「雙減」目標和農田修復與水源保護的同時,實現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助推生物質煉製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建立產學研聯盟。建議設立國家生物質煉製產業引導基金和國家生物質煉製「產學研」合作聯盟,從資金、科研等各個方面,全面保障我國生物質煉製產業與生態農業的融合、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


相關焦點

  • 趙皖平代表:每年產生9億噸農林廢棄物,可用於替代化石資源
    如果以這些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可以在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的同時修復和保護自然環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安徽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提交了《關於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趙皖平在《建議》中表示,生物質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加快發展生物質煉製技術及衍生產業,能夠成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
  • 科學網—期待「催」出更多生物質資源
    其中,生物質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對其有效開發利用已被各國看作是替代化石能源製備燃料與化學品的重要途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張海民課題組實現了生物質平臺分子糠醛的綠色電催化轉化升級為高附加值化學品過程,對於設計相關的高效催化劑與催化反應體系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應用催化B:環境》。
  • 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建議
    1我國林業生物能源資源狀況我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具有較好的資源基礎,根據2005年公布的第六次中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國森林面積達1.75億hm2,活立木總蓄積量136.18億m3,林木生物質資源總量在180億t以上[3]。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主要有木質生物燃料資源、木本油料植物資源以及木本澱粉、纖維植物資源等類型。
  • 趙皖平:生產消費良性聯動
    在2020年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論壇召開前,中國網專訪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趙皖平&nbsp&nbsp&nbsp&nbsp追求「舌尖」安全 加速動物福利發展&nbsp
  •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可為可持續資源供給提供有力保障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可為可持續資源供給提供有力保障開發利用林業生物質能,不僅要利用好現有的林業生物質能資源,而且要有針對性的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大規模建設能源林基地,為林業生物質能的持續開發利用做好資源保障。這將會顯著增加森林資源,有效帶動以資源培育為基礎的造林綠化活動。
  • 瀋陽:生物質資源暗藏「巨能」 需全產業鏈承接
    電動汽車、太陽能取暖、風能發電……在國內追逐新能源、新技術的浪潮中,國內能源研究專家給出這樣的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後,能源市場將是生物質燃料的天下,沒有發達的生物質全產業鏈,城市發展經濟將舉步維艱。」  這句話不無道理。在業內,生物質被稱為繼煤炭、石油、天然氣後的第四代能源。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以生物質替代傳統能源,已成為解決能源短缺難題的第一突破口。
  • 日本各大輪胎企業加速開發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的替代原料
    其中一大類是天然橡膠、植物性纖維等非化石系的天然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40%左右),另一大類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的化石系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60%左右)。據2015年9月24日《日刊工業新聞》報導,為了降低對特定資源的依存度,迴避其價格高漲、資源枯竭等風險,日本幾大輪胎企業,正在加速開發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的替代原料,以便在將來建立高性能輪胎的穩定原料供給體系。
  •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來源:尚七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8-28   今日/總瀏覽:1/6691
  • 生物質資源能源化是清潔能源布局重點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9日上午在京開幕,主要議題是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出席開幕會並作報告。  李克強總理還現場回答了五位政協常委提出的問題。其中就包括生物質能源方面的問題。
  • 生物質能源主導論
    發展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質能源為主導是大趨勢 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化石能源仍將是主導性能源,所謂的能源轉型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逐漸替代。在此過程中,各國竟殊途同歸地走上了以生物質能源為主導之路。
  •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我國農業生物質資源主要有農作物秸稈、能源作物、畜禽糞便和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等。上述資源十分豐富,但目前尚屬開發利用的初期階段。有關專家日前表示,應當加以大力研究開發。    為此,農業部生物質工程中心日前正式成立。
  • 生物質能資源
    生物質能資源 來源:中國能源網 2007-08-21 09:11 一、  森林能源     森林能源是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主要是薪材
  • 植物所揭示中國生物質氮資源庫及其替代化肥潛力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倡導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理論上,地球上所有光合產物及其衍生物,如作物秸稈、蔬菜廢棄物、畜禽糞便、城鄉可降解生活垃圾等均可作為有機肥原料替代化肥。但具體到某一地區、某個國家,生物質資源量及生物質氮庫容量及其替代化肥的潛力尚不清楚。
  • 公安系統人大代表就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建言獻策
    作為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的執法者、主力軍,全國公安機關始終在行動。全國兩會期間,公安系統人大代表就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積極建言獻策,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出公安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三橋派出所副所長兼金剛裡社區民警楊蓉表示:「我們要堅決遏制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多發高發勢頭,把主攻方向放在打團夥、搗窩點上,把打擊重點集中在亂捕濫獵和非法買賣上,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同時加強普法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 【行業分析】我國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分析(圖表)
    北極星固廢網訊:1、我國生物質資源種類眾多,儲量巨大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1700億噸,其能量相當於世界主要燃料貢獻的10倍,而作為能源的利用量還不到總量的1%,極具開發潛力。
  • 全國人大代表李永萊建議:提高電能替代,推動能源綠色清潔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永萊建議,加快推進能源綠色轉型、低碳清潔發展。加快推進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他建議,加大中央財政和地方配套政策力度,支持能源消費領域開展電能替代和能效提升,積極推動「煤改電」清潔供暖,在工業、交通領域實施「油改電」,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實施能效提升,從終端消費側推動以低碳電能廣泛替代高碳排放的傳統能源。
  • 石元春院士:生物質能源仍被邊緣化
    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突出了發電替代,卻忽略了石油和天然氣的替代,石元春認為這是一個美中不足。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9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8.2%,進口依存度達到53.6%,是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發展新能源的主要目的是對不可再生和嚴重傷害環境的化石能源的替代。
  • 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原標題: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摘要 玉米秸稈、園林垃圾、廢舊家具,這些過去在別人眼中難以處理的生物質垃圾,如今不再是簡單的焚燒當成燃料,而是通過一臺裝置轉化成無毒綠色環保的生物燃氣
  • 生物質能資源有哪些
    依據是否能大規模代替常規化石能源,而將其分為傳統生物質能和現代生物質能。傳統生物質能主要包括農村生活用能:薪柴、秸稈、稻草、稻殼及其他農業生產的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現代生物質能是可以大規模應用的生物質能,包括現代林業生產的廢棄物、甘蔗渣和城市固體廢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