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思考,就是將我看見的事情說給你聽,讓你能跟我一樣「看見」。它能讓左右腦結合起來一起使用,讓寫話變得簡單。
舉個例子:
今天,特別熱,老師問孩子們:「今天,天氣有多熱?」
你會怎麼回答我?
「30℃?」
「很熱!」「非常熱!」「烈日炎炎!」……
沒錯,這些都不屬於圖像思考。
那麼,圖像思考的回答,該是怎樣的?
如果讓你用看得到的東西,或者大腦裡想像到的畫面來形容「熱」,你可以想到哪些?
下圖都是一年級小朋友說出的看得到的「熱」。
這就是讓孩子進行圖像思考,用他們看得到的具體事物去解釋抽象的熱,是寫話的起步。長期訓練,說起熱,聯想到這些畫面沒問題:
頂著汗珠的額頭
知了的大嗓門
烈日下無精打採的小草
帶著草帽不停用袖子擦汗的農民伯伯
路邊咕咚咕咚喝冰鎮飲料的哥哥
……
我們一起來看一篇一年級小朋友的寫話,寫一寫周末快樂的事情。
「今天,我拔了好多筍呢。我拔得很高興,還有好多人在拔筍呢!我拔了許多,今天真快樂!」
在這段文字裡,小朋友寫了兩句「今天很高興,真快樂!」但是,我們看到了拔筍的快樂了嗎?沒有看到。
以下是師生的一段對話:
拔得我滿手都佔了泥巴,要很用力的,筍很滑的,拔一下就摔屁股。(邊說邊筆畫動作)
哈哈哈!你看你說得這麼好,能不能把你剛才說的寫在寫話本上呀!
一段時間後,小朋友把寫話本交過來。
「今天我真開心,拔了好多筍,雖然沾了一手泥巴,摔一個屁股蹲,流了好多汗,但是有許多人在拔筍呢,好開心啊!」
這一次,孩子筆下的文字讀起來,是不是畫面感豐富了?我們仿佛也看到了小朋友拔筍的樣子,這時,就算你不說開心,也讓人感受到開心嘍。因為,我們看到了開心的圖像!
我們再來欣賞其他幾位小朋友寫的文字,在他們的文字裡,找找看得到的快樂圖像吧!
「有時候像拿著話筒那樣大聲說,有時像說悄悄話那樣小聲說。」
小朋友觀察到了老師上課幽默的圖像,你看到了嗎?
「我們走到小河邊,我聽到樹葉被風吹得沙沙響,耳邊的風呼呼響。」
你看到那個風吹過來的畫面了嗎?
大自然讓我們感到這麼舒服,能不快樂嗎?
「我最喜歡吃油條,因為油條聞起來香香的,吃起來脆脆的,真美味,我好滿足啊!」
這個小吃貨對油條的喜愛,你感受到了嗎?
我仿佛看到了那美味的油條,都要流口水啦!
「護士阿姨輕輕地把針插在我的手上,抽了一點血,阿姨還給我棉花。」
這個小朋友真能幹,護士阿姨的一連串動作都被他觀察到了,我都能感覺到扎針的一點點疼呢!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球,它們各有不同的功能。
左腦,可以稱之為「語言腦」,掌控著大多數的文字、語言、概念、數理、記憶能力;
右腦,則可以稱之為「圖像腦」,主要控制著情感、空間、圖畫、想像、幾何、創意、音樂、韻律等。
圖像思考 = 左腦 + 右腦 協調運作
孩子寫話的過程,遵循這樣的規律「生活——觀察——思考——表達」。寫話之所以讓很多孩子感覺困難,是因為語言文字都是一些抽象的符號,不容易被運用。圖像思考正是為孩子的表達降低難度。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轉換成頭腦中的圖像,再對照著圖像把這些信息表達出來。所以,我們要相信,「好的文字,來源於圖像,也可以表達圖像的。」
但要讓孩子能寫出充滿畫面,想像豐富的文字,方法只有一個:
多練多練多練!
最後,這些問題留給你們思考:
你能用看得到的事物表達開心、傷心嗎?
你能用看得到的事物表達爸爸媽媽對你的好嗎?
你能用看得到的事物表達你聽到的音樂?
……
往期精彩回顧
我的三「億」夢想
親子遊,為啥父母累覺不愛,但娃還不滿足
一年級,我把語文畫出來……
校門口,「再見!」遇到「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