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主觀評斷和描述事實,《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在溝通過程中,要注重區分觀察和評論。
那麼什麼是觀察,什麼評論,如何區分二者?
什麼是觀察和評論?
下面我們來舉一個例子:
例如,
「哥哥昨天無緣無故對我發脾氣」中「無緣無故」是一句評論。
我認為哥哥發脾氣了也是一句評論,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傷或者別的。
如果使用觀察的描述,則為:
「哥哥告訴我,他生氣了。」
或者
「哥哥用拳頭砸了一下桌子。」
總之,觀察和評論的區別在於,觀察是用你的五官直接接收到的信息。
就如上面例子中,
我們聽到的是「哥哥告訴我,他生氣了」,
我們看到的是「哥哥用拳頭砸了一下桌子」。
為什麼要區分觀察和評論?
我們為什麼要區分觀察和評論呢?
1.因為每個人對事件的詮釋不同。
我們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詮釋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直接表達你對事情的詮釋,那麼在溝通過程中,就會忽視事情的原貌,造成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誤會。
因此,我們有必要給對方描述清楚事實是什麼。
2.我們需要跳出自我,觀察自己和他人的事實。
佛學中講到我們要放下分別心和愛憎心,放下對自我的執著。
因為只要執著於我,那麼我們就會把自己和他人看成是分隔開來的,陷入二元對立的思維裡。
有研究表明,分離是大腦所創造的幻相。
大腦會把物體看作是分開的,像是量子物理學,當我們把物質分解到最小的分子,再繼續進入更細微的地方加以分析,就會分解到虛無的狀態。
因此,跳出自我的想法,觀察自己和他人的事實是有效溝通的必要條件。
3.我和整體的連接意識
辯證法強調,我和他人以及周圍的一切是聯繫在一起的。
我連接著大地,大地連接著周圍的人,在物理層面上我們是一體的。
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人。
因為我們和他人一體,我們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我們。
如果我們態度嚴厲,對方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
如何區分觀察和評論?
因此,我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我和整體的連接意識。
從思想層面留意心中的評判,當發現自己想要評判他人時,提醒自己:
你和整體是聯繫在一起的,待人如待己,尋找和別人的相同之處而不是相異之處,這樣比較不容易抱持評判的想法。
從行為層面,我們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觀察和表達我們看到、聽到、嗅到、嘗到、感觸到什麼,放下個人主觀評斷,儘量地描述客觀事實。
這有助於我們建立友善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幫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