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震撼:世界究竟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2020-11-29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20)

《什麼是主觀事實?》

維根斯坦說過,存在不是事物構成的,是由事實構成的。而我們習慣於在事實前面加上前提,叫「客觀事實」。客觀事實的意思是與認識主體不相關的事實存在,是獨立發生於認識主體之外的事實。有這樣的事實存在嗎?感知論認為:沒有,這是人們假設的一種存在狀態,純屬我們的主觀想像。為什麼這樣說呢?難道我們眼見為實的事實,經科學證明的事實,大家一致認可的事實不是客觀事實?感知論指出,我們認定的一切事實都是人的感知結果,所有事實無不經過人的感知處理,即賦予形、色、聲、嗅、識等感知標識才會呈現,事實是感知的結果。

假設事物存在有N種形態,它只能被我們獲得其中之一的感知形態,這就是我們面前的感知事實。並且,在感知體中,不同的感知方法得出不同的感知事實,人與蝙幅或一隻蟲子、一隻飛鳥感知的存在事實就大不相同。因此,每種感知體獲得的都是不同的世界。那麼,所有感知體感知的難道不是同一對象嗎?這個「對象」是什麼?這個「對象」不是客觀存在嗎?這個疑問牽涉唯物主義理論的核心,「對象」是像嗎?其實,感知論把問題說得很清楚,感知前的對象無「像」,在感知中才呈像,即感知主體才能賦予其存在屬性,沒有感知主體的「對象」是不存在的。那麼,這些被感知對象在感知運動開始之前是什麼?如果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它們是游離的粒子群,無法成「像」,這些離散的粒子群對人無意義。

事實是感知的顯像,也就是說,我們認為的「客觀事實」,其實就是感知事實。這個事實中的感知因素是非常複雜的,既有人的本能感知成分,又有人的精神加工。事實上,人自從產生了精神感知方法以後,人的本能感知就無法與精神感知分開,也就是人的一切感知活動都有精神意識的介入,而精神感知反映就是人的主觀意識。所以,人們獲得的所有「客觀事實」,都是人的主觀事實。感知論出現之前,人們從未意識到「客觀事實」其實是主觀的,因為人類還並未將感知作為存在的前提。

我們通常認為,主觀就是人的想像,是脫離客觀事實的人的精神意識。這樣的主觀意識經不起感知的檢驗,也就是不能被感知重複的證明,經過感知方法重複證明的事實才是主觀事實。主觀意識是抽象的,而主觀事實是具象的,是科學的儀器下、算式中和結論裡反覆證明存在的事物,主觀事實就是經過感知方法驗證確定的事實。比如莊子夢裡的蝶,那就只能在主觀意識中出現,並不是主觀事實。我們大家都看見都認可了這隻蝴蝶,這才是事實的蝴蝶。事實是兩個人以上能夠重複認定的一種概念的約定,這些眾多的約定就組成了我們這個事實的世界。

主觀事實是個新詞組,就是相對於認識主體的事實。當相對「客體」的事實不存在以後,我們就得以主觀事實來重新看待世界。不但是認識論要重新定義,科學定理也要作出相應的修正,一切存在事實都必須加上人的感知前提。主觀事實與客觀事實形態相同但性質與意義不同,兩種不同性質的事實存在會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一點,將在以後的時間裡不斷得到證明。(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相關焦點

  • 論主觀和客觀(哲思好文)
    一是要認識到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客觀世界,是獨立於人自身之外的世界。這個世界,不管有多大,不管有沒有邊際,不管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怎樣的運動變化,但對於我們來說,它都是一種最真實的存在。也就是說,只要我們還是一個正常的人,就不能、也沒有理由懷疑客觀世界的真實性。
  • 客觀歸責還是主觀歸責?
    [9]  (二)禁止風險與行為人的主觀認識  1.客觀的禁止風險?  「客觀歸責之所以被認為是客觀的,在於它完全隱去了行為的主觀方面。」[9]禁止的風險作為客觀歸責論的核心概念,當然是客觀的要素。據此,對禁止風險的判斷是無關於行為人的主觀認識的。然而,脫離了行為人的主觀認知來判斷風險的禁止性,將導致對結果責任的不合理排除,從而放縱犯罪。
  • 時間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主觀產物?
    時間大家都不陌生,因為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時間,有了時間我們就能夠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時間的測量和計數也給我們生活帶來巨大的幫助,但是有個問題需要弄清楚,那就是時間到底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主觀產物?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客觀與主觀有什麼區別
    我們時常會聽到做人不宜過於主觀、新聞報導應該客觀、保持客觀的態度對待問題。這些說法要求我們判斷或做事時,不應該攙雜個人情緒、成見或喜好,這種做法或判斷才稱得上客觀。那麼主觀和客觀的區別是什麼呢?
  • 如何分辨主觀與客觀?避免混淆概念
    大部分人會認為科學是客觀,藝術則是主觀;人們又會普遍認同新聞報導應該儘量客觀、做人不宜過於主觀。「主觀」與「客觀」是兩個常用的概念。但假如我們追問下去,到底什麼是「主觀」、「客觀」?這問題卻不易答。不信的話,不妨考慮以下問題︰情感是主觀的,因為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知。
  • 主觀和客觀的區別 主觀和客觀有什麼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我們在學習哲學的時候,要學會辯證的看問題,同時還要區分主觀和客觀,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以及什麼是世界觀其中,主觀和客觀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它們有什麼區別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無論主觀和客觀都具有非實有性
    我們要不偏事、要不偏理,人就是這樣,對整個世界的看法、身心狀況清楚了,對整個人才會清楚。比如法界變化,主觀因素變化、客觀現象肯定會發生變化,當心性能夠體會到中道義,什麼叫中道義?符合這個事情的現實(它基礎特質)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變化,因為心站道位上、而這個道位是什麼?
  • 客觀的唯心與主觀的唯物:兩個主義的功與過!
    在許多的觀念中,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唯物主義和什麼是唯心主義,這兩個主義在人們的思想意識裡是混在一起的一團爛泥,怎能把它們分得開。問:你這不是混淆兩個主義的概念嗎?它們可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的。答:有,還是唯物主義邏輯,無論物在哪裡,物都是自在的。問:哦,它們都認可物的自在,只是呈現方式的分歧吧?答:所以說,唯心主義是客觀的,唯物主義是主觀的。問:怎麼這樣說?
  •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知識點詳解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知識點詳解在教師招聘筆試中,《生活與哲學》中「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個知識點歷來是考查的重點,經常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商品這個知識點主要考查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下面我們將就此知識點與大家分享。【考點精講】如何理解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
  • A股生態:主觀、客觀
    在這個例子中,所有的擾動因子,都可以大致歸納成兩大類,即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類比一下,資本投入顯然就是你帳戶裡面炒股的本金,餐廳點位和選址就是定位自己的風格,疫情就好比階段性下跌趨勢,你只能順之,但是餐廳規模的大小,疫情下是否堅持就好比倉位管理,是否止損等等。
  • 學習歸納推理,從學會分辨主觀和客觀開始
    在三種常用的推理方式中(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屬於非常常見的一種,所謂歸納,就是將一些個別事情,整理到一些非常通用的更大範圍,也可以理解為當你看到某個故事和文章、或者新聞,只要是素材,你能從中提煉出一個中心思想的主題,並且這個主題是具有一定普遍化指導意義的。
  • 為什麼有人覺得真理是客觀的?還它是主觀的嗎?
    這裡強調認識形式的主觀,是要把人的「認識」同人的「認識對象」區別開來,免得大家犯庸俗唯物主義的錯誤,也就是把精神和物質混為一體,把「客觀真理」等同於「客觀規律」。但是這種「強調」並不是「顛倒」,不是把「主觀」凌駕於「客觀」之上。
  • 幸福:在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中感悟
    幸福:在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中感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3日 14:05 來源: 江西日報     ■馬雪松趕公交車和闖紅燈的寶馬撞了,說明這個城市的交通秩序和部分駕駛員的法規意識出了問題,不幸福的感受就這樣與客觀存在、與他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因領導批評或表揚而情緒變化,說明人際關係可以影響幸福感受;為孩子得了金獎而感到幸福,這也說明個人幸福與教育質量、教育公平有關。    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幸福需要用幸福指數來測量?我們應當如何感悟幸福?
  • 從「心」觀時空:客觀實在性,本質上是主觀的
    據說,都是人的「心性」或「心識」所創造的,是氣心性」或「心識」的一種自我意識,因而時空在本質上是主觀的。隋唐時期,天台宗代表人物智領有一個著名的命題,叫做「一念三千。」「一念」亦日「一心」,指心念活動的一剎那,即一瞬間廠三千」指「三千世界」,包括人世間和佛教講的非人間的整個世界。「世界」並稱作為一個合成詞,實來自佛教,其內涵則相當於中國固有的「宇宙」概念。
  • 哲學終極之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
    世界到底是真實而客觀存在的,還是我們主觀意識建構出來的,至今沒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在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眼裡,世界是理念的世界,是思維的世界,是精神的世界。換言之,所有失去意識的世界,將成為一片虛無,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 作為西方的倫理學家,康德以自由的觀點,解決主觀與客觀的問題
    斯賓諾莎說「自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而康德則認為;自由不僅是對必然性的認識,而且還是對必然性的遵循。自由離不開必然,自由和必然性是統一的。對自由的這種深層理解,也使得康德哲學體系自身得到了統一,使他關於自然界與倫理界的理論取得了一致,即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在倫理界,人都必須服從必然性。
  • 十八世紀英國的主觀唯心論和不可知論,對還是錯?拿來還是摒棄?
    在18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柏克烈首先建立了「存在即被知覺」的主觀唯心學說,藉此擁護一切宗教和神靈。他的學說意圖用主觀唯心來證明物質實體的不存在,從而否定世界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他說:「一切物質的東西,不過是印象的集合。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各種感覺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對『物』的概念。
  •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客觀歸責與主觀歸責
    我國刑法理論在主客觀相統一原則指導下,對國外刑法理論中的客觀說與主觀說進行折中。例如,國外刑法學上曾經存在客觀違法性論與主觀違法性論。我國學者則說:「我國刑法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對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我們是以主客觀相統一來認定的;對刑事違法性的認定,我們認為同樣應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 少找客觀原因多從主觀分析才是科學發展觀
    應該說湖南上半年面臨的客觀原因很多,先是遇到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接著旱澇急轉、又面臨一段時間旱澇並存困難,加之全國性的煤電油氣等生產要素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不僅影響了上半年的經濟發展,也對湖南的下半年經濟目標的完成客觀上增添了困難。在這關鍵時刻,如何統一思想、冷靜應對,顯示出執政的水平和能力。
  • 客觀意識與主觀意識之中看陰陽
    小編曾經分析過,人的思維意識往往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你腦袋裡面能夠裝些什麼再憑這些意識可能做出什麼反應,好多時候根本不是你本人所能夠決定的事情。但是同時小編曾經分析,人的主觀能動性有的時候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