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共讀的是《非暴力溝通》第二部分,就是原書的第3-6章節,昨天我們初步了解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那麼今天就來具體了解一下。
一、區分觀察和評價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
在觀察中,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區分什麼是客觀事實,而我們常做的就會在表述時加入自己的評論。尤其是帶有批評性質的評論,會讓對方有牴觸心理,進而產生反駁。
通常有以下幾種表達方式,容易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
1、使用的語言沒有體現出評論的人對評論負有責任
2、把對他人的思想、情感或願望當成事實
3、把預測當事實
4、缺乏依據
5、評論他人的能力時,把評論當成事實
6、形容詞前加副詞時,容易把評論當事實
二、體會和表達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就是感受。
首先我要區分感受和想法,感受即我們情緒的表達,書中提供了一些關於感受的詞語。
表達需要得到滿足時:開心、幸福、欣慰、喜悅、放鬆、溫暖、感激等;
表達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生氣、擔心、沮喪、絕望、寂寞、內疚、嫉妒等。
在表達感受時,適當示弱會有助於解決衝突,有利於進行非暴力溝通。
三、說出需要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就是需要。
我們感受產生的根源就是我內心的需求,當我聽到不喜歡的話時,通常有4中選擇:
1、認為自己犯了錯
2、指責對方
3、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從這四種選擇看,我們只有了解自己的感受,體會他人的感受,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而一個人想要學會表達自己,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情感的奴隸
第二階段:面目可憎
第三階段:生活的主人
從情感的奴隸到面目可憎,最後成為生活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心態的變化,當我們明白這些都是出自我們內心的選擇,我們才能做自己的生活的主人。
四、請求幫助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
在弄清楚自己的需求之後,我們要學會提出自己的請求,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
在表達完自己的請求之後,我們還需要對方的反饋,即讓對方重新描述我們的請求。因為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所以別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我們的請求,通過反饋可以避免理解偏差。
另外在提出請求時,我們要避免把命令當成請求。如果別人不答應我們的請求,就是錯誤的,就是要受到懲罰的,那麼這就屬於命令而非請求。
最後,我們要記住,非暴力溝通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當我能始終以愛出發,就能實現和平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