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前面我們提到通過冰山模型去了解自己,去分析崗位,清楚的知道與想從事職位的匹配度。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冰山模型每個要素,四大要素決定了你的市場價值,讓我們去明確自己提高的方向,從而更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讓自己更加具備市場價值
最近我拿自己和同班同學做了下比較,發現一樣的學校一樣的專業畢業,畢業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們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尤其是薪資這塊。起點、時間一樣,為何最後的結果如此迥然,他比我的工資要高出那麼多?是什麼原因呢?我需要怎麼樣才能最大化我的市場價值呢?
你所拿的薪水的高低取決於你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外部原因無非就是你的機遇和選擇,可能是進入到快速發展的行業,或者是遇到了貴人帶你發展。而通常我們最多的還是看要在冰山模型的各要素上的表現。
當我們掌握的知識技能愈多、能力越全面突出、性格/價值觀/動機與崗位越契合,那麼市場價值就越高。
接下來就從剛才說的幾個方面一一去分析建議。前面幫你找到熱愛的工作-第一篇裡強調過要素分上層和底層,越是底層要素越是重要越是難以培養。
第一就是知識技能。知識不是你腦袋裡裝的知識,裝得再多不會應用就是書呆子,那樣縱然學習再多的額知識,也很難提升我們的市場價值。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你想要獲取什麼知識,都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搜索到,但知識和思維是有差別的,為什麼我們一直倡導學習名人,不僅僅是他們的精神,更有他們的思維,用知識去解釋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很多職業有著他的專業門檻,營養師、律師、程序設計師,合適技能型的崗位,這些崗位因為有設立的一道檻,往往會讓人更加具備安全感。而像銷售、營銷類工作,就是大家口中的萬金油工作,從事的人總是會覺得「哎呀,我沒有一技傍身,缺少安全感」。之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之前在一個銷售群裡大家對這類問題的看法,70%以上從事銷售的人覺得沒有安全感.但是呢實際上不是設有門檻就意味著以後發展的空間就更大。實際上技能的定價如何取決於市場的稀缺性,比如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期的時候,行業增長快需求缺口大,程式設計師的普遍工資較高。現在雖然行業還是很好,但是這個職業並不是那麼稀缺了,薪酬增長放緩,甚至會降低。當然不會明面的降低,方式呢會轉變為工作時間長度變長,例如在年前討論的火爆的996形式。當然當具備管理技能、戰略思維、溝通能力的技能人員還是會有著高薪水,因為不單單是依靠技能了,還有著更高價值的能力。
所以市場價值的高低,不是僅限於一項技能,而是多維度技能。
第二就是選擇投入到能力的搭建中。上述提到的有些崗位例如銷售、營銷、產品運營、項目管理,看似沒有門檻,但是實際的上限有時候是不可估量的。舉個身邊的例子,我之前公司的總經理,銷售出身,管理四家分公司,要說有什麼設計啊,還是操作設備技能都沒有,而在於她能力的高低。而一般的技術人員薪水也就大幾千。有些崗位是能力導向不是技能導向。
很多人以為值錢的是經驗和知識,實則任何工作本質都是解決問題,銷售是解決產品和服務的拓展賣出,營銷是讓用戶知道我們的產品,財務是如何保障公司的財務運轉。
我的朋友30歲,在上海做傳統製造業的項目工程師,月薪資一萬五左右,對於在上海生活來講,並不具備後期支撐家庭開支的能力,貸款、學費、生活開銷、個人投入學習成本等等。但是呢在他們公司他的這個崗位並沒有太多的晉升空間,幾乎中層管理都是35歲以上。糾結於要不要跳到網際網路行業,後來呢在諮詢獵頭以及和身邊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朋友溝通後,了解到不同行業的項目管理其實有很多的共通之處,項目運行、項目管理、協調溝通、項目落地。了解了崗位需求,最後在上海知名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拿到項目經理的offer,薪水變成了年薪30萬,還不包括項目分紅。
由此可見能力才是決定薪資水平的決定因素,它是可以跨職業的。無論在平時的工作中,還是學習中,注重該方面能力的積累。
第三種就是投入到自我發現。性格/動機/價值觀,對自己清晰的定位和認識,找到和這些匹配的工作崗位,也能大大提升市場價值。像我是一個權力動機的人,在論資排輩的國企就不適合我,發展中公司,具備前景和快速晉升通道的,有挑戰的工作才是我所中意的。
從長期來看,我們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注重能力的培養和認識自身。當然也要花時間去錘鍊技能和知識。
堅持學習吧,不斷進步,不斷改變。越努力越優秀,越優秀越心安,越優秀越幸運。那時候你就是一道風景,也不必在別人的風景裡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