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鐵木君,ID:tetem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給大家來一份乾糧滿滿的乾貨,方法你可要牢牢記住噢。
它專治你各種「不想學」的懶惰心態,能拯救你葛優躺、沉迷煲劇刷視頻看劇的現狀,讓你能在一定程度上,像愛玩手機一樣,愛上學習!
不僅如此,任何你想改變但內心恐懼的事情,都能用這個方法根治,比如運動、看書、挑戰難度工作等等。
咬咬牙堅持讀完,相信我,看完你會有巨大收穫。
老規矩,先上思維導圖
先來目錄,文章的「DSA21」驅動法,分為四個板塊:
一、欲望(Desire)——找到誘惑學習的真正內因二、場景(Scene)——營造學習場景進入短期狀態三、必要手段(Approach)——從收心到用心,養成長期狀態四、「21」——從被動忍耐到習慣定型
01.
欲望(Desire)
找到誘惑你學習的真正內因
根據不同來源,學習動力分為兩種:
1)外源性學習
大部分人70%的學習動力都是外源性,這些話一定從小聽到大:
考後老師的聊天:「哪一科拉後腿了」周末父母的關心:「這次排名第幾」平時同學間的詢問:「這次考得怎麼樣」
這種學習動力不是自身內在欲望,而是源於外界鞭策。長輩督促、同輩競爭,這些輿論無形中會產生壓力,日復一日推著你前進。
但外源動力是易耗的,離不開外界催促,還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2)內源性學習
這種學習動力來源於自我,就好像你和朋友一起打籃球,技術不過關,朋友不吐槽,自己也會默默練習。
內源性是一種自覺驅動,它更持久、效率也會更高。
如果能找到源動力,學習欲望會更強,勁頭也會更猛。因為「學習好」是比朋友圈曬出來的名牌、高級套房、旅遊美照強100倍的區分標誌。
學習好的人,能感受到精神上的爽感,比如從小到大老師的偏愛、同學的膜拜、公司的提拔。
人是自戀的動物,當得到這種優越感,就嘗到了學習的甜頭,愛上了學習好帶來的特權,從而激發進內在驅動。
進而越學越好,學得越好獎勵就越多,進入一個循環的正向激勵。
抓住你的內在欲望,這是讓你「接受學習」的關鍵性因素。
你與源動力,也許只差一個甜頭。當你吃了一口蛋糕,你會渴望吃到更多的蛋糕。
02.
場景(Scene)
營造學習場景進入短期狀態
光有欲望肯定是不夠的,雞湯誰都會喝,但喝完之所以會三分鐘熱度,根本原因在於——你對自己太好了!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寫了滿滿的計劃表,最後卻堆在角落吃灰……
想讓自己動起來的最好方法,就是遠離偷懶犯罪地,營造學習場景。我一般把場景分為「特定空間」和「固定時間」。
1)特定空間
在圖書館學習、在家學習、在宿舍學習,這三個地點的學習效果成反比。
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也別試圖與舍友聊天聲、遊戲敲擊聲、床的召喚聲作鬥爭,你真的會頂不住。
在學校就離開宿舍、在家就離開床,去最近的自習室或是圖書館,從空間上增加學習欲。
當你有了個適合學習的大空間後,你還要做一件事,就是營造一個小空間——無雜物的書桌。
眼前環境儘量越簡潔越好,最好只有要用的書、電腦和筆,不要讓無關的物品吸引你的注意力。
學習場景越簡潔,越能專注。
2)固定時間
選一個固定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你一定要坐在你的書桌前,開始學習。
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布置那麼多內容,簡單幾個任務就好,比如刷一章題目、看10頁書。
這裡的「固定」,是指固定時間段只能幹固定的事情,比如你規定好的刷題、複習,背單詞等。
如果學不進就什麼都不幹,坐著,發呆都行,讓自己無聊起來。千萬不要玩手機、睡覺,這會讓你前功盡棄。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專治心不在焉的小TIPS:抄書。
抄書聽起來在無意義消耗時間,卻是回收你注意力、冷卻你的大腦雜念的過程。
親測有用,一般抄5-10min,大腦會停止幻想別的精彩,它會自我對話:
抄書好無聊,刷題目好像更有意思。我都能抄十分鐘書了,應該也能刷十分鐘的題目。
在固定時間段,進行一步步嘗試。今天能專注10分鐘,明天就定15分鐘,後天再定20分鐘。
不必求快,按自己能接受的幅度一點點進步即可。
03.
必要手段(Approach)
從收心到用心,養成長期狀態
「DSA21」的DS是收心過程。通過這兩步,我們已經能完成短期、簡單任務的學習。
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做到從收心到用心的跨越,讓你能進入長期的「無壓」學習狀態。
這裡分為三階段:周安排、日規劃和間歇放鬆。
1)周安排:把遊戲機制帶入學習激勵
想想你生活中非常願意幹的事情是什麼?玩遊戲。
其實打遊戲也不是全程輕鬆,你也得努力,不斷挑戰難度,從一個新手小白,慢慢從初期沒錢的菜雞,一步步提升,最後才能舞出自己的小天地。
但為什麼我們能堅持這麼枯燥的練級過程?
因為我們不是24h都在玩,而是累了休息一會,再打開來繼續。
再加上遊戲有很多精心設計的機制,讓你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成就感,從而消除厭煩感,讓你上癮,比如:
每日籤到,堅持天數越多給的獎勵越大。劇情任務,難易交替,總有一個任務比較棘手,但接下來幾個比較輕鬆。及時反饋,帶來成就感,比如完成一個任務就有豐厚獎勵、贏了一場比賽就會獎一顆星。持續提醒,總是出現在你的手機通知中。
我們完全可以仿照遊戲的依賴設定,把學習也引入激勵機制,讓自己不知不覺中進入持續「無壓」的學習狀態:
a.以星期為周期,每一天都設定日常任務線,在周三、周六可以加多一點任務。b.每日學習劇情,完成後抽取小獎勵,比如喝杯奶茶、打盤遊戲。如果今天學習了,但沒有完成任務,不抽取小獎勵,但算籤到。c.每周日設計,一個籤到滿7天的大獎勵,比如看部電影,出去吃頓大餐。比如可以在手機設置固定時段的提醒,用比較元氣的語氣,鼓勵自己去完成每日任務,比如:今天你離周末的電影更近一步了嗎?不要忘了我還在等你今天籤到噢!d.階段性的學習大目標完成,可以給自己一個大鼓勵,例如出去旅遊。還可以設計得更為精密,像把身邊的學霸當作NPC,向他請教問題能累積什麼成就,或者添加支線任務,每天多背10個單詞等等。
這樣你就把精心設計的機制引入到了學習安排中,像打遊戲一樣,在激勵中越學越嗨~
2)日規劃:抓住駝峰曲線
在每日規劃上,一定要學會善待自己。
就好像一直沒鍛鍊的人,不可能決定減肥就跑完五公裡,學習也不能一上來就五張數學卷子(畢竟人急了什麼事情都能做出來,除了數學題)。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學習曲線就像「駝峰形」過山車,開頭比較平緩,學著學著進入一個高峰期,平緩一點再進入一個次峰期,再逐漸趨於平緩。
因此我們沒必要用全程高強度去自虐,利用好駝峰曲線,就能事半功倍。
簡潔來說,在最開始和最末尾,安排最輕鬆或者最喜歡的學習任務;把重要的學習任務,安排在駝峰處。
比如,看書比起刷題輕鬆,你可以每天都把看書安排在最初和最後。有些同學,特別喜歡數學、對英語不太感冒,那麼就可以把喜歡的萊布尼茲安排在頭尾。
而在駝峰處,就應該安排比較關鍵的學習任務。這時逐漸進入較為專注的狀態了,棘手任務解決起來沒那麼吃力,效率也會更高。
這樣做的好處是,當你回想起前一天的學習任務,印象最深的就是頭和尾:輕鬆愉悅的閱讀或者成就滿滿的數學。
再開始下一天的學習,心理上的阻礙自然就比較小。
還抓住了黃金駝峰時間,用最高效的狀態學最關鍵的任務。
3)學習中途:意志力友好型的放鬆
周學習大綱和日學習順序,我們都安排好了,還差一個小步驟,就是每天學習中的小放鬆。
注意,這個和完成每日任務後的小獎勵抽獎不同。
每日任務完成後,我們可以隨心地選擇獎勵,但學習中的放鬆不行。
大家可能覺得,學習了好久,犒勞自己也是理所應當,連盤遊戲、刷刷視頻,結果一天就過去了。
這些放鬆方式會極度消耗意志力,就算你能收手再去學習,也會發現副作用:注意力還留在召喚師峽谷、腦子裡不斷循環神曲。
意志力是「易耗品」,選擇太過精彩的放鬆活動,會迅速分散意志力。之前說的場景控制和抄書的方法,就是將意志力「用在刀刃上」。
所以,在你漸入佳境的間歇休息中,千萬別打開你最想玩的東西,要挑選對意志力友好的放鬆方式。
比如,去陽臺看看風景,暫時拋下腦子裡的想法;吃個蘋果,盡情發呆放空自己。
我喜歡的放鬆方法是:看書。看的是精心挑選過的書,內容比較休閒放鬆,且是不連續的劇情。(防止沉迷,推理類的不能碰)
因為書籍的衍生信息非常少,不會像綜藝或者追劇,哪怕沒有新一集,也可能入了演員的坑,搜起了他參演的作品。
當然,我的放鬆方式未必適用於大家,大家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意志力友好型放鬆,標準就參照上面所說的:
內容平緩、成癮性低、用時期間短、衍生周邊少。
04.
21:從忍耐到習慣
21天習慣養成周期沒有科學依據,而我這裡的21是一種堅持多一天、再多一天的象徵。
當你開始去做,一天、兩天、直到一周,你的心理會跟著你一起堅持學習。
原理來自放棄的機會成本,一個關於時間的指數函數,從可以看出,堅持的時間越長,機會成本就會「爆炸性」增長,也就是指數爆炸。
指數函數圖像
隨著x單位長度的遞增,f(x)會呈「爆炸性」增長
這個指數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斯蒂格利茨教授就曾在《經濟學》書中,舉過一個很貼切的例子,一看你就明白了:
假設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你會懷疑:這麼貴,這場電影真值7美元?看了半小時後,你最壞的「懷疑想法」應驗了: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這7美元。這7美元是沉沒成本,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
但事實是,我們通常會為了這7美元,看完整場電影。這就好像去自助餐廳吃飯,就算已經撐到想吐了,仍然會選擇繼續往嘴裡塞——因為要吃回本錢。
一件事,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離不開它。
應用到這個方法,當我們走到這裡【21】這一步,我們已經在學習上投入了很多心思:
用DS讓自己能夠完成短期、單一的學習任務。再通過A精心設計好了激勵機制,完善了每周籤到、每日任務、中途放鬆,走上了長期、高強度的狀態。
當你每堅持多一天,沉沒成本就會竄火箭。不知不覺,不是你要逼迫自己去學習,而是你已經離不開學習了。
所以堅持多一天、兩天、直到一周,你會感覺到指數爆炸的威力,不知不覺間,你就已經成為別人眼中的大神了。
好啦,寫到這裡,我的「DSA21」驅動法已經毫無保留地告訴大家了,來幫給大家總結一下:
D:找到學習誘惑你的地方,形成循環的正向激勵。S:營造學習場景,選擇適合學習的空間,加上固定時段和抄書回收法。通過DS讓自己達到短期、單一任務的學習狀態。A:把激勵機制引入周安排、利用駝峰曲線完成日規劃、尋找意志力友好型的放鬆。21:利用沉沒成本心理,每堅持一天都是指數爆炸。利用A21讓自己養到長期、高強度的「自主學習」習慣。
最後,跟大家分享馬雲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演講中的一段話:
「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
整天刷著視頻、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願你能從此刻起,行動起來,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得到普通人羨慕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