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發展:被忽略的教師素養要素

2021-01-20 人民網

原標題:創造力發展:被忽略的教師素養要素

  目前很多教師培訓有些盲目,一些教師培訓者對於教師發展應該具備的相關素質缺乏明確認識,有些教師參加培訓僅僅是為了完成指令性任務。此種情況下教師素養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常常被嚴重忽略甚至成為空白。

  ■丁念金

  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正面臨全面而深刻的革新,學校正在從第二代向第三代轉換。新型學校的創建,對教師的相關素質有新的要求,比如創造力發展,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面。

  第二代學校必須向第三代學校轉化

  學校自產生以來,已經經歷了兩代的發展。第一代學校是在古代,以孔子等人為最重要代表。第一代學校的基本特徵如用一句話概括,可以說是「以人格為載體傳遞人類文明的場所」。這句話包含三個關鍵含義:其一,第一代學校的核心使命是傳遞人類的已有文明,包括道德文明、科技文明、生活經驗文明等。在不同國家,傳遞的重心不一樣;其二,對已有文明的傳遞是以人格為載體的,這裡的「人格」是一個哲學範疇,它指社會期望個體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基本身心素質的總和。其三,學校作為一種「場所」,其形態是靈活多變的,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差異極大。第二代學校發端於近現代,它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教師向學生傳授學業的規範化機構」,這句話包含如下重要含義:其一,第二代學校的核心使命在於學業,這種學業與工業一樣,成為一種行業,其中核心的學業是學問;其二,學業運行的基本方式是教師向學生傳授,因此學生成為教師塑造的對象;其三,第二代學校教育是一種制度化的教育,是規範化並基本上趨於整齊劃一的和標準化的。

  第二代學校的弊端是全面而且嚴重的。首先,第二代學校按照工業生產的思路運行,工業生產中工人製造產品,而在學校中是由教師來塑造學生,這是違背人內在自主發展的規律的,因為每個學生都是在吸收全社會的文化的基礎上自主地發展的,學生是具有內在源動力的生命,而不是由外在力量來製造的機器。其次,第二代學校採取整齊劃一的塑造學生的辦法,嚴重地違背了個性差異規律。再其次,第二代學校聚焦於學業,雖然學業與人的素質發展密切相關,但並不等同於素質發展本身。單獨表面化強調學業,不利於人的素質發展。第二代學校教育演化到極端,就是近年來我們經常批判的「應試教育」。

  第二代學校必然向第三代學校轉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第三代學校已經初露端倪。第三代學校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聚焦於素質全面而個性化發展的學習共同體」,它包含如下重要含義:其一,第三代學校的核心使命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這裡的「素質」指廣義的人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徵,兼顧先天和後天兩方面內容,具體包括性格、品德、知識、技能、智力、創造力、實踐能力、身體素質等;其二,第三代學校是一種學習共同體,在其中,教師和學生不斷共同學習和發展;其三,第三代學校的具體形態可以多種多樣,而不是整齊劃一的。

  第三代學校對教師創造力的需求

  第三代學校能否順利創建並有效運行,能否迅速地向前發展,教師個人在第三代學校中能實現多大的價值,關鍵要素之一就是教師的創造力。所謂創造力,是基於現有信息和經驗產生新穎而適切的工作成果的能力,就教師而言,包括基於現有信息和經驗而產生的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思路、教育策略、教育行為以及相關的教育研究新成果,同時包括個人形成新的教育思想的能力。第二代學校大部分是標準化和模式化的,對教師的創造力的要求相對不太高。而對於第三代學校而言,創造力是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

  從教育目標角度看,第三代學校期望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師應該具有指導學生樹立適合自己發展目標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核心是一種創造力,它是建立在對學生個體情況、學業狀態、發展潛能等方面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能力。

  從教育過程來看,第二代學校往往有統一的教學內容、常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操作流程,而在第三代學校,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流程等都需要隨千變萬化的具體情境而高度靈活地變換;教師不再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傳授學業,而是靈活多變地指導各不相同的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幫助他們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成長,這需要發揮創造力。

  從教育評價角度來看,第二代學校有統一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而第三代學校的教育評價是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教師需要及時地了解、研究和評判每個學生的學習發展現狀、形成這些現狀的原因、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等等,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教師如何發展創造力

  在第三代學校中,每個教師都需要建構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思想,創造自己美好的學習生活,在此,也需要發展和發揮創造力。

  創造力不是空洞的東西,也不是神秘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可以培養發展的能力。當代國際著名心理學家斯滕博格和盧伯特的創造力投資理論表明,創造力由如下六種資源匯合而成:智力能力、知識、思維風格、個性、動機和環境。這些構成要素中的主要部分,都可以通過主觀努力而獲得發展。基於創造力投資理論和相關的研究,教師如有效地實現創造力的發展,特別需要注重如下幾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其一是形成優秀的創造型人才個性和強大的創造動機。其中關鍵要素:教師要具有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強烈的好奇心、喜迎變化的性格、精益求精的精神和進行創造的價值追求,並經常自覺地將這些品質轉化為直接的創造動機。

  其二是掌握相關的知識。除了系統而紮實的學科專業知識之外,教師還應該特別注重掌握如下幾個方面的知識:一是學習科學的知識。在第三代學校中,教育的核心是學習,教師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激勵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因此需要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學習科學的知識;二是中外教育史的知識,這能為教師的創造提供豐富的源泉;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文化本身是創造的產物,而且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在今天發揮的作用是跨時空的,有助於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四是關於各類學生個體的知識,教師如經常研究各類學生,就能創造性地應對各種學生並提供指導和幫助。

  其三是形成細膩而靈活多變的思維風格。大量研究和事實表明,發散思維、直覺思維和逆向思維特別有助於創造,細膩的邏輯思維也有助於創造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特別注重這些思維的訓練。訓練的途徑主要有:教學反思、教育研究、頭腦風暴式的交流、專門的思維訓練等。

  其四是自主創造條件和充分利用學校環境條件。教師最好能實現自己創造力發展進程與參與第三代學校的進程相一致,一方面,教師要主動參與創建第三代學校的實際活動過程,這是一種改造環境的過程,也會成為促進教師創造力發展的過程;另一方面,第三代學校的形成與發展,又將進一步成為促進教師創造力發展的環境條件。具體而言,教師要致力於創造豐富而新穎的學校課程、教學形式、學校文化、學生管理機制等,這些都是第三代學校的構成要素。

  (作者系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關注語文要素,提升語文素養——記徐府人才工作室活動
    此次活動以「關注語文要素 提升語文素養」為主題,旨在圍繞統編教材,進行專題討論和研究,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反思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這深秋時節,曉關中心小學作為此次活動的東道主,細心周到的服務給大家帶來了濃濃的暖意。
  • 教師的職業素養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師的職業素養是考查比較多的考點,考查形式有單選、多選、簡答等,需要全題型備考,在備考過程中要注意細節。教師的職業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即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心理素養,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這部分內容。一、道德素養道德素養是比較重要的考點,曾經考查過簡答題、單選題等,因此需要再備考過程中加強記憶。
  • 提升基礎教育領域教師評價素養
    新華社發教育評價深刻影響教育發展方向。日前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強教師教育評價能力建設。教師,一方面將是《總體方案》所提的「改革教師評價」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被《總體方案》賦予較高期待的實踐者。就基礎教育領域而言,在深化課程改革與推進評價改革的雙重需求下,教師評價素養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 從知識到能力素養有了「抓手」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深入分析各學科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能力活動的特質和要素,綜合歸納國內外課程標準、重要考試評價中的能力要素,抽提概括出各自學科的學科能力二階要素模型(3×3要素模型),也是學科能力活動表現框架。
  • 創造力怎麼教?初中生也能當作曲家 楊浦的初中音樂課這樣上
    圖說:杯子舞 視頻截圖創造力如何培養?初中生也能當作曲家?昨天「楊浦區第二期中青年骨幹教師團隊發展計劃」項目展示活動上,上海市育鷹學校教師張穎出展示了團隊的教學成果——連結生活經驗與音樂創作。任務驅動達成單元創作目標,愉快的體驗中,音樂創作不再是難事。
  • 創造力的層次結構特徵
    潛創造力是顯創造力得以發揮提高的基礎,而顯創造力乃是潛創造力發展的結果,潛創造力,只要開發得好,就可以提高到傑出人才的水平。2.創造力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層次高層次的創造力是指一種經過長期研究、反覆探索所產生的新穎而不同凡響的創造,他們向人類社會提供的產品都是前所未有的,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 鄭州高新區小學數學教師基本功素養大賽舉行
    鄭州市教研室老師畫龍點睛的講評錢老師恰到好處的總結  為進一步在數學學科中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數學老師今後的教學指明方向,同時強化教師教學基本功,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給教師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臺。
  • 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倡創造力和技術時,會發生什麼?
    根據社交網站LinkedIn的分析,2019年企業最需要的軟技能是創造力。這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2018年未來就業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得出的結論一致。該報告得出結論稱,隨著技術和自動化的發展,「創造力、原創性和主動性」等「人類」技能的價值可能會增加。
  • 楊柳君|組織行為學:團隊創造力三要素模型
    非常擅於理性思考和決策的人往往缺乏創造力。理性思考和理性做決策的思維模式和技巧能力當然很重要,但組織想要取得好的成果,創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們受生長環境的影響,以及家庭教育背景、學校教育背景的影響,在長年研習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這個思維定式保證了一定程度上行為的高效,但同時也會禁錮人們的思維。
  • 「創造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
    「創造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 2017年03月10日 08: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益春 字號 關鍵詞:人才培養;創造;理念;發展戰略;國家政策;高等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校園文化;創新
  • 教師教育過程中,最應該給予教師什麼?
    這些當然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在我看來,它們只是教師發展中的「基礎性構件」或「基礎素養」,雖然「必備」,但卻屬於「家常飯菜」,或「日用食糧」。 最後,就是教師的「好奇心之路」了。這是最容易被忽略,同時也是教師最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 好奇心為什麼重要?首要的原因,依然與「學生」這一教育對象有關。
  • ...山東新高考化學:注重化學學科素養考查 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2020年山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化學試題基於學科特點,對課程標準中的學科核心素養內涵進行具化,切實發揮了考試在高考中的選人育人功能。體現《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一核四層四翼」的總體要求。青華中學高三化學組  一.突出核心價值引領,注重化學學科素養考查,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試題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通過恰當而豐富的情境設置和任務導向,實現了對核心價值和學科素養的有效考查。
  • 全科教師供給離不開制度保障
    近日,據《人民日報》報導,隨著全科教師到崗,豫西山區小學更富朝氣和活力,全科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也獲得了高度認可,有力推動了城鄉教育均衡和學生全面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全科教師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唯物主義:科學發展的三要素
    然科學發展,不離此三:一為物及性;二為覺識;三為智思。此三者如若缺一,科學盡廢矣!譯文:現實的宇宙,由物質構成遵守自然規律演化。物質因屬性差異而分類,事物順應自然規律演變。在物質世界裡,科學居於首位。然而,科學發展離不開三大基本要素:一是物質及其屬性;二是能對物質及屬性產生覺知力;三是能在覺知基礎創造智慧和應用。
  • 和平精英:燃茶淺談職業伏地魔的素養,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和平精英:燃茶淺談職業伏地魔的素養,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對於「燃茶哥哥」這個名字應該都很熟悉了吧
  • 漸修與頓悟:從費馬大定理的證明看創造力的5要素
    在《直覺——你所不知的潛力與危害》一書中,作者戴維·邁爾斯認為:威爾斯的「創造瞬間」說明了(斯騰伯格和託德·洛巴特)描述創造力的5要素模型:第一個要素是專業知識技能。「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說。我們通過積累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和印象,就有越多的機會創造性地構建「大廈」。
  • 幼師科學素養再加強
    很多幼兒園都結合生命教育研發契合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而園本課程的研發和實施,對幼兒教師現有的科學素養水平提出了挑戰。    淨水實驗暴露出教師科學素養「短板」一些幼兒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怎麼樣?有些教師僅滿足於幼兒在科學區有事可做,有時甚至在自己對相關背景知識也不了解的情況下,貿然「提供」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至於活動能不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進而體驗探究過程、發展探究能力,則很少關注。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智慧教育體系構建
    因此,將核心素養作為智慧教育體系的基點和核心是合適的,是具有適度前瞻性的。從核心素養的視角來看,智慧教育是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形成的教育形態。核心素養貫穿於智慧教育的三層內核體系,即課程走活、教師走網和學生走學;大數據與厚數據、雲計算與非雲計算、物聯網與智聯網等技術融通塑造了智慧教育的支撐體系。只有將內核體系和支撐體系相互融合起來,才能發揮智慧教育體系的最佳效力。
  • 新課標專家解讀|高中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界定
    通用技術是指當代技術體系中較為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育人價值較為豐富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所必需的技術。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學生技術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提高全民技術素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中國積極教育發展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致辭。彭凱平教授在致辭中全面的闡述了為什麼要提倡積極教育,積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高級腦細胞活動的習慣,積極教育包括情商教育、幸福教育、利他教育、樂觀性格教育、美德和價值觀教育、社會關係教育、健康習慣教育等七個基本方面,特別是從兒童時期,就要加強ACE教育,A是審美感(Aesthetic),C是創造力(Creativily),E是情感共鳴能力(Empat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