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倡創造力和技術時,會發生什麼?

2020-12-06 騰訊網

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面對日益複雜的世界和需求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今天的學生必須掌握必要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技能,這樣才能在未來取得成功。未來的工作,包括許多現在還沒有被想像到的工作,需要人們開發出新的、創造性的方法來解決。這種創造性過程不是今天的主要教學方法——死記硬背或重複勞動——的結果,而是需要通過學習中的創造力來實現。

在學校,創造力並不總是一項受人重視的技能。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報告揭示出標準化考試的弊端,以及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創造力的需求,現在它經常被列為學生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生存所需的十大技能之一。

根據社交網站LinkedIn的分析,2019年企業最需要的軟技能是創造力。這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2018年未來就業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得出的結論一致。該報告得出結論稱,隨著技術和自動化的發展,「創造力、原創性和主動性」等「人類」技能的價值可能會增加。

為了應對這些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培養有創造力的學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投入到對於創造力的調查和研究中。

2019年,蓋洛普(Gallup)進行了一項全國範圍內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探究美國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創造力的程度,教師、家長和學生在學習中重視創造力的程度,學習中的創造力是如何通過技術的變革性應用得到支持的,以及它們產生的結果。

基於這一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蓋洛普發現,創造力在學習中得到了顯著支持,並有望幫助學生成為高效、成功的員工和全球公民。教師、家長和學生在調查中表示,在新技術和創新方法的支持下,以項目為基礎的自主學習得到了廣泛認可,這種技術允許學生以創新的方式學習。

學習中的創造力

蓋洛普的這份名為《學習中的創造力》(Creativity in Learning )的研究報告,基於對全美12所學校的訪問,以及對近2673名家長、1036名教師和850多名學生進行的三次網絡調查。結果顯示,重複和死記硬背仍然是學生的常態。只有12%的教師說標準化考試是衡量學生學習的好方法,然而43%的學生可能會說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如何在這些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報告顯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造性與革命性使用技術顯著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成果。同時,報告還指出,無論使用何種技術,當教師對創造力的重視程度較低,其結果的積極性都較低。當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創造力和替代性技術的使用上時,積極的結果就增加了。

在技能培養上,報告顯示,根據教師的觀察,對K-12年級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頻繁訓練,學生更有可能產生高階認知技能。這些技能包括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記憶力、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聯繫以及對學科的深入學習。

五個重要發現

本次研究中,蓋洛普通過教師允許學生完成以下各項目的頻率來確定教學的創造力:

1)選擇課堂學習的內容;

2)嘗試不同的做事方法,即使可能行不通;

3)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4)討論沒有正確或錯誤答案的話題;

5)創建一個項目來表達他們所學到的知識;

6)從事多學科項目;

7)在實際項目中應用;

8)與教室外的人發布或共享項目。

儘管能夠獲得回報,但其中大部分學校並沒有得到重視。近四分之三(75%)的學生表示,他們在課堂上選擇學習內容的時間太少。超過40%的學生表示,他們很少花時間來展示他們用創造性的方法學到的東西(44%)或嘗試新的做事方法(43%)。

該研究報告的主要發現如下:

學習中的創造力為學生帶來了積極的關鍵結果。當教師充分利用技術的潛力時,學生的創造力會進一步增強。

經常安排創造性的、以項目為基礎的活動的教師比其他教師的學生更有可能表現出一系列學習和發展目標,包括建立自信、利用他們的獨特優勢、發展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在學習中進行創造力培養的教師中有超過75%的人表示,他們的學生經常表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麼做的教師只有不到60%,其頻率也較低。

教師們認為,基於項目、技術支持的作業更有利於學生取得廣泛成果。例如,超過80%的教師表示,在個性化學生學習方面,將技術以革命性方式結合起來的項目比傳統的作業更好,可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並幫助學生將學習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

當教師在教育環境中使用技術來重新定義他們的學習方式時,學生更有可能在學習中體驗到創造力,比如通過自我指導、基於項目的活動、整合多媒體、增強現實和其他數字工具。

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學習中的創造力比傳統的學習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成果。

當被問及哪種學習成果最重要時,教師和家長選擇了與創造力相關的認知技能。為了讓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教師和家長重視與創造力和其他形式的認知發展相關的成果,比如批判性思維。例如,大約一半的父母說,他們的孩子對於如何解決問題有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51%),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做事情,即使它們可能不奏效(49%)。64%的教師和家長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成果之一。

87%的教師和77%的家長認為,在學習過程中融入創造力的教學方法會給學生帶來更大回報。

大多數家長和教師不認為標準化考試是衡量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

只有13%的家長表示,讓孩子學習如何在標準化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非常重要」。只有12%的教師認為標準化考試是衡量學生學習的好方法。只有4%的家長和1%的教師把「在標準化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列為最重要的學習成果。

教師們說,變革性地使用技術的課程計劃能讓學生更好地將他們的學習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81%)、發展批判性思維技能(76%)和更長時間地保留所學內容(71%)。

如今,大多數教室裡的學生很少花時間在培養創造力的活動上。

雖然記憶和重複是很重要,但這項研究顯示了對這些過程的過度關注。大多數學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參加一些活動,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與課堂外現實生活中問題之間的關係。然而,只有26%的學生表示,他們經常從事與現實世界應用相關的項目;而52%的教師表示,學生經常參與這樣的項目。這表明教師的看法與學生不一致。

此外,研究顯示,學生的活動往往較少關注學習中的創造力,儘管創造力在教師和家長中得到廣泛認可。

支持和協作的文化、相關培訓和嘗試新事物的自主性是幫助教師教學中發揮更多創造力的關鍵因素。

如果教師覺得學校領導和家長更支持他們發揮創造力,他們就更有可能關注創造力。那些認為學校領導給了他們嘗試新事物的自主權,並給予了他們足夠培訓的人,比那些不這麼認為的人更有可能在教學中強調創造力,並以使用技術來支持這一過程。

教師之間的合作促進了技術的創造性使用:83%的教師表示,他們從自己認識的其他教師那裡獲得了將平板電腦或計算機納入教學計劃的想法。

結 語

雖然每一所學校,將創造力與變革性技術的使用相結合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但一個共同的思路是,那些被給予支持性和合作性文化、教師培訓和嘗試新事物自主權的教師,與那些沒有給與這些支持的教師相比,更有可能在學習中擁抱創造力。

但是,即使在強調自主性的情況下,學校管理者也必須取得「明確的平衡」。因為沒有領導指導和方向的教師自主權會讓教師感到孤立無援。創新不可能發生,除非擁有一個穩定的基礎,而這個基礎來自於系統性的領導。

促進創造力的簡單方法包括改變學生的日程安排,包括不太傳統的學習體驗,並指定學校建築的一部分作為創意輸出區。區域也可以與企業及組織合作,將實際應用納入課程。但無論選擇什麼計劃,重要的是要確保它是可持續的。

小編需要您的轉發和閱讀哦

相關焦點

  • 技術和創造力之間有什麼關係?
    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變商業世界,包括廣告業在內的不少創意產業如今都面臨來自數位化的挑戰。或許是時候重新思考技術和創造力之間的關係了。在John Hegarty看來,如今人們熱衷於討論各種炫目的新技術,而忽略創造力本身,其實是一種喧賓奪主。C: 怎麼理解創造力?它與技術之間的關係是什麼?H: 創造力就是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看世界,就是要打破規則。在任何一種文化裡,創造力都能顛覆社會中那些極端刻板、保守的力量,從而推動進步。
  • 技術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創造力的?
    涉及創造性思維時尤其如此,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自發性藝術,長久以來因其在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思維中突然出現而受到讚揚。當談及創造力,實際上是在架構/構建一些不可架構的事情。將可靠的過程用於「具有創造力」的行為,就像試圖捕獲瓶子中的閃電一樣。
  • 創造力發展:被忽略的教師素養要素
    所謂創造力,是基於現有信息和經驗產生新穎而適切的工作成果的能力,就教師而言,包括基於現有信息和經驗而產生的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思路、教育策略、教育行為以及相關的教育研究新成果,同時包括個人形成新的教育思想的能力。第二代學校大部分是標準化和模式化的,對教師的創造力的要求相對不太高。而對於第三代學校而言,創造力是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
  •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授課思路和課堂筆記,老師、同學請收藏
    小編整理的教學思路《新奇的納米技術》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什麼是納米、納米技術以及介紹利用納米技術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寫出了納米技術的神奇。學習本課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濃厚興趣。
  • 教師在教學過程安排上,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民主與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的主觀地位,讓學生自由地發展。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無論其創造性大小,都應具有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才會促使學生內心產生積極效應,轉化為創造性和內驅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構造知識體系框架,在知識框架的每一個構造處設立一些問題。通過對歷史的思考,學生會產生學習歷史的欲望,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 巧用信息技術 創新科學課堂——合陽縣小學科學教師互動課堂軟體...
    11月6日,合陽縣電化教育中心在實驗小學特邀「山西太原智林軟體公司」培訓講師對全縣小學科學教師進行了「互動課堂」培訓。 「互動課堂」教學是在交流中進行「教」與「學」的一種教學模式。該軟體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在確保安全的同時還原真實實驗情境。培訓過程分理論講授和上機操作。
  • 教師教育過程中,最應該給予教師什麼?
    這是長期以來,在教師教育和教師發展過程中,特別需要回答但卻被普遍忽視的問題: 當教師擁有了價值觀、仁愛之心、知識、技能和方法之後,接下來怎麼辦?然後該給教師什麼,教師應當做些什麼?
  • 讀懂學生,教師要有所作為
    而教師要讓學生真正「站立」在課堂中央,讀懂學生是根本前提。讀懂學生的天然稟性,「不要以為自己教了,學生就會學」。學生坐在教室裡,就一定在學嗎?許多時候,教師只是在激情地教,但學生並沒有真正學進去。教師首先要明白學生想學什麼、能夠學什麼,目標太難或太簡單,過程太死板或太無趣,都無法調動學生的情感與思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
  • 創造力怎麼教?初中生也能當作曲家 楊浦的初中音樂課這樣上
    圖說:杯子舞 視頻截圖創造力如何培養?初中生也能當作曲家?昨天「楊浦區第二期中青年骨幹教師團隊發展計劃」項目展示活動上,上海市育鷹學校教師張穎出展示了團隊的教學成果——連結生活經驗與音樂創作。任務驅動達成單元創作目標,愉快的體驗中,音樂創作不再是難事。
  • 學生課堂上的無意學習,來源於「求知熱情」
    在教師課前訪談中和課堂當中出現的教學目標,被描述為「有意學習」。在有意學習的基礎上,第二步是尋找關鍵片段,包括那些「無意學習」的。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從每節課當中挑選一個特定組的視頻用於分析。無意學習被定義為可以發生在任何學生身上的,但並不在教師計劃之內的學習。附加數據,例如學生課後備忘錄和課後訪談,會被用來確認相對於有意學習而言的無意學習的出現。
  • 英國教師「化身」小學生「模擬數學課堂」與中國教師切磋教學技巧
    上海市黃浦區曹光彪小學的陳懿懿老師在「模擬數學課堂」上授課。 李立基 攝中新網上海11月17日電 (陳靜 劉文婷)107名英國教師17日「化身」成為「小學生」,他們跟著上海市黃浦區曹光彪小學的陳懿懿老師和上海市靜安區中山北路小學的繆敏珠老師「學習」滬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數射線上的分數》部分。在「模擬數學課堂」上,英國老師們積極參與到兩位中國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
  • 【芥末翻】學生課堂上的無意學習,來源於「求知熱情」
    無意學習被定義為可以發生在任何學生身上的,但並不在教師計劃之內的學習。附加數據,例如學生課後備忘錄和課後訪談,會被用來確認相對於有意學習而言的無意學習的出現。關鍵片段的音頻會被複製,我們會分析關鍵片段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以及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來進一步理解無意學習的本質。
  • 教師招聘考試物理學科結構化及解析
    善於吸收,做學習型教師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可能導致每位物理老師都將體會到知識的匾乏。由於現在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特別是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更為強烈,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為: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教學。
  • 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綜合複習題)
    ……新課程提倡多鼓勵學生,那麼教師的表揚是不是越多越好?(10分)要點: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於是有的教師便不管學生表現如何,一味給予表揚。我們認為,正如一味懲罰並不可取,一味地誇獎學生同樣弊大於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會導致上癮,迷戀誇獎對學生發展無益;過多的誇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無動於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
  • 程曉堂:教研員如何給英語課堂把脈
    他在分享中具體解釋了何為「把脈」:教研員指導課堂教學,既要發現課堂亮點,也要指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教師共同分析並解決問題。程曉堂教授指出:「把脈的重點是觀察、分析、研究課堂上教與學的行為,並作出合理、準確的判斷。」為課堂教學「把脈」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深入一線聽課、評課。
  • 不同類型小學教師課堂即時性評價水平的實證研究
    而複習課中,學生已經熟悉相關教學問題的評價內容,教師可能會減少甚至極少評價學生,這可能會造成研究者的統計失誤。而公開課中,教師通常礙於觀課教師或領導在場,而出現「非正常評價的(多餘)表現」。故,為了排除課堂內容與授課類型對課堂評價的影響,本研究採用「同課異構」理念選擇同類常規課(如表1所示),確保每組教師的授課類型與授課內容相同,教學目標也保持一致。
  • 福建教師給PPT「瘦身」,課堂專業又精彩,節節「爆滿」
    「患者發生緊急情況,護士除了報告醫生,還能做什麼?」採訪時,莊嘉元正在上課,她一口氣拋出一連串問題,學生們爭先回答,氣氛熱烈。她告訴學生,不少人覺得護理只是打針發藥,其實,護士不只是醫生的助手,也不能只會「報告醫生」,危急時刻要爭分奪秒,和醫療團隊緊密協作、搶救患者。
  •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 課堂上接觸技術整合?HP教學技術獎學金實效樹人
    HP公司負責慈善和教育事業的副總裁Bess Stephens說:「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們積極地轉換學習過程。通過把技術應用於教學,教師可以與學生們一起用嶄新的和創造性的方式,提高成效,最終讓學生們在課堂內外取得成功做好準備。」HP教學技術獎學金計劃也希望能幫助學生們在競爭的、數位化的人才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激發學生們對科學、技術和工程等領域的興趣。
  • 這位人氣教師,愛課堂上的「高山流水」,愛科研中對「more」的追尋
    在林曉看來,每次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們在語言、目光上「高山流水」知音般的交流,會讓他感到愉悅和振奮;看到學生成長成才,不斷進步,他會有著比發表一篇論文更大的成就感。林曉作為一名老師,言傳身教,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一名實驗物理科學家,承擔數項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為解決國家的「卡脖子」難題而努力。講課「風趣幽默」,內容「知識硬核」,在大學,這足以讓一門課衝上搶課熱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