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人氣教師,愛課堂上的「高山流水」,愛科研中對「more」的追尋

2021-01-11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林曉,在2020年9月13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2020年教師表彰大會」上被授予「領雁金獎」。他帶領國科大「熱學」教學團隊獲評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

「教書育人,更是一種情懷。」在林曉看來,每次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們在語言、目光上「高山流水」知音般的交流,會讓他感到愉悅和振奮;看到學生成長成才,不斷進步,他會有著比發表一篇論文更大的成就感。林曉作為一名老師,言傳身教,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一名實驗物理科學家,承擔數項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為解決國家的「卡脖子」難題而努力。

講課「風趣幽默」,內容「知識硬核」,在大學,這足以讓一門課衝上搶課熱度榜。在國科大,林曉的課堂便是如此。

國科大2016級本科生、2020級碩士研究生劉瀟說:「林教授是我大一基礎課力學的助教,上他第一節習題課時我就被他所講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教授邏輯清晰、風趣幽默、循序善誘又直抓問題本質。後來我又選了他的熱學課。」

劉瀟的同班同學張浩說:「我第一次上林老師的物理實驗課之前,就聽很多身邊的同學說喜歡林老師,他的課內容專業有深度,同時又詼諧幽默,非常具有吸引力。」

「早課不犯困!」國科大2016級本科生劉澤宇的表達更是直接,「我選的是林老師的熱學課,他上課永遠都是笑呵呵的,特別有親和力,課堂內容深入淺出,十分『硬核』。」

林曉被評為「最受學生喜愛的老師」,更被學生們「笑稱」是物理課堂的「段子手」。他的課程入選了首批國科大「本科榮譽課程」,並榮獲「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課程的課件也被其他高校的數位教師用於教學參考。

教書育人給我帶來成就感

林曉是國科大物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為國科大的本科生教授熱學、基礎物理實驗等課程。

2013年9月,林曉獲得中科院人才引進計劃支持回國,以副教授的身份入職母校國科大,開啟了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新徵程。初入職,他為研究生講授X射線晶體學課程。2014年9月,國科大首屆本科生入學。入職一年的林曉,從一名助教做起,開始了他的本科教學生涯。

「新生」的國科大本科生教育以「精英教育」為特色。授課教師由院士、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還有實力雄厚的助教隊伍為學生答疑解惑。當時,林曉擔任著教學名師田光善講授的基礎物理-力學課程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頎基礎物理-熱學課程的助教,給學生們講授力學和熱學的習題課。

2016年春季,林曉開始主講本科生熱學課。劉瀟覺得「林老師講課非常清晰,通俗易懂」。他的課堂既有「大家想像有一隻真空中的球形雞」這種挑戰想像力的硬核知識;也有知識背後引人思考、啟人智慧的科學史和科學家精神。

林曉在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努力剖析學科發展的深刻社會歷史背景。他分析熱學發展過程——人力、畜力滿足不了社會發展對動力的需求,促進了熱機的發明、改進和廣泛應用,進而再有卡諾對熱機的思考,這才有了卡諾定理的提出,推動了熱學理論的建立和完善。這樣的分析告訴學生們,科學不是少數人憑空想像產生的,而是社會發展和需求所驅動的。所以要善於從現實社會需求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科學發展有社會經濟基礎作支撐,即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對技術提出要求,進而提出科學問題,推動科學探索,同時也為科學研究提供物質基礎。」這也是林曉一直給學生傳達的思想。

課堂之外,他建立QQ群,不定期轉發前沿科技文獻,供學生閱讀學習;同時,鼓勵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鼓勵大家在群裡匿名提問交流。他想,「通過建立線上交流群,引導同學們善於思考,大膽提問,互相幫助回答問題。事實上,學生問和答的過程,都是很好的自我提高的機會,因為無論是提問還是解答,都需要閱讀文獻、深入思考。」

劉瀟說:「林老師平易近人,與學生們可以暢聊任何話題,對學生從不吝嗇誇獎。大三時,他被我們班學生一致推舉為名譽班主任,大家無論是學習科研還是生活上出了問題,都會想到去問林老師。」

林曉還擔任著本科生基礎物理實驗課程的首席教師。他支持學生早進課題組,早進實驗室,以前沿課題研究項目為抓手,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他還不定期組織凝聚態物理講座,邀請領域內的名家大師給同學們介紹最前沿的物理學研究進展。

「教書育人,更是一種情懷。」在林曉看來,每次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們在語言、目光上「高山流水」般的交流,會讓他感到愉悅和振奮;看到學生成長成才,不斷進步,他會有著比發表一篇論文更大的成就感。

在合適的平臺上作更大的貢獻

在學生們看來,林曉的課堂之所以深刻有料又通俗有趣,源於他對物理的深刻鑽研和真摯熱愛。

林曉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

而他走上物理學研究之路,或許是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林曉的父親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不過後來從事了醫學工作。在中學時期,物理是林曉各科成績中最為優秀的一門。後來他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學物理系,隨後又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從此一路與物理相伴。

為了更好地實現科研夢想,2006年8月,林曉博士畢業後,獲得洪堡基金會的支持前往德國馬普學會弗裡茨·哈伯研究所繼續深造。2010年4月,他又到了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工作。

「在國外,利用其高水平的科研平臺、先進的儀器設備,學習吸收先進的科研理念,讓我獲益良多。」林曉坦承,在那時,中國的科研條件和水平不比現在,尤其是基礎研究還很薄弱。

林曉始終未忘祖國的召喚。「國家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科研投入與實力都有較大提升。在凝聚態物理領域,雖然整體相對還有些差距,但在某些方面已跟國際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超越了國際水平。」所以林曉選擇了歸國。

2013年9月,林曉回國,回到母校國科大物理科學學院任職。在他看來,回國後,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和平臺上作出更大更好的貢獻。不是等一切都成熟後坐享其成,而是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他與同事一起建設實驗室、購置儀器、招收新生……

林曉用一棵小樹苗作比喻,「起初它在土壤裡生根發芽時,我們在表面並不能看出它在生長,但其實打牢了根基,才能更好地生長。」

2016年,林曉有了新身份——國科大科研處處長。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為科研人員和國科大科技創新服務的身份。

自任職以來,林曉和科研處的同事們一起採取了多項舉措。「我們想給大家創造一個好的學術氛圍、交流空間,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學校科研水平。」組織召開交叉學科研討會,推動不同學科科研人員深度交叉合作;實施「國科大優秀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穩定支持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鼓勵他們在學術道路上持續鑽研。

科學研究應服務於社會和國家的需要

物理學有很多分支,比如天文學、粒子物理等。天文學是研究極大尺度的物體運行規律,而粒子物理是研究極小尺度的物體的行為規律。在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很廣闊的領域,那就是凝聚態物理,它屬於中間尺度,與人們日常生活最為接近。

凝聚態物理,便是林曉所處的科研世界。

「凝聚態物理是研究很多、非常多、極其多個粒子在一起時的物理,重要的事要說三遍。」林曉笑著說。多粒子之間相互關聯便會產生有趣的新現象、新性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凝聚態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曾發表文章認為『More is different』,就是說,多了以後就不一樣了。」

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學已逐步發展為當今物理學最大的分支學科。磁性、超導、納米材料等都是其研究對象,它們呈現出的諸多新奇、有意義的物理現象吸引著大量的物理學研究者投身其中。

林曉是其中的探索者之一。在他看來,凝聚態物理的研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特點——與生產實踐聯繫密切,對社會發展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

「比如半導體晶片,這是起源於凝聚態物理的成果。」凝聚態物理為發展新材料、新器件提供了科學基礎,在科學探索和實際應用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多年來,林曉致力於凝聚態物理實驗研究,尤其在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器件的探索中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

二維原子晶體是一種新型材料,近年來備受人們關注,其中,石墨烯是典型代表。石墨烯因具有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等許多優良的特性,在電子學、光學、磁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都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林曉認為,「石墨烯的發現,相當於打開了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研究的大門,這個門裡面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探索。比如不同研究組獲得的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構性質迥異,這一點一直令科學家們感到困惑。」

當時,諾獎獲得者Geim教授的團隊正研究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構的性質,他們在表面結構精細表徵方面遇到了困難,尋求在國際掃描隧道顯微學研究領域享有盛譽的高鴻鈞院士課題組進行合作。林曉參與其中,與學生們改造儀器設備,努力消除振動的影響,通過掃描隧道顯微實驗獲得單原子水平上的石墨烯/氮化硼樣品的大面積精細表面結構圖像,使得人們在原子尺度上對公度-非公度轉變有了更清晰、全面、深入、完整的認識和理解。

「我要特別感謝我們的學生,因為要獲得原子尺度的圖像和數據,必須要在十分安靜的條件下做實驗,外界的一點擾動就會對實驗產生嚴重影響,他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做實驗,熬了很多個深夜,最佳實驗時間是春節假期那幾天的半夜,大家都沒有休息。」林曉說。也正因如此,他們取得了別人難以突破的成果。

林曉對石墨烯等二維原子晶體的關注仍在繼續,對「more」的追尋也從未停止。

「自然界這樣的材料種類有限,在有限的種類中拓展應用總歸受限。」林曉認為,「我們要想構築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就要創造足夠多的新型材料,豐富材料的性質,這樣才能在利用時有更多選擇空間,從而滿足我們的需求。」

在傳統研究中,人們大多在尋找層狀結構塊體對應的二維單層材料。

在高鴻鈞院士的指導下,他和學生大膽創新、嘗試,不被已有的框架所局限,製備出了沒有對應層狀塊體的二維單層硒化銅材料,而且該硒化銅材料具有天然的圖案化特性,在電子器件以及化學催化等方面極具應用前景。這一新型材料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其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Joseph W. Lyding教授指出:「若將證實的『自然圖案化』方法推廣到一大類以硫族化合物為主的二維材料中,會為製備納米尺寸器件及化學過程系統創造更多的機會。」

作為一名實驗物理科學家,林曉和團隊多年如一日,耐得住開展科學實驗時的寂寞,有著處理實驗數據的細心、分析實驗結果的嚴謹,不斷取得科學突破。他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已發表論文70餘篇,並於2019年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林曉堅信,科學研究應為國家需要服務。近年來,他開始關注「量子計算」相關的掃描隧道顯微學及輸運測量研究,承擔了數項國家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大科研任務,為解決國家的「卡脖子」難題而努力。

寬以待人 樂觀豁達

在學生們心裡,作為一名博士生導師,林曉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

劉瀟的成長深受林曉的影響。大三時,對未來迷茫的劉瀟時常在課後找林曉聊天,林曉用自己和其他科學家的成長經歷啟發劉瀟如何解決困惑,還邀請劉瀟到課題組,讓他與研究生們交流,感受他們的學習生活。

「這些讓我走出了迷茫和焦慮,也讓我找到了科研興趣和人生方向。」劉瀟說。如今他已成為一名研究生,專注於掃描隧道顯微學在量子計算中的應用研究。

劉瀟說,林曉經常鼓勵他,「沒關係,很好辦」「你肯定沒問題」「問題不大」,這些讓他一步步變得沉穩和自信。

另一位博士生鄭琦則被林曉勤奮嚴謹的精神深深感染。「每天晚上10點多,我們還能在實驗樓見到林老師。他十分勤奮,但從不會嚴苛地要求學生也加班。」鄭琦說。林老師對學生很寬容,他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同時給出指導和建議,如果學生因為失誤造成了實驗失敗或是損壞儀器,他總是先關心學生的安全,並安慰學生「沒關係」,從未因此而責備學生。

事實上,樂觀與豁達,是林曉的人生態度。他把人生中遇到的挫折看成是鼓勵和鞭策,把忙碌當作充實。

在他看來,好心態很重要,「從某種程度上,正是由於人生的起起伏伏,才能看到最美的景象。正如歌裡唱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林曉認為,作為年輕的科研人員,科學的價值觀、堅守科研誠信的底線十分重要。「科研之路必然要有辛苦的付出,做好這個準備,就大膽放手去幹吧!」

在國科大,林曉肩負著多重職責,但他踏實努力,不疾不徐。「我踏踏實實做著自己的工作,就像農民種地一樣,相信到了秋收的季節總會有收穫,努力的人是不會被辜負的。」

本文原載於《國科大》雜誌2020年第五期

原標題《林曉的凝聚態世界》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在線閱讀《國科大》雜誌電子版


看官可有什麼想與國曉薇分享的?

投個稿告訴我吧~

原標題:《這位人氣教師,愛課堂上的「高山流水」,愛科研中對「more」的追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愛「跑題」的教師更可貴
    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探究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價值以及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生物保護措施等教學重點,同時,這位教師將與生物學科相關的學科知識聯繫起來,進行了課堂延伸。比如,在講述「生物多樣性的美學價值」時,她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文學,一起描寫一些生物的外貌。
  • 全國「愛和自由」教師資格培訓(1年制)
    如果你是,如果你有過,那麼孫瑞雪教育機構全國「愛和自由」教師資格培訓(1年制班)將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培訓課程。  孫瑞雪教育機構全國「愛和自由」教師資格培訓(1年制班)是:  中國唯一一個以兒童——成人——家庭的整體為教育目標的系統培訓;  中國唯一一個綜合多種世界經典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的兒童教育科學培訓;  中國唯一一個以15年的教師、家長培訓經驗為基礎的權威培訓;  中國唯一一個以15年的兒童成長實地觀察與教學研究為依據的專業培訓。
  • 灰湯這位90後女教師,榮獲湖南省第三屆「汀汀教師獎」
    帶給鄉村孩子精彩的課堂同事們都說,劉暘有一大魔法,即「五心」溝通藝術(用童心走進學生、用愛心溫暖學生、用耐心打動學生、用細心感染學生、用責任心引領學生)。她真誠的付出,贏得了孩子們的愛與尊重。同時,班級每月開展一次口語交際訓練,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孩子們自己表演,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劉暘與孩子們一起捕捉課堂上的美好瞬間,讓孩子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學會更好的表達內心情感。
  • 鄉村教師朱尚傑:堅守鄉村教育35載 用愛詮釋教育初心
    35年來,他不忘教育初心,潛心鑽研教學,認真做好教學工作,把最美好的時光奉獻在鄉村學校這座「花園」裡,用愛溫暖學生,用知識點亮孩子們美好的未來。他就是今年被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聯合評選為全省「最美鄉村教師」的經開區宋旗鎮張坪中學老師——朱尚傑。眼前,朱尚傑老師正在利用模具現場演示光的折射現象,向課堂上的同學們講解其背後的原理。
  • 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區別是什麼?這位特級教師說透了
    這位特級教師說透了 http://www.hteacher.net 2021-01-07 08:21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教師的教科研興趣與能力、教師生命運動的軌跡,一定離不開讀書與寫作,特級教師李志欣與各位同行共勉
  • 大學教授變身知識網紅,這位「愛較真的戴老師」在今日頭條靠科普火...
    與實驗室和講臺上的身份有所不同,在網絡上,他儼然已成社會科普的「網紅大咖」。自從接觸到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愛較真的戴老師」用通俗、風趣、大眾又不失嚴謹的科普方式,贏得近100萬粉絲和累計超6億的閱讀量。
  • 【職教故事】記一個職教教師的愛
    【職教故事】記一個職教教師的愛 2016-05-04 來源:職教基地   沒有一個孩子會放棄自我  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普遍理論知識基礎薄弱
  • 網飛Netflix上最具人氣的10部韓國電視劇,《愛的迫降》排第八!
    《愛的迫降》是2020年國內最受歡迎的韓劇之一,在海外的視頻流媒體網飛Netflix上,愛的迫降也是人氣不俗,在最具人氣的10部韓國電視劇盤點中,位列第八位。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沒有取得更好的成績,大概是海外觀眾對該劇以南北朝鮮為背景的創作不太感興趣,影響了一部分觀眾的選擇。
  • 科航路學校教師開學「首秀」——賈晨玲,做有溫度的教師
    中國山東網訊 在科航路這樣一所老校中,每個階段的教師都發揮著自己的獨特優勢。在這裡優秀教師不一定只是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年輕教師一樣會發光發熱。把別人的優秀教學方法吸取過來,加上自己的特點,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高效課堂。數學課堂是學生的「根據地」賈晨玲認為數學課應該是充滿探究、實踐和發現的課堂。起初的數學課,她上的很吃力,每上完一節課都感覺筋疲力盡,卻看不到效果。
  • 東陽市江北上盧初中優秀教師王萍風採
    2008年在東陽市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評比中獲一等獎;2009年在東陽市優質課評比中獲三等獎;2010年被評為江北學區「輕負高效教學能手」;2012年在東陽市英語閱讀競賽中榮獲優秀指導師;2013年東陽市初中英語教師作文現場比賽二等獎;2014年:被評為東陽市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第四期培訓班優秀學員,在東陽市英語演講比賽中榮獲優秀指導師的稱號,被評為東陽市人民滿意教師以及學區育人模範。
  • 英文改編歌謠串聯課堂 英語教師成「大姐大」
    在第二屆「行走川南·尋找川南名師名校」評選活動中,宜賓縣育才中學教師邵志雯被推選為「最受學生喜愛老師」獎項的候選人,目前票數也位居前列。邵志雯作為四川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宜賓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中,她身上究竟有何魅力讓學生如此愛戴?  創新教學英語課堂用歌謠串聯  「用英文改編歌謠!」
  • 教師教育過程中,最應該給予教師什麼?
    換言之,在教師教育過程中,最應該給予教師什麼?它直指當下的疑難困惑:合理的價值觀,教師已然擁有,知道「什麼是好教育」,「什麼是好教學」,「什麼是好教師」,更知道「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顯然不是教育的真諦,也違背教育的規律,不僅知道,還能在言談中說,在文章中寫,但在具體的實踐行為上卻往往背道而馳,甚至在錯誤的道路上狂飆突進,何以如此?
  • 男人愛吃肉 女人愛青菜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tlanta, Georgia.Women also preferred dry foods, such as almonds and walnuts,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consume eggs and yogurt when compared with men.
  • 【愛與專注 智慧擔當】唐茜:用愛點亮生命之花 引領學生走向光明未來
    ,她把對事業的愛填滿心胸,把對事業的責任裝滿腦海,在教育這片淨土上耕耘、播種、收穫。她的多篇論文被評為省級、市級一等獎,不僅被評為市委級三八紅旗手、青島市青年教師專業人才,所帶班級更是被評為市級、區級、校級優秀班集體。
  • 讀繪本,學習「愛的能力」
    在故事共讀與交流中能做到安靜地傾聽,並能夠主動回應他人提出的問題,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對不同風格繪本的閱讀、共讀、想像及思考、討論、延展活動,初步感知繪本的特點,體會繪本的藝術表現之美與創意表達之美。通過課堂學習,樂於利用校內外圖書資源進行閱讀,養成科學的閱讀習慣。
  • 南充五中三名教師榮獲「課堂教學大比武」省級優秀獎
    在四川省教育廳開展的2019年秋季「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中,南充五中教師再創佳績,雷傑、姜敏、李繚桓三位教師榮獲省級優秀獎!再一次展現出該校教師優秀的專業素質和高超的課堂教學水平。這三位教師是2019年南充五中在全省範圍內遴選的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眾多優秀教師的代表,目前均任教於南充五中青龍山校區。
  • 《Re零》中愛蜜莉雅、菜月昂與雷姆三人之間的聯繫,就是人氣高升的...
    《Re零》中愛蜜莉雅、菜月昂與雷姆之間的牽扯,我們分析出來三個人身上的優缺點,就能掌握這些人物的特性,將不同的性格從coser上演繹出來,這樣coser就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領域。
  • 這位美聯英語立刻說的老師不僅是優秀教師更是旅遊達人
    這位美聯英語立刻說的老師不僅是優秀教師更是旅遊達人,學員都喜歡聽她的課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位外教是位被「教英語」耽誤了的旅遊博主啊!What I enjoy the most about teaching is to get to know more new people and to have the cultural exchange.
  • 心形函數、「雙螺旋」表白、破譯浙師人給祖國「愛的密碼」。
    「如果說合唱有凝聚人心的力量除了歌聲動人,情感引人更重要的是一群人堅持不懈的追尋和不達目的絕不收兵的堅韌」面對一群帶博士頭銜、平時熟知XYZ的理科生,如何調動大家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學院給我們配備的音樂指導教師張建國教授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 這10名普陀教師喜獲市級榮譽!有你的恩師嗎?
    他讓我認識到,愛崗敬業就要落到具體行動上,化於日常工作中。帶領教研組成員共同探索「網上走班」化學教學新模式,輻射經驗成果,以項目研究帶領青年教師共同成長。 初心師語 愛學生就要為他們作長遠的打算,在尊重差異中提升素養、教學相長,彼此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