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1-01-07 08:21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教師的教科研興趣與能力、教師生命運動的軌跡,一定離不開讀書與寫作,特級教師李志欣與各位同行共勉!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真理,是自然規律。教師生命運動主要有兩種,一是肢體器官的運動,可以說是體力勞動或鍛鍊身體;二是思想精神的運動,無非就是就是讀書、思考、研究、寫作與創造。讀書與寫作是一般教師主要的生命運動軌跡。不管是軀體的運動,還是思想的運動,都可能影響生命的正常行走軌跡。
教師是靈魂的守望者,是我一直的生命信念。教育本身是美好的事業,但是這只是表層的照面,實質的教育應該是「基於每個生命成長」的。真正意義上的言傳身教是教師個人成長的教學。唯有定點如此,才會感到教育的美好,才會想到自己思想與精神的自然運動。
所謂「教師的專業成長」,或者說其根本,是教師的生命運動。教師這個職業,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終身學習者的。
教師生命的常青在於讀書
對教師而言,讀書首先是對自己生命成長的一種積累和完善,是對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種重建和修補。只有完成自己的生命成長,進而才能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一個讀書的老師,往往是一個有比較強烈的職業幸福感的老師。
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蘇東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漢朝的學者劉向說過一句話,「書猶藥也,可以治愚。」這就是讀書所蘊含的生命運動機理。
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區別:教師課堂教學的廣度,取決於教師教學視野的廣度;課堂教學的深度,取決於教師教育思想的深度;課堂教學的高度,取決於教師道德情操的高度;課堂教學的厚度,取決於教師文化積澱的厚度。我感覺主要就是看他們是否讀書,讀什麼樣的書,怎麼讀書。教師生命的常青在於讀書。
用寫作改變職業狀態吧!
每一個人都不能夠延展自己的生命長度,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生活的高度,可以豐盈和延展自己生命的厚度、寬度。而寫作是最好的方式。通過白紙黑字,我們可以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穿行,可以同時抵達此間和遠方。
用寫作改變我們的職業狀態吧!每個老師,站上講臺,可能一講就是二三十年。那麼在這二三十年的工作時間裡,每個老師可能要上數千乃至上萬堂課,第一堂和最後一堂,自己的這堂課和別人的那堂課,肯定是不一樣的。無論是教學的方式,還是方法,無論是教學的過程、得失,還是感受、體驗或者是教訓,如果沒有記錄,到最後退休的時候,我們用什麼來證明自己曾經上過成千上萬堂課?我們用什麼來證明我們曾經站在講臺上,曾經教過那樣多的學生?這是很多一線教師需要鄭重思考的命題。
我們寫下的詞語和句子,首先改變了我們自己,改變了我們的感受,改變了我們的心情,改變了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態度。然後,如果這些文字被遠方的人看到,被別人看到,我感覺,它也會改變他們的感受,改變他們的心情,然後改變他們對教育的理解和態度。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寫作其實就是一種思考,教育寫作就是對自身專業工作的一種反思,這也是對專業能力的一種提升。葉瀾老師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是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如果說,實踐成就教師的底氣,閱讀滋養教師的靈氣,思考促進教師的銳氣,那麼,寫作造就教師的名氣。每個人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以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件事。我也期待,每個教師都在書寫自己的教育史,以每一堂課、每一天的教學、每個學期的工作、每一屆學生。
教師要教書、讀書,更要寫作,哪怕讀者只有自己一個人!
教師要教書,要讀書,更要寫作,哪怕讀者只有自己一個人!我們讀的一本書,我們寫下的一個詞語,一個句子,可能都是對中國教育的一種改變。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是對民族未來的擔當。
責任編輯: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