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管理和教師培訓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師管理和教師培訓

  [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  2003年,各地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教師資格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職業準入機制和教師來源多元化的制度正在形成。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已完成學校在編正式任教人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上海、廣東、海南、重慶、甘肅等10多個省(區、市)首次面向社會認定教師資格工作亦已完成。各地核定中小學人員編制的工作順利進行。全國絕大多數省(區、市)出臺了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施辦法。湖北、四川、重慶、江蘇、河南、甘肅、黑龍江、寧夏、湖南等省(區、市)已經基本將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到縣。一些地方的教師聘任制和校長聘任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山西省積極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實行教職工聘任制,促進城鎮學校教師向農村流動,全省共辭退臨時代課人員和不合格教師2.2萬人,4500餘所過去從來沒有過公辦教師的農村山區學校有了公辦教師。湖北省加快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行教師全員聘任,改革校長選任辦法,全省以競爭上崗的方式選任中小學校長4300餘人,其中面向社會公開選拔的1100餘人。

  為貫徹落實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的精神,人事部、教育部於2003年9月印發了《關於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意見。

  2003年11月,教育部人事司召開「全國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會」,總結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進展情況,部署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會議提出,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既到了攻堅的階段,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下一步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實行聘任制為重點,以合理配置資源,優化隊伍結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學特點的人事管理運行機制。

撰稿  宋永剛  楊  鴻

  [教師資格制度實施工作]  2003年,教師資格制度實施工作取得新進展,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逐步走上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在2002年全國基本結束學校在編正式任教人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基礎上,2003年,面向社會人員認定教師資格工作進展順利。截止2003年底,全國大多數地方已開展面向社會認定教師資格工作,其中半數以上省(區、市)已基本完成首次面向社會人員認定教師資格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以來,全國已有40多萬社會人員通過認定取得教師資格。

撰稿  朱保江

  [嚴禁向新任中小學教師收取「上崗費」]  近年來,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逐步完善,為穩定中小學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創造了條件。但是,有的地方,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違反國家法規和人事工作政策,向新任中小學教師收取「上崗費」的現象,嚴重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給教師隊伍建設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為此,2003年11月,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國務院糾風辦聯合發出了《嚴禁向新任中小學教師收取「上崗費」的通知》。

  《通知》明確提出,各地要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人事工作的法規和政策,切實維護中小學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新任中小學教師收取或變相收取「上崗費」。對已收取的「上崗費」,要認真進行清理,限期儘快全部退還給教師本人,並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者的責任,情節嚴重的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通知》強調,各地要進一步鞏固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切實將教職工工資發放和人事管理的權限上收到縣,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管理職能,鄉(鎮)、村不得聘用中小學教職工。各地要切實增加教育投入,保障中小學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為在編制內順利實施教師聘任工作創造條件。同時,各地要加快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儘快將中小學編制核定到學校(教學點),切實加強編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認真做好中小學教職工定崗、定員工作,堅決精簡超編人員;嚴格掌握教師資格認定條件,強化教師職業準入機制,嚴禁聘用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擔任教師;不斷調整和優化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積極鼓勵和推動教師的有序合理流動,及時補充合格教師到缺編學校任教,逐步辭退臨時代課人員。

  《通知》要求,各地要大力開展教育人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認真開展監督檢查,不斷增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縣、鄉(鎮)有關領導的法制意識和政策觀念,嚴格人事工作紀律,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切實履行職責,嚴把教師「入口」關,積極維護廣大教師的合法權益。對違反本《通知》仍向新任中小學教師收取「上崗費」的,要堅決予以查處。

  [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和職業道德教育]  為了切實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和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法律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教育部於2003年10月發出《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和職業道德教育的通知》。

  《通知》指出: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和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教師法》為依據,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教師隊伍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斷加強教師和校長隊伍建設,形成規範、長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提高師德和業務水平,使為人師表成為廣大教師的行為準則,促進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通知》要求:要依法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完善考核制度,規範學校內部管理工作;加強師德和法制教育,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從嚴治教,堅決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切實加強領導,認真進行自查,分析問題,找出差距,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和職業道德教育工作。

撰稿  趙  江  朱保江

  [「特級教師計劃」實施情況]  為培養一批在教書育人和教育教學研究方面造詣高深的中小學特級教師,造就若干名在教育界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名師和教育家,並通過他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促進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推動中小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根據《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教育部於1999年組織實施「跨世紀園丁工程•特級教師計劃」。「特級教師計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設立專設課題、舉辦名師教學方法高級研討班、組織特級教師講學團巡迴講學以及資助出版教育教學專著。由於有關各方的高度重視、密切配合、精心組織,「特級教師計劃」取得了良好成效。到2003年,「特級教師計劃」共資助專設課題164個,舉辦名師教學方法高級研討班1個,組織24個特級教師講學團赴西部地區巡迴講學,資助10位特級教師出版教育教學專著。

  設立專設課題。為支持中小學骨幹教師進行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和教改實驗課題研究,教育部設立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特級教師計劃』專設課題」,共資助專設課題164項。專設課題的設立,不僅有助於提高以特級教師為主體的骨幹教師的科研水平,也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組織特級教師講學團巡迴講學。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缺少接受高質量在職培訓的機會,廣大教師急需學習先進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學思想,提高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組織特級教師講學團巡迴講學,送教上門,進行智力支持,使廣大貧困地區的教師可以就近集中時間、集中聽課,有針對性地接受培訓,提高了培訓工作的效益,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受到了所到地廣大教師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歡迎。幾年來,教育部委託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共組織24個特級教師講學團赴西部地區巡迴講學,為西部地區培訓中小學教師約17萬人次。

  資助出版《中國特級教師文庫》。資助特級教師研究總結教研教改成果、編輯出版教育教學專著,即《中國特級教師文庫》,是「特級教師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編輯出版《中國特級教師文庫》,既有助於支持一批特級教師在思考、總結、提煉、升華自己多年來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過程中登臨新的境界;也有利於推廣特級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教育科研的成果與經驗,將特級教師在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帶動、示範作用擴大到更廣的範圍。2003年教師節前夕,《中國特級教師文庫》(第一輯)共10本專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教育部副部長王湛作序。

撰稿  朱保江

  [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  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包括學位層次、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仍然不能適應知識創新和教育創新的需要,已經成為制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2002年底,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比例偏低,離我國新時期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863」總體規劃目標(即碩士、博士學位者佔教師總數的比例,教學科研型高等學校80%,教學為主的本科高等學校60%,高等職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30%)仍有較大差距。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發展,2003年3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出《關於開展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通知》。

  開展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在遵循高層次人才培養規律的同時,為高等學校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開闢途徑,系統招生,規範培養,保證質量,為改善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和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積極創造條件。總體思路是,高等學校在職教師通過學校推薦報考,參加全國統一安排的入學考試,擇優錄取;入學後參照培養院校同專業研究生制訂培養方案,可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課程考試合格並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者,授予相應學科的碩士學位。
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要求高等學校要認真組織教學工作,精選任教教師,對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高等學校教師,在學習、考核、論文答辯等環節,要與本校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切實加強管理,嚴格要求,確保培養質量。建立淘汰機制,對於不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達不到碩士學位標準者,堅決不能授予學位。

撰稿  宋永剛  楊  鴻
審稿  呂玉剛        

高層次人才培養

  [「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實施情況]  為支持和鼓勵我國留學人員學成後回國創業,在高等學校培養和造就一批年輕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1987年,根據小平同志接見陳省身先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原國家教委利用國家財政安排的引進國外人才專項經費,設立了「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2000年更名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該計劃被譽為優秀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第一塊饅頭」。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堅持人與項目並重的原則,資助條件包含資助對象和資助項目兩個方面。在項目水平評價相當時,主要考慮申請人的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和發展潛質。入選者是經過嚴格遴選、專家評審產生的。在個人申請、學校推薦,主管部門審核的基礎上,邀請同行專家通訊評議和會議評審,由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領導小組審議批准。「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每年支持200人左右,人文社科類項目資助強度一般為4萬元左右,自然科學類項目資助強度一般為8萬元左右,最高為10萬元。該計劃主要支持高校青年教師從事基礎研究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前瞻性研究,鼓勵青年教師從事跨學科、跨單位的國內或國際合作研究,對邊遠地區或艱苦條件下的高校青年教師給予優先資助。近年來,為了配合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該計劃對西部地區高校給予適當傾斜和支持。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 實施15年來共資助2019人次,資助經費總額為1.29億元。年度資助經費由1987年的600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1500萬元,每年支持的人數由1987年的121人增加到2002年的199人。涉及到388所院校,其中,中央部屬高校121所,地方高校267所。據對1091份有效問卷的統計,入選者受資助時的平均年齡為37歲,91%具有國外留學經歷,91%具有博士學位,幾乎全部具有高級教師職務。有90%以上的入選者在科研教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70%以上的入選者擔負起了高校學科帶頭人的重任,其中有4人走上了部級領導崗位,13位當選為兩院院士,29位擔任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和「863」專家,39位擔任校級領導,738位成為院、系和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負責人。另外,還有488人次在受本計劃資助後的近幾年內又入選更高層次的人才計劃,如「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等。

  為紀念小平同志擴大對外派遣留學人員重要講話發表25周年和「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實施15周年,2003年9月24日,教育部在北京大學舉行了「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實施15周年座談會。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人事部副部長王曉初、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張少春和中組部幹部教育局局長高世琦到會並講話。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保慶代表教育部黨組發表了講話,充分肯定了「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實施15年來的顯著成效。他指出,「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的實施,有力支持和穩定了一批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在高校任教,培養了一批年輕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扶持一批研究項目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推動了高校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促進了高校學科發展和實驗室建設。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代表高等學校發了言,歷屆資助計劃入選者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袁駟、南開大學教授李維安、西北工業大學教授葉正寅等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該計劃實施所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吳啟迪及有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和入選者代表、評審專家代表出席了會議。

    2003年,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共受理申報項目406項。為使評價工作更加科學、合理,2003年度每位申報者的材料由以前5位專家評審增為7位專家,並改革了以前簡單地根據參評者所有得分的自然平均值確定上會人選的做法,採用平均分1、平均分2和差值三個參考數據,綜合確定了280位提交會議評審的候選人。2003年10月15~17日,教育部人事司會同高教司、科技司、社政司以及科技發展中心在華中科技大學召開了專家評審會議。根據專家評審意見,教育部人才發展辦公室提出了2003年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建議資助方案,經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確定了資助項目199項,並在教育部網站和《光明日報》上進行了公布。

  [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頒獎]  2003年2月20日,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共有68所高校的115名教師獲獎。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會前接見了與會代表,並發表了講話。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大會上指出,教育部自1999年起啟動實施「高校青年教師獎」,立足國內培養造就了一批優秀拔尖人才和高水平的年輕學術帶頭人。這一計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激勵和支持優秀拔尖人才、推動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方面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她希望獲獎者按照江澤民同志在北師大百年校慶講話中提出的「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要求,不僅僅成為知識的精英、研究的巨匠,也要追求精神上的最高境界,成為為人師表和高尚學術品格的楷模。頒獎大會由教育部副部長周濟主持。中組部、教育部、人事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港澳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的領導以及部分高校領導、專家代表和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出席了大會。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院士和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教授分別代表大學校長和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獲獎者發了言。陳至立部長等領導和貴賓為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獲獎者代表頒發了獲獎證書。

  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 的申報領域主要為數學、物理、化學化工、生物、醫藥、機械、信息、材料、地學、土木、管理、哲學、法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體育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倫理學等學科。第四屆共受理351人的申報材料。經過專家通訊評審,遴選出216人提交會議評審專家討論。經專家評審、領導小組審定和公示,共有115人獲得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獎者平均年齡38.5歲,最小的32歲,其中男性108人,女性7人;博士109人,碩士6人;教授108人,副教授7人;自然科學79人,人文、社會科學36人;教育部直屬高校87人,其他部委高校8人,解放軍所屬高校3人,地方高校17人。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自1999年4月啟動實施以來,共有139所高校的429名青年教師獲獎,獲獎者平均年齡約為38歲,年齡最小的僅29歲。人文社科類的獲獎者120位,佔28%。前四屆獲獎者都是高教戰線的中堅力量,80%以上的獲獎者為教學科研第一線的院(系、所)學術帶頭人,承擔著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和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有的已受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該計劃實施雖然只有四年時間,但在加快高校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和提升學科水平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一個有較大影響力的優秀人才計劃項目品牌。

撰稿  唐  筠  姚發明
審稿  呂玉剛        

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獎名單

序號

姓 名

   

    

1

 

北京大學

婦產科學、生殖內分泌

2

王世強

北京大學

生理學

3

吳國盛

北京大學

科學哲學,技術哲學

4

張立飛

北京大學

地質學、巖石學

5

焦宗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流體傳動及控制

6

張立群

北京化工大學

高分子材料

7

仲崇立

北京化工大學

化工熱力學

8

邢獻然

北京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9

陳少良

北京林業大學

樹木生理學

10

毛振明

北京師範大學

體育人文社會學

11

楊志峰

北京師範大學

水汙染防治環境規劃、評價

12

鍾秉樞

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理論

13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診斷學

14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工程

15

吳玉章

第三軍醫大學

人體免疫學

16

堯德中

電子科技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17

唐立新

東北大學

系統工程

18

張向葵

東北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

19

陳建龍

東南大學

基礎數學、代數學

20

宋愛國

東南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21

楊玉盛

福建農林大學

森林培育、水土保持

22

吳泉水

復旦大學

基礎數學、代數學

23

龍瑞軍

甘肅農業大學

草業科學

24

吳大華

貴州民族學院

刑法

25

胡德文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自動控制

26

李一軍

哈爾濱工業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27

姚英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28

張素梅

哈爾濱工業大學

土木建築結構其它學科

29

李金昌

杭州商學院

統計學

30

黃立宏

湖南大學

應用數學

31

楊勝剛

湖南大學

經濟學

32

張國強

湖南大學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33

黃書光

華東師範大學

教育史

34

 

華東師範大學

運動人體科學

35

黃漢雄

華南理工大學

機械設計與理論、輕工機械

36

 

華南理工大學

製糖工程

37

劉向東

華南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38

龔樹生

華中科技大學

耳鼻喉科學

39

 

華中科技大學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

40

 

華中科技大學

應用數學

41

李崇光

華中農業大學

經濟學

42

曾漢來

華中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43

王殿海

吉林大學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4

張賢明

吉林大學

政治學

45

鄭偉濤

吉林大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46

田立新

江蘇大學

應用數學專

47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地圖學

48

彭金輝

昆明理工大學

有色金屬冶金

49

賀德衍

蘭州大學

薄膜物理學

50

王乃昂

蘭州大學

自然地理學

51

韓國棟

內蒙古農業大學

生態學

52

陳貴海

南京大學

並行處理

53

談哲敏

南京大學

動力氣象學

54

張海林

南京大學

歷史學

55

廖文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宇航製造

56

曲福田

南京農業大學

土地資源管理

57

沈振國

南京農業大學

植物營養學

58

李翔海

南開大學

中國現代哲學

59

 

南開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

60

張東剛

南開大學

中國近代經濟史

61

俞紅賢

青海大學

獸醫

62

陳國強

清華大學

微生物

63

 

清華大學

藝術設計史論

64

 

清華大學

水工結構工程

65

萬俊人

清華大學

倫理學

66

 

山東大學

文藝美學

67

張憲民

汕頭大學

機械學

68

程浩忠

上海交通大學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69

 

上海交通大學

比較政治學

70

王德禹

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艦船工程

71

王浩偉

上海交通大學

複合材料

72

徐春明

石油大學

化學工藝

73

胡常偉

四川大學

物理化學

74

田衛東

四川大學

口腔科學

75

徐玖平

四川大學

系統科學

76

張偉年

四川大學

基礎數學

77

 

天津大學

化工機械與設備

78

李國強

同濟大學

結構工程

79

朱合華

同濟大學

巖土工程

80

周葉中

武漢大學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81

 

武漢理工大學

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

82

水鵬朗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

83

黃廷林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市政工程

84

賴紹聰

西北大學

巖石學及巖石大地構造學

85

成來飛

西北工業大學

無機非金屬及複合材料

86

葉正寅

西北工業大學

流體力學

87

蔡煥傑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田水利

8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微生物學

89

盧小泉

西北師範大學

分析化學

90

趙德武

西南財經大學

會計學與財務管理

91

董發勤

西南科技大學

礦物材料

92

靳玉樂

西南師範大學

課程與教學論

93

劉海峰

廈門大學

高等教育學

94

牛汝極

新疆大學

維吾爾語文、西域古文獻

95

 

浙江大學

流體傳動及控制

96

陳雲敏

浙江大學

巖土工程

97

 

浙江大學

農業機械化

98

金祥榮

浙江大學

外國經濟思想史

99

 

浙江大學

光學工程

100

王彥廣

浙江大學

有機化學

101

李華軍

中國海洋大學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02

葛世榮

中國礦業大學

礦山機械工程

103

王家臣

中國礦業大學

採礦工程

104

 

中國農業大學

作物栽培與耕作學

105

郭慶旺

中國人民大學

財政學

106

焦國成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倫理思想史

107

王化成

中國人民大學

財務管理

108

王利明

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

109

高向東

中國藥科大學

生化藥學

110

顧幗華

中南大學

礦物加工

111

李建華

中南大學

倫理學

112

何建國

中山大學

動物學

113

魏明海

中山大學

會計學

114

曾進勝

中山大學

神經病學

115

蒲勇健

重慶大學

數量經濟學

教育行政學院培訓工作

  [概述]   2003年,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深化教學改革,開拓創新,按照年度計劃全面完成了各項培訓任務。教育部部長周濟、副部長張保慶、王湛、袁貴仁、章新勝、吳啟迪等分別為各類培訓班作報告。

  2003年,按照教育部「十五」幹訓規劃要求,舉辦了第四期教育部直屬高校中青年校級領導幹部專題研修班,第二十二、二十三期高校領導幹部研修班、第十九、二十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第十三、十四期全國地市教育局長研修班,第五、六期全國縣教育局長培訓班,第六期教育部機關暨直屬單位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教育部機關黨校第十八期黨員幹部理論進修班,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項目縣第一、二期教育局長培訓班等。

  積極拓展辦班類型。2003年,承擔了「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高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兩個團的培訓任務,受教育部人事司委託舉辦了「第一期教育部機關新任公務員培訓班」,受教育部辦公廳委託舉辦了「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戰略高級研討班」,與中國殘聯聯合舉辦了「全國殘聯繫統教育幹部培訓班」等。在教育部人事司的指導下,組織兩個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赴美國和英國開展海外培訓。另外,學院積極開展基礎教育改革動態專題研修班、菲律賓華文學校管理人員中級培訓班等。
據統計,2003年學院共舉辦不同規格和層次的培訓班(項目)34個,培訓人數達3089人。

  [調整教學計劃,更新培訓內容]   為進一步增強教育行政管理幹部把握形勢發展變化的客觀要求,及時了解教育改革發展的前沿動態,增強執行有關教育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使命感,學院始終把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不斷更新培訓內容作為提高教育幹部培訓質量的中心環節來抓。2003年,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組部和教育部的通知精神,學院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納入各類培訓活動中。進一步調整完善教學計劃,在政治理論部分突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學習研討。在教育科學部分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任務、宏觀規劃與基本的方針政策,突出教育創新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經驗。同時,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在全年各類培訓班中,不斷開設新的專題報告。通過調整教學計劃,更新培訓內容,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培訓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

  [開展研究性培訓]   為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化對相關問題的理性思考,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性,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學院加大研究性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參訓學員的資源優勢,有計劃地組織學員開展研究性學習,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了一定諮詢參考作用。2003年,學院完成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研究性成果,主要包括:第22期高校領導幹部進修班及第19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專題研究成果彙編──《新時期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若干熱點問題研究》、第23期高校領導幹部進修班及第20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的研究及考察成果《關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熱點難點問題》、第13期全國地市教育局長研修班的研究報告──《關注熱點難點問題,推動區域教育發展》、第14期全國地市教育局長研修班的研究成果──《透視中小學校收費問題》及《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及發展對策》、第5期全國縣教育局長培訓班研究報告──《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若干熱點問題研究》及第6期全國縣教育局長培訓班關於農村教育的研究報告等。

  [培訓教材及專題培訓資料建設]    教材建設是幹部培訓工作的重點。如何進行培訓教材建設,推出具有權威性、實效性的優質教材,是學院在長期培訓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問題。利用集體科研優勢進行攻關研究是進行教材建設的有效途徑。2003年公開出版發行了《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論綱》等集體課題研究成果。學院組織力量於年初啟動了教育管理幹部培訓成果開發計劃,2003年出版了《西部基礎教育創新與跨越式發展之路──來自西部中小學校長的思考與探索》和《區域教育探索》(第二輯)及《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思路──高等學校管理者的思考與探索》等。這些著作的出版,成為學院開展培訓教學的重要參考用書,對提高培訓社會效益、增強培訓吸引力等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

  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反映當前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學院精心組織專題培訓資料選編工作,作為培訓教材建設的必要補充,增強了培訓資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03年,學院組織力量編寫了《貫徹十六大精神,加快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貫徹十六大精神,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資料彙編》、《落實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探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農村教育發展之路》、《高等學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比較的視角》、《大學教學管理與質量管理》、《大學科研開發與成果轉化》、《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組織管理》、《大學的定位與發展規劃》、《大學的組織構架與學術管理》、《大學學科建設與教學質量的提高》等培訓資料。

  2003年,學院共組織編寫教材及培訓資料總量達600多萬字。由於培訓教材及教學資料主題突出,反映問題全面及時,具有很強的動態性,有力地促進了培訓工作。

  [高校領導海外培訓]    根據中共中央《2001―2005年全國教育幹部培訓規劃》和教育部黨組《全國教育幹部培訓「十五」規劃》精神,為加強高等學校領導幹部的培訓,使高校領導者了解發達國家高等學校管理的經驗,開闊國際視野,增強全球競爭意識,進一步提高高等學校領導幹部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推動高校辦學質量,在教育部人事司和國際司的支持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於2003年下半年分別舉辦了首期中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赴美國培訓班和高校內部事務管理(課程管理及質量保障)赴英國培訓班,兩個培訓班學員由教育部直屬高校中青年幹部組成,海外培訓分別由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AMU)和英國倫敦大學承辦。經過二~三周的國外學習、座談和考察等活動,培訓達到了預期目的。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於國民教育事業發展創新的重要思想和宏觀戰略部署,進一步適應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於2003年下半年共同組織了四期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班。該項目是在國家財政支持下,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黨組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創新幹部培訓模式以及提高幹部培訓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承擔的高校領導幹部培訓工作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周濟,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萬學遠出席了海外培訓班的開班和結業儀式並講話。

  教育行政學院在承辦該培訓項目中較好地完成了主題分別為「大學科研開發與成果轉化」和「大學學科建設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兩個高校領導海外培訓班的國內預培訓和國外培訓組織任務。兩個培訓班海外培訓分別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承擔。通過學術講座、參觀考察、訪問和座談等形式,學員圓滿完成了為期五周的海外培訓任務。

  高校領導海外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開拓了國際視野,進一步提高了對加強和改善高校領導和管理體制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二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對中外高等教育管理進行了較為系統又重點突出的比較研究。三是通過對世界著名大學的研究和學習,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建議。四是促進了中國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少高校領導通過這次海外培訓與世界著名大學建立了新的聯繫。

撰稿   王治軍
審稿   俞家慶

相關焦點

  • 江蘇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會議對全省教育系統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江澤民同志《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精神,啟動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擬定了《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江蘇省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證書管理辦法》等5個文件。
  •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普通高師院校培訓部(函授部)主要培訓在職教師,畢業學員1995人,招生5748人。普通高等師範院校教職工5354人,其中專任教師3107人。佔地面積418.4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430萬元,圖書資料523.85萬冊。  2000年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師範院校布局結構調整的精神,積極推進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過渡,重組師範教育資源。
  • 北京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一、開設彌渡講壇,將新思維新理念引入彌渡   學校開設「北京大學彌渡講壇」,每月由各院系輪流選派1名專家學者赴彌渡授課,將最新的、一流的發展思維和管理理念帶給彌渡。目前,講壇已開展8期,累計培訓3000多人次。
  • 高校入學考試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撰稿 任子朝  〔分省命題工作〕2007年,考試中心繼續加強對分省命題的指導、培訓、監督和評價工作,特別是對實行高中課程改革後高考命題省的管理工作。2007年全國高考分省命題省(市)保持16個,形成穩定格局。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第一年共有一年級和七年級語文、一年級數學、三年級英語、七年級生物、七年級歷史、七年級地理、八年級物理、九年級化學、一年級和七年級美術、一年級和七年級音樂、七-九年級體育與健康和一~二年級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共15個學科的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獲得通過,在教育部指定的38個國家級實驗區中,有29個實驗區不同學科、不同數量、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的實驗。
  • 高校科技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科技合作]  根據教育部、天津市政府推動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合作辦學工作的總體部署,2001年9月24日教育部批覆成立了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聯合研究院及管理機構,並設立兩校科技合作基金,以支持兩校開展合作科研項目的形式,支持聯合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
  • 高校科技及產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推動和指導教育部科技基礎資源數據平臺更好的建設,並為各在建平臺的調整和重組作好前期調研,根據《教育部科技基礎資源數據平臺建設管理辦法》要求,組織平臺專家委員會專家對教育部17個平臺進行了中期檢查。  2007年,繼續做好教育部科技基礎資源數據平臺重點項目――「全國高校科技成果推廣信息平臺」的組織實施工作。各示範子網及專業頻道基本完成了系統程序調試和試運行,平臺門戶網站――「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網」完成了改版工作,並開發了平臺專用搜尋引擎「搜果網」、簡訊系統以及平臺內部信息共享軟體,完成了對各示範子網及專業頻道數據共享的測試。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舉辦了「全國高校『兩課』骨幹教師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培訓班」,邀請中央宣講團成員、專家為骨幹教師作輔導報告,約150名「兩課」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舉辦了全國普通高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骨幹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440餘所普通高校的500餘名「兩課」教師參加了培訓;(4)積極開拓深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進」工作的新途徑。
  • 山東省中小學教師編制改革經驗介紹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明確縣級機構編制部門負責核定編制總量、人社部門負責核定崗位總量,教育部門在總量內統籌管理教師編制、崗位分配、招聘使用、交流輪崗、考核評價等具體事務,強化了教育部門對教師資源統籌管理的功能,形成事權和人權對稱的機制。  二是開展跨校崗位競聘。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學校的編制餘缺情況,統一組織縣(市、區)域內符合條件的校長、教師參加崗位競聘。
  • 學位工作與研究生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並再次重申,獸醫博士學位論文審閱和答辯繼續堅持博士培養單位互相審閱和互派答辯委員。  2007年共批准新增法律碩士培養單位30個,教育碩士8個,工商管理碩士(MBA)31個,公共管理碩士(MPA)17個,會計碩士(MPAcc)4個,工程碩士7個,獸醫博士1個,獸醫碩士3個,農業推廣碩士8個。
  • 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幾年來,重大攻關項目以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以提升為黨和政府諮詢決策服務能力和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為戰略目標,集合高校內外優秀研究團隊和頂尖人才,團結協作,聯合攻關,產生了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揮了重要作用。
  • 語言文字工作簡報517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提倡「語言服務」理念,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自2006年起,教育部、國家語委每年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至今已連續發布7次,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菲律賓教育部為本土中文教師開展線上培訓
    人民網曼谷10月30日電(記者趙益普)10月29日上午,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聯合菲律賓教育部共同舉辦了全菲本土中文教師線上培訓。為應對疫情對教育的影響,菲律賓教育部於2020年6月19日出臺「不停學計劃」,於7月1日提出「新遠程學習模式」。
  •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2005年9月2日教高〔2005〕14號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的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已經過異議審理,經教育部裁定
  • 教育部發典型案例:青島紅黃藍幼兒園外籍教師猥褻幼童案在列
    李某某的行為違反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第六項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給予李某某開除黨籍處分,予以辭退並解除其勞動合同,依法撤銷教師資格;天津財經大學黨委對李某某所在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進行了約談,並責成學院做出深刻檢查。
  • 教育部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
    會同財政部完善教育財務管理制度,全面修訂教育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經濟活動內控機制,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確保教育經費使用安全規範有效。六是堅持用宣傳示範引領保4%。印發《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加強和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意見》,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所有省份建立了省級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及時發布教育經費執行情況,印發通報推廣典型經驗。
  •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公告:考前14天起自測體溫
    曾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9〕13號)相關規定執行。
  •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公告出爐
    曾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9〕13號)相關規定執行。
  • 1月14日上午9點,四川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開始網上報名!
    曾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9〕13號)相關規定執行。
  • 安徽省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成績_教資報名官網網站_中小學教師...
    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以下教師資格考試動態信息:安徽省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成績_教資報名官網網站,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教師考試動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教師資格證考試成績出了嗎?何時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