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基本情況]
2000年各級普通學校基本情況
2000年各級成人學校基本情況
2000年,全區廣大教育工作者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認真學習和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精神,深入貫徹全國、全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提出的「三大戰略、六大突破」戰略目標和農村工作總體思路,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團結一致,開拓進取,大力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全區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青壯年文盲率已降到5%以下。全區有69個縣(市、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已達71.12%。其餘地區已全面普及初等教育。全區小學階段的入學率達到99%,初中階段的毛入學率達到91%,女童和男童、農村和城市、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學齡兒童入學率差距進一步縮小。
中等職業教育在改革和調整中繼續發展,已成為廣西各類人才開發培養基地和推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到2000年,全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佔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50.7%。職業教育辦學水平提高較快,2000年建設了31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一批自治區級骨幹示範學校,形成了發展職業教育的中堅力量,為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初、中、高相互銜接的職教體系打下了良好基礎。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有了新進展,辦學效益不斷提高。普通高校由1999年的29所增加到30所,成人高校由1999年的14所減為11所。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校均規模3388人;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校均規模為3080人。生師比明顯提高,全區普通高校生師比由1999年的10.4∶1提高到12.5∶1。普通高校毛入學率達到7%。
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各高校根據本校實際,精簡黨政管理機構、優化重組教學科研機構、壓縮非教學科研人員,將競爭激勵機制引入學校人事管理之中。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廣西高校後勤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開始運作,3所試點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取得成效,其他高校的後勤社會化改革也開始起步。
民族教育和邊境教育有重大突破。積極實施「廣東對口支援廣西貧困地區教育工程」和「區內大中城市對口支援貧困地區教育工程」。廣東對口支援廣西101所學校,首批30名赴廣西支教人員全部到位;南寧、柳州、北海、玉林對口支援南地、柳地、百色、河池112所中小學;75個區直、中直單位及部分本科院校對口支援8個邊境縣57所中小學。積極實施「邊境形象學校建設工程」,2000年邊境地區建設學校283所,建築面積17.8萬平方米,總投資8594萬元。
全區教育經費總量有所上升。2000年自治區財政下達全區教育事業費預算56083萬元,其中高教經費36030萬元。積極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三個增長」和「兩個比例」,基本達到有關要求。規範各類學校的收費管理,調整各類學生收費標準,逐步建立學生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同時建立多元化的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開展義務教育經費專項檢查工作,教育經費到位情況好轉。
[師範教育]
2000年全區有普通高等師範院校10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專科院校7所。畢業本科生1621人,專科生5033人;招收本科生3805人,專科生10198人;在校本科生12298人,專科生22809人。普通高師院校培訓部(函授部)主要培訓在職教師,畢業學員1995人,招生5748人。普通高等師範院校教職工5354人,其中專任教師3107人。佔地面積418.4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430萬元,圖書資料523.85萬冊。
2000年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師範院校布局結構調整的精神,積極推進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過渡,重組師範教育資源。年內,玉林市教育學院與玉林師範專科學校合併成立玉林師範學院,招收本科生,桂林市教育學院與桂林市師範學校合併成立桂林市師範專科學校,招收專科生;16所中等師範學校招收小教大專班,招生人數達6000人,佔小學教師年培養量的2/3,13所中等師範學校停止招收普通中師生,改招職業師資班或普通高中生,為小教大專班輸送合格生源。啟動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項目,決定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廣西教育學院為項目單位,建立「廣西教師教育網」站,已完成網站運行的前期工作。同時,加強中師教育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等師範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充分發揮中師德育研究會的作用,推進中師德育工作上新臺階。組織中師各學科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參與全國性教學競賽;舉辦以「崇尚科學,反對愚昧」為宗旨的首次中師學校科技節,以「中師CAI模式研究與開發」為代表的一批「九五」規劃中師課題順利通過驗收。
2000年,繼續認真抓好「21世紀園丁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探索和構建區、地(市)、縣(市、區)三級實施「21世紀園丁工程」的不同模式。落實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的任務,第一、二批107名學員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實施「明天女教師培訓計劃」,組織全區少數民族貧困地區200名女教師到北京參加了計算機培訓。繼續抓好國家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驗區」工作,同時啟動了自治區級實驗區的工作,並通過了教育部師範司組織的督導檢查。根據教育部的部署,組織實施「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提高培訓工程」,制訂了項目實施方案,選取三江、田東兩個縣為試點。
進一步抓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的師資培訓項目,年內對師資培訓計劃進行了調整,不再安排學歷教育,其經費全部用於繼續教育(非學歷教育);統一培訓內容,加強教學質量檢查,培訓內容以提高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為主要目標;規定「義教工程」師資培訓納入繼續教育範疇,並按有關規定給予登記學分,調動了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效益。
撰稿 藍可標
[語言文字工作]
2000年,自治區語委強化語言文字工作的政府行為,加強機構建設,完善工作網絡,開展廣西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檢查和城市社會用字規範化檢查,積極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開展第三屆全國推普周活動,宣傳效果較好。繼續擴大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面,組織測試174次,測試師生8.9萬人(次)。
撰稿 黃華吉 莫錦榮
基礎教育
[綜述]
2000年,全區小學比上年減少46所,在校生比上年減少32.7萬人,招生比上年減少3.9萬人;畢業生比上年減少1.8萬人。全區小學專任教師比上年增加27人;代課教師9.7萬人,比上年減少1.4萬人;學歷合格率為94.45%,比上年提高0.23個百分點。全區初中比上年減少7所;在校生比上年增加12.6萬人,招生比上年增加2.5萬人,畢業生比上年增加1.6萬人。專任教師比上年增加2749人,代課教師15271人,比上年減少1690人,學歷合格率為83.03%,比上年提高2.54個百分點。2000年,全區普通高中125所,比上年增加35所,完全中學339所,比上年增加9所;在校生比上年增加6萬人,招生比上年增加2.8萬人,畢業生比上年增加7900人。專任教師比上年增加2173人;代課教師1.5萬人,比上年減少1645人;學歷合格率為65.30%。
全區平均每所小學11.94個班、333人,每班28人,學校規模偏小,每校、每班人數偏少。全區平均初中每所17.54個班、973人,每班56人,其中56人以上的班佔初中班數的44.31%,班額偏大,不利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普通高(完)中平均每校13.55個班、796人,每班59人,學校班數、人數偏少,每班人數偏多。
繼續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按「投入一所,建成一所,發揮效益一所,輻射一片」的原則,2000年已審批604所項目學校,建築面積達27萬平方米;中央和自治區共撥專款10261萬元下達給各項目縣、市。
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進一步組織實施「21世紀園丁工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和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計劃,提高了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組織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繼續擴大小教大專班招生規模,2000年招生人數達6000人。啟動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項目工作。建立特級教師資料庫,2000年評出特級教師145名。積極解決民辦教師問題,與人事部門合作,通過考試、考核、層層審核,吸收錄用3837名民辦教師為公辦教師。積極推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實行初中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分離,減少初中升高中考試科目,進行加試英語聽力改革試點。在普通高中錄取工作中採取措施淡化重點高中,逐步促進校際之間的公平競爭。堅持高中會考制度,有效地保證了高中教育的基本質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為貫徹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意見》精神,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全面發展,自治區教育廳作出了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嚴格控制學生作業負擔、嚴格教學用書管理、嚴格教學進度管理、嚴格控制各種競賽活動、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嚴格規範辦學行為、嚴格控制節(假)日補課、建立和推進科學的評價制度、加強對「減負」工作的督導檢查等10項規定,要求各地貫徹執行。
2000年,自治區教育廳與廣西電視臺聯合舉辦了兩期中小學生「減負大家談」專題節目,邀請有關專家和中小學校長、教師及教育行政官員參加。使社會各界充分認識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教育事業,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
為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教育廳、公安廳等9部門聯合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四不四多」系列活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四不」即不進電子遊戲廳,不進營業性錄像廳,不進營業性舞廳,不進營業性OK廳,以杜絕「黃、賭、毒」和形形色色腐朽思想對青少年的侵蝕。「四多」即多讀好書,多看優秀影視片,多參加科技活動,多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頑強意志、刻苦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宣傳部門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加強對社會、家長和學生正確鮮明的輿論引導;公安、文化管理部門充分發揮對文化市場的執法力度,加大打擊危害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違法犯罪行為;教育、科技、文化、出版、體育、園林、旅遊等部門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活動場地與條件;工、青、婦、關工委和社會各界人士也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積極參與、組織和支持此項活動的開展,從而使此項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思路]
2000年5月,自治區教育廳召開了全區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會議確定了廣西今後3~5年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總體思路,即認真貫徹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引導,加強和改革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與效益,鞏固和發展「兩基」成果,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規模,整體動作,重點突破,努力開創廣西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爭取經過3~5年的努力,力爭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突破,使廣西基礎教育的效益與質量達到或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第一,在優化教育資源、鞏固和擴大「兩」成果,積極發展普通高中方面有所突破,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基礎教育體系;第二,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特別是農村初中課程改革方面有所突破,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第三,在加強和改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校常規管理,構建良好育人環境方面有所突破,整體提高基礎教育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大力發展普通高中]
近年來,廣西普通高中有了較大發展。但是,廣西普通高中規模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甚至低於西北一些省(區)的水平。自治區教育廳在全面總結分析廣西普通高中改革與發展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廣西「十五」期間普通高中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目標。
基本思路是:擴大規模,優化結構,突出重點,提高質量。通過逐步將完全中學的初中部與高中部分離,改造和新建一批普通高中,積極發展民辦普通高中等途徑,擴大普通高中的辦學規模;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適當調整普通高中校點布局,實行多種辦學模式等辦法,優化普通高中的教育結構;通過建設60所左右的示範性普通高中,重點解決普通高中改革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提高廣西普通高中辦學整體水平;通過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制度改革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普通高中轉變辦學思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戰略目標是:到2005年,全區每萬人口普通高中在校學生人數從2000年的74人提高到110人以上,普通高中的總體規模達到52萬人以上,其中,9個地級市城區要達到140人以上,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縣(市)要達到120人以上,經濟基礎薄弱的縣(市)要達到90人以上;到2010年,在確保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全區普通高中的辦學水平要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每萬人口普通高中在校學生人數達到160人以上,總體規模達到75萬人以上。
用3~5年的時間,全面實現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標準化,有條件的學校要努力向教育現代化邁進。要大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信息化程度,2003年實現「校校通」,使普通高中學校能夠與網際網路或中國教育衛星寬帶網聯通,2005年大部分學校建成計算機校園網,實現區域網的交互。同時,分步建設好60所左右的自治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並使其中的20所左右成為全國有影響的名校。在建設好60所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基礎上,2005年以後再逐步擴大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學校數和規模。在3~5年時間內,努力使全區普通高中在端正辦學思想,提高管理水平、教育教學科研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使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較強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同時具備升學和從業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考改革]
2000年,自治區教育廳對初中畢業生升高中階段的考試(以下簡稱中考)工作進行了改革和完善。首先是將初中畢業考試與升學考試分離,畢業考試由學校組織命題和考試,升學考試仍由自治區統一組織命題和考試;畢業考試的科目為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初中三年級開設的必修課程;升學考試科目由原來的7科改為5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其中南寧、柳州、桂林三市進行"3+1"(語文、數學、英語加物理、化學合卷)試驗,同時對三市城鎮考生加試英語聽力(聽力賦分佔英語整卷賦分的15%)。非試驗區的地、市城區學校的考生也可以自願參加英語聽力考試,但不計入總分。
為加強對中考命題的研究和領導,加強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自治區教育廳決定成立中考命題管理辦公室,負責中考命題和質量分析、信息反饋以及指導地(市)開展中考改革實驗等方面的工作。
撰稿 廖 斌
[幼兒教育]
2000年,全區幼兒園比上年增加207所;學前班17287個,比上年減少1710個。在園(班)幼兒比上年減少5.51萬人。全區幼兒教育教職工比上年減少0.1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比上年減少0.15萬人。
2000年自治區教育廳繼續在全區開展建立100所示範鄉(鎮)中心幼兒園的活動,有17所幼兒園在辦園條件、管理、保教、幼兒發展工作等方面達到標準,被自治區教育廳確認為自治區示範性鄉(鎮)中心幼兒園。通過這一活動,促進了示範性鄉(鎮)幼兒園辦園條件的改善、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保教質量的提高,為促進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撰稿 江福龍
[特殊教育]
2000年,全區各類特殊教育學校比上年增加5所;附設在普通小學的特教班279個;大量殘疾兒童少年被接收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在校殘疾學生共計1.48萬人,此外,民政部門在社會福利院舉辦殘疾兒童少年特教班20個,在班學生210人。
撰稿 饒潔芳
[中小學勤工儉學]
2000年,全區有17649所中小學校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勤工儉學活動,佔中小學校總數的90.42%。其中擁有校辦企業的學校7682所,佔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學校數的43.53%。校辦農業基地20346個,比上年減少1699個,基地面積37724公頃,比上年減少4860公頃;校辦工業企業1016個,比上年減少177個;校辦第三產業網點8673個,比上年減少558個。校辦企業職工總數2.42萬人,其中教職工1.28萬人。年末校辦產業資產總額為69789萬元。全年實現勤工儉學總產值17.96億元,比上年減少7.41億元,下降29.20%;純收入4.82億元,比上年減少1.62億元,下降25.16%。學生人均純收入56.51元,比上年減少17.71元,下降23.86%。上繳稅金3188萬元,比上年減少284萬元,下降8.18%。勤工儉學純收入用於補助教育經費開支3.32億元,佔純收入總額的68.92%,其中用於改善辦學條件2.02億元,用於師生福利和政策性補貼1.36億元。
全區勤工儉學、校辦產業發展比較平衡,仍具有一定的整體發展實力。除防城港市外,全區13個地、市和柳鐵勤工儉學純收入均超千萬元,其中貴港市、玉林市、欽州市超5000萬元。91個縣(市)區中有86個勤工儉學純收入超100萬元,其中超千萬元的有7個。勤工儉學純收入超50萬元的學校40所,其中超100萬元的11所。勤工儉學純收入超50萬元的校辦企業19家。
2000年,各地中小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貫徹落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進一步加快中初等學校校辦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進一步明確勤工儉學、校辦產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勤工儉學、校辦產業基地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逐步把勤工儉學、校辦產業基地建設成為接納學生進行生產勞動、技術培訓和社會實踐的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全區有21956個勤工儉學、校辦產業基地,共接納學生7512萬人次參加生產勞動和技術培訓。
勤工儉學整體經濟效益普遍下降。全區14個地、市和柳鐵,除南寧市、桂林市和百色地區純收入略有增長外,其他地市純收入均呈下降趨勢,其中減幅較大的有玉林市、貴港市。勤工儉學經濟效益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校辦農業基地被侵佔嚴重,基地面積銳減。(2)校辦工業企業尚未走出困境,虧損企業增多,一年間全區共減少校辦工業企業177家。(3)校辦第三產業減收體現了治理教育系統亂收費和「減負」成果。
撰稿 黃富雁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綜述]
2000年,全區普通中等技術學校(不含中師,下同)比上年增加1所;在校生比上年增加1586人,畢業生比上年增加3297人,招生比上年減少2192人,專任教師比上年增加44人。職業高中比上年減少9所,在校生比上年增加2655人,畢業生比上年減少3524人,招生比上年增加4108人;專任教師比上年減少652人。技工學校比上年減少17所;在校生比上年減少1714人,畢業生比上年減少5832人,招生比上年增加2541人;專任教師比上年減少261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比上年減少10所;在校生(含其他類學校舉辦,下同),比上年減少12萬人,畢業生比上年增加6614人,招生比上年減少1.1萬人;專任教師比上年增加153人。2000年,自治區投入49.2萬元開展職教師資培訓,共培訓589人。有效提高了全區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業務素質。
[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建設與城鄉教育綜合改革]
2000年,全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中獨立設置的769所,比上年增加14所,邕寧縣吳圩鎮、北海市成田鎮、橫縣巒城鎮等8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自治區級示範學校;全區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佔地面積1066公頃,比上年增加536公頃;建築面積124.9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3萬平方米,實驗基地8686公頃,比上年增加1473公頃;設備總值3444.495萬元,比上年增加701.125萬元,圖書資料374.9萬冊,比上年增加46.6萬冊。鄉村兩級技術培訓698萬人(次),參加證書班學習的有59.28萬人。教育綜合改革取得較大成績。柳州市為國家級城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驗點,南寧市、梧州市為自治區級城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驗點;橫縣、浦北、博白為國家級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驗點,原玉林地區為國家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自治區級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縣為防城、融水、象州、龍勝、羅城、岑溪、靈山、百色等縣、市、區。自治區教育廳與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聯合,在橫縣、浦北、博白、來賓等11個縣的職業中學開始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基地」。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市、縣(區)、學校,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現代農業開發等培養了大批城鄉有文化技術的勞動大軍,特別是培養了大批農村種養能手、能工巧匠,為促進當地工業化、城鎮化和振興農村經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職教育與教學改革]
開展中職學校教育與教學改革是2000年的重要工作。(1)進行綜合課程改革。年內在南寧市一職高、南寧市六職高、北海市一職高、玉林市一職高、容縣和來賓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6所學校試點,舉辦綜合課程班,探索職業中學辦學的新路子。(2)進行學分制改革。年內先在廣西工藝美術學校、廣西建築工程學校和廣西航運學校進行試點。(3)進行彈性學習制度改革。年內已在廣西交通學校、廣西經濟貿易學校、百色地區財經職工中專等8所學校進行試點。(4)開展全區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和教學改革成果評獎活動,經專家組評審,自治區教育廳審核,全區共獲成果獎59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39項。
[中職骨幹學校建設]
2000年,全區一批中等職校被評為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重點學校。(1)全區有28所中等職校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其中有廣西水電學校等14所普通中專,柳州市一職校等10所職業高中和柳州機械高級技校等4所技工學校。(2)有34所中等職校被自治區認定為省級重點骨幹學校,其中有廣西郵電學校等9所普通中專,桂林市商業學校等6所職業高中,廣西輕工技校等19所技工學校。(3)桂林市財貿幹部中專學校等5所成人中專被評為自治區示範學校。
此外,自治區還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中職學校的改革和發展。(1)自治區教育廳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對330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了辦學條件評估,其中普通中專77所、職業高中(中專)117所、成人中專69所、技工學校67所。(2)對36所學校新增的93個專業進行評審,同意20所學校的46個專業為新設專業。(3)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要求,對28所中專學校的144個專業的學制進行調整,學制由4年改為3年。(4)對職業高中(中專)的招生工作進行改革。
[《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根據2000年執法檢查工作計劃,組織力量於2000年10月16日~26日,對全區各級政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組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振潛任組長,下設三個組。檢查組分別對桂林市、柳州地區、百色地區進行檢查,聽取了當地政府關於《職教法》執法情況的匯報,實地考察了桂林市衛生學校、全州市職中、柳州市職業技術學院、百色地區農校、田東縣祥周鎮、平馬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和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等。期間還聽取了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王其鵬代表自治區政府向自治區人大作的關於《職教法》執行情況的匯報。11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組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作了《檢查報告》,同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對上述情況進行認真審議,並向自治區政府提出了針對性強、目標明確的審議意見和建議。自治區政府據此組織10個有關廳局進行認真調研,在此基礎上結合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提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措施。
[社會力量辦學與社區教育]
2000年,廣西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類的教育機構有217所,其中學歷教育為157所,短訓60所。全區社區教育先在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5個中心城市選擇一至兩個城區進行試點,南寧市已寫出新城區社區教育工作總結匯報,桂林市已上報七星區、秀峰區的試點調研材料,梧州市已成立由市教委副主任為組長的蝶山區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社區教育實驗工作。
撰稿 寧 彪
高等教育
[綜述]
2000年,全區有普通高校30所,成人高校11所。在校本專科生(含成人高校,下同)比上年增加5.3萬人;在校研究生比上年增加466人。本專科招生比上年增加3.3萬人;本專科畢業生比上年增加2281人;有教職工2.3萬人,專任教師1.1萬人。固定資產總值24.04億元(其中普通高校19.70億元,成人高校4.3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中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6.5億元(其中普通高校5.6億元,成人高校0.9億元),圖書資料1507.41萬元(其中普通高校1300.97萬冊,成人高校206.44萬冊);學校佔地面積1530.2萬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1384萬平方米,成人高校146.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39.9萬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455萬平方米,成人高校84.9萬平方米)。
2000年,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和理論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安全穩定工作責任制,切實做好「法輪功」練習者的教育轉化工作,確保高校的安全穩定。貫徹落實「兩課」課程新方案,扎紮實實推進鄧小平理論「三進」工作。在繼續做好「春雨獎學金」獎勵工作的同時,對入學的經濟困難新生建立「綠色通道」,並啟動廣西「西部開發助學工程」。
廣西大學「211工程」建設進展順利。2000年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設目標,正積極準備接受國家、自治區有關部門的驗收。「211工程」二期建設可行性論證報告已在修改和論證階段,爭取在「十五」 期間得到國家和自治區的支持。
[教學管理與改革]
全區高校教學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1)組織高校進一步修訂教學計劃,大力推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4月,自治區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要求全區高職高專和成人高等教育用兩年時間。對教學計劃進行修改。印發了《廣西師範專科教育12個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大綱及「三基」教學方案》,供各師專參照實施。自治區教育廳組織廣西普通高校第三批重點課程、第二批重點教材立項評審工作,確定了38門重點課程和24本重點教材。至此,自治區教育廳已在全區高校中建設了115門重點課程和36本重點教材,對推動廣西高校教學改革和教學基本建設,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起了重要的示範作用。根據全區實際情況,組織高校專家教授編寫和修改計算機教材,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新教材2本、成人高等教育的試用教材1本。積極向教育部申報「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獲得教育部立項13項。開展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勵工作,評審出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100個,其中一等獎19個,二等獎30個,三等獎51個。同時,向教育部報送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18項,其中推薦一等獎4項。積極探索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工作,年初和8月底分別召開全區高職教學工作和全區本科院校高職工作研討會。為了完善高職教育實踐操作技能培養體系,自治區教育廳組織召開了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鑑定工作座談會,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合作完成全區高職專業(99級)畢業生職業技能鑑定相關職業(工種)一覽表,並印發給各高校以指導其職業技能鑑定工作。(2)加強教學檢查評估工作,逐步建立全區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組織專家、教授制訂全區高校「綜合辦學水平評估方案」和「師範院校辦學水平評估方案」,並於3月和6月分別對廣西師範大學和廣西大學的辦學水平進行評估,6月組織專家組對廣西師範學院教學合格評價的迎評工作進行檢查。為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廣西高等教育教學評估體系,年內首先草擬了《廣西高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評估體系》。(3)在加強和規範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順利完成2001年度專業設置工作。先後組織專家進行了對新增本科專業的評議和部分專業的實地考察。經審核,完成了《關於核定廣西壯族自治區本科高等院校自主設置與調整專業的學科門類的報告》、《關於2001年度普通本科專業設置評議工作總結的報告》和《關於2001年度成人高等院校本科專業設置評議工作總結的報告》。年底,自治區高校工委和自治區教育廳召開全區高教工作會議,草擬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實施〈高等教育法〉若干意見》、《關於實施「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供會議代表討論,待修改後發各高校貫徹執行。此外,在前兩年實施優秀專科生選拔制的基礎上,年內在27所院校開展優秀應屆專科生升入本科學習的試點工作,共有1500多名專科生升入本科學習。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廣西師範大學推行學分制的試點工作也取得進展。(4)創新人才培養和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區大學生在全國各項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如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廣西自治區獲國家級特等獎3項,一等獎12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78項;在全國大學生英語夏令營的各項競賽中,獲得獎盃4個,一等獎5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等。還組織廣西師範大學有關專家編寫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教材《人文社會科學概論》和《自然科學概論》供各高校使用。
[學位工作與研究生教育]
在2000年全國進行的第八次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中,自治區學位委員會首次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授權,在規定的學科範圍內開展對已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申請增列和調整碩士點的審批工作。此次自治區學位委員會可審批碩士點的一級學科有哲學、法學、政治學、民族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數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機械工程等28個。在上述學科範圍內,經自治區學位委員會審批、並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同意備案的新增碩士點為38個。2000年全區新增碩士點52個,新增博士點6個,是全區碩士、博士點增加最多的一年。至此,全區共有碩士點153個,博士點9個。
全區碩士專業學位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廣西大學取得了MBA專業授予權、廣西中醫學院取得了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廣西醫科大學取得了口腔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為加強學科建設,促進全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自治區政府決定,從2000年至2004年5年內每年投入3000萬元(其中自治區財政專項1000萬元、學校配套20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學科建設。2000年的專項經費已下達到各有關學科點。自治區學位委員會和自治區教育廳於11月30日發出了《關於實施〈廣西2000~2006年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就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修訂和完善、學科建設的主要目標、經費來源和使用辦法、加強領導和管理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意見。
[開放教育試點工作]
為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大學在實施「科教興桂」戰略和實施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工程以及構建全區終身教育體系的骨幹作用,加快全區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5月18日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轉發了自治區教育廳《關於加快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自治區教育廳於9月、10月份分別印發了《關於廣西實施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工程的若干意見》、《在廣西廣播電視大學開展開放教育試點工作的意見》,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習貫徹上述有關文件,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任務和目標,深化電大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開放辦學和教學現代化進程,加快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2000年已開通全區各地、市共17個教學點,形成一個全區網絡交互系統。經教育部有關部門批准,廣西廣播電視大學2000年開設開放教育3個本科專業,8個專科專業,共招學生1.5萬人。
撰稿 鍾宏有
[高校科技工作]
2000年全區高校科研工作緊緊圍繞基礎研究上水平、應用研究出成果、成果轉化見效益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指導思想進行,取得了顯著成績。基礎較好的綜合性的本科院校承擔的科研項目檔次進一步提高,經費穩步增長;基礎薄弱的本科院校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強,科研經費呈上升趨勢,各高校對科研的自身投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廣西高校申報並獲得資助的項目396項,獲得的資助經費達3440.85萬元,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項,經費271.6萬元;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化專項計劃項目3項,240萬元;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15項,90萬元;2000年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5項,16萬元;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23萬元;自治區科技廳項目108項,862.5萬元。
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逐步展開。2000年廣西高校共鑑定科技成果40項,其中有4項達國際先進水平。廣西大學與內蒙古大學合作研究的「牛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廣西大學排名第二)。2000年廣西高校有31項成果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12項,三等獎13項。由廣西區招生考試院、世紀互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基於INTRANET/INTERNET平臺的高校招生錄取『無紙化』管理系統」成果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廣西大學與百色地區全面合作的協議中,「田陽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項目的十個工程子項目已經開始啟動,總投資達1958萬元,總面積221公頃,建成後農產品年產值達3361.7萬元。廣西大學科技人員應用先進的堆焊技術,研製成功了世界第一條「鋼質新結構甘蔗壓榨藕筒輥」,使日榨率提高20%以上,已成功地應用於德保縣糖廠的技術改造。廣西師範大學完成的「15%甲基氰殺蟎劑」項目,開發研製出一種新型復配殺蟲殺蟎劑,並取得農藥生產「三證」,專家一致認為該產品屬於廣西區內復配農藥新品種,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桂林工學院吳伯麟教授承擔完成了「低成本微晶剛玉製品製備技術」(1998年被科技部定為「國家九五重點推廣項目」,1999年被國家計委定為「國家高技術示範工程推進項目」),2000年10月該校與武漢鋼鐵集團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籤訂了合作開發協議書。 廣西高校與玉林市玉州區共同建設的「現代農業科技博士創業園」也已正式掛牌啟動。
[校園網絡建設]
2000年,廣西大部分本科院校已建成校園網,沒有校園網絡的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藝術學院、桂林醫學院已開始建設,並基本落實建設方案、資金、場地和人員。廣西大學和廣西師範大學兩個主節點的傳輸速率已提高到2M,各高校上網速率明顯提高。各高校的校園網已向學生宿舍延伸,入戶的教師、學生數仍在以較高的速度增加。桂林電子工業學院繼行政管理上網後,已實現了教學管理上網,為學校推行學分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撰稿 李向紅
[高校招生考試]
2000年,全區普通高考考生98880人,比1999年增加7984人,增長8%。全年區內外453所高校在自治區錄取新生61945人,比上年增長43.5%。錄取少數民族學生預科生927人。區內外194所各類成人高等學校在自治區共錄取新生52506人,比上年增長60.44%。此外,錄取二學歷新生968人。碩士研究生招生915人,比上年增加19.7%。
2000年,廣西共組織各類命題748門課程,命制試卷1686套。自學考試全年報考42.1萬人次,98.8萬科次,比上年增加12.5%,共印製試卷137.3萬份,全年畢業生共14670人。
撰稿 呂 逸
[高校畢業生就業]
在畢業生就業方面,初步建立了「國家宏觀調控、各級政府和學校推薦、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進一步完善了以學校為基礎的畢業生就業市場。2000年廣西接收推薦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25202人,其中接收推薦畢業研究生563人,區外院校本專科畢業生6190人,區內院校本專科畢業生18449人。通過各級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和學校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至9月10日止,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17189人,畢業生就業率為68.2%(研究生就業率95%,本科生就業率85.7%,專科生就業率51.5%)。
撰稿 林 冰
審稿 餘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