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2001年上半年,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育各個學科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並組織人員編寫符合新課程標準、具有21世紀教育新理念的實驗教材。根據教育部的安排,課程教材研究所各學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組織力量研究編寫一套包括小學和初中各個學科的全套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年共有一年級和七年級語文、一年級數學、三年級英語、七年級生物、七年級歷史、七年級地理、八年級物理、九年級化學、一年級和七年級美術、一年級和七年級音樂、七-九年級體育與健康和一~二年級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共15個學科的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獲得通過,在教育部指定的38個國家級實驗區中,有29個實驗區不同學科、不同數量、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的實驗。這套實驗教材的特點是:注重教材內容的現代化和開放性,重視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探索學科體系的創新和教材組織方式的優化,重視教材綜合性和學科之間的整合,以學生為主體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在編寫過程中,作為教育部直屬單位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同對待以往各套教材一樣,以對我國教育事業負責、對廣大師生負責的態度投入新一輪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工作。這套教材,時間較緊,觀念較新,工作量大,人教社、課研所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做了充分的準備,還聘請了一大批社外專家、優秀教師擔任作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編出了送審樣書,絕大部分學科一舉通過。為更好地進行實驗,人教社採取了很多措施,組織多種形式的對教師、教研人員的培訓活動,到實驗點聽課、座談、徵求意見,配合試教工作編印並無償贈送《試教通訊》,與實驗點共同確定科研課題等。人教版的實驗教材及教材實驗工作,已博得實驗地區的好評。
[完成所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九五』重點課題」]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九五』重點課題」《面向21世紀中小學教材建設現代化的研究》完成了預期研究任務,獲得大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2001年6月18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專家鑑定組對課題成果進行了鑑定,認為該項研究成果豐碩,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有新的突破,為教育決策部門提供了依據,是我國「九五」期間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取得的一項優秀成果。
課題根據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需要,從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比較的角度對義務教育階段、普通高中階段的課程教材建設及教材史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對於推進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課題系統、全面的比較研究在國內屬首次,具有開創性。
課題研究多種方法並舉,特別在研究過程中將理念、編寫、實驗、評價、修訂和推廣緊密結合起來,提供了課程教材建設的一種有效範式,具有重要的實踐借鑑意義。課題完整收集整理了20世紀我國各個歷史階段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等教材建設的文件資料,為研究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標準提供了歷史借鑑,也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
課題就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建設提出和探討了7個主要觀點:(1)教材建設要放到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加以整體的考慮;(2)新一輪教材建設的重點是體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3)教材建設和發展迫切需要建構相應的大德育觀;(4)教材建設迫切需要建立動態的基礎發展觀;(5)教材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知識、兒童和社會的關係;(6)教材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7)教材建設要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上述觀點,抓住了當前課程教材改革中急需解決和認清的主要問題,突破了傳統課程教材觀的局限,對樹立現代課程教材觀具有積極的作用。
課題對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發展目標、課程設置及其結構以及學科課程教材的發展方向和基本思路進行深入探索,突出了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教材的綜合化問題,同時又對修訂現行義務教育教材的方式和策略做具體的研究,並把這些研究成果及時轉化到21世紀新一輪教材編制和建設的實踐之中。普通高中新教材的研究和實驗,全方位地對教材建設進行研究,特別在對學科教材發展的走向、教材評價的標準和模型的研究、教材實驗的組織和管理、教師培訓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果,新教材推廣範圍逐年擴大,取得了推動素質教育的良好實際效果。
[人教版中等職業學校國家規劃教材]
根據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編寫了《法律基礎知識》《語文(基礎版)》《語文(提高版)》《數學(基礎版)》《數學(提高版)》《物理(提高版)》《化學(基礎版)》等7種教材,經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正式列為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已於2001年秋季出版發行,供全國各地中等職業學校使用。其他品種,將陸續出版。
人教版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的編寫隊伍由全國知名的學科專家、教學大綱的擬訂者和教研、教學第一線的優秀教師組成,高水平的編寫隊伍保證了新教材的高質量。
這套新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教材很好地體現了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的實際需要,同時又有自己的特色。教材整體設計及具體內容安排合理,較好地體現了教科書的科學性和規範性。教材與初中課程銜接很好,過渡十分自然。教材注重時代性,時代特點突出。教材有彈性,能夠適應職業學校專業多樣、教學內容不同的要求。教材的文字流暢、語言比較親切活潑,可讀性強。[藏族地區漢語教科書出版]
本套教科書包括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和三年制初級中學《漢語》教科書,共18冊。小學和初中同時起步,由課程教材研究所組織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開始出版。這套教科書是應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領導小組的請求,由教育部委託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牽頭,在西藏和青海有關編譯部門的配合下共同編寫的。該教科書主要根據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並參照《全日制民族中小學漢語文教學大綱》編制而成,供以藏語授課為主,單科加授漢語的藏族中小學生使用。編寫這套教科書的指導思想是:適應素質教育的總要求,從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特點出發,堅持功能、結構、文化相結合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學習漢語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這套教科書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掌握2500-3000個常用漢字,5000-6000個常用詞語和一些基本的語法句式;能進行日常的會話和交流,能聽懂一般性的廣播和報告,能進行一般性的辯論和演講,能閱讀有一定難度的文章,能寫五六百字的記敘文和比較簡單的說明文,具備一定程度的聽、說、讀、寫能力。教材編寫力求既抓住漢語自身的特點,又照顧到漢語和藏語的區別,體現教材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既反映整個社會的生活和文化,又體現藏族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使教材具有針對性;既照顧大面積使用的需要,又考慮偏遠地區的學生差異,增加教材的彈性;既設計出整套教材的總體風格,又照顧到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增強教材的趣味性。目前,小學和初中的前兩冊均已在廣大藏族地區開始使用,並受到有關部門領導和師生的好評。
[《課程.教材.教法》雜誌進入「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行列]
《課程.教材.教法》雜誌,由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1981年創刊,是我國第一家以反映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刊物。創辦初期為季刊,後改為雙月刊,現為月刊。
2001年,《課程?教材?教法》雜誌被新聞出版署正式列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此次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的「雙百」期刊(全國百種重點社會科學期刊、百種重點科技期刊)共192種。這些期刊,都是由中央和各地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和期刊主管部門認真評選,經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審核,確定擬入選名單,又經過《中國新聞出版報》一個月的社會公示和中國期刊展的集中展示,接受讀者監督,新聞出版署在廣泛聽取讀者和各級新聞出版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最後確定的。創刊以來,該刊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並在基礎教育類名列前茅;1995年被評為全國首屆優秀社會科學期刊;1999年被評為全國百種重點社會科學期刊;被譽為「教師的摯友,教研的助手,教改的參謀」。
[2001年主要獲獎圖書]
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又有一批教育圖書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和其他各種獎項。獲國家級獎的有:
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新聞出版署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一等獎 《應用心理學書系》(12卷) 林崇德主編
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當今世界教育思潮》 畢淑芝王義高主編
新聞出版署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一等獎 《當代大教育論叢書》(10卷) 張健總主編
撰 稿 李 慧 張廷凱 石筠?
王本華 顧國麒 邢克斌
審 稿 韓紹祥 魏國棟 呂 達 朱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