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21-0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情況】 為延攬海內外優秀人才,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帶頭人,2009年,教育部繼續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根據2008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實施安排,在上一年度有關工作的基礎上,上半年,組織完成專家通訊評審、會議評審、長江學者聘任顧問組會議審核、公示等工作,共遴選出135位特聘教授、109位講座教授,授予北京大學程和平等5位學者2008年度「長江學者成就獎」。244位長江學者中,自然科學領域200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44人,平均年齡43.7歲,具有博士學位243人,具有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230人;特聘教授中直接從海外應聘和近三年全職回國工作的30人,109位講座教授全部從海外應聘,絕大部分為國外知名大學教授或副教授。

  下半年,部署開展2009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工作。150所高校推薦了821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候選人,其中特聘教授527名,講座教授294名。經國內外知名專家通訊評審、同行專家會議評審、長江學者聘任顧問組會議審核、公示等環節,共遴選出153位特聘教授、99位講座教授,廈門大學韓家淮等4位學者榮獲2009年度「長江學者成就獎」。252位長江學者中,自然科學領域216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36人,平均年齡43.7歲,具有博士學位251人,具有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217人;特聘教授中直接從海外應聘和近三年全職回國工作的24人,99位講座教授全部從海外應聘,絕大部分為國外知名大學教授或副教授。

  與上一年度相比,2009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改進完善。一是完善專家通訊評審。為進一步增強評審工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充實完善通訊評審專家庫,總人數達到9715人,其中近半數為海外專家;增加參評專家人數,使每位候選人通訊評審專家人數由去年平均5人增加到9至15人。二是完善專家會議評審。考慮到國防科技領域研究內容及成果體現形式的特殊性,根據專家建議,對學科分組進行適當調整,增設了國防科技組,並對國防科技組安排了答辯環節。

撰稿  張  旭  王  磊
周家貴
審稿  謝志敏  呂玉剛

附一

2008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人選名單

  一、特聘教授(135人)

北京大學

經濟學

蔡洪濱

北京大學

理論化學

高毅勤

北京大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黃如

北京大學

神經生物學

陸林

北京大學

理論物理

朱世琳

北京大學

基礎數學

宗傳明

北京工業大學

凝聚態物理

隋曼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蔡國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空間物理學

曹晉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管理學

黃海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無機化學

江雷

北京化工大學

化學工程

高正明

北京交通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高自友

北京科技大學

材料學

林均品

北京理工大學

材料學

王沿東

北京理工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魏一鳴

北京師範大學

環境科學

楊志峰

北京師範大學

天文學

朱宗宏

北京郵電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廖建新

大連海事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白敏冬

大連理工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賈振元

大連理工大學

材料表面工程

雷明凱

大連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藝)

邱介山

第三軍醫大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卞修武

第四軍醫大學

軍事預防醫學

陳景元

第四軍醫大學

外科學(整形外科學)

郭樹忠

電子科技大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鄧龍江

電子科技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計算醫學)

蔣田仔

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隆克平

東北林業大學

林木遺傳育種

柳參奎

東北師範大學

東亞史學

韓東育

復旦大學

分子生物學

王麗華

復旦大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武利民

復旦大學

理論物理

遊建強

復旦大學

生理學

朱依純

國防科技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胡德文

哈爾濱工業大學

應用化學

黃玉東

哈爾濱工業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梁迎春

哈爾濱工業大學

動力機械及工程

於達仁

湖南大學

國際貿易學

賴明勇

華東理工大學

生物化工

許建和

華南理工大學

材料學

邱建榮

華南農業大學

農業經濟管理

羅必良

華南師範大學

光學

朱詩亮

華中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陳學東

華中科技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

戴會超

華中科技大學

計算機系統結構

馮丹

華中科技大學

神經病學

王偉

華中農業大學

土壤學

黃巧雲

華中師範大學

理論物理

王恩科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賀來

吉林大學

病理生物學

李校堃

吉林大學

理論物理

汪勁

吉林大學

無機化學

朱廣山

江蘇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周明

蘭州大學

大氣科學

黃建平

蘭州大學

植物學

黎家

南京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

程章燦

南京大學

理論物理

李建新

南京大學

分析化學

夏興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徐九華

南京林業大學

林木遺傳育種

尹佟明

南開大學

應用數學

C.Reidys

南開大學

細胞生物學

陳佺

南開大學

光學工程

袁小聰

南開大學

政治學

朱光磊

清華大學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陳永燦

清華大學

凝聚態物理

段文暉

清華大學

固體力學

馮西橋

清華大學

環境工程

黃霞

清華大學

藥物化學與化學生物學

黃子為

清華大學

材料學

李敬鋒

清華大學

車輛工程

李克強

清華大學

分析化學

林金明

清華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陸建華

清華大學

理論化學

帥志剛

清華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汪暉

清華大學

公共管理

薛瀾

清華大學

工程熱物理

鄭麗麗

清華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周東華

山東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黃傳真

山東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張承慧

上海大學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陳立群

上海交通大學

理論物理

敖平

上海交通大學

應用物理及數學

蔡申甌

上海交通大學

政治學

陳捷

上海交通大學

法學

季衛東

上海交通大學

內科學

寧光

上海交通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汪小帆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

王擁軍

首都師範大學

基礎數學

劉兆理

四川大學

口腔醫學

陳謙明

四川大學

精神病學與精神衛生學

李濤

四川大學

天然藥物化學

秦勇

天津財經大學

統計學

邱東

天津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

練繼建

天津大學

電氣工程

夏長亮

天津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

王碩

同濟大學

巖土工程

朱合華

武漢大學

巖土工程

劉泉聲

武漢大學

國際法學

易顯河

武漢大學

攝影測量與遙感

朱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李建東

西安交通大學

材料學

單智偉

西安交通大學

儀器科學與技術

趙玉龍

西安交通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鄭慶華

西北工業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張秋禹

西藏大學

植物學

鍾揚

西南財經大學

金融學

劉錫良

西南大學

基礎心理學

李紅

西南交通大學

橋梁與隧道工程

何川

廈門大學

化學(無機化學)

謝素原

湘潭大學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鄭學軍

燕山大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張湘義

雲南大學

數理統計

王啟華

浙江大學

理論物理

陳啟瑾

浙江大學

工程熱物理

成少安

浙江大學

光學工程

劉旭

浙江大學

呼吸病學

沈華浩

浙江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盛況

浙江大學

農業機械化工程

應義斌

浙江大學

計算機應用

莊越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礦產普查與勘探

鄭有業

中國海洋大學

環境友好型海洋功能材料

於良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礦產普查與勘探

代世峰

中國農業大學

作物栽培與耕作學

李召虎

中國農業大學

基礎獸醫學

沈建忠

中國人民大學

財政學(含稅收學)

郭慶旺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化學工藝

高金森

中南大學

材料學

賀躍輝

中南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

姜濤

中山大學

光學工程

李寶軍

中山大學

腫瘤免疫學

鄭利民

中山大學

科學技術哲學

朱菁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

  二、講座教授(109人)

北京大學

口腔醫學

柴洋

北京大學

一般力學力學系統與控制

姜鍾平

北京大學

等離子體物理

林志宏

北京大學

分子生物物理

謝曉亮

北京大學

社會學

謝宇

北京大學

人類遺傳學

張康

北京大學

大氣化學

張人一

北京大學

中國文學(比較文學與文藝學)

張旭東

北京大學

應用數學

趙宏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光學工程

靳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空氣動力學

張欣

北京化工大學

環境工程

張瑞紅

北京理工大學

神經生物學

申勇

北京林業大學

林木基因組學及分子育種

鄔榮領

北京郵電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鄭大昭

北京語言大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孫朝奮

長安大學

道路與鐵道工程

蔡宜長

大連理工大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

Yury Gogotsi

大連理工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陳國華

大連理工大學

結構工程

宋鋼兵

電子科技大學

光學工程

蔣華北

東北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陳志龍

東北師範大學

植物學

蔣繼明

東華大學

材料學

劉向陽

東華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王子棟

東南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餘星火

復旦大學

神經生物學

陳俊

復旦大學

遺傳學-醫學遺傳(基因到藥物)

劉鈞

復旦大學

磁學

邱子強

復旦大學

光電微納集成晶片系統

餘思遠

復旦大學

基礎數學

張堅

廣西大學

結構工程

朱建文

貴州大學

人類學/民族學

納日碧力戈

哈爾濱工業大學

超精密加工及微納製造技術

Mark Jackson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化學

N.A.Kotov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朱偉東

合肥工業大學

地質學

林壽發

合肥工業大學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楊連祥

河北師範大學

生物學

王志勇

湖南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沙行勉

華北電力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黎建強

華東師範大學

生物醫學

馮新華

華東師範大學

生態環境遙感與模型

高煒

華東師範大學

認知科學

何子江

華東師範大學

比較文學

王斑

華南理工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G.C. Bazan

華中科技大學

西方經濟學

黃曉東

華中科技大學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

李曉江

華中科技大學

材料加工工程

上官東愷

華中科技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魏國基

華中科技大學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虞清泉

吉林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徐鷹

江南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黃彪

江南大學

食品科學

王加生

蘭州大學

生態遙感

齊家國

南京大學

凝聚態物理

任志鋒

南京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吳殿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飛行器設計

覃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陶鋼

南京理工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馮剛

南開大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張洪明

清華大學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蔡維德

清華大學

物理電子學

常瑞華

清華大學

經濟學

陳志武

清華大學

物理

高海燕

清華大學

專門史

黃一農

清華大學

核技術及應用

李德潤

清華大學

材料加工工程

李琳

清華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趙建良

清華大學

化學工程

祝京旭

山東大學

免疫學

陳有海

山東大學

信息安全

鄭玉良

上海交通大學

材料加工工程

曹簡

上海交通大學

流體力學

董澄

上海交通大學

分子生物學

王義斌

上海交通大學

管理學

奚愷元

上海交通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

謝漢萍

石河子大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曹旭

四川大學

工商管理

何佳

四川大學

水文學及水資源

梁旭

天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賀斌

天津醫科大學

泌尿外科學

張傳祥

武漢大學

空間物理學

劉維寧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楊偉豪

西安交通大學

國際經濟法

單文華

西安交通大學

數學

李亦

西安交通大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葉作光

西安交通大學

工程熱物理

張玉文

西北工業大學

材料學

安立楠

廈門大學

經濟學

蔡宗武

浙江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Juin J Liou

浙江大學

生物物理學

沈炳輝

浙江大學

區域經濟學

宋順鋒

浙江大學

外科學(骨移植)

鄭銘豪

浙江大學

數學(代數幾何學)

左康

中國傳媒大學

傳播學

趙月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球動力學

王雁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基礎數學

葉如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生物物理學

周正洪

中國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PS Schnable

中國人民大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David Jasper

中南大學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丁曉利

中南大學

耳鼻咽喉科學

蘇冰

中山大學

腫瘤學

Huang Peng

中山大學

分子遺傳學

藍田

中山大學

統計學和生物信息學

張和平

中山大學

社會學

周敏

中央財經大學

金融學

Eichen-green

重慶醫科大學

外科學

何通川

 

附二

2008年度「長江學者成就獎」人選名單

數理化科學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仙輝

生命科學獎:

北京大學

程和平

資源與環境科學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鄭永飛

信息科學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張廣軍

工程科學獎:

上海交通大學

林忠欽

附三:

2009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名單

  一、特聘教授(153人)

北京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宛新華

北京大學

物理化學

吳  凱

北京大學

基礎數學

朱小華

北京大學

世界史

李劍鳴

北京大學

婦產科學

喬  傑

北京大學

訴訟法學

陳瑞華

北京大學

環境毒理與風險評價

胡建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飛行器設計

向錦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流體力學

王晉軍

北京化工大學

材料學

吳一弦

北京化工大學

生物化工

袁其朋

北京交通大學

結構工程

楊慶山

北京交通大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王均宏

北京理工大學

化學

楊國昱

北京理工大學

導航、制導與控制

付夢印

北京理工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陶  然

北京師範大學

心理學

方曉義

北京師範大學

外國哲學

江  怡

北京協和醫學院

分子腫瘤學

劉芝華

大連理工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

程春田

大連理工大學

焊接工藝與裝備

劉黎明

大連理工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胡祥培

第二軍醫大學

消化內科學

謝渭芬

第三軍醫大學

普通外科學

楊  樺

第四軍醫大學

外科學(骨外科學)

羅卓荊

第四軍醫大學

內科學(消化)

聶勇戰

電子科技大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夏明耀

東北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唐加福

東北大學

採礦工程

馮夏庭

復旦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丁建東

復旦大學

植物分子遺傳學

王學路

復旦大學

基礎數學

袁小平

復旦大學

理論物理

周  磊

復旦大學

表觀遺傳學

於文強

國防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王  戟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材料學

賈德昌

哈爾濱工業大學

結構工程

鄭文忠

哈爾濱工業大學

高超聲速熱防護技術

孟松鶴

黑龍江大學

應用化學

付宏剛

湖南大學

結構工程

何益斌

湖南大學

工程力學

韓  旭

華東理工大學

熱能工程

王輔臣

華東師範大學

化學、物理化學

吳  鵬

華東師範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

譚  帆

華東師範大學

資料庫

周傲英

華東師範大學

自然地理學

周俊良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學

孫一民

華南農業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

高紹榮

華中科技大學

材料學

黃雲輝

華中科技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尹周平

華中科技大學

計算機系統結構

金  海

華中科技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嶽  東

華中科技大學

內科學(血液病)

胡  豫

華中科技大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鄔堂春

吉林大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趙丁選

吉林大學

數量經濟學

劉金全

吉林大學

凝聚態物理

劉冰冰

南方醫科大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姜  勇

南京大學

理論化學

黎書華

南京大學

無機化學

左景林

南京大學

天體物理

丁明德

南京大學

凝聚態物理

王伯根

南京大學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

徐  駿

南京大學

生化藥學

華子春

南京大學

環境工程

李愛民

南京大學

自然地理學

鹿化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胡俊輝

南京醫科大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沈洪兵

南開大學

微生物學

馮  露

南開大學

基礎數學

扶  磊

南開大學

心血管生物學

韓際宏

清華大學

材料學

王曉慧

清華大學

電氣工程

何金良

清華大學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梅生偉

清華大學

水工結構工程

李慶斌

清華大學

機械設計與理論

路新春

清華大學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楊百寅

清華大學

分析化學

李景虹

清華大學

化學工程

駱廣生

清華大學

經濟學

李宏彬

清華大學

結構生物學

柴繼傑

清華大學

分子細胞生物學

潘俊敏

清華大學

物理

王向斌

清華大學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戴瓊海

清華大學

環境工程

王建龍

山東大學

巖土工程

陳衛忠

山東大學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梁作堂

山東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張煥水

山東大學

神經生物學

陳哲宇

山西大學

物理學

張靖

陝西師範大學

漢語言文字學

邢向東

上海財經大學

西方經濟學

孫寧

上海交通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來新民

上海交通大學

水稻遺傳學

張大兵

上海交通大學

發育生物學

李保界

上海交通大學

凝聚態實驗物理

賈金鋒

上海交通大學

整復外科學

李青峰

上海交通大學

醫學遺傳學

韓澤廣

上海交通大學

政治學

鍾  揚

四川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徐玖平

四川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藝)

褚良銀

四川大學

綠色化學

餘孝其

四川大學

口腔臨床醫學

胡  靜

太原理工大學

化學工藝

李文英

天津大學

光學工程

張偉力

天津醫科大學

神經病學

施福東

同濟大學

光學工程

王佔山

武漢大學

圖書館學

陳傳夫

武漢大學

有機化學(化學生物學)

周  翔

武漢理工大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孫濤壘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

廖桂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馬建峰

西安交通大學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成永紅

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

梅雪松

西北工業大學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鄧子辰

西南石油大學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劉清友

廈門大學

無機化學

鄭南峰

浙江大學

工程熱物理

高  翔

浙江大學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陳學新

浙江大學

預防獸醫學

周繼勇

浙江大學

植物營養學

鄭紹建

浙江大學

應用數學

葛根年

浙江大學

話語語言學

施  旭

浙江大學

外科學

蔡秀軍

浙江大學

麻醉學

方向明

浙江大學

環境工程

吳忠標

浙江工業大學

工業催化

李小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構造地質學與災害地質

Timothy Kusky

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化學

楊桂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功能高分子材料

劉世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梁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細胞生物

廉哲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空間物理學

陸全明

中國農業大學

農業機械化工程

李洪文

中國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孫傳清

中國農業大學

植物學

郭  巖

中國人民大學

比較文學

高旭東

中國人民大學

物理學

陳根富

中國人民大學

中外政治制度

楊光斌

中國人民大學

民商法學

張新寶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油氣井工程

鄧金根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油氣井工程

孫寶江

中國醫科大學

皮膚性病學

高興華

中南大學

有色金屬冶金

李  劼

中南大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黃明輝

中南大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

陳  翔

中南大學

哲學

李建華

重慶大學

電氣工程

陳偉根

重慶大學

工程熱物理

廖  強

重慶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王時龍

重慶大學

新能源化工

魏子棟

重慶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廖曉峰

重慶大學

礦業工程

盧義玉

  一、講座教授(99人)

北京大學

化學生物學

何  川

北京大學

基礎數學

慶  傑

北京大學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蔡進一

北京大學

構造地質學

Guillaume Dupont-Nive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空間物理學

張鐵龍

北京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林興強

北京科技大學

材料學

王循理

北京協和醫學院

免疫學

何有文

長安大學

地質工程

路  中

大連海事大學

輪機工程

李冬青

大連理工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周蔭強

第二軍醫大學

長江學者

程根宏

第四軍醫大學

口腔基礎醫學

施松濤

東北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孫  靜

東南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王曉東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貿易學

彼得 巴克利

復旦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宋京生

復旦大學

遺傳學(腫瘤分子遺傳)

易  慶

復旦大學

傳播學

趙心樹

復旦大學

耳鼻喉科學

蔣家琪

國防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薛京靈

哈爾濱工程大學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馬慶位

哈爾濱工業大學

儀器科學與技術

Tony Wilson

河海大學

巖土工程

吳宏偉

湖南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王國梁

華東理工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韓清龍

華東師範大學

生態學

何芳良

華南理工大學

數學

景乃桓

華中科技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謝智剛

華中科技大學

理論物理

段  勇

華中科技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熊子祥

華中科技大學

天然藥物生物合成

李書明

華中科技大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沈  康

華中農業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趙雲德

吉林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閆紀旺

吉林大學

理論物理

路  洪

蘭州大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荊炳義

南京大學

材料學

周豪慎

南京大學

無機化學

孫守恆

南京大學

英語語言文學

尹曉煌

南京大學

凝聚態物理

毛志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

田貴雲

南京理工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陳本美

南開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雷  鳴

南開大學

計算數學

王  奇

南開大學

理論物理

何楊輝

南開大學

遺傳學

潘多加

清華大學

車輛工程

彭  暉

清華大學

有機化學

祝介平

清華大學

凝聚態物理

汪自強

清華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傅曉明

清華大學

環境工程

張  陽

山東大學

外國哲學

餘紀元

陝西師範大學

物理化學

肖建良

上海交通大學

動力機械與工程

王  海

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

陶龍賓

上海交通大學

機械設計與理論

陳  衛

上海交通大學

新聞傳播學

魏  然

上海交通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李  波

天津大學

儀器科學與技術

郭躍彬

天津科技大學

製漿造紙工程

倪永浩

武漢理工大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劉  俊

武漢理工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餘濟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

夏香根

西安交通大學

材料學

李  巨

西安交通大學

熱能工程

趙天壽

西安交通大學

固體力學

陳  曦

西安交通大學

理論物理

李寶安

西安交通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高立新

西南財經大學

金融學

Philip H. Dybvig

西南大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Cody Ding

廈門大學

計算數學

Shen, Jie

廈門大學

基礎數學

關  波

廈門大學

海洋科學

蔡衛君

浙江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姚  斌

浙江大學

產業經濟學

陳勇民

浙江大學

蔬菜學

陳志祥

浙江大學

比較教育及東亞研究學

莫家豪

浙江大學

凝聚態物理

斯其苗

浙江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LT Biegler

浙江大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俞  濱

浙江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周武元

浙江大學

外科學(器官移植)

戴一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地質工程

詹紅兵

中國海洋大學

物理海洋學

王春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羅傑波

中國農業大學

生物學

張  毅

中國人民大學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吳俊傑

中國藥科大學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程曉東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金融學講座教授

李海濤

中南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潘  毅

中南大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陳  林

中山大學

工商管理

柯  濱

中山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陳俊傑

中山大學

計算數學

張智民

中山大學

麻醉學

左志義

中山大學

哲學

李明輝

中山大學

環境科學

M.H.Thiemens

重慶大學

材料學

聶建峰

附四

2009年度長江學者成就獎獲獎者名單

數理化科學獎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楊學明

生命科學獎

廈門大學

韓家淮

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獎

湖南大學

曾光明

工程科學獎

西北工業大學

祝小平

信息科學獎

空缺

 

相關焦點

  • 高校科技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重組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加強學科交叉與融合,拓展實驗室研究方向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目標及措施更加明確。  國家網絡實驗室試點工作。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科技合作]  根據教育部、天津市政府推動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合作辦學工作的總體部署,2001年9月24日教育部批覆成立了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聯合研究院及管理機構,並設立兩校科技合作基金,以支持兩校開展合作科研項目的形式,支持聯合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
  • 教師管理和教師培訓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發展,2003年3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出《關於開展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通知》。  開展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在遵循高層次人才培養規律的同時,為高等學校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開闢途徑,系統招生,規範培養,保證質量,為改善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和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積極創造條件。
  • 江蘇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一方面加快職業學校校園網絡建設,要求2000年全省省級以上重點中專校和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基本建成校園區域網。另一方面突出重點,建設江蘇省職業教育信息資源中心和江蘇職教網站。江蘇省職教信息資源中心依據職教信息化建設規劃,承擔全省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庫的建設、維護和運營任務;組織、協調各類職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等理論研究並加以推廣;組織職業教育信息化骨幹教師隊伍培訓。江蘇職教網站是職教信息資源中心為學校和社會服務的窗口,主要任務是收集、加工、存儲全省職業教育信息資源,提供職教信息資源的瀏覽、檢索、查詢和下載服務。
  • 高校科技及產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加快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大學)建設,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布局,經專家評審和考察評議,2007年度新立項建設了2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7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智慧財產權工作〕 2007年1月,由教育部牽頭,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等9個責任單位參加的《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第二專題《智慧財產權人才隊伍和宣傳普及研究》通過結題驗收。
  •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啟動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項目,決定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廣西教育學院為項目單位,建立「廣西教師教育網」站,已完成網站運行的前期工作。同時,加強中師教育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等師範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充分發揮中師德育研究會的作用,推進中師德育工作上新臺階。
  • 高校入學考試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07年,各命題省市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和保密安全工作,強化命題教師隊伍建設並加強對命題教師的保密教育和培訓,進一步提高命題質量。  撰稿 李 勇  〔碩士農學門類聯考命題〕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優化調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農學門類初試科目及內容的通知》精神,教育部擬從2008年起對農學門類碩士研究生招生的初試科目和內容進行優化調整,調整後的初試科目為政治理論、外國語、農學門類公共基礎、農學學科基礎綜合。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根據教育部的安排,課程教材研究所各學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組織力量研究編寫一套包括小學和初中各個學科的全套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課題就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建設提出和探討了7個主要觀點:(1)教材建設要放到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加以整體的考慮;(2)新一輪教材建設的重點是體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3)教材建設和發展迫切需要建構相應的大德育觀;(4)教材建設迫切需要建立動態的基礎發展觀;(5)教材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知識、兒童和社會的關係;(6)教材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7)教材建設要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 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幾年來,重大攻關項目以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以提升為黨和政府諮詢決策服務能力和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為戰略目標,集合高校內外優秀研究團隊和頂尖人才,團結協作,聯合攻關,產生了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揮了重要作用。
  • 學位工作與研究生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常務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部長周濟,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出席了會議。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作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6年度工作報告及2007年主要工作的說明》。
  • 北京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其中,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主講的「資源稟賦、網際網路機制與農村經濟活力」,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主講的「從經濟角度談教育」,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曙光主講的「中國的貧困與反貧困」,藝術學院教授向勇主講的「故事與故鄉:區域資源開發與特色小鎮發展」,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薛領主講的「區域經濟發展與城市規劃」等,深受當地幹部群眾好評。
  •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趙凱華等申報的《<電磁學>系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等59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姚津等申報的《會計實驗教學的實施及成果》等537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名單見附件)。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研究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措施,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劉雲山、賀國強,國務委員陳至立等領導同志出席了會議。    賀國強代表黨中央在會上講話。
  •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2009年,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示範建設驗收,成為全國首批28所、廣西首家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2019年,作為廣西唯一高職院校成功入選全國56所「雙高」計劃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擁有國家教學名師、廣西高等學校卓越學者、廣西高層次人才、南寧市特聘專家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60多人。
  • 語言文字工作簡報517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提倡「語言服務」理念,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自2006年起,教育部、國家語委每年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至今已連續發布7次,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匿名者組織:將對100個中國政府網站發起攻擊
    雷鋒網消息,1月24日,山石網科山石瞭望團隊發現有匿名者通過YouTube發布視頻,稱將於2月13日針對中國政府網站採取行動。視頻發布者留言: Anonymous operation reports strike against Chinese government websites this Feb 13.
  • 教育部網站報導上海交大研究生培養工作
    教育部網站近期以《上海交通大學「四個聚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為題,報導我校研究生培養工作。圍繞「立德、好學、樂教」主題,在全校開展深入討論,進一步統一思想,樹立「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並形成改革重點舉措。設立校內教師獎勵體系的最高榮譽——「教書育人獎」,樹立一批傳道授業的導師典型,並在學校網站開設「交大名師」「學者筆談」等專欄進行宣傳報導,激勵廣大教師堅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
  • 2020年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2020年江蘇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已公布,報名時間:2020年4月28日至5月10日,報名方式:郵箱報名。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南京市氣象影視中心、南京市預警信息發布中心)2020年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為更好地選拔優秀適崗人才,充實人才隊伍,南京市氣象局所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南京市氣象影視中心、南京市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名編制內高層次人才
  • 拔尖人才培養——高等教育風向標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而對大學來說,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因為培養人才、培養高級人才是大學最重要的基本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指示我們,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要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準,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吳邦國不久前訪問清華大學時做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一流大學應該成為匯聚優秀創新人才的重要平臺,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 2021廣東廣州市番禺區衛生健康系統事業單位招聘高層次人才13人公告
    根據《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筆試和面試工作規範》《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體檢實施細則(試行)》《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考察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精神,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為加強番禺區各衛生健康單位學科建設,引進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現公告如下
  • 2020年南京市中心醫院(南京市市級機關醫院) 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2020年江蘇南京市中心醫院(南京市市級機關醫院) 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1人。報名方式:網上報名。報名時間: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3月20日。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南京市中心醫院(南京市市級機關醫院) 2020年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為更好地選拔優秀適崗人才,進一步加強醫院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促進醫院持續快速發展,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江蘇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的通知》(寧委辦發〔2011〕83號),經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