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工作簡報517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語言文字工作簡報517期

語言文字工作簡報

第9期(總第517期)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2012年6月13日

                                                           

  編者按:2012年5月29日,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了2011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提倡「語言服務」理念,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自2006年起,教育部、國家語委每年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至今已連續發布7次,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2011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2011年中國語言生活生機勃勃,健康多彩。總體狀況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語言文字事業;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視野和領域進一步拓展;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穩步推進,亮點突出;殘障人士的語言文字權利得到切實保障;社會大眾廣泛關注語言生活;國際化、市場化進程中的語言文字問題受到關注;海峽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活躍;媒體、教材等的用字用語情況穩定。

  一、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語言文字事業

  (一)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對語言文字事業提出明確要求,凸顯了語言文字工作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語言文字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

  (二)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紀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10周年座談會上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和普及,是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體現國家核心利益的戰略舉措」,闡述了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強調了語言文字工作的地位作用,明確了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方向,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三)國務院2011年發布的多個文件都涉及語言文字工作內容,包括殘障人士的語言權利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以及語言文化國際交流,如《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遏制與防治愛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國務院關於修改〈出版管理條例〉的決定》《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紀要》等。

  (四)國務院相關部委2011年發布的多個文件重視強調語言文字工作內容,例如:

  1.國家民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扶貧辦6月聯合發布《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內容涉及促進雙語教育,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支持民族語文文化產品的出版發行,加強瀕危語言的搶救和保護工作等。

  2. 民政部7月發布《婚姻登記機關等級評定標準》,規定婚姻登記員統一使用普通話,涉外婚姻登記機關婚姻登記員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3.衛生部12月發布《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徵求意見稿)》,要求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言語文明,認真執行醫療文書制度,規範書寫、妥善保存病歷材料,正確運用醫學術語。

  4.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文字質量管理的通知》,要求「電視劇製作機構應對所製作的電視劇進行文字質量檢查,確保電視劇用字用語正確、規範,避免出現字幕錯別字,同時儘可能減少讀音錯誤、用詞錯誤和表達錯誤。」「電視劇審查機構要制定明確、嚴格的文字質量監管制度,加強對送審電視劇的文字質量把關。」

  5.新聞出版總署2月下發《關於倡議開展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捐贈<新華字典>活動的通知》,倡議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生捐贈《新華字典》平裝本,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奉獻一片愛心,切實解決農村地區學生缺乏正版字典問題。

  新聞出版總署和海關總署3月聯合發布《音像製品進口管理辦法》,規定出版進口音像製品要使用經批准的中文節目名稱;外語節目應在音像製品及封面包裝上標明中外文名稱;出版進口音像製品使用的語言文字應符合國家公布的語言文字規範。

  二、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一)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基本定稿。制定並發布實施《語言文字規劃綱要》,對語言文字事業適應形勢發展,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保證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語言文字規劃綱要》還將根據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的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

  (二)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

  《通用規範漢字表》8月17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通用規範漢字表》是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適應資訊時代社會各領域漢字應用需要的重要漢字規範。發布了《出版物上數字用法》《標點符號用法》《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等3項社會急需的國家標準,有助於提升社會各領域語言文字應用的規範化水平。

  (三)普通話推廣工作

  第十四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9月,宣傳周開、閉幕式分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和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舉行。本屆推普周的宣傳主題是「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2011年度,全國共有4 090 167人次參加了國家普通話測試,其中公務員99 469人次,教師338 752人次,學生3 378 127人次,廣電系統7127人次,社會其他人員266 692人次。

  (四)國家語委「十二五」科研工作

  國家語委2011年度集中立項的「十二五」科研項目總計136項,覆蓋了國家語委的重點工作,包括語言政策、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普通話的推廣與測試、國民語言能力、中華經典誦讀、雙語教育、盲文手語標準等。

  (五)提高國民語言能力

  漢語能力測試取得突破性進展。12月,漢語能力測試試點工作在北京、內蒙古、上海、江蘇、雲南和南開大學等地(校)啟動,共有2442人參加測試。

  面向社會的其他語言測試有序開展,包括漢字應用水平測試、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漢語口語水平測試、新漢語水平考試、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等。

  推進規範漢字書寫教育。舉辦了「中華誦?2011全球華人學生暨全國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組織開展國家級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評審;舉辦了首屆規範漢字書寫、書法師資培訓班;召開了規範漢字書寫教育論壇。

  (六)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

  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關於在學校開展「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全國教育系統開展紅色經典誦讀活動,其中天津、江蘇、浙江等14個省(區、市)共組織各類紅色經典誦讀活動近5萬場次,直接參與和觀摩師生人數近1400萬人,參與學校1.5萬所;組織開展「中華誦?2011經典誦讀大賽」「中華誦?2011中小學生作文大賽」等活動。

  (七)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建設

  教育部辦公廳4月下發了《關於開展第三批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重視示範校建設,積極組織申報。經評審和複查,教育部、國家語委12月授予506所學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稱號。

  (八)新時期普通話審音工作

  新時期普通話審音工作研討會5月召開。普通話審音委員會10月在北京成立,「普通話語音規範網(普通話審音網)」同時開通。新時期普通話審音工作將圍繞普通話審音原則制定和《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進一步完善普通話語音標準,適應新時期語言生活發展的需要。

  三、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

  (一)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

  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上海庫、北京庫和遼寧庫的建設工作先後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試點總結會在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江蘇省的試點經驗,肯定了「政府主導、學者承擔、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同時開通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江蘇庫)展示網。

  (二)少數民族語言測試

  蒙古語標準音水平測試在內蒙古自治區的14個考點舉行了11次考試,考生總人數達到2500人次。壯語文水平考試研製工作 2010年啟動,2011年在廣西部分考點完成了模擬考試和題目分析。

  (三)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研究

  「現代藏語語法信息詞典資料庫研究」項目12月通過專家鑑定,項目成果為進一步開展藏語文本語法標註、機器自動分詞、藏漢機器翻譯等奠定了基礎。「達斡爾、鄂溫克和鄂倫春語語音聲學參數資料庫」11月通過專家鑑定。這些項目的成果有助於我國少數民族語言語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化信息化報告》出版。

  (四)中華字庫工程

  新聞出版總署發布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建設「中華字庫工程」。該工程將收集現有文獻資料中的漢字形體和少數民族文字形體,建立字際聯繫,並按照出版印刷及網絡數位化需求,製作出符合各種應用需求的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的編碼及主要字體字符庫。

  (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新聞出版

  「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民文出版譯製工程」每年資助重點民文(含民漢雙語)圖書和民文音像製品,資助優秀漢文、外文出版物的民文翻譯。「五種民族文字500種圖書進千村千校」項目從12月開始,向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5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區免費贈閱50萬冊圖書。

  (六)少數民族雙語法官培訓

  最高人民法院圍繞西部民族地區建立雙語法官培訓基地開展調查研究,組織並資助新疆、青海、內蒙等地編寫雙語法官培訓教材,編寫完成了《漢藏對照法學詞典》。

  四、切實保障殘障人士的語言文字權利

  (一)提供無障礙信息交流服務

  國務院法制辦就《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規定:發布政務信息、播出電視節目時應提供無障礙信息交流服務;城市公共服務場所、公共運輸工具等應為無障礙信息交流創造條件;網站、圖書館等應逐步提供無障礙信息交流服務。服務方式包括:文字提示、手語、語音提示、屏顯字幕、視覺引導、聽力輔助、有聲讀物、盲文讀物、盲文選票、盲文試卷等。

  (二)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盲文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將手語、盲文研究與推廣工作納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規劃,建立手語、盲文研究機構,規範、推廣國家通用手語、通用盲文,提高手語、盲文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手語翻譯員培訓、認證、派遣服務制度。

  (三)實施盲文出版工程

  新聞出版總署發布《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國家實施「盲文出版工程」, 加強盲文出版基地建設,配置盲文刻印機和盲文製版印刷生產線;開發符合盲人認知的盲文樂譜、工具書、期刊、數字有聲讀物;建設中國盲文圖書館;設立盲用信息化輔助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專項。

  五、社會大眾廣泛關注語言生活

  (一)漢語盤點2011

  12月,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單位主辦的「漢語盤點2011」 活動,發布了「年度字詞」「年度流行語」「年度新詞語」。國內、國際年度字詞分別是「控」「傷不起」和「債」「歐債危機」;十大流行語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文化強國、食品安全、交會對接、日本大地震、歐債危機、利比亞局勢、賈伯斯、德班氣候大會;十大新詞語是:傷不起、起雲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雲電視。

  (二)漢語能力測試

  新華網7月報導,歷時3年研製的「漢語能力測試」將在10月試點開考。這則消息引起社會極大關注。贊成者認為,當前測試仍是促進學習的主要手段,推行漢語能力測試有利於提高國民的母語能力,促進漢語的健康發展。質疑者擔心開展測試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損害漢語的教育與學習。

  漢語能力測試堅持非強制性、非選拔性、非營利性的原則,堅持自願和非營利方針,為公益類社會性考試。

  (三)地名更名

  2010年12月,湖北「襄樊」市改稱「襄陽」市。支持者認為,歷史上襄陽的地位比樊城高,更名凸顯了襄陽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利於招商引資或旅遊開發。反對者認為,樊城的歷史文化同樣深遠,更名要修改各種地圖、公章等,至少要付出1億元的成本。

  (四)淘寶體的應用

  淘寶體錄取通知。7月,南京理工大學給新生發送了「淘寶體」錄取簡訊:「親,祝賀你哦!你被南理工錄取了哦!不錯的哦!211院校哦!……」。有人認為該簡訊採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很親切,但質疑者認為這種簡訊不夠嚴肅。

  淘寶體通緝令。上海徐匯警方發布了一則「淘寶體通緝令」,通緝令中以「親」稱呼在逃人員,並使用了「優惠」「客服熱線」「預訂」「套餐」等商家常用的詞語。質疑者認為,這種表達形式模糊了警察與罪犯的界限,消解了司法的嚴肅性,使莊重的執法帶上娛樂化色彩。

  淘寶體招聘公告。8月,外交部微博「外交小靈通」發布了一則「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招聘公告。該公告用「親」的稱呼開頭,用「不包郵」結束,中間還使用了「有木有」等帶有咆哮體特徵的詞語以及網絡表情符號。批評者認為,「外交無小事」,外交部門使用的語言不應過於隨意。

  六、國際化、市場化進程中的語言文字問題

  (一)《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研製工作

  《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 英文》專家委員會8月在北京成立,「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網站同時開通。《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 英文(通則)》(草案)12月經審議通過。我國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將包含英、俄、日、韓四個語種,覆蓋交通、旅遊、文娛、體育、衛生、商貿、餐飲住宿等十多個領域。

  (二)國家外語能力受到關注

  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國家外語能力遠不能滿足國家快速發展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外語語種數量不足;外語資源質量不高;高端外語人才缺乏;對現有外語資源的掌控和開發利用程度不夠。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採取措施,加強統一管理。

  (三)語言服務產業

  截至2009年底,我國語言翻譯服務企業有15 039家,翻譯和本地化業務年產值約120億元人民幣;語言培訓市場規模2013年預計將達400多億元,並將在未來的3至5年內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長速度;商務印書館推出的《新華字典》,已在海內外累計發行 4億餘冊,稱得上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辭書」;《全球華語大詞典》列入國家「十二五」出版規劃重大項目。

  七、海峽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

  (一)簡化字在臺灣使用增多

  6月,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開放。為招攬大陸遊客,擴大商機,臺灣地區一些商家開始使用簡化字的招牌、標識、產品說明書、餐館菜單等,一些民間攤商也將臺灣菜名改為大陸熟悉的名稱。有些機構的網站開始啟用簡化字版。

  (二)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

  海峽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工作取得較大進展。12月,完成《兩岸常用詞典》(《中華語文詞典》簡編本)的編纂、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檢索等系統的建設、5000萬字語料的建庫和加工,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實現雲技術服務。

  (三)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

  9月,「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期間展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書法作品,舉辦了「書寫漢字——大陸當代藝術展」「兩岸篆刻名家展」「數字e筆書畫展」,開展了名家對談、藝術講堂等活動。11月,以「國語運動百年」為主題的「第六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在澳門召開,與會者圍繞國語運動、方言、漢語詞彙、漢語語音、語文教育、語言政策等進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討。

  八、媒體用字用語狀況

  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聞)的年度用字用語狀況,可以反映媒體年度的語言使用實態。從這些字和詞語的使用狀況可以反映年度社會生活、時事面貌。

  (一)國家通用語言媒體用字用語調查

  2011年度國家通用語言媒體用字用語調查在2011年度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上進行,語料共計1 167 751個文本,1 292 983 007字符次,其中漢字出現1 054 313 804字次。

  1.漢字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全部語料中一共出現了10 590個字種。

  (1)覆蓋率達到80%、90%、99%的字種數分別為593、957、2396個,高頻漢字使用穩定,與2010年對比,相同覆蓋率漢字的數量和使用的字種略有不同。

  (2)在高頻漢字中,使用頻率變化較大的漢字體現了年度用字特點,記錄了社會生活。如在2011年中,使用頻率明顯增高的漢字有:「亥、敘、微、黨、債、卡、食、限、核、醋、喬」等,與2011年的「辛亥革命90周年、敘利亞局勢、微博、小微企業、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歐債危機、卡扎菲、食品安全、限購令、福島核洩漏、勾兌醋、賈伯斯去世」等熱點話題相關。

  (3)低頻漢字數量大。縱觀歷年用字調查,覆蓋率從99.99%到100%是年度獨用字集中出現的範圍。年度獨用字都是低頻字,大部分出現在人名、專名、術語、方言用字中。

  2.詞語使用情況

  全部語料共計619 752 369 詞次,2 369 349個詞種。其中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聞)3種媒體中都出現的詞語有231 272個,佔全部詞語的9.76 %,3種媒體詞語使用差異較大,這表明除了語文詞和熱點事件以外,不同媒體都有各自關注的話題。

  覆蓋率達到90%的高頻詞語有13 656個,佔全部詞種數的0.58%。這些詞語使用了2732個漢字,這些漢字中有2658個出現在年度用字總表的前3000位高頻漢字中。3種媒體高頻詞語的使用具有較強的共性。

  媒體詞語的使用特點:

  (1)高頻詞語數量及高頻詞語用字數量較穩定。高頻詞語數量穩定在1萬餘條,高頻詞語用字數量穩定在2700個左右。這些高頻詞語主要是語文詞語,也包括少數專有名詞和時間表達式。

  (2)高頻詞語中使用頻率變化較大的詞語體現了年度社會生活。與2010年相比,2011年度下列詞語使用頻率明顯增加,反映了2011年的社會圖景:卡扎菲、限購、校車、房產稅、辛亥革命、歐債危機、瘦肉精、京滬高鐵、塑化劑、賈伯斯。

  (3)媒體中大量詞語出現頻率較低,佔年度全部詞種數91%的詞語僅覆蓋全部語料的1%。這些詞語主要是人名、地名、組織機構名以及時間、數字表達式等。

  3.新詞語

  2011年從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中提取出新詞語594條。其中三字詞語最多,佔51.68%;其次為四字詞語,佔21.04%;二字詞佔15.66%。三字詞語比例持續佔優勢,與近幾年多用熱門格式造詞有關。2011年持續了2010年的「××門、××族、××哥、××體、微××」格式,其中「××體、微××」特別活躍,如「咆哮體、淘寶體、寶黛體、撐腰體、高鐵體,微電影、微訪談、微小說、微生活、微招聘」等。

  594條新詞語中,完全由漢字構成的有573條,佔96.46%;其餘21條大多是字母詞,如「CDI(綜合發展指數)、U站、4D報紙、hold住」等。

  2006到2010年共搜獲年度新詞語2977條,在2011年語料中,這些年度新詞語有40%能留存下來,年使用頻次在10以上,如博客、微博、動車、80後、保障房;有1/4低頻使用,年頻次在10以下,如曬友、高薪藍、秒殺族、雷詞、發票奴;還有1/3會隱退,從語言生活中消失,如撞峰、曬黑族、有碗族、樓斷斷、俗賄。

  4.姓氏

  在全部語料中出現了704 835個不同的名字(包括帶姓的稱謂,如「歐陽女士」之類),這些名字或稱謂共出現

  13 364 915 次。姓氏785個,其中單字姓 497個,二字姓 278個,三字姓 10個。

  排在前100位的單姓是:李、王、張、陳、劉、楊、周、黃、吳、趙、孫、馬、胡、徐、郭、林、朱、金、鄭、高、何、宋、羅、梁、謝、姚、韓、馮、許、鄧、曹、丁、蔡、蔣、於、杜、葉、唐、溫、沈、彭、袁、姜、餘、潘、萬、蘇、曾、董、汪、魯、範、田、陸、白、方、賈、肖、譚、崔、雷、呂、石、鍾、任、韋、康、盧、江、牛、魏、程、孟、安、廖、夏、戴、邵、龍、錢、齊、秦、毛、湯、邱、洪、喬、俞、華、莫、梅、熊、薛、穆、易、侯、尹、顧、段、傅。

  出現的二字姓如:歐陽、司馬、諸葛、上官、司徒、慕容、閭丘、皇甫、西門、尉遲、公孫、東方、令狐、申屠、端木、夏侯、東郭、呼延、拓跋、万俟、長孫、澹臺、鮮于。

  (二)中文博客語言狀況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以新浪、網易和搜狐三家網站公布的名博列表中的用戶發布的博客帖為調查對象,對1728個博客用戶2011年全年發布的共計201 488個博客帖進行了多角度的調查和分析。

  1.發帖量

  年發帖量小於或等於50的用戶佔總用戶數的53.29%;發帖量小於或等於300的用戶佔總用戶數的90.68%,這些用戶合計發帖102 445篇,佔總發帖量的50.84%。年發帖量大於300的用戶有161個,佔總用戶數的9.32%,共發帖99 043篇,佔總發帖量的49.16%。年發帖量大於1000篇的用戶主要是一些廣告媒體機構、政治和經濟評論家等,由此可以看出少數機構和個人在網絡宣傳中所發揮的作用。

  2.博客帖長度分布

  長度小於等於3000個字符的博客帖佔總帖數的81.76%,長度小於等於5000個字符的博客帖佔91.19%。最短的博客帖只有7個字符,長度在30個字符以內的有802篇,主要是只有標題和圖片說明的博客帖。

  3.不同性別博客用戶語言使用狀況

  在2011年收集的1728個博客用戶中,選擇了350個男性博客用戶和350個女性博客用戶,對他們的博客帖用頻率差的方法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在字詞使用上都有所不同。

  男性用得更多的10個字是:國、學、中、政、民、為、文、教、年、社;女性用得更多的則是:我、女、你、一、她、不、好、愛、情、男。

  男性用得較多的10個名詞是:社會、問題、國家、政府、學生、文化、政治、歷史、學校、大學;女性用得較多的則是:女人、男人、時候、女性、愛情、朋友、孩子、美女、明星、媽媽。

  男性使用更頻繁的前10個人名是:毛澤東、孔子、蔣介石、魯迅、曹操、孫中山、胡適、袁世凱、史達林、馬克思;女性使用更頻繁的則是:張栢芝、範冰冰、楊冪、瓊瑤、謝霆鋒、趙薇、姚晨、周迅、林志玲、劉亦菲。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男性用戶的博客帖關心的話題更多與政治、社會等相關;而女性更關心生活、情感、娛樂類話題。

  (三)藏文媒體用詞調查

  第一次對藏文的報紙、網絡媒體詞語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語料源自2010年度4種藏文報紙的全部文本、3家網站的新聞報導,共計2 247 821詞次,31 403個詞種。對全部語料覆蓋率達到90%的詞種數是2326個。

  藏文媒體的詞語使用具有以下特點:

  1.高頻詞語使用相對集中。覆蓋率達到90%時,報紙媒體的詞語計2166個,網絡媒體計2261個,其中2104個詞語相同,共用率達到各自高頻詞語的95%左右;將兩媒體覆蓋率達到90%時的2326個高頻詞與藏語文教材(小學、初中、高中)語料中覆蓋率達到90%時的2220個詞語對比,相同的詞語共計2065個,共用率也達到各自高頻詞語的90%左右。可見藏語高頻詞語的使用相對集中。

  2.將調查語料中出現的全部31 403個詞種與已有的8部藏漢詞典、新詞術語詞典以及藏文術語表中的詞語對比,佔32.43%。這表明2010年度作為大眾媒體傳播的報紙、網絡(新聞)使用的詞彙僅佔這些詞典總詞彙量的三分之一。媒體高頻詞中的新詞語多屬於政策、法規和經濟類詞語。

  九、教材用字用語狀況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今年開展了包括國家通用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和海外華語在內的基礎教育教材的調查。

  (一)基礎教育數理化教材

  根據教材的流行程度、使用範圍以及教學界評價,在數學、物理、化學三科中各選取了兩套教材作為調查對象。

  1.用字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數學教材用字2391個,物理教材用字

  2425個,化學教材用字2053個,三科總用字3014個,其中共用字1610個,佔53.04%;每科都有一些獨用字,其中大部分是學科用字。

  基礎教育語文教材共用字5070個,數學、物理、化學三科使用的3014字中與語文教材共用的有2927個,佔其總數的97%;獨用字有87個,如「氯、鉀、鋁、鎂、氖、氟、鎢、冪、鋰」,其中多數是指化學元素或化合物的漢字。

  將數學、物理、化學的3014個字與《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的3500字比較,不見於《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的267個,如「鈾、瀚、簧、涸、絢、鎢、黏、鉑、熨、茲、骼、彗、豚」等。

  2.用詞情況

  數學教材用詞10 647個,物理教材用詞8927個,化學教材用詞5913個,三科總用詞17 537個,其中共用詞2406個,佔13.72%,獨用詞比例高達68.39%,可見不同學科用詞差別較大。數學中的獨用詞如正方形、函數、不等式、分母、乘法;物理中的獨用詞如磁場、動能、浮力、電功率、摩擦力;化學中的獨用詞如化學式、鹽酸、溶質、氯化鈉、鎂。

  基礎教育語文教材一共用詞50 670個,數學、物理、化學三科使用的17 537個詞中與語文教材共用的有10 413個,佔其總數的59.38%;獨用詞有7124個,佔40.62%,其中絕大部分是學科詞語,只出現一次的高達3269個,表明學科用詞數量多,復現率低。

  由此可見,數學、物理、化學三科教材所使用的字詞雖然在總量上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與語文課形成互補,和語文課一起承擔著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這些課程不僅具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功能,在學生語言能力培養上的作用也不容低估,這應引起教材編寫者和教學工作者的重視。

  (二)維吾爾語高中語文教材

  調查選取的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育維吾爾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包括必修課教材和選修教材。

  必修課教材共用139 880詞次,32 125詞種,15 895詞幹種;選修教材有333 306詞次,57 518詞種,23 031詞幹種。二者比較可以看出,必修課教材從語料規模到詞種、詞幹種數量都小於選修教材,必修課教材詞彙使用集中,注重基礎知識;選修教材詞彙使用量大,詞種豐富,用以拓展詞彙和知識領域。

  將高中教材與小學、初中教材用詞狀況統一考查,維吾爾語語文教學從小學到高中共涉及33 248個詞幹,其中小學、初中階段學習詞幹24 568個,高中階段學習詞幹26 124個。兩個階段的共用詞幹17 444個,分別佔各自總詞幹的71.00%、66.77%。可以看出,高中教育是對小學、初中基礎教育所學知識的鞏固、延伸和擴展,高中也是學生詞彙量快速增長的階段。

  將維吾爾語語文教學從小學到高中共涉及的33 248個詞幹與在《中國語言生活報告2009》發布的「現代維吾爾文網站用詞調查」中的31 452個詞幹比較,共用詞幹23 493個,佔整個網絡詞幹種的74.70%,佔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材詞幹種的70.66%。這個數據說明,經過中小學階段的維吾爾語文學習,學生基本能夠閱讀網絡媒體資料。

  (三)哈薩克語小學語文教材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今年首次開展了哈薩克語教材的調查。調查選取了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兩套哈薩克小學語文教材,分別為普通班版和雙語班版。

  調查數據顯示,普通班版使用了108 515詞次,26 679個詞種,6975個詞幹種,273個詞尾種;雙語班版使用了54 396詞次,16 607個詞種,6065個詞幹種,239個詞尾種。從教材詞語使用規模上看,普通班版幾乎是雙語班版的2倍,詞種數也多出2/5,顯示出兩套教材不同的性質和特點。

  兩套教材各冊在詞種、詞幹的使用數量上分布基本一致,使用詞種、詞幹數量最多的都在第8冊,顯示出一定規律性。

  (四)馬來西亞小學語文教材《華文》

  馬來西亞的華文教學屬於第一語言教學,《華文》是供馬來西亞華文小學統一使用的教材,共6冊,230篇課文。這次調查的對象是教材中的課文用詞,並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課標小學《語文》、馬來西亞主要華文媒體語料庫進行了對比研究。

  《華文》共使用30 089詞次,6924個詞種;《語文》共使用132 401詞次,13 950個詞種。二者共用詞種4535個,佔《華文》詞種數的65.50%,佔《語文》詞種數的32.51%。數據表明,無論教材篇幅還是詞彙量,《語文》都遠遠大於《華文》。

  馬來西亞主要華文媒體語料庫的詞種數共180 428,詞次共38 013 207,將其詞語按頻率降序排列,取前6924個詞語(此時的覆蓋率為88.32%)和《華文》全部詞語進行對比,二者共用詞種數2807,佔40.54%,獨用詞種數4117,佔59.46%。《華文》獨用詞語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知識性詞語,如青蛙、大地、風箏、大海、星星等,適合兒童認知,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馬來西亞主要華文媒體語料庫獨用詞語多為人名、地名、時政性詞語、馬來西亞特色詞語,如拿督、新聞、議員、國會、大選等。

相關焦點

  • 高校科技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科技合作]  根據教育部、天津市政府推動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合作辦學工作的總體部署,2001年9月24日教育部批覆成立了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聯合研究院及管理機構,並設立兩校科技合作基金,以支持兩校開展合作科研項目的形式,支持聯合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
  •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啟動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項目,決定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廣西教育學院為項目單位,建立「廣西教師教育網」站,已完成網站運行的前期工作。同時,加強中師教育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等師範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充分發揮中師德育研究會的作用,推進中師德育工作上新臺階。
  • 江蘇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四是在近年來職教招生困難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做好職業學校招生和就業工作,也拉動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檢查中也發現,各地在貫徹實施兩法、發展職教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是對發展職教的認識和工作力度不一,職教發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不力,甚至有法不依,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職教的發展。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根據教育部的安排,課程教材研究所各學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組織力量研究編寫一套包括小學和初中各個學科的全套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編寫過程中,作為教育部直屬單位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同對待以往各套教材一樣,以對我國教育事業負責、對廣大師生負責的態度投入新一輪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工作。這套教材,時間較緊,觀念較新,工作量大,人教社、課研所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做了充分的準備,還聘請了一大批社外專家、優秀教師擔任作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編出了送審樣書,絕大部分學科一舉通過。
  • 高校科技及產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專家建議  2007年《專家建議》編輯出版12期,反響強烈,受到了有關領導、部門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做好產業規範化建設工作不僅是教育部的要求,同時也是各高校產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各校對高校產業規範化建設各項工作進行了實質性的啟動,75所直屬高校(校區)中,51所高校推進產業規範化建設工作已達到或基本達到教育部的要求,還有1/3左右的部屬高校沒有達到教育部的基本工作要求。
  • 學位工作與研究生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常務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部長周濟,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出席了會議。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作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6年度工作報告及2007年主要工作的說明》。
  • 教師管理和教師培訓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貫徹落實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的精神,人事部、教育部於2003年9月印發了《關於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意見。  2003年11月,教育部人事司召開「全國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會」,總結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進展情況,部署下一步的重點工作。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優勢,努力開創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局面,同時為全國黨建工作提供新經驗。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周濟代表中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黨組作了題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和改進在高校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工作報告。
  • 北京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目前,講壇已開展8期,累計培訓3000多人次。   其中,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主講的「資源稟賦、網際網路機制與農村經濟活力」,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主講的「從經濟角度談教育」,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曙光主講的「中國的貧困與反貧困」,藝術學院教授向勇主講的「故事與故鄉:區域資源開發與特色小鎮發展」,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薛領主講的「區域經濟發展與城市規劃」等,深受當地幹部群眾好評。
  • 高校入學考試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山東、廣東、海南和寧夏四個實驗省區介紹了課程改革後高考命題工作的情況,即將實施新課程標準高考的天津、遼寧、浙江、安徽和福建等五個省(市)參加了會議。  撰稿 任子朝  〔分省命題工作〕2007年,考試中心繼續加強對分省命題的指導、培訓、監督和評價工作,特別是對實行高中課程改革後高考命題省的管理工作。
  • 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幾年來,重大攻關項目以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以提升為黨和政府諮詢決策服務能力和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為戰略目標,集合高校內外優秀研究團隊和頂尖人才,團結協作,聯合攻關,產生了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揮了重要作用。
  • 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情況】 為延攬海內外優秀人才,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帶頭人,2009年,教育部繼續實施
  • 通知公告-德州市政府門戶網站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政府網站普查工作要求,8月30日開始,我辦對全市政府網站進行了2018年第三季度檢查,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基本情況  本次普查政府網站共60個,其中市級門戶網站1個,市直部門46個,專項工作網站2個,縣市區門戶網站11個。
  • 匿名者組織:將對100個中國政府網站發起攻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3.www.shgtj.gov.cn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24.www.szga.gov.cn 深圳市公安局 25.www.cma.gov.cn 中國氣象網-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6.www.zgqingyang.gov.cn
  • 中國語言文字概況_國情相關_中國政府網
    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漢語普通話也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我國除漢族使用漢語外,回族、滿族、畲族也基本轉用漢語,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許多民族都不同程度地轉用或兼用漢語。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
  •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2005年9月2日教高〔2005〕14號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的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已經過異議審理,經教育部裁定
  • 北京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上線運行
    北京八語種打造國際化網上服務平臺 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上線運行近日,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上線運行。市政府國際版門戶網站圍繞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以服務型網站為定位,打造集信息發布、公共服務、諮詢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站式、多語種網際網路國際化服務平臺,助力首都新開放,展現首都新形象。網站從用戶需求出發,面向來京以及關注北京發展的外國人和外國投資者,推出投資、工作、留學、生活、旅遊五大主題板塊。
  • 雲南省2019年高職擴招測試大綱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根據教育部《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雲南省《雲南省教育廳關於高等職業院校面向社會人員擴招開展全日制學歷教育的指導意見》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雲南省高職擴招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測試大綱。  英語學科主要考查考生英語詞彙、基本語法、閱讀理解及實際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綜合知識主要考查考生對時事政治、國情省情、法律、經濟、自然、科技、社會人文等知識的了解、理解能力。
  • 2020年度鞍山市科學技術局《政府網站工作年度報表》
    2020年度鞍山市科學技術局《政府網站工作年度報表》 信息來源:鞍山市科學技術局發布時間:2021-01-12瀏覽次數:次 (2020年度)填報單位:鞍山市科學技術局網站名稱鞍山市科學技術局 首頁網址http://kjj.anshan.gov.cn
  • 對100個中國政府網站發起攻擊的到底是不是個野雞組織?
    1 月 24 日,某安全公司在其公眾號上表示,發現「匿名者」組織通過 YouTube 發布視頻,稱將於 2 月 13 日針對中國政府網站採取行動,還囂張地留下了 100 個中國政府網站的網址。 YouTube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