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4 來源:職教基地
沒有一個孩子會放棄自我
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普遍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同時還存在一些行為規範方面的問題,對此,王培堅有他的一套理論和做法:走進學生的心靈,聆聽他們的心聲,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煩惱,激發他們的自信!因為他堅信「沒有一個孩子會放棄自我」!
「育人德為先,身教勝言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育教學中,王培堅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他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無不感染、影響著學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課堂上他以老師的身份傳授學生們知識和技能,言傳身教;課堂下他以朋友的姿態關心他們成長,這種亦師亦友的角色讓他給予學生全方位的呵護。每當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因為自己的一個舉動讓學生重燃信心,他的內心就有一種叫「幸福」的感覺在洋溢,他為自己能夠真正幫助到這些孩子而感到滿足。
提到王培堅,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夏家輝的感受尤為深刻,他說:「王老師把我從被學校開除的邊緣救了回來,沒有王老師就沒有我的榮譽和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2013年,夏家輝被隨機抽選出作為上海市「星光計劃」職業技能大賽 「影視後期製作」項目的參賽選手。夏家輝之前可是系部出了名的「搗蛋鬼」,學習成績差,行為規範差,為此系領導和老師們都擔心他比賽中會拖後腿。開始集訓的第一天,王培堅沒有安排集訓任務,而是找集訓的學生談心,談話時間很長,從自身經歷、個人愛好至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漸漸讓這些學生懂得一個人的成長規律和人生的價值,認識到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重要性。集訓的過程中,王老師對夏家輝倍加關心,始終陪伴在他的身邊,及時糾正他學習習慣和行為規範上的缺點,表揚他畫面美感方面的創意才能,用放大鏡去看到他細微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夏家輝與以前判若二人,他忘了遊戲、忘了調皮搗蛋,全身心投入到了國賽集訓中。
教學改革的「急先鋒」
王培堅是學校師生員工和業內一致公認的培養高素質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大師」。他在教學中勇挑重擔,承擔了大量專業性強的專業課程,並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大量先進教學方法和行業標準。例如他把音視頻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學校數字媒體專業的教學要求相結合,在系和教研組的支持下,新開設了數碼攝影、數碼音頻處理技術、影視合成等行業受歡迎的專業課程,有力地推動了學校計算機數字媒體的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在國家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中
王培堅領銜數字媒體專業的6項建設任務,從項目開發到實施直至完成,他放棄了無數個休息時間和項目團隊一起日夜拼搏,攻克了一個又個技術難關,終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建成全國職教領先的音視頻虛擬和實物體驗中心,豐富了教育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能在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中,更加直觀感受影視效果,更加有效的掌握各項專業技能。數字媒體建設項目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在上海市教委組織的中小學職業教育體驗活動中,也深受廣大學生們的喜愛,激發了他們投身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
王培堅實施分類指導方法,以嫻熟高超的專業能力積極投入對學生的培養。他在指導上海市「星光計劃」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和全國職業院校「影視後期製作」技能比賽中遊刃有餘。曾迪、唐豪州、龔曉、朱滬濤、左明成、夏家輝等學生分別在上海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07、2011、2013年他被評為上海市「全國職業院校金牌指導教師」。
對於職業教育來說,校企合作是重中之重
為了能夠緊跟社會和行業企業需求,王培堅憑藉多年的專業領域工作經驗,積極開展與企業的緊密合作,開發專業標準,領銜實訓中心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科的帶頭人,在近幾年計算機數字媒體專業建設中,從實訓室建設到專業標準的制定,從師資培訓到校企合作,從行業培訓到技能鑑定,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王培堅認識到,校企合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習企業文化。他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推動校企間的合作,把企業引進學校,讓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紮根學校。他先後把業內專家請進學校,為學校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校企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能提前感受企業對員工綜合能力的需求,在擇業中與企業需求零距離。
年輕教師眼中的「嚴師」
雖然是業內的「大師」,但是王培堅不忘提攜幫助年輕教師,做好「青藍工程」。大家都說,雖然平時王培堅總是平易近人,但他在對年輕教師的帶教上卻從嚴管理,不講情面。在技術上,王培堅從不保守,盡力向年輕教師傳授自己多年的從教經驗,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才工作兩年的年輕教師左騁浩迅速成長。
(責任編輯:郭晴(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