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梅玲 梁茵茵 陳瑩瑩/文 黃一峻/圖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攜手建設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倡議,與國內外「政行校企」協同聯動,依託特色專業,協助東協國家解決服裝、旅遊及電商領域迅猛發展對大量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與職業教育發展之間不平衡等問題,打造出了具有「衣食商」特色的合作平臺,形成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三鏈融通」的職教國際化辦學新模式,與東協國家共建職業教育共同體。
目前,學校已與5個東協國家的相關院校、行業協會、企業等,籤訂了16份合作協議,開展了近10個項目合作,為5所東協國家職業院校培訓師資1800人/日,開展技術培訓2600多人次,項目成果引起了廣泛反響,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以「伊尹學堂」為平臺,促進中華民族美食文化傳播與技藝傳承
自2016年起,學校依託優勢特色專業——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攜手國際高端酒店希爾頓集團,與東協國家的合作院校,共同打造「伊尹學堂」中華民族美食文化傳播與技藝傳承國際交流平臺。
2017年,學校先後在泰國清邁遠東大學、馬來西亞精英大學、馬來西亞成功禮待大學等多所高校掛牌成立「伊尹學堂」中華民族美食文化傳播與技藝傳承基地,面向合作院校師生開展中華傳統民族飲食文化體驗與傳播活動,先後培訓東協國家青少年學員500人次,不斷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東協國家青少年中的影響力。2017年底,學校組織拍攝了桂菜與24節氣中醫養生的宣傳片(中英文)版本,將中華民族傳統美食文化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加以傳播,於「伊尹學堂」在線學堂上播出後,收到了東協國家合作院校的熱烈反響。
目前,「伊尹學堂」馬來西亞教學點項目即將啟動,越來越多對中國美食感興趣的東協國家青年加入到「伊尹學堂」的「洋學徒」隊伍中來。
以「衣路工坊」為支點,伴隨「走出去」企業開展技術技能培訓
2018年7月中旬,學校結合服裝設計與服飾製作專業發展特點,主動服務產業轉移的區域用工需求,問診緬甸服裝企業技術技能培訓痛點,了解不同層次培訓需求。經過與緬甸國家工商聯、緬甸紡織協會、緬甸服裝協會等進行專項合作洽談,積極對接雙方需要,共同構建「衣路工坊」紡織與服裝技術人員培訓研修項目。
2018年9月13日,在第15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期間,在緬甸商務部貿易促進局主辦的「自然緬甸」推介會上,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莫少林與緬甸紡織協會主席丁妙文正式就「衣路工坊」項目籤約。這是博覽會期間唯一籤約的高校技術援助東協國家項目。2019年3月,「衣路工坊」緬甸青年技術人員研修中心在緬甸仰光落成,中國駐緬甸文化參贊稱讚「衣路工坊」項目是中緬職業技術合作的典範。
以「電商谷」為抓手,建設新商科國際教育合作人才交流基地
2017年9月,在中國-東協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上,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結合東協各國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的實際需求,在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攜手北京博導前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優秀職業院校,推出「電商谷」項目,開展新商科人才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創新與實踐。
作為首個技術支持中心,北京博導前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設備及資源共計510萬元,配合學校高水平師資團隊,聯合東協合作院校研究制定專業課程及實訓的國際人才培養標準。2017年9月起,學校聯合泰國清邁遠東大學共同推進首個「電商谷」項目的建設,並於2018年底在清邁遠東大學建成「電商谷」新商科國際教育合作人才培訓基地,開展泰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師資培訓,專業標準輸出,專業建設本土化指導以及學生來華交流留學等工作。
以區域青年職業技能提升項目為載體,共享「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紅利
2017年6月,學校為靖西市職業技術學校的越南中職留學生開展「ENJOY THE BELT AND ROAD」職業教育培訓項目,推動越南學生參與學校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該項目促進了中外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融合,提供具有適應國際化人才需求的特色職業教育,為國(境)外的交流學生提供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自2017年起,學校每年組織校內優秀在校生4個批次,赴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展包括青年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短期交換生以及科技文化體驗周活動等交流項目。
開展經貿人「一帶一路」東協行學術交流項目,創新人文交流思路
學校根據自身專業發展需求,結合行業發展方向,開展經貿人「一帶一路」東協行國際學術交流項目,旨在引導和支持學院特色專業與海外一流專業合作,形成一批對接世界先進水平的、符合國際化教育標準的專業群。
2015-2019年,學校先後選派30批共計100人次優秀中青年教師及學生,到英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及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的知名大學進修,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研究。交流的教師和學生開展了以「高水平質量體系構建、國際化辦學以及創新創業」等主題的學習與交流活動,調研了海外先進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標準,了解和學習先進的專業建設經驗和職業教育理念,對培養師生的國際視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學校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東協國家構建職教共同體的具體實踐,得到了中國與東協各國「政行企校」的多方參與、資源匯聚,深化了職業教育交流,實現了合作共贏惠民生,形成了「1+1>2」的聚合效應,成為中國-東協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新的增長點,有力支撐建設「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成果覆蓋國內40多所職業院校和100多家企業,以及東協國家23所院校和700多家企業,大幅提升了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輻射東協國家的力度,為促進中國職教「走出去」提供更有借鑑意義的「廣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