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礎教育領域教師評價素養

2020-12-03 光明日報

滄州市實驗小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後作業。新華社發

教育評價深刻影響教育發展方向。日前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強教師教育評價能力建設。教師,一方面將是《總體方案》所提的「改革教師評價」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被《總體方案》賦予較高期待的實踐者。就基礎教育領域而言,在深化課程改革與推進評價改革的雙重需求下,教師評價素養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專業性是教師評價素養發展的關鍵點

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評價行為一直存在。當下和未來,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評價的專業性。

第一,教師要能自覺且專業地作出評價規劃。教師持續的形成性評價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具備較高評價素養的表現之一是能夠階段性地統籌規劃「持續的形成性評價」,並由此儘量做到適時地、有針對性地、合規則地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和工具。哪怕是一次課餘的聊天,也具有獲得評價信息的效果。有效規劃,可以加強評價的針對性,促進不同評價方式之間的互補,過濾掉一些不必要的評價行為,提高評價成效。

第二,教師要能專業地選用、改編及開發評價工具。對於各種來源的外部評價工具,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水平作出篩選,敏於發現其中的不妥之處並酌情改編。日常評價工具不能囿於模仿高利害考試的模樣,而要追問想評價的是什麼、怎樣的方式更有助於充分檢測到學生在特定方面的具體表現。

第三,教師要能專業地給出評價反饋。無論是課堂上的即興反饋,還是紙筆測試後的分析反饋,都應有助於學生真正發現和明白自己真實、具體的學習情況。

推動教師評價素養持續發展

在教師專業標準中專設評價素養標準,意味著評價素養是教師上崗時就應該具備的素養。這也意味著,教師職前培養體系應該為準教師養成評價意識、學習評價知識、發展評價能力等提供機會。目前,國內師範院校本科課程中開始觸及相關內容,學科教育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中已有專門的學科教育測量與評價課程,不過,課程內容還有較大的建設空間。主要問題在於,教育與心理的測量學知識與學科測評現實融合度不夠,課程內容的體系性也有待加強。因此,高校亟須整合各種專業力量和實踐力量或培養專門的學科測評研究與教學力量,為基礎教育準教師提供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課程。

在教學一線,目前已能產生較為強烈的學習評價知識、提升評價實踐能力的自覺需求。當前和未來,學校和各級相關部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滿足教師可貴的學習需求。傳統的課程培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有成效的方式可能是以具體的評價項目為抓手,促成中小學教師、考試評價機構專業人員、高校和其他科研機構研究者等之間的聯合性實踐研究。

從更廣的範圍看,曾經的學生成為今天的教師,今天的學生可能成為未來的教師。學生時代的被評價體驗,會影響教師如何評價他們所面對的學生。只有整個教育系統形成一致的教育評價理念、追求,各個學段共同踐行素養取向的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改革才能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重視教師評價素養,不是給教師加壓,而是要為教師搭建學習和發展的平臺,幫助教師們更加深刻地理解評價並提升評價素養,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理順教學與評價之間的關係,優化日常評價成效,改善學校中的評價氛圍,帶動全社會更加理性、科學地認識學校教育教學評價。

(作者:葉麗新,系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從知識到能力素養有了「抓手」
    從2013年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磊領銜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診斷評價和教學改進」課題組與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達成合作,用九學科協同研究與實踐的方式,面向豐臺區中小學開展「高端課題引領區域基礎教育實踐」的合作項目。
  • 完善科學教育評價體系 助推農村基礎教育提質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聚焦「義務教育全覆蓋」「控輟保學」、全面提升農村基礎教育質量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湖南是基礎教育大省,但城鄉差距較大,農村基礎教育缺少有效「指揮棒」、內生發展動力不足,應進一步完善科學教育評價體系,有效提升農村基礎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 基礎教育改革的八大走向
    教育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教育要「立德樹人」,關鍵要養成好的品德。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共同性、基礎性、關鍵性和生發性特點。共同性是指儘管學生受先天潛能和後天開發影響,素養和水平有所差異,但所有學生應該獲得一些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基礎性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需要的基礎品格和能力。關鍵性是指經過選擇,相對來說認為是最為必要的關鍵性品格和能力。
  • 提升科學素養是培養提問能力關鍵
    因此,想要解決「研究生不會提問」的難題,不僅要加強學術方面的訓練,更要系統性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是在我們之前的教育過程中一直缺失的「關鍵先生」。人的科學素養是指其對自然世界和社會理解和判斷的能力,通常體現在五個方面——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敏銳的感知力和想像力、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無畏而誠實的表達能力。
  • 把牢教育「五大屬性」譜寫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基礎教育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提升國民素養、傳承文化文明、驅動創新發展的基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必須準確認識「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宏觀形勢,準確把握基礎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特徵,準確理解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目標任務,把牢教育屬性,遵循教育規律,深化教育改革,以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推動整體教育事業發展。
  • 教師的職業素養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師的職業素養是考查比較多的考點,考查形式有單選、多選、簡答等,需要全題型備考,在備考過程中要注意細節。教師的職業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即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心理素養,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這部分內容。一、道德素養道德素養是比較重要的考點,曾經考查過簡答題、單選題等,因此需要再備考過程中加強記憶。
  • 廣西壯族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示範區桂林市秀峰區奠基課程現場...
    專家組和骨幹教師們參加此次秀峰區研修活動的專家是:廣西基礎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袁磊教授;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教育系副主任鄧文勇教授;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楊麗萍教授。秀峰區教育局副局長,教研室主任桂華緊扣課程四個要素「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對秀峰奠基課程的規範化設計做了專業地闡述。她表示聚焦「文化理解與傳承」、「審辨思維素養」以及「溝通素養」這三大未來人才核心素養的課程實施,將側重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表達溝通能力,讓孩子掌握具有學科特點的思考方法,能「有思想地表達」,為孩子主動構建屬於自身的未來世界並獲得成功奠定基礎,培育孩子生命成長的力量。
  • 基礎教育需要好老師
    「我國當前基礎教育領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中小學超綱超前、學生課外培訓負擔過重、評價唯分數導向等。」日前,在2020北京大學基礎教育論壇上,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遊森拋出了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
  • 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校長論壇在渝舉行
    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2月4日電(李海嵐)12月4日,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校長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中旭(重慶)學校召開。來自全國的教育專家、學者、名校長齊聚重慶,聚焦五育融合、教育評價改革等熱點問題展開了討論。
  • 指向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研討會在邕高舉行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為推動指向核心素養的新課標、新教材、新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12月24日,南寧師範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學科教學(地理)研究生地理教學研討會在南寧市邕寧高級中學舉行。一、課例展示 指向核心素養的新教學1.大單元教學:《地球上的水》 授課教師:周恩輝「大概念」和「單元教學」是當下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兩個關鍵詞,周恩輝老師將這兩個關鍵點結合,基於大單元教學下進行整節課的架構。在正式上課前,學生先明確本單元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從學生主體出發開展任務學習。
  • 2020北京大學基礎教育論壇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柯進)由中國教育學會指導、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大學于越教育基金會贊助的以「2020北京大學基礎教育論壇」,11日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共400餘人參會。
  • 教育評價改革正在「破冰」
    記者近日在南京調研發現,一場全面聚焦教育領域深層痛點的改革已經打響,南京正在努力破題,引領變革。校長園長到高校「上學」,教授到中小學開課前不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校長胡松到南京大學報到,在接下來的2年時間裡,他將在這裡接受「準博士」的培訓。「我是帶著一線辦學的困惑來南大報到的。」
  • 「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 再次亮相科技活動周
    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平安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向有條件的農村小學捐贈科技課程、教材、教具,開展校長、教師培訓,支持學校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最終提升農村小學生科技素養水平。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注重科技課程的設計、教材教具的研發、教師隊伍的培養,我認為非常好,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科教建設工程。」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創會會長顧秀蓮說。
  • 大數據時代的教師專業成長
    數據技術不會導致一線教師「去專業化」,數據素養能夠幫助一線教師「再專業化」。 本文通過論述大數據時代的教學方式轉型與教師角色轉型,明確了與數位化教學相適應的「數位化教師」及「教師數據素養」的內涵,闡明了提升數據素養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選擇,並從多維度對數據素養賦能教師專業成長進行了深入探討。
  • 2019年基礎教育質量檢測評估結果來了!
    12月4日,長春市教育局發布了長春市2019年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估結果。  中國吉林網了解到,2019年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覆蓋了長春市中小學6、9、11年級,共350所小學、256所初中、67所高中,共156027名學生參加了測試,在品德與公民素養發展、學業發展水平、人際交流與自我發展運動與健康發展、興趣特長與社會實踐發展和學業負擔狀況五個領域設計調查問卷。
  • 學科專家解讀|如何理解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學課程(以下簡稱本課程)是科學領域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是義務教育階段相關課程的延續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 關注語文要素,提升語文素養——記徐府人才工作室活動
    此次活動以「關注語文要素 提升語文素養」為主題,旨在圍繞統編教材,進行專題討論和研究,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反思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這深秋時節,曉關中心小學作為此次活動的東道主,細心周到的服務給大家帶來了濃濃的暖意。
  •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管理發展70年的回顧與反思
    關 鍵 詞:基礎教育課程管理;管理體制;管理生態系統;權力關係;終極追求;教育公平  標題注釋: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國家一般課題「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轉化模式研究」(課題編號:BHA170148)的研究成果。
  • 創造力發展:被忽略的教師素養要素
    原標題:創造力發展:被忽略的教師素養要素  目前很多教師培訓有些盲目,一些教師培訓者對於教師發展應該具備的相關素質缺乏明確認識,有些教師參加培訓僅僅是為了完成指令性任務。此種情況下教師素養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常常被嚴重忽略甚至成為空白。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面臨「穿新鞋、走老路」尷尬
    四、積極探索評價考試制度改革。各實驗區在改革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上做了大量工作,部分實驗區已經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學生評價已由過去的分數評價變為等級評價,由單一的紙筆的終結性評價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價,部分學校已經形成了包括學生成長記錄袋、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紙筆測試評價在內的學生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