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改革正在「破冰」

2020-12-03 時報網

提及江蘇教育,似乎很難擺脫「軍備競賽」「艱難模式」等標籤。地處全民高度關注下一代教育的經濟發達地區,基本義務教育兜底任務早已完成,家門口的教育均衡變為現實,但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待與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育人必先興學,強教必先強師。面向未來,什麼樣的教育生態才能適應「全人」培養的育人變革新要求?如何施策才能取得多方認可?記者近日在南京調研發現,一場全面聚焦教育領域深層痛點的改革已經打響,南京正在努力破題,引領變革。

校長園長到高校「上學」,教授到中小學開課

前不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校長胡松到南京大學報到,在接下來的2年時間裡,他將在這裡接受「準博士」的培訓。

「我是帶著一線辦學的困惑來南大報到的。」胡松說,希望通過院士、教授們的指導,對學校、對自身的發展,對南京教育的未來做出深度的思考。

跟胡松一起「開學」的還有二十多位中小學、幼兒園的校長、園長。11月中旬,南京市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高級研修班在南京大學開班,這是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項目之一。授課老師既有科學、人文、社會、教育等專業的教授,也不乏院士、長江學者。

「這樣的師資在南大也是頂配。」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王運來介紹,教育不是培養毫無自主創新意識的順從「小綿羊」,而是要培養蓬勃有朝氣的「小老虎」,只有創新型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學生。

作為全國高等教育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南京擁有各類高校50多所,包括1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近年來,該市圍繞育人方式變革,大力拓展校地深度合作,推動資源共建共享,大中小學段銜接路徑不斷拓寬。

浦口區地處長江北岸,專任教師平均年齡最大,教育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是突出短板。2018年7月,區教育局與南京審計大學合作開展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的全學段共建,不僅開辦附屬幼兒園和小學,高校還委派學科教師和優秀學生參與特色課程教學和社團活動輔導。

不僅拉長短板,也要做強特色。秦淮區教育局副局長徐永利介紹,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秦淮區人民政府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向中小學輸送思政、科技、心理健康等特色教育資源。瑞金北村小學掛牌南航附屬小學後,新開設了3D列印、無人機、航空科普等12門特色課程或社團,今年6月,學校設立「何畏工作室」,邀請南航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名師徐川、何畏講課,推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研究。

在南京,越來越多的大學圖書館、實驗室、雙創平臺等教學科研和公共平臺資源面向中小學開放,通過建立實驗實踐課程基地和終身學習實驗室等方式,共同探索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聯動貫通的教改路徑和人才培養模式。

「合作共建打破了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兩張皮』,促進了雙方的資源共享,讓高校辦學理念對基礎教育產生創新效應,拓展了中小學師生的認知結構。」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張生說。

探索「全人」教育,為未來奠基

「你們愛排球嗎?你們為什麼打排球?」這是電影《奪冠》中郎平問所有女排隊員的一句話。「郎平之問」不僅是影片的主旨,也蘊含著一個重要的教育命題——學生為何而學?師者為何而教?什麼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

這些年,南京培養出了女排奧運冠軍惠若琪、張常寧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體育日益成為南京教育的一張特色名片。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近百所中小學在國家級各類賽事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南京一中男排、三中女排多次獲得世界中學生排球錦標賽冠軍,2019年雙雙代表中國隊參加世界中學生排球錦標賽(U15)並奪冠。

「全市600多所中小學都有特色體育項目。除了校園足球聯賽,我們每年還有12大體育聯盟賽事,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一項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並把它變成終身的愛好。去年一年,全市約3萬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市聯盟競賽,近40萬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市、區、校聯動的校園系列競賽。」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負責人說。

不僅要回答「錢學森之問」,也要答好「郎平之問」。在南京,從應試本位回歸育人本位已成共識,一系列智育、體育、德育齊頭並進的改革舉措強力推進。

「人有沒有心靈的歸宿?」「為什麼發達國家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反而更高?」「為什麼李廣『難封』?」……在中華中學的邏輯課上,接地氣的經典案例替代枯燥的邏輯理論,用「燒腦」的邏輯遊戲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們甚至臉漲得通紅與老師辯論,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這堂課背後,是中華中學多年來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持久努力。校長徐飛說,從《懂一點邏輯》到《批判性思維》再到《邁向卓越理性》,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就可以掌握批判性思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有餘力的同學還可以深入探究。如今,「會質疑,重實證,講邏輯」已成風氣。

「考試、升學、改變命運、找一個好工作都是教育的工具價值,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素養、身心和諧、人格完善才是教育的本位價值。」市教育局負責人認為,課程應該是經典的社會生活的濃縮,改革的目標就是讓更多人為孩子們的體育、藝術表演由衷喝彩,讓同學們在鄉野農田共同體驗豐收的快樂。

如今,全市100多家博物館、科普館、生態園、工作坊等場地與基地與學校結盟,成為中小學生校外體驗站和勞動實踐場所。到了節假日,學生可以去南京博物院近距離接觸歷代古文物,製作古代樂器;去中山植物園剪枝修葉,管理田壟;去實踐基地磚瓦廠,體驗金磚製作整套工藝流程……

教育評價改革正在「破冰」

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會有什麼樣的辦學方向。改變「唯分數論」的評價導向,樹立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的評價標準,離不開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

南京已經有很多中小學開始先行先試。鼓樓區從2018年暑假啟動了「學校自主發展」改革,通過「一校一特」工程,改進現有評價體系相對單一的問題。例如,芳草園小學制定了《陽光兒童生活行動指南》,琅琊路小學以「十大任務」培育孩子「快樂做主人」,鼓樓區第二實驗幼兒園強調「貼地而行、向上生長」等等。鼓樓區教育局負責人認為,通過「自主發展」鼓勵學校強化自身特色,充分釋放潛力與活力,才能營造出教育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的良好生態。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不僅得有一桶水,還要能教會學生們取水的本領。如果說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基礎,教師評價則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但一線教育工作者也面臨現實困惑:在應試教育仍佔主導的大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念如何與知識點、分數等一般目標相結合?為此,南京通過開展百校千師攜手共進計劃,建立名師工作站,建設「四有」好老師團隊,開展「南京教育好故事」師德宣傳教育活動等一系列舉措,提升職業素養和師德師風,讓老師們「桶」裡的水位上升、水質提升,儘快跟上育人改革的步伐。

「90後」朱琦娜是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一名年輕老師,不僅鑽研教學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今年,學校改革教師評價制度,評選出一批優秀教師,朱琦娜也位列其中。「學校打破常規,給我們一線年輕教師更多機會,讓很多年輕教師看到希望。」朱琦娜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已成為南京改革教師評價的一大亮點。

「12月5日,首屆全國基礎教育論壇將在南京召開,這是對南京聚焦育人方式變革、基礎教育取得優秀成果的充分肯定和鞭策。」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表示,下一步,南京將聚焦育人方式變革、堅持內涵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蔣芳、陳席元)

相關焦點

  • 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新出爐 騰訊教育智腦助力多元智能評價體系構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結合當前教育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總體方案》針對不同主體設計了22項改革任務。
  • ...促進全面發展 西安新城區教育局舉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11月7日,新城區教育局舉辦「改革學生評價 促進全面發展」主題論壇。全區中小學校長、主任200餘人參加論壇。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李佑發教授,為與會人員全面解讀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李佑發說,科學的教育評價反映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體現了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方案》對教育評價改革進行了深度謀劃、系統設計和全面布局,指明了教育評價改革的方向,是指導教育評價的綱領性文件和根本遵循。
  • 黨委宣傳部組織研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會上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深刻領會總體方案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改革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實施等的具體要求和深刻內涵;學習傳達了學校關於深入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強調了有關工作任務。
  • 如何評價高校辦學質量?分類評價改革 讓上海高校辦學更具「個性」
    如何來評價一所高校的辦學質量?是看學校排名、科研成果還是學生的就業率?為克服高校同質化辦學傾向,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指出,要「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
  • 上海深化分類評價改革 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高校分類管理評價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對高校分類管理評價進行了系統設計,特別是對分類評價結果的運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分類管理評價體系對上海全部62所普通高校進行分類管理。
  •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成就回眸
    「當時感覺已經到頂了,想不到現在沾了改革的光,又往前進了一步。」   彭江海、王琳是眾多專業技術人才中的成員,他們的收穫,得益於人才評價方式的改革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人才發展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從完善標準體系、健全評價制度、完善督導體制、完善立法和實施體制等方面,統籌謀劃了教育治理新體系,強調通過綜合運用標準、法治、評價、督導等多種手段,不斷提高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比如,在完善教育標準體系方面,《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完善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在健全教育評價制度方面,《意見》提出,要建立貫通大中小幼的質量監測評估制度,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
  • 曹雪濤委員:建議改革「一刀切」大學評價體系
    原標題:曹雪濤委員建議:改革「一刀切」大學評價體系減少排名性評價近年來,由國內外不同主體主導的大學評價體系一直受到廣泛關注。5月26日,澎湃新聞從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處獲悉,其在全國兩會提交了《關於優化評價體系 引導大學高質量內涵特色發展的提案》,建議對當下「一刀切」的大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 孫善學:職業教育決策的主導思想是改革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賀迎春) 「中央這次對於職業教育的重大決策,它的主導思想是什麼?我感覺主導思想就是改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善學今天上午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下簡稱《決定》)從多個方面對職業教育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
  • 以評價促進勞動教育高質量開展
    視覺中國 供圖    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但在實踐中,勞動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短板。勞動教育評價影響著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改革和勞動教育質量提升。
  • 解讀|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深度解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第15條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
  • 完善科學教育評價體系 助推農村基礎教育提質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必須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 我國將建立更加科學健全的教育評價體系
    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解讀|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深度解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第15條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
  • 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推進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發展職責
    ,必將對加快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著眼於積極推進國家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而教育督導是對教育改革發展實施監督和評價的重要手段與體現,是國家法律賦予的教育「評」的職責。
  • 日本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計入中考總分轉動教育「指揮棒」
    伴隨著日本新學習指導要領的全面實施,基於新課程目標的學生學習評價改革正在日本全國的中小學校同步推進。日本學生學習評價的主要形式是由教師記錄記錄學生日常學習情況並填寫「學習指導要錄」,完成對「學生學習狀況綜合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學生的認知要素,也包括對學生學習品質、學習能力等非認知要素的多維度形成性綜合評價。
  • 關於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徹底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助推國家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化與實施,尤其是解決好大中小幼的評價問題和區域(學校)教育質量評估問題,為我國教育評價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提供戰略牽引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教育部負責人就此接受了記者專訪。1.《總體方案》出臺的背景、過程和意義是什麼?答: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
    加強評價結果共享,避免多頭、頻繁、重複評價人才。四、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人才評價改革(十)改革科技人才評價制度。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結合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誠信為基礎,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 聚焦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看這五位「大咖」怎麼說
    在當天舉辦的「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的挑戰與回應」學術論壇上,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在內的多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對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顧明遠認為,教師教育要更新理念,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建立有效評價體系。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指出新時代教師教育面臨三方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