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學素養是培養提問能力關鍵

2020-10-27 中國科學報

作者 |李志民

科學研究的起點是提出問題,科研一定是在問題提出後的不斷探索。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能夠提出問題,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不僅僅是所有學問深入研究的起點,其背後還隱藏著一個邏輯鏈:只有懷疑之精神,才有獨到之見解,方有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才有可能在繼承和發揚前人總結的知識體系基礎上,從已知到解未知,推陳出新,甚至完全顛覆已有認知,提出新的理論或者定律推動科學的進步,將人類文明帶入一個新的時代。

以上,與我們當前一直呼籲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息息相關。

可是,作為國家創新主力軍培養的研究生卻在「提問題」這樣的基礎能力上「卡脖子」,不能不讓人憂心。在筆者看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各學段傳統使然。單獨將研究生學段拎出來拷問「提不出問題」多少有失公平,也會讓我們陷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局部現象窠臼之中。

事實上,我國從幼兒園直至本科就缺乏提問、質疑的教學傳統。

絕大部分教師無法做到蘇格拉底所說的「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這一步,更多的只是在做知識標準答案的灌輸,學習過程也基本上是重複和刷題。

指望從小沒有學過鋼琴的人,長大後突然彈出高難度的鋼琴曲,多少有點強人所難。

二是讀研目的不純。很多人並非真心搞科研、做學問。對他們來說,讀研、考博只是為了延緩就業,提高就業籌碼,那自然是得過且過,更談不上去提什麼問題了。

在這種氛圍下,即便真心搞研究的人,也不會當「出頭鳥」,或羞於啟齒,或擔心自己才疏學淺,抑或缺乏專業能力自覺,問不出專業問題。這其中有文化因素的存在。

三是結果導向所致。大部分學生考研是為了拿學位,而想要拿到學位,最重要的無疑是畢業論文。

原本,優秀畢業論文的前提是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通過大量文獻閱讀後提出感興趣的科學問題,但現在很多研究生的論文開題都是由導師指定,提問題在拿學位的過程中看不到作用。

因此,想要解決「研究生不會提問」的難題,不僅要加強學術方面的訓練,更要系統性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是在我們之前的教育過程中一直缺失的「關鍵先生」。

人的科學素養是指其對自然世界和社會理解和判斷的能力,通常體現在五個方面——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敏銳的感知力和想像力、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無畏而誠實的表達能力。

其中,沒有好奇心和興趣就很難發現問題,並支撐自己在學術道路上走下去;專業基礎知識不紮實,則容易出現方向性甚至根本性錯誤;缺乏想像力便很難找到科研的突破點;綜合分析能力不強就可能會忽略新發現;新發現往往與已知概念有差別,要敢於質疑,突破框框向學術界宣布。

需要注意的是,除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外,其他四個方面都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而不是到研究生階段自然生發的。

很多人看了也許會洩氣,難道解決這一問題又要回到「從頭再來」的循環當中嗎?其實,破解該題的答案已經蘊含在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中。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是此次《總體方案》的核心提法。

尤其是過程評價和增值評價,將會成為未來教育改革的破局關鍵,也是通過評價指揮棒來破除多年來過分看重結果評價所導致的功利化導向、引導科學素養過程培養的良藥。

以研究生學段為例,應加入並加大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新問題、新見解以及相應研究、解決方案的過程評價,使其成為綜合評價以及學位獲得的組成部分。

要有意識地通過過程評價加強區分度,讓「混」日子的學生無處可躲,形成基本的學術規範和氛圍,從而提升整體研究生教育的水平。

同時,應該研究如何將其運用於基礎教育階段和本科階段。

但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教師,教師是整個教育的根本和核心環節。

一方面,目前大部分老師都是經過「灌輸」型教育培養起來的,但學生的過程評價需要教師在教學改革方面進行重大改變,而這種改變涉及兩方面的問題,即教師適應不適應和能力夠不夠。

另一方面,從教學過程來看,啟發式的教育和灌輸式的教育相比,後者顯然更輕鬆、省力一些,也更容易完成教學任務。這就導致大多數老師都會本能地選擇灌輸式教育,這其實才是未來過程評價最大的觀念障礙。

這其中不僅僅有師德的問題,還涉及到制度設計、人才評價等方方面面,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作者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

《中國科學報》 (2020-10-27 第5版 大學周刊)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2021甘肅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指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2021甘肅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指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備戰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指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希望各位考生能及時查看,助您一臂之力。
  • 通過美術鑑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提升讀圖能力
    為了順利達成這一目標,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對當前視覺語境下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理解和應用各類文化圖像的方法,在提高學生藝術鑑賞力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從知識到能力素養有了「抓手」
    給學科能力一個科學的定義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要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一綱領性要求不僅體現在學科課程標準中,也體現在中高考考試大綱中。    研發學科能力測量的科學標尺了解學生學科能力和素養的現狀,需要能夠科學精準地診斷和評價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測評工具。
  • 巨匠傳媒:打造兒童科學精品課程,提升科學素養丨CPE中國幼教展
    巨匠傳媒:打造兒童科學精品課程,提升科學素養丨CPE中國幼教展 科學啟蒙一向是幼教啟蒙的重要環節,通過簡單易懂的科學教育,孩子們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更加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積極思考
  • 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場「大考」
    事實證明,科普工作與公民科學素養在抗疫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包括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知名學者身體力行,及時地科學發聲,引導公眾理性看待疫情,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慌,為公眾提供了大量權威的科學知識和實用的防控指南。2 提升科學素養應培養好學生這支「主力軍」百年前,梁啓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
  • 提升基礎教育領域教師評價素養
    日前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強教師教育評價能力建設。教師,一方面將是《總體方案》所提的「改革教師評價」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被《總體方案》賦予較高期待的實踐者。就基礎教育領域而言,在深化課程改革與推進評價改革的雙重需求下,教師評價素養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 店子鎮中心小學以科學實驗抽測促科學素養提升
    活動現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韓繼成 濱州報導  為了加強科學學科對實驗教學的研究力度,促進教師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12月23日,店子鎮中心小學參與了縣教育和體育局組織的科學實驗操作抽測活動。
  • 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才需求的標準也越來越高,要求學生不僅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擁有較強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符合教育部「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 觀點|板藍根又遭「雙黃連式」哄搶,克服群體無理性亟需提升社群科學素養
    板藍根再次搶購熱潮背後,折射出的是群體性科學素養的缺失。而克服群體「無理性」則亟需提升社群科學素養。從這個角度說,媒體傳播科學時,更應做好內容的銜接與轉化,不能人云亦云,否則也就喪失了「把關人」的角色和作用。從另一個角度看,「群體」陷入「狂歡」時,更需理性的觀察者和聲音。當然,這就需要媒體從業者對科學有理性認知,並具備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的養成與提升並非朝夕練就,而是需要在科學領域長久地磨鍊與沉浸。
  • 「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 再次亮相科技活動周
    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平安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向有條件的農村小學捐贈科技課程、教材、教具,開展校長、教師培訓,支持學校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最終提升農村小學生科技素養水平。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注重科技課程的設計、教材教具的研發、教師隊伍的培養,我認為非常好,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科教建設工程。」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創會會長顧秀蓮說。
  • 天津大學:科學素養和人文氣息並重,培養「會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
    天津大學始終堅持以國家人才需求為目標,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和人才培養能力。2018年至2020年共增加14個本科專業,其中智能醫學與工程、合成生物學為當年國家首個新增專業,人工智慧、智能感知工程均為當年國家首批新增專業,7個新增專業與人工智慧相關。主持人:我們的優勢專業有哪些?在重點研究領域,未來的發展規劃和前景如何?
  • 幼師科學素養再加強
    有些教師僅滿足於幼兒在科學區有事可做,有時甚至在自己對相關背景知識也不了解的情況下,貿然「提供」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至於活動能不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進而體驗探究過程、發展探究能力,則很少關注。進入教師行業,園本教研和行政部門組織的教育培訓又很少涉及科學探究,這是基層幼兒教師科學素養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且學且做,在實踐中提升科學素養長期以來,一些幼兒教師常被看作是「半專業」甚至「非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其科學素養提升之路如何能走得更從容、更主動,我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 談初中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
    初中物理實驗不能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實驗模式,應該要與時俱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不足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初中物理課堂也加深了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這些都對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有良好的推進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 麻省理工教授: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實踐比理論重要
    一提到科學,普遍都會想到科研工作、科學發明等。看似高深,其實科學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而且科學思維是想要培養好孩子的一項必備思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麻省理工博士教大家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什麼?為什麼如此重要科學思維,就是用科學性的思想,來面對物質的根本。
  • ...STEM 科學素養 MadScience 科學實驗 科學教育-上海頻道-東方網
    東方網5月8日消息:作為「上海市首屆青少年STEM科學素養教育成果展示周活動」的一部分,首屆中國(上海)兒童科學素養提升高峰論壇及STEM兒童科學素養公益行啟動儀式昨天在上海科技館舉行。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來自美國和上海的教育界、科技界知名專家將在上海科技館和本市部分學校與少年兒童一起開展互動式科學實驗。
  • 掌門少兒打造語文思維訓練學習閉環,全面提升孩子語文核心素養
    同時,語文也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如若說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那麼語文就是基礎之基礎,語文能力直接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因此,學好語文是孩子一生發展的重要之事。據研究表明,4-10歲是開發孩子語文思維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做好對兒童的語文思維的培養,可以為孩子未來良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線教育頭部企業掌門教育深耕教學多年,推出了素質教育品牌掌門少兒。
  • 走出去是提升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關鍵
    縱觀大學生創新創業領域的現狀,從大量的調查研究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業的熱情比較高,特別是一部分男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種夢想,有一種想創業的衝動,但現狀能成功走向創業成功之路的學生佔比不是很高,這就為怎樣才更好的培養具有現代創業者精神,創業能力的人才提出了高質量的問題。
  • 聰明的孩子都愛問為什麼,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越早越好!
    對於不會提問的孩子來說,他們失去了很多認識和探索世界的機會,甚至影響自身的發展。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不過喜歡刨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 關於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看看這些院士專家和諾獎得主怎麼說
    公眾科學素養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社會支持,而這有賴於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不僅是指了解科學真相,還要有能力基於事實去做科學判斷。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辯論、決策,這也是科學素養重要的評價標準。」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說。
  • 江南大學:嚴把「四道關」不斷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為推動教育事業改革,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江南大學抓牢抓實選拔、培養、提升、畢業四道關口,努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堅持以服務需求為導向,深化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改革,將招生計劃與國家關鍵領域人才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與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2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與培養質量、導師科研能力、學科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動態調整研究生招生計劃。堅持以全面發展為導向,深入推進「學校規劃、學院統籌、導師主導」的選拔模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生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