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中國積極教育發展暨『幸福校園建設倡議』研討會」在清華科技園陽光廳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巡視員朱英娟、中國教育電視臺黨委書記柯春暉、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等領導和嘉賓與會,並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積極教育發展暨「幸福校園建設倡議」研討會現場
「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出發點,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共同發起。
薛其坤副校長在研討會致辭中強調「健全的人格和心智對科學探索的重要性」,基於人類本身的共情力、創造力、審美力等人格發展對未來科學發展的影響。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致辭。彭凱平教授在致辭中全面的闡述了為什麼要提倡積極教育,積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高級腦細胞活動的習慣,積極教育包括情商教育、幸福教育、利他教育、樂觀性格教育、美德和價值觀教育、社會關係教育、健康習慣教育等七個基本方面,特別是從兒童時期,就要加強ACE教育,A是審美感(Aesthetic),C是創造力(Creativily),E是情感共鳴能力(Empathic)。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開幕致辭,闡釋積極教育理念
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朱英娟巡視員在致辭中提出積極教育對培育積極的社會心態,建設幸福中國、提高國民幸福指數的積極意義。中國教育電視臺柯春輝書記在致辭中提到積極教育對於促進兒童青少年綜合素養的提高,對於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也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謙恭信謹讓」的人文精神與西方科學與現代化進行有機結合的有益嘗試。研討會邀請了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方面專家、學者和高校、中小學、幼兒園、部分地區教育局等積極教育研究與實踐的企事業單位代表,共同分享國內外積極心理學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及積極教育的實踐應用成果、拓展積極心理學研究與積極教育應用的領域,一起探討、推廣和加強積極心理學及積極教育在培養國民及下一代心理素質建設、個體幸福追求與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的作用。
研討會期間,「幸福公益基金會」和「積極心理學研究基金」發起人、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倪子君代表主辦方向與會代表宣讀了「中國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與幸福校園建設」倡議書。同時,主辦方對前期應用積極教育的部分教育工作者、志願者予以「中國幸福校園教育工作者」的榮譽鼓勵,對與會代表倡議籌備中國積極教育發展促進委員會予以積極支持。
倪子君女士在研討分享時表示,積極教育是讓孩子們擁有幸福的能力,幸福公益基金會一直致力於將積極教育推廣普及到校園,由她發起設立的「幸福園丁——中國教師積極教育公益項目」,為全國學校系統的校長和教師免費提供積極教育培訓。同時,倪子君表示為更好地促進積極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與教育應用實踐,2016年起設立「積極心理學研究基金」為積極心理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課題與研究學者提供專項資金支持與助力。研討會期間,清華附中白雪峰副校長、李躍兒芭學園創始人李躍兒老師作為積極教育實踐先進單位代表在研討會上發表感言,表示在大量和多年的教育觀察和教育實踐中發現,師者在教育過程中幫助孩子培養品格優勢與美德,對孩子極為重要。這些積極特質包括審美、自制力、好奇心、共情力、創造力、專注力、責任感、勇氣以及自信心等一系列要素。教育者需要學會發現孩子們的這些品格與積極天性,並保護和培養其持續發展。
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實踐的融合研討環節,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應用中心主任王麗教授、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主任王詠教授、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所副所長喻豐教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趙昱鯤和曾光老師、成都郫都區教育局局長鄧志民、李躍兒芭學園創始人李躍兒、積極教育學前應用專家莊寧博士等分別在研討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分享了近年來有關積極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與積極教育實踐成果。
本次研討會上,主辦方和各參會代表,以及幸福公益基金會、幸福科技實驗室、快樂世界教育、積極貝瑪教育等支持單位聯合各地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等數百家單位共同發起了關於「中國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與積極教育普及推廣」的倡議,並在下午的議程中就「幸福校園行動計劃」、擬籌建中國積極教育發展促進委員會(籌)等議題展開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