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損傷男孩四篇論文登上核心期刊 立志從事天文學研究

2020-12-06 騰訊大渝網

你的中學生活是怎樣度過的?在正常的學習生活之外,還幹了哪些令人為之矚目的事情?在重慶市松樹橋中學,高三·3班何泊杉同學就在三年高中時光裡,相繼在各大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四篇學術性論文,引來了老師們的大加讚許和同學們的羨慕眼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何泊杉不同於正常學生,他在三歲半時曾因遭遇車禍而造成了大腦輕微損傷,使得他的理解和書寫都比其他同學慢了一些,總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消化老師講解的內容,好在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總有「特別的愛」,這些困難才會被一一化解。

何泊杉每天早上來了在教室外面讀書

「腦洞大開」思考宇宙發展 他對「錢學森之問」有獨到理解

從小到大,何泊杉對天體物理學方面十分感興趣,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裡,他開始研究恆星的演化過程,通過類比推理,猜想宇宙的演化歷程應該與恆星相似。在大量閱讀此方面學術資料後,他著手創作,投遞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宇宙的終極演化》,最終發表在《華夏地理》的2015年第八期刊物上。

今年,何泊杉正值高三,在緊張的高考複習階段,他對於「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又產生新的思考。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與這些年來的科學論文創作過程,他撰寫了第二篇論文《論中國式教育與天才的誕生》,文中提出了中國學生與外國學生的對比,找出中國式教育的缺點與不足,並提出改進方法。該文最終刊登在了2017年第六期的《文化研究》上。

「我的創作靈感主要來自於大膽的猜想與合理的推論,在科學發展史上向來就有先理論後實踐的說法,只有當這兩個要素同時進行,才能實現真正的科學進步。」何泊杉說,雖然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理,但他認為引領科技發展的要素並不全是實踐,更重要的是實踐之前的思考與想像,只有把自己的思維打開,才能夠想到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然後再通過嚴密的推論與研究,找到真理的門徑。

何泊杉與班主任王濤合影

自認並非天賦異稟 創新思考更多源於知識混搭

前不久,何泊杉又相繼在2017年18期《科學家》雜誌上發表了《關於空間維度的數學解釋》,該文通過數學中的求導知識,結合天文學中的空間維度,揭示各個空間維度間的聯繫。在2017年23期《科學家》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天體脈衝的量子解釋》,該文從量子力學的角度,揭示宇宙中的造父變星和中子星發射出脈衝信號的本質。這了兩篇論文徹底證明了他在天文物理學方面的獨到見解。他在天文科學方面展示出的才華令不少同學感到羨慕,但在他看來,自己的創作並非是因為天賦異稟,而是依靠現階段所學知識的混搭,加上大膽猜想進而完成的。

「我創作的背後,當然少不了老師們的呵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的班主任王濤老師,對我來說,他就是我在收穫知識的道路上的堅強後盾。」平日裡,只要是自習時間,王濤老師都會把何泊杉接到辦公室,為他講解與天文學有關的數學知識,甚至和他一起商討論文寫作的方向和主要論點。

在《關於空間維度的數學解釋》在這篇文章中,何泊杉就運用了數學中大量的求導知識,而《關於天體脈衝的量子解釋》中,他也靈活應用了三角函數的振幅及周期函數等知識。這些創新的觀點,正是在現行知識的混搭和累積之下,才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在這之前,我們都沒有想到他是如此有才,現在他已經是我們學校的「明星學生」了。」王濤老師介紹,由於何泊杉行動不如正常孩子方便,師生們平日裡對他都是呵護有加,幫他打飯,充卡,與他一起上下樓,保障安全。班裡還邀請他在科學主題班會上「作報告」,講解最新的論文成果。

再過不久,何泊杉就將參加2018年的高考,他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全身心投入到複習中,全力備考。「雖然我遭受過挫折,但是我會刻苦學習,加緊複習,相信努力之後總會有回報,我不會放棄自己,未來還想從事天文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何泊杉說,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科學家,成敗的關鍵在於是否將思維全部打開,科學的靈感是否被激發。科學的靈感並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它需要通過自我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論證,從而進一步激發自己的潛能。

相關焦點

  • 怎樣投稿才能登上Nature、Science?這些核心期刊投稿標準比想像更...
    如《Nature》、《Science》、《Cell》、《柳葉刀》這類國際知名期刊是SCI收錄期刊中最知名的幾個。除了像SCI、SSCI這樣按期刊質量劃分之外,期刊等級的劃分還有多種方式,如按註冊地劃分(CN類、ISSN類),按主管部門劃分(國家級、省級)。在國內,期刊質量劃分還包括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國科技核心、CSCD、社科院核心等等標準。
  • 溫大一大四學生的論文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學術論文登上國際學術專刊  「我覺得將微流控技術用在鋰元素提取,或許可行。」有一天,李子瑞教授將自己的學術想法告訴了龔玲豔,並指導她通過數值仿真對這一想法進行驗證。在歷經了三四個月的研究和整理後,龔玲豔將這篇論文寫了出來,李子瑞教授對她的鑽研態度和行文用詞都大加讚賞,也竭盡全力為她潤色,並且投稿給國際工程技術行業的頂級刊物之一《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那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如何用微流控技術來提取高鎂鋰比鹽湖中的鋰元素,藉助數值仿真證明該技術可以實現效率的提高,而且能提取出更為純正的『鋰』」。」
  • 掃盲篇:什麼是SCI、SSCI、CSSCI、核心期刊?
    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
  • 臺灣一名大四學生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原標題:臺灣一名大四學生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中研院「林志民(中)、臺大化學系學生趙彣(左)、張俊宏(右)等人合作的研究論文登上《科學》期刊。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近期將刊登一篇論文,其第一作者為臺灣大學化學系大四學生趙彣,這也是臺灣首次有90後大學生的論文登上《科學》。   臺灣一年難超過十篇論文可登《科學》,學者表示,別說碩博士生,連「中研院」的研究員也不見得能達到,非常不容易。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
    發表過近60篇觀測和研究的學術論文。隨後在葉凱士天文臺著名教授G範比博(VanBiesbroeck)的指導下,用60釐米反射望遠鏡從事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研究工作。 1928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張鈺哲通過觀測發現了第1125號小行星,使他在天文學上嶄露頭角。他把這顆小行星定名為「中華」(China)。
  • 中介包發論文 核心期刊一萬二起步
    代寫代發一篇論文,若是核心期刊行情從1.2萬元漲到1.5萬元,並且還需要排隊。如果要發核心期刊,只有教育類可以發表,1.5萬元一篇。當記者詢問「如果發表不了怎麼辦?」「我們都是專業的團隊,理論水平很高,而且專門做這個,絕對可以順利發表。」他信誓旦旦地說道。「我前幾天才 操作 過一個人,也是人力資源的,要求國家級期刊,5000字符以上,3篇文章,是鐵道部門的,已經成功給他安排好。」
  • 什麼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究竟有幾種?-雅詩論文網為您解答
    核心期刊是一般是期刊中學術水平比較高的刊物,是進行刊物評價而非具體學術評價的工具。相當一批教學科研單位申請高級職稱、取得博士論文答辯資格、申報科研項目、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學術水平評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或若干篇論文。目前,國內核心期刊有很多種。
  • 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的修成記,我被拒稿4次後終被錄用
    和大多數研究生的擔憂一樣,我也一直懷疑自己的論文到底能不能發表到核心期刊,尤其是當論文一次又一次地被意向的期刊拒稿之後,發表論文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擊。然而,堅持就是勝利,在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之後,我終於發表了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回想論文從選題、構思、收集數據到開始寫初稿、反覆修改、投稿的全過程,我覺得當初的所有努力都值得了。
  • 核心期刊論文有字數限制嗎
    核心期刊論文有字數限制嗎?核心期刊在作者須知中會告訴作者發表論文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論文字數限制,有的核心期刊有,有的核心期刊並沒有明確說明,且有字數限制的,也會因為期刊不同而不盡相同。期刊有版面限制,字數越多,佔據版面越多,更何況核心期刊論文不同於普刊論文,要求標準有了一定的提高,若字數太少,根本無法充分展開論述,反而會降低文章質量,得不償失。因而,不少核心期刊有了論文字數的限制。字數限制標準會因核心期刊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情況下,核心論文字數要在5000-6000字左右。核心期刊中,包括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等。
  • 對比了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論文的參考文獻,差距竟然這麼大!
    期刊編輯在審閱投稿論文時,通過論文的參考文獻就能基本判定論文的質量。為什麼?先看三篇研究主題大致相同的論文的參考文獻:第一篇論文,刊於《中國農村經濟》,該刊為北大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月刊,每期發文量在6-10篇左右。其參考文獻如下:第二篇論文,刊於某普通期刊,周刊,每期發文量100篇左右。
  • 核心期刊科研論文成「導師愛情故事」?作者回應:自然科學家需情感...
    1月12日上午,中國百強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冰川凍土》2013年刊發的一篇科研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理論與實踐(I)》,突然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引發熱議——該論文除引言部分有點學術概念外,其他大部分文字都在稱讚作者的院士導師和師母,講述其光輝事跡和恩愛故事,然後就是各種人生感悟和讚美。
  • 南醫少年:他95後,專業第1、SCI論文13篇,4本學術期刊審稿人!
    95後的他,目前被4本SCI期刊破格聘任為審稿人,發表SCI論文13篇,曾擔任「罕見一心 青陽不息」社團社長,志願時長近200小時,愛好寫詩……他是同學們口中的大佬,也是隱藏的「斜槓青年」,從本科生到研究生,他一直在不斷成長著,身份的轉變中不變的,是堅守醫路的初心。
  • 期刊論文引言的四要素
    具體而言,引言需要包含四個部分:背景(Context)需求(Need)任務(Task)論文的目標(Objective of the document) 以下以《背景中一般會通過引用參考文獻來說明之前已經取得的成果或者申明問題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期刊或者出版社都對引用文獻的方式有特殊規定。文獻的引用方式將會另文介紹。2.2 需求(Need)從背景到需求是一種自然過渡,需求指出目前的研究存在哪些空白(gap)。
  • 核心期刊論文查重率的要求標準是什麼?
    核心期刊的論文與一般學術論文完全不同。與一般學術論文相比,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時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重複率也是如此。因此,許多人關注核心期刊論文的重複率。 那麼,關於核心期刊論文的重複率需要在多少以內才能夠通過呢?
  • 新冠疫情最受關注的十一篇英文核心期刊論文全解析
    在世界範圍內,相關研究論文每天都在不斷出現。據《自然》雜誌統計,除外一些呼籲,letter和編者按,截至2月9日全球至少已有77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研究論文發布,科學家們正急於了解這種病原體及其傳播方式。其中,超過一半的研究發表在預印本平臺上,少數研究發表在有同行評審的期刊上,包括Lancet、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目前學術期刊的種類和數量眾多,要使自己的論文被更多的人看到並產生影響,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是很重要的,現在許多高校和科研單位對科研人員的評價也要看其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
  • 吹捧導師和師娘的神論文上核心期刊!網友炸了,作者回應:其實非常深刻
    近日,一篇七年前的神論文引發了全網關注。這篇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的文章,洋洋灑灑數萬字,佔據了當期核心期刊30多頁的版面。光看題目,你可能不知道它寫了啥?摘要裡的最後幾句話點出了主旨,主要是論述:「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 代寫論文發核心期刊收費過萬
    臨近畢業,代寫論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旺季。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參與論文代寫的既有專業的代寫機構,也有一些兼職的學生,無論是論文的水準,還是發布的刊物類別都可以「量身定做」,並且明碼標價:代寫一篇論文收費從150元到1000元不等,而代發一篇核心期刊論文收費最高過萬元。
  • 投稿論文被核心期刊退稿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期刊分為:統計源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統計源核心期刊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每年一評的期刊目錄,中文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學圖書館3年一評選的期刊目錄。很多單位或者是學校,在晉升和畢業時會要求發表核心期刊論文一篇甚至多篇,作者在明確自己所需期刊級別後,會抓緊時間完成論文,進行投稿,一部分可能1個月內會收到退稿通知,一部分會在投稿半年後還沒有消息,也會有一小部分作者很幸運,會反覆收到修改稿,修改數次後會有錄用通知下發。核心期刊退稿原因有哪些?
  • 地理學核心期刊大全及介紹
    本文由掌橋科研整理,平臺提供中外文獻檢索獲取,擁有1.3億+篇,中外專利1.4億+條,月更新百萬篇,是科研人員與碩博研究生必備平臺之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102901)內容參考網站:掌橋科研、各期刊網站簡介、雜誌信息網關於地理學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層空間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