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一大四學生的論文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2020-11-28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通訊員 章瑚 實習編輯 周沈君)在眾多師生的熱烈掌聲之中,溫州大學大四學生龔玲豔接過了聘書,正式成為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留學生的學術指導師,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她將負責解答和指導留學生在機電工程專業上的相關學術問題。

  「從現在起,她可以去接受這些榮譽了。」龔玲豔的導師溫大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國際班負責人李子瑞教授笑盈盈地說。在以往,學術指導師一般由博士、副教授來擔任,而這一次聘本院的本科大學生來擔任,完全是因為其學術能力和英語水平都達到了水準。

  認真的學習態度得到導師關注

  龔玲豔是義烏人,2015年以高考總分618分考進了溫州大學機電工學院,並進入機械工程國際化班進行學習。

  近一米七的高挑身材、清秀可人的五官、溫婉可親的笑容,眼前的龔玲豔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感。可這樣漂亮的女生在大學裡的生活卻與一般女生完全不同:很少逛街、幾乎不化妝,沒有男朋友也不談八卦,她的所有課餘時間幾乎都在老師的實驗室裡度過。

  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因為龔玲豔成績不錯,英語出色,性子沉穩,當時教授C語言課程的李子瑞教授邀請她進入他的數值仿真課題組一起做課題研究。「我也是在選拔優秀的科研苗子,可是要跟著我做課題就需要放棄安逸的大學生生活,必須一門心思花在學習上。很少有學生能吃得了這樣的苦。」李子瑞教授說。

  「老師的實驗室也就六七個學生在,有些還是研究生。」龔豔玲說,一開始進入實驗室,她經常聽到老師和學長們討論某個問題,各種學術用語、專業英語單詞聽了一耳朵,讓她感覺好奇又高端。於是,龔玲豔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更濃厚了。

  老師評價她做事效率極高

  一開始,李老師只是讓龔玲豔學著做編程,但慢慢的,他就發現這名女孩學習特別的刻苦認真,除了上課的時間外,她幾乎都泡在實驗室裡。「是個做科研的苗子啊!」李子瑞教授回頭給龔玲豔的父親打了一個電話,熱切地要求龔玲豔加入到他的科研隊伍中去。

  李教授說,做課題本就是很枯燥和難懂的事情,可龔玲豔的好學之心非常強,她遇到不懂得事情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查資料、問導師、做實驗,直到得到答案才會罷休。

  在不斷的積累和學習中,龔玲豔的技術英語提高迅速,即使是難度極高、非常考驗專業水平的科研論文寫作,龔玲豔都可以完成得相當出色,而且經常幫助其他研究生、甚至是學校老師做論文修改。「她做事效率極高,她可以在三個小時內就幫別人的全英文論文做出修改,指出對方論文中所出現的問題。」對待如此一名優秀又勤奮的學生,李子瑞教授毫不吝嗇自己的愛護。「我對她的培養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用心。」

  為了能讓龔玲豔沉下心來做科研,即使她的優異成績已經達到了各種評獎評優的標準,但李教授卻一概為她擋掉,甚至還跑去學校領導面前說:「別讓她參加競賽,別讓她獲獎,她以後值得更好的榮譽,但是現在她需要拒絕浮躁和虛榮。」

  學術論文登上國際學術專刊

  「我覺得將微流控技術用在鋰元素提取,或許可行。」有一天,李子瑞教授將自己的學術想法告訴了龔玲豔,並指導她通過數值仿真對這一想法進行驗證。在歷經了三四個月的研究和整理後,龔玲豔將這篇論文寫了出來,李子瑞教授對她的鑽研態度和行文用詞都大加讚賞,也竭盡全力為她潤色,並且投稿給國際工程技術行業的頂級刊物之一《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那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如何用微流控技術來提取高鎂鋰比鹽湖中的鋰元素,藉助數值仿真證明該技術可以實現效率的提高,而且能提取出更為純正的『鋰』」。」龔玲豔介紹說,在中國,八成以上的鋰元素都存在於青海鹽湖,但傳統方法都是用煅燒法以及其他手法進行提煉,這樣的提煉效率不高而且很難實現鋰鎂分離。而這也是學術界第一次有人提出用微流控技術來提取鋰元素。

  去年1月,李教授將這一學術論文投稿至《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沒想到一個月後就得到了該刊物編輯的正向反饋。不多久後,龔玲豔的論文就被發表了。消息傳來,整個學院都是一片沸騰。

  希望更深入學習微流控在生物工程方面的應用

  就在半個多月前,龔玲豔的另一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另一家國際權威期刊上。截至目前,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過的論文就有三篇。按李子瑞教授的話說就是:「博士發表一篇這樣的文章就能可以畢業了。而我們玲豔發表了三篇!」導師的語氣裡帶著滿滿的驕傲。

  「如果不是學院和老師給我提供了那麼多的學習機會,讓我更清晰地了解微流控的發展現狀,並有機會到各種國際大論壇上學習,或許如今的我也依舊是個平凡的女孩。」已經是大四的龔玲豔再有半年就可以畢業了。對於未來,她希望可以開拓更多的研究渠道,走更為寬廣的研究道路。「最近挺喜歡看微流控細胞分離方面的材料。希望以後可以從事相關研究。」龔玲豔笑著說。

相關焦點

  • 湖北在讀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4月8日,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JACS,影響因子14.357)在線發表了武漢工程大學陳嶸教授課題組在Ag基納米糰簇方面的重要進展——"Pd-mediated Synthesis of
  • 世界頂級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作者,卻是一隻貓!
    Hetherington)在1975年寫了一篇論文《Two-, Three-, and Four-AtomExchange Effects in bcc 3He》講的是在不同溫度下原子行為的廣泛探索赫瑟靈頓教授寫完論文後在把它送往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之前作者請他的同事幫忙再看一看論文
  • 臺灣一名大四學生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原標題:臺灣一名大四學生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中研院「林志民(中)、臺大化學系學生趙彣(左)、張俊宏(右)等人合作的研究論文登上《科學》期刊。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近期將刊登一篇論文,其第一作者為臺灣大學化學系大四學生趙彣,這也是臺灣首次有90後大學生的論文登上《科學》。   臺灣一年難超過十篇論文可登《科學》,學者表示,別說碩博士生,連「中研院」的研究員也不見得能達到,非常不容易。
  • 【喜訊】我校研究生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日前,經濟與管理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郝曉莉的論文「The Marginal and Double Threshold effect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Resource-based Regions in
  • 阜陽師範大學一畢業生學術論文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期,孔鳳參與研究的學術成果《The landscape of RNA Pol II binding reveals a step-wise transition during ZGA(RNA聚合酶II在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發表。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氣得辭職!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女獸醫王燕以重磅論文第三作者身份登上世界頂級科學期刊《細胞》
    今年1月25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宣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出非人靈長類動物———兩隻可愛的小獼猴「中中」和「華華」。刊登在美國《細胞》雜誌的論文,第三作者是一位年輕的女獸醫,她就是為兩隻小猴接生的高級實驗師王燕。  克隆猴從受孕到降生,以及出生後的健康成長,王燕付出了大量心血。
  • 2018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居...
    原標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居全球第四 11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科技論文產出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前進到世界第4位,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連續第八年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材料科學領域論文被引用次數保持世界首位。 據統計,2017年被引次數超過10萬次且影響因子超過35的國際期刊有7種,包括《自然》、《科學》等。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都氣得辭職了!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中國國內大學在國際3大頂級學術期刊,CNS上面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
    【2016-2020國內大學在3大國際頂級期刊,CNS上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眾所周知,在國際學術界,《Cell》、《Nature》、《Science》,以下簡稱CNS,是世界學術界公認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能夠在CNS上發布學術論文的多少,能體現出作者的學術水平,更能體現出一所高校的學術實力!
  • 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登上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登上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2019年,他們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一流成果
    始終秉持著「三好四一流」文化,以世界一流的標準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做研究,近年來收穫頗豐。圖片來源:Pixabay比如在過去的2019年,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發表在國際國內頂尖期刊上的論文達數十篇。其中不乏管理學UTD24期刊A類核心期刊......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廣州大學大四本科生邱燕璇(右)在董文教授指導下做實驗
  • 好未來7篇學術論文學術論文被四大國際頂級會議收錄
    近日,好未來AI工程院機器學習團隊的7篇學術論文連續入選國際人工智慧教育大會(AIED 2020)、教育數據挖掘國際會議(EDM 2020)、國際聲學、語音與信號處理會議(ICASSP 2020)、國際網際網路大會(WWW 2020)等多個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AI+教育的發展潛力
  •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1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王梅雲團隊撰寫的《Presumed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被世界四大頂級綜合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影響因子51.273) 在線發表。
  • 大四學生聲稱解決世界數學難題 受到數學界質疑
    11月6日,廣州一家媒體以《60年未解的世界數學難題,「90後」的他破解了》為題,刊發了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破解國內一些數學研究者發現,王驍威所獲得的結果在好幾年前就被俄羅斯人公布了,但人家並沒有把它當什麼「世界數學難題」,連論文都沒發。王驍威曾將論文投給國內數學期刊,卻頻頻遭遇退稿;而他的論文在被國際學術期刊採用後,這些曲折也被用來當作攻擊國內學術體制的武器。然而一些研究者認為,國內教育科研體制確實值得批判,不過這一次,批判者們拿錯了武器。
  • 90後溫籍博士後世界頂級期刊再發論文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關於生命耐砷機制起源的研究論文&34;,揭示了地球砷環境演變與微生物抗砷分子機制進化的因果關係。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朱永官團隊和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Barry P. Rosen團隊聯合完成。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後陳松燦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國新為共同第一作者,朱永官研究員和Barry P.
  • 學術期刊灰色產業鏈:論文貼錢賣,學術垃圾驚人
    論文為何「貼錢賣」?學術期刊灰色產業鏈調查  半月談  「辛辛苦苦把論文寫出來,還要交審稿費、版面費、加急費、中介費等一大筆錢,就算是『賣』論文,也沒有這麼倒貼錢的!」一位高校教師痛心疾首地說。  當前,我國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 ...兩名大四ACM班本科生在人工智慧頂級期刊TPAMI上首次發表一作論文
    在電院計算機系和人工智慧研究院副教授嚴駿馳的悉心指導下,兩名大四學生蔣澤天、王天哲關於圖匹配問題的研究成果《Unifying Offline and Online Multi-graph Matching via Finding Shortest Paths on Supergraph》,被人工智慧領域旗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 西郵科學家多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ESI前1%高被引論文,同時入選前1‰熱點論文。自引進到西安郵電大學工作以來,賈豔敏教授在《自然•通訊,《德國應化》,《納米能源》等材料物理國際頂級SCI一區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極大提升了該校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賈豔敏,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