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通訊員 章瑚 實習編輯 周沈君)在眾多師生的熱烈掌聲之中,溫州大學大四學生龔玲豔接過了聘書,正式成為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留學生的學術指導師,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她將負責解答和指導留學生在機電工程專業上的相關學術問題。
「從現在起,她可以去接受這些榮譽了。」龔玲豔的導師溫大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國際班負責人李子瑞教授笑盈盈地說。在以往,學術指導師一般由博士、副教授來擔任,而這一次聘本院的本科大學生來擔任,完全是因為其學術能力和英語水平都達到了水準。
認真的學習態度得到導師關注
龔玲豔是義烏人,2015年以高考總分618分考進了溫州大學機電工學院,並進入機械工程國際化班進行學習。
近一米七的高挑身材、清秀可人的五官、溫婉可親的笑容,眼前的龔玲豔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感。可這樣漂亮的女生在大學裡的生活卻與一般女生完全不同:很少逛街、幾乎不化妝,沒有男朋友也不談八卦,她的所有課餘時間幾乎都在老師的實驗室裡度過。
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因為龔玲豔成績不錯,英語出色,性子沉穩,當時教授C語言課程的李子瑞教授邀請她進入他的數值仿真課題組一起做課題研究。「我也是在選拔優秀的科研苗子,可是要跟著我做課題就需要放棄安逸的大學生生活,必須一門心思花在學習上。很少有學生能吃得了這樣的苦。」李子瑞教授說。
「老師的實驗室也就六七個學生在,有些還是研究生。」龔豔玲說,一開始進入實驗室,她經常聽到老師和學長們討論某個問題,各種學術用語、專業英語單詞聽了一耳朵,讓她感覺好奇又高端。於是,龔玲豔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更濃厚了。
老師評價她做事效率極高
一開始,李老師只是讓龔玲豔學著做編程,但慢慢的,他就發現這名女孩學習特別的刻苦認真,除了上課的時間外,她幾乎都泡在實驗室裡。「是個做科研的苗子啊!」李子瑞教授回頭給龔玲豔的父親打了一個電話,熱切地要求龔玲豔加入到他的科研隊伍中去。
李教授說,做課題本就是很枯燥和難懂的事情,可龔玲豔的好學之心非常強,她遇到不懂得事情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查資料、問導師、做實驗,直到得到答案才會罷休。
在不斷的積累和學習中,龔玲豔的技術英語提高迅速,即使是難度極高、非常考驗專業水平的科研論文寫作,龔玲豔都可以完成得相當出色,而且經常幫助其他研究生、甚至是學校老師做論文修改。「她做事效率極高,她可以在三個小時內就幫別人的全英文論文做出修改,指出對方論文中所出現的問題。」對待如此一名優秀又勤奮的學生,李子瑞教授毫不吝嗇自己的愛護。「我對她的培養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用心。」
為了能讓龔玲豔沉下心來做科研,即使她的優異成績已經達到了各種評獎評優的標準,但李教授卻一概為她擋掉,甚至還跑去學校領導面前說:「別讓她參加競賽,別讓她獲獎,她以後值得更好的榮譽,但是現在她需要拒絕浮躁和虛榮。」
學術論文登上國際學術專刊
「我覺得將微流控技術用在鋰元素提取,或許可行。」有一天,李子瑞教授將自己的學術想法告訴了龔玲豔,並指導她通過數值仿真對這一想法進行驗證。在歷經了三四個月的研究和整理後,龔玲豔將這篇論文寫了出來,李子瑞教授對她的鑽研態度和行文用詞都大加讚賞,也竭盡全力為她潤色,並且投稿給國際工程技術行業的頂級刊物之一《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那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如何用微流控技術來提取高鎂鋰比鹽湖中的鋰元素,藉助數值仿真證明該技術可以實現效率的提高,而且能提取出更為純正的『鋰』」。」龔玲豔介紹說,在中國,八成以上的鋰元素都存在於青海鹽湖,但傳統方法都是用煅燒法以及其他手法進行提煉,這樣的提煉效率不高而且很難實現鋰鎂分離。而這也是學術界第一次有人提出用微流控技術來提取鋰元素。
去年1月,李教授將這一學術論文投稿至《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沒想到一個月後就得到了該刊物編輯的正向反饋。不多久後,龔玲豔的論文就被發表了。消息傳來,整個學院都是一片沸騰。
希望更深入學習微流控在生物工程方面的應用
就在半個多月前,龔玲豔的另一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另一家國際權威期刊上。截至目前,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過的論文就有三篇。按李子瑞教授的話說就是:「博士發表一篇這樣的文章就能可以畢業了。而我們玲豔發表了三篇!」導師的語氣裡帶著滿滿的驕傲。
「如果不是學院和老師給我提供了那麼多的學習機會,讓我更清晰地了解微流控的發展現狀,並有機會到各種國際大論壇上學習,或許如今的我也依舊是個平凡的女孩。」已經是大四的龔玲豔再有半年就可以畢業了。對於未來,她希望可以開拓更多的研究渠道,走更為寬廣的研究道路。「最近挺喜歡看微流控細胞分離方面的材料。希望以後可以從事相關研究。」龔玲豔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