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獸醫王燕以重磅論文第三作者身份登上世界頂級科學期刊《細胞》

2020-12-01 東方網

  今年1月25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宣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出非人靈長類動物———兩隻可愛的小獼猴「中中」和「華華」。刊登在美國《細胞》雜誌的論文,第三作者是一位年輕的女獸醫,她就是為兩隻小猴接生的高級實驗師王燕。

  克隆猴從受孕到降生,以及出生後的健康成長,王燕付出了大量心血。這一世界級挑戰的圓滿完成,離不開她和獸醫團隊幾位小夥伴不分晝夜的辛勤照料。當她的名字與科學家一起,登上世界頂級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王燕的努力和奮鬥再一次獲得了豐收。從雲南一座偏遠小城市走出來,她用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斷收穫生活和事業上的驚喜。

  為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猴接生

  相距論文發表,又過去了近兩個月,現在本來出生相差十幾天的「中中」和「華華」,個頭已經長得差不多大,體重也都超過了500克,再過不久就可以離開暖箱。

  回憶這兩隻小猴孕育、接生的過程,王燕說,他們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它們降生之前,科學家最好的紀錄是讓體細胞培育的胚胎懷孕到了81天,而獼猴的整個孕期有160天。用攝像頭全天候監控孕猴,一接到警報,即使半夜也立刻從被窩裡跳出來,趕往猴房……整個孕期,獸醫們沒一刻懈怠。生產過程中,由於母猴羊水快流光了,因此王燕為它實施剖宮產,將兩隻小猴迎到了人間。

  然而,去年8月,他們也曾接生下克隆猴,但只存活幾小時後就夭折了。所以這兩隻小猴出生後,王燕和同事們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由於母猴一般只認順產的孩子,「中中」和「華華」得靠人工餵養。剛出生時,他們用注射器將人類的嬰兒奶粉餵進猴寶寶的嘴裡。「華華」由於早產,出生第一周必須每隔2小時餵一次奶,大家就輪流值班完成餵奶任務。

  成為獸醫16年,王燕照料過的實驗猴不下1000隻,經她手為猴子實施的外科手術超過3000例。照料時間長了,實驗猴都對她十分親熱。每次她走進猴房,實驗猴們都會主動背過身,任她抓著尾巴做檢查。而王燕則會輕輕按摩它們的尾巴,並獎勵一些好吃的,對猴兒們的信任給以回饋。

  從雲南到上海,要做「最好獸醫」

  1979年出生的王燕來自雲南,專科畢業後進入雲南靈長類中心當獸醫。初進中心,她就立志要成為最好的獸醫。經過不懈努力,僅僅三年她就實現了這個夢想。同時,這也為她帶來了下一個機遇。2009年,神經所建立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時,體細胞克隆猴團隊負責人孫強把王燕引進到上海。

  來到神經所的非人靈長類平臺,對王燕來說,就是踏上了一個更高的人生舞臺,對她的一生都會帶來很大的幫助。為了支持她,王燕的家人也都搬到鄰近上海的蘇州安頓。

  挑選供體和受體制定超排方案、B超監控卵泡大小、腹腔鏡取卵移植手術及剖宮產手術、孕猴及新生猴護理以及疾病預防與治療……這些克隆猴輔助生殖實驗,給王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學習顯微注射技術,又自學本科課程,王燕再一次挑戰自我。

  「為了做好工作,我拿下了本科學歷,還評上了高級實驗師職稱。」不善言辭的王燕說到這裡,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細胞》雜誌上,她說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有興趣就會去努力,努力了就會有收穫。」她還將繼續奮鬥。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作者,卻是一隻貓!
    Hetherington)在1975年寫了一篇論文《Two-, Three-, and Four-AtomExchange Effects in bcc 3He》講的是在不同溫度下原子行為的廣泛探索赫瑟靈頓教授寫完論文後在把它送往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之前作者請他的同事幫忙再看一看論文
  •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這位成都籍「95後天才少年」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曹原為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並與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
  • 湖北在讀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4月8日,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JACS,影響因子14.357)在線發表了武漢工程大學陳嶸教授課題組在Ag基納米糰簇方面的重要進展——"Pd-mediated Synthesis of
  • 溫大一大四學生的論文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學術論文登上國際學術專刊  「我覺得將微流控技術用在鋰元素提取,或許可行。」有一天,李子瑞教授將自己的學術想法告訴了龔玲豔,並指導她通過數值仿真對這一想法進行驗證。在歷經了三四個月的研究和整理後,龔玲豔將這篇論文寫了出來,李子瑞教授對她的鑽研態度和行文用詞都大加讚賞,也竭盡全力為她潤色,並且投稿給國際工程技術行業的頂級刊物之一《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那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如何用微流控技術來提取高鎂鋰比鹽湖中的鋰元素,藉助數值仿真證明該技術可以實現效率的提高,而且能提取出更為純正的『鋰』」。」
  • 經管學部博士生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統計學頂級期刊JRSSB發表論文
    ▲論文摘要在漁業資源評估、野生動物研究、人口學、生態學、流行病學以及可靠性研究等多個領域中,有限總體所包含個體總數的多少(abundance, 簡稱豐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參數。豐度的例子包括某魚類或者野生動物種群的總數目,人口學中某類人群的總數目,軟體可靠性研究中瑕疵或缺陷的總數,流行病研究中某疾病的患者總數等等。
  • 揭開水稻「智慧」基因的奧秘,川農首次登上頂級《科學》期刊
    還記得那個因一篇水稻論文獲1350萬元(僅50萬元獎勵給團隊)科研經費的四川農業大學陳學偉團隊嗎?近日,這個科研團又有新的科研成果,並且還登上了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而該論文的發表也實現了四川農業大學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零的突破。
  • 阜陽師範大學一畢業生學術論文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安青網訊 日前記者從阜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校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2016級生物學碩士研究生孔鳳,2019年6月畢業後入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頡偉課題組開展科研工作。近期,孔鳳參與研究的學術成果《The landscape of RNA Pol II binding reveals a step-wise transition during ZGA(RNA聚合酶II在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發表。
  • 重磅!2019頂級學術期刊CNS發文盤點!浙大高水平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馬志鵬,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軍教授和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彭金榮教授。03北京時間10月10日,一篇以浙江大學為第一單位的論文在線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上。
  • 她為科學畫海報,讓普通人也能看懂頂級期刊論文
    我和我的團隊一直致力於用視覺藝術來展示前沿科學之美,協助科學家們用圖像來講故事、做科普。一圖勝千言。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Science,Cell(也稱為CNS三大刊)裡面的論文,可能在大家看來很深奧,離我們非常遙遠。可是它們的封面,每一期都是一幅幅非常生動的科學藝術作品。
  • 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中南大學為第一及通訊作者單位,博士後李磊為論文第一作者,譚靜強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譚靜強教授團隊此次發表的論文被選為該刊2020年第1期(Volume 58, Issue 1)的封面文章。and Rock Engineering 等地學、能源和工程領域著名期刊發表了系列論文。
  •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在第二篇論文中曹原和其他兩位作者並列為第一作者。《Nature》論文,論文發表之後立即引起整個物理學界的反響,一些報導稱其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廣州大學博士後喻華為該文第一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丁軍醫師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朱洪文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廣州大學王雄軍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賴氨醯氧化酶(LOX)家族與腫瘤細胞的遷移密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1.801)。
  • 近20年全國大學頂級期刊論文數排名,與世界名校差距明顯!
    這個成績表明了國內高校在發表論文方面,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但僅僅量大並不能說明什麼,核心論文尤其是頂級期刊論文數才是衡量一所大學科研成果的最好檢驗。在國際中,有公認的三大頂級期刊,分別是CELL、nature和science,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CNS(細胞、自然和科學)三大期刊。能在這三大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無一不是對行業發展有顛覆作用的成果。那麼,國內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數如何呢?
  • 時隔仨月,這個「85後」科研團隊再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時隔三個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再次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6月11日,《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其研究論文,詳細介紹了這一成果。「這項研究提供了減少RNA(核糖核酸)脫靶的單鹼基編輯器,對基因編輯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國際同行如是評價。而在今年3月,楊輝實驗室團隊與合作者開發出的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頂級期刊《科學》上。
  • 為何高校發表那麼多的頂級期刊論文,但仍感覺用處不大?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都在自然或者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不少的頂級期刊論文,為此一些高校也給予這些認為的作者很高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但是從公眾實際感觸來看,並沒有感覺到這些。論文有多大的用處,仍然讓人感覺用處不大。結合最近天津大學碩士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這一現象,作為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1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王梅雲團隊撰寫的《Presumed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被世界四大頂級綜合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影響因子51.273) 在線發表。
  • 廣州醫生膽道閉鎖研究登上頂級期刊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8日凌晨,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科研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在膽道閉鎖的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研究成果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 Cell(細胞)在線發表。
  • 頂級期刊的論文可靠性有多高
    原標題:頂級期刊的論文可靠性有多高   知識分子   六年前,《自然》雜誌發表一篇報導《Begley and Ellis 2012》(以下簡稱BE文),宣稱89%的腫瘤生物學研究不可重複,53篇中只有6篇可重複。BE文強調,這是製藥工業界普遍的經驗。
  • 中科院神經所孫強:「最美」稱號獻給獸醫團隊
    從2009年來到蘇州西山島,埋頭靈長類動物生殖與發育和模式動物構建研究,到2018年1月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猴的成果在《細胞》雜誌上發表,再到今年年初生物節律紊亂模型猴誕生,孫強整整走過了十年。
  • 從追趕到領跑: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新聞—科學網
    從追趕到領跑: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