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那麼,這家全球知名的化學學術期刊,到底犯下了什麼嚴重的錯誤呢?
根據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旗下的學術資訊網站「化學世界」的報導,事情的起因是《德國應用化學》於近日刊登了一篇由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化學系及生物技術中心的教授託馬斯·哈德利基(Tomas Hudlicky)撰寫的論文,名為「有機合成化學——現在何處?」
(圖為託馬斯·哈德利基)
根據「化學世界」的介紹,哈德利基在他這篇論文中,從8個方面分析了有機合成化學領域的發展。
然而,在提到該領域從業者「多元性」和論文公信力這兩個方面的時候,哈德利基卻拋出了極具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的觀點,不僅宣稱讓增加某些非白人族裔以及女性在該化學領域的佔比會影響公平性,影響男人對該領域的貢獻。
哈德利基還偏激地宣稱,目前該領域的學術論文可信度下降,論文欺詐問題變得更常見,是因為中國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提交的論文越來越多所致。
另外,就在導師壓榨學生已經越發成為被國人關注的一個話題時,哈德利基卻在論文中宣稱,只有學生無條件地服從導師,才能讓學術技能得到良好的傳承。
(圖為刊登了哈德利基這篇論文的《德國應用化學》雜誌)
可就是這麼一篇展現出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種族主義和精英主義,被學術界大量的批評者認為是「惡毒」和「可憎」的論文,卻通過了《德國應用化學》這個世界知名的頂級學術期刊的「同行評審」,並被刊登了出來。這一下子就令此事的惡劣程度,翻了好幾倍。
「化學世界」網站的報導就指出,哈德利基這種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色彩的觀點,雖然登不上大雅之臺,並一直被主流學術界所抨擊,但也一直存在於學術界之中。
「但令學界震驚的是,這篇論文居然被這麼一個久負盛名的期刊給刊登了出來」,「化學世界」網站寫道。
(截圖來自「化學世界」網站的報導)
【來源:環球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