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毀中國化學家團體?中國化學會官方譴責作者,化學頂級期刊《德國...

2020-11-28 儀器信息網

6月6日,中國化學會官方網站發布鄭重聲明譴責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文章的作者Tomas Hudlicky。該作者針對1990年發布的論文「Organic synthesis—Where now?」發表了評論性觀點,觀點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尤其作者對中國化學界的武斷判斷及詆毀,傷害到了致力於為化學學科發展不懈奮鬥的中國化學家群體。

該文章部分內容大意:「在 21 世紀,更多有機合成領域的出版物來自中國,而非任何其他國家。中國學者在『西方』期刊上發表文章的壓力是巨大的,因此欺詐和不當的論文發表行文是常見的,這並不奇怪。」

目前,該觀點性文章迫於壓力已經被撤回。


《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尤其是作者對中國化學界的武斷判斷及詆毀,是對致力於為化學學科發展不懈奮鬥的中國化學家群體的整體傷害,已經迅速在中國化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憤慨。


中國化學會對作者Tomas Hudlicky予以強烈譴責,要求其儘快改正並公開道歉。希望《德國應用化學》調查該事件並以此為鑑,堅定科學多元化的立場,完善同行評議程序,秉持科學精神,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中國化學會

2020年6月6日

Statement from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published (Just Accepted) an opinion essay by Tomas Hudlicky on June 4, entitled as 「Organic synthesis—Where now?」 is thirty years old. A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It contains inappropriate remarks on racial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As an academic organization in chemical sciences in China,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is completely opposed to such discrimination, especially the author’s opinionated judgements and slanders to the whole chemistry community in China. The words have severely hurt the feelings of, and caus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strong indignation from the Chinese chemists who are committed to advancing the chemical sciences.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on behalf of the whole chemistry community in China, strongly condemn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nd demands a formal apology. Also we hope Angewandte Chemie will stand for the value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diversity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er-review process and make sure this will not happen again.

德國應用化學是德國的化學類期刊,由Wiley公司出版,化學領域的世界頂級期刊,全稱: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分德語版和英語版。Angew.Chemie 上收錄的文章以簡訊類為主,簡訊主要分布在有機化學、生命有機化學、材料學、高分子化學等領域,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涉及相對較少。SCI收錄期刊,2018年的影響因子為12.257。

期刊主編官方道歉,稱期刊中不會有這篇觀點性文章的位置

該期刊主編Dr. Neville Compton,已於當地時間5日,在官網回應並致歉。

原文大意:

30年前在Angewandte Chemie上最初發表的對「有機合成-現在的狀況?」的評論文章「對當前狀況的反思」最近被發表為被接受的文章。本文中表達的觀點並不反映我們(德國應用化學雜誌)對公平,可信賴和社會意識的價值觀。傳播可信賴的知識不僅是我們的責任,而且還應反對歧視,不公正和不平等。儘管觀點和思想的多樣性可以刺激變革和辯論,但這篇文章在我們的期刊中沒有位置。

針對此事件,我們將進行內部調查,並在下周分享我們正在執行的操作,以確保不會再次發生這種情況。我們深感抱歉......

我們致力於做出改變。我們可以並且將會做得更好。

Dr. Neville Compton,

Editor-in-Chief

Angewandte Chemie


論文歧視事件發酵中:16名委員辭職抗議,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呼籲消除歧視(性別歧視、種族主義、LGBTQ+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文章,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
    中化新網訊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
  • 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文章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
  • 德國頂級化學期刊發表種族歧視文章,中國化學會譴責
    中國化學會微信公眾號6日發布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
  • 《德國應用化學》發歧視詆毀文章,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
  • 繼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中國學術界文章該期刊撤回偽造數據文章
    2019年11月14日,Alessandro Passera等人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在線發表題為「The Manganese(I)‐Catalyzed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 Disclosing the Macrocylic
  • 論文歧視事件發酵:16名委員辭職抗議,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呼籲消除...
    近日,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因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的評述性論文,被業界「聲討」。(詳情回顧:詆毀中國化學家團體?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都氣得辭職了!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學校兩人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 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
    西工大新聞網8月15日電 日前,英國皇家化學會(RSC)發布2016年度「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青年教師吳宏景副教授和博士生王雷同學(導師黃英教授)同時入選。據悉,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將旗下四十多本期刊(分為八個領域:Materials, Organic&medicinal, General chemistry, Biological, Analytical, Energy&Sustainability, Inorganic, Physical)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2014,2015
  • 中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合作 擬推兩本期刊—新聞—科學網
    此次創辦的兩本國際期刊分別為《無機化學前沿》(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有機化學前沿》(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由中國化學會(CCS)、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北京大學(PKU)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Scio)共同合作。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氣得辭職!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中國化學會和日本化學會加入ChemRxivᵀᴹ平臺
    美國化學會、德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近日宣布與中國化學會和日本化學會就ChemRxiv達成合作,為這個面向全球化學界的預印本平臺提供戰略發展和資金支持。通過這個強大的國際聯盟,五大化學學會將密切合作,共同支持和領導ChemRxiv的發展,確保這個平臺的可持續性,並使其更廣泛地服務於全球作者和讀者。
  • 英國皇家化學會首屆中國會士論壇召開
    本報訊(記者丁佳)6月29日,英國皇家化學會在北京舉辦首屆中國會士論壇,對材料化學在助力解決全球挑戰性問題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研討。本論壇為期一天,旨在為中國化學學科相關的學者和青年學生提供一個了解全球挑戰性議題的窗口,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探討化學學科如何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平臺。
  • 默克光電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化學會團體會員單位
    2020年4月15日起,默克光電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加入中國化學會,成為中國化學會團體會員單位。今後,默克光電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學會將在學術交流、產學研發展、決策諮詢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為中國的化學發展做出貢獻。默克光電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單位簡介:默克光電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領先的科技公司。
  • 第一作者嚴重操縱實驗數據;4.8分期刊上13篇中國學者論文被同一人...
    1.又出么蛾子 | 繼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文章,該期刊撤回偽造數據的文章 2019年11月14日,Alessandro Passera等人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在線發表題為「
  • 英國皇家化學會獎勵基金緣何遇冷中國大陸
    比如有一項旅行基金,只要過去5年中在RSC出版的期刊上發表3篇或以上的論文,就有資格申請。「這項基金的數額最高可達2.5萬元人民幣,而且成功率在90%以上。」鄭春曉希望這樣的「內部消息」能為更多的人所知道。 鄭春曉的這番「別有用心」,是因為中國化學家的「不明真相」。2008年,鄭春曉去RSC英國總部培訓的時候,碰到了基金和獎勵部的同事。
  • 華東師大田陽教授被英國皇家化學會RSC聘任為ChemComm副主編
    Chemical Communication是化學領域綜合類雜誌,隸屬國際最重要的化學學術團體之一—英國皇家化學會。該期刊要求所發表文章創新性強、文章簡短、出版迅速,旨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最新的研究進展。我們期待著通過和國際頂尖的化學家積極、緊密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化學科學的發展。」
  • 第一作者僅7歲!國際頂級化學雜誌點擊過萬,感動無數化學家
    2019年12月5日,國際頂級化學雜誌Nature Chemstry在線發表了一篇評論,標題是「On the origin of the blind chicken molecule」,論文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盲雞分子」的發現。目前這篇論文已有1.3萬次訪問量。
  • 繼《Nature》後,美國化學會《JACS》發專刊慶祝南京大學化學...
    為慶祝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近期《Nature》、《JACS》、《Sensors》等多個全球頂級學術期刊以「特刊」、「專刊」、「專題報告會」等多種形式紀念這個學術界重要的日子。下面就跟小藍鯨一起來看看吧!
  • 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揭曉
    ,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專業委員會決議授予三名學者「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楊海波一直從事超分子自組裝研究,主要致力於基於分立金屬有機骨架的超分子自組裝、超分子功能材料以及超分子拓撲化學等領域的研究。「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是由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專業委員會設立的獎項,旨在提升我國超分子化學研究的原創性,激勵傑出青年科技人才,擴大超分子化學學科的影響。
  • 化學化工學院青年教師畢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新聞網訊:近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青年教師畢賽的論文《Hyper-Branched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for Triggered Amplification and Concatenated Logic Circuits》,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