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頂級化學期刊發表種族歧視文章,中國化學會譴責

2020-11-28 觀察者網

中國化學會微信公眾號6日發布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尤其是作者對中國化學界的武斷判斷及詆毀,是對致力於為化學學科發展不懈奮鬥的中國化學家群體的整體傷害,已經迅速在中國化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憤慨。

Tomas Hudlicky 圖自加拿大布魯克大學網站

中國化學會對作者Tomas Hudlicky予以強烈譴責,要求其儘快改正並公開道歉。希望《德國應用化學》調查該事件並以此為鑑,堅定科學多元化的立場,完善同行評議程序,秉持科學精神,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據介紹,《德國應用化學》是德國的化學類期刊,由Wiley公司出版,分德語版和英語版。Angew.Chemie 上收錄的文章以簡訊類為主,簡訊主要分布在有機化學、生命有機化學、材料學、高分子化學等領域,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涉及相對較少。SCI收錄期刊,2013年的影響因子為11.339。

相關焦點

  • 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文章,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
    中化新網訊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
  • 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文章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
  • 《德國應用化學》發歧視詆毀文章,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
    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
  • 詆毀中國化學家團體?中國化學會官方譴責作者,化學頂級期刊《德國...
    6月6日,中國化學會官方網站發布鄭重聲明譴責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文章的作者Tomas Hudlicky。
  • 繼德國頂級期刊發歧視詆毀中國學術界文章該期刊撤回偽造數據文章
    2019年11月14日,Alessandro Passera等人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在線發表題為「The Manganese(I)‐Catalyzed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 Disclosing the Macrocylic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都氣得辭職了!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論文歧視事件發酵:16名委員辭職抗議,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呼籲消除...
    近日,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因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的評述性論文,被業界「聲討」。(詳情回顧:詆毀中國化學家團體?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氣得辭職!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中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合作 擬推兩本期刊—新聞—科學網
    此次創辦的兩本國際期刊分別為《無機化學前沿》(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有機化學前沿》(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由中國化學會(CCS)、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北京大學(PKU)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Scio)共同合作。
  • 劉愛驊教授等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表的論文獲獎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劉愛驊教授及其合作者於國際頂級綜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表的論文在首屆《你最喜歡的綜述競賽》中榮獲第二名。美國化學會《Chemical Reviews》總編Sharon Hammes-Schiffer教授發表的年度社論(Chem.
  •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農藥分子設計」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Molecular BioSystems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5名本科生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光、電、磁多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已在國際化學領域5大頂級期刊發表了7篇全英論文。其中3篇以第一作者發表,另外4篇是以第二、三作者參與發表。 該團隊指導老師董文教授表示,5位同學非常熱愛科研,尤其大四學生邱燕璇更為突出。她從大一開始就主動找到指導老師,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三年多來幾乎犧牲了全部的課外時間,親手做過的實驗不下2000次。2011年,邱燕璇和同學一起參與第十二屆「挑戰杯」競賽全國決賽並獲得了二等獎。
  • 中國化學會和日本化學會加入ChemRxivᵀᴹ平臺
    美國化學會、德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近日宣布與中國化學會和日本化學會就ChemRxiv達成合作,為這個面向全球化學界的預印本平臺提供戰略發展和資金支持。通過這個強大的國際聯盟,五大化學學會將密切合作,共同支持和領導ChemRxiv的發展,確保這個平臺的可持續性,並使其更廣泛地服務於全球作者和讀者。
  • 南方科技大學學者應邀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評述文章...
    評述文章詳細介紹了同期《科學》雜誌發表的關於極低溫量子散射共振的研究工作。通過利用斯塔克減速技術產生的NO(j=1/2f) 束源和冷He束源結合高分辨的速度成像技術,荷蘭科學家實現了碰撞能0.3 ~ 12.3 K下NO+He體系的高分辨非彈性散射動力學研究,並觀測到了多個共振現象。
  • 《化學會評論》發表蘭化所離子液體潤滑劑評述文章
    受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的邀請,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劉維民課題組撰寫的有關離子液體潤滑劑的評述文章近日在該刊發表(Feng Zhou, Yongmin Liang, Weimin Liu, Chem.
  • 短短半年時間,湖南這個教授團隊在4個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020年以來,湘潭大學化工學院劉平樂教授團隊先後在《應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催化學報》(Journal of Catalysis)、《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 )、《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學校兩人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 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
    據悉,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將旗下四十多本期刊(分為八個領域:Materials, Organic&medicinal, General chemistry, Biological, Analytical, Energy&Sustainability, Inorganic, Physical)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2014,2015
  • 江蘇科技大學陳立莊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頂級期刊JACS上發表論文!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陳立莊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以我校作為第一作者單位,與南昌大學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湯淵源教授、廖偉強教授合作完成的論文「Precise Molecular Design Toward Organic- Inorganic Zinc Chloride
  • 化學化工學院青年教師畢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新聞網訊:近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青年教師畢賽的論文《Hyper-Branched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for Triggered Amplification and Concatenated Logic Circuits》,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 ...製冷所交叉學科研究成果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提出太陽能...
    近日,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和李廷賢副教授等組成的能源-空氣-水ITEWA創新團隊在化學領域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了題目為「Efficient Solar-driven Water Harvesting from Arid Air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