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鄭重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尤其是作者對中國化學界的武斷判斷及詆毀,是對致力於為化學學科發展不懈奮鬥的中國化學家群體的整體傷害,已經迅速在中國化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憤慨。
聲明強調,中國化學會對作者Tomas Hudlicky予以強烈譴責,要求其儘快改正並公開道歉。希望《德國應用化學》調查該事件並以此為鑑,堅定科學多元化的立場,完善同行評議程序,秉持科學精神,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據科學網消息,6月4日,《德國應用化學》雜誌在線發表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化學系及生物技術中心教授Tomas Hudlicky題為「『有機合成——現在何處?』發表30周年。對當前狀況的反思」的觀點文章。
論文作者被質疑歧視女性和少數族裔,並且暗示中國論文發表量的快速增長導致國際期刊平均質量下降。此外,作者還提倡「學生應絕對服從於導師」。
該文章在線發表後,引起全球眾多科研人員的抨擊。多方壓力之下,所涉文章目前已被撤回。
6月5日,緊隨這篇文章在線發表第二天,《德國應用化學》主編Neville Compton在一份聲明中稱,這篇文章所表達的觀點並沒有反映出我們公平、誠信和社會意識的價值觀。
「我們不僅有責任傳播可信的知識,而且有責任反對歧視、不公正和不公平。」這位主編說,「雖然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可以激發改變和辯論,但這篇文章在我們的雜誌上沒有位置。」
他還表示,針對這一事件,《德國應用化學》將進行內部調查,並將在下周公布正在採取的行動,以確保此類事件不會再次發生。
「我們深感抱歉,我們辜負了信任我們的學會。」Compton寫道。
中國化學會是由從事化學及相關專業的科技、教育和產業工作者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
公開資料顯示,《德國應用化學》雜誌為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由德國Wiley公司出版,分德語版和英語版。收錄有機化學、生命有機化學、材料學、高分子化學等領域的研究論文。2019年的影響因子為12.257。
最後來認識一下作者Tomas Hudl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