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會評論》發表蘭化所離子液體潤滑劑評述文章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受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的邀請,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劉維民課題組撰寫的有關離子液體潤滑劑的評述文章近日在該刊發表(Feng Zhou, Yongmin Liang, Weimin Liu, Chem. Soc. Rev., 2009, DOI: 10.1039/b817899m),該刊的最新影響因子為17.4。

近年來,離子液體潤滑劑在摩擦學界被廣泛研究,論文和專利數量大幅增加。該評述文章是對離子液體潤滑劑研究工作的首次總結。作者簡要介紹了高性能潤滑劑的研究及其服務於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的歷史,指出了離子液體作為一類高性能潤滑劑具備的優異性能,詳細論述了離子液體作為基礎油、添加劑、潤滑薄膜等不同應用形式的研究現狀,指出了其實際應用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離子液體潤滑劑下一步研究的方向:通過合理的化學分子設計,進一步優化粘度指數、提高抗腐蝕抗氧化能力、提高與其它基礎油的相容性;進一步理解其潤滑抗磨機理。該論文將對從事該領域或希望從事該領域的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國外多家科研機構及潤滑劑公司都在積極進行離子液體潤滑劑的應用研發,我國在該領域的基礎研究仍需進一步加強,而應用開發同樣迫切。蘭州化物所劉維民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和中國科學院方向性項目的支持,多年來致力於探索和設計發展新型耐高低溫、低揮發、良好潤滑抗磨損性能的潤滑油脂。2001年,在國際上率先報導了離子液體作為高性能潤滑劑的研究工作(ChemComm. 2001, 2244-2245,目前該文已被SCI期刊他人引用約105次),立即被美國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予以專題評述。該工作還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2003年科學發展報告》中被選為「2002年中國科學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之後,課題組圍繞離子液體潤滑劑的基礎科學問題和應用實踐開展了系統性的研究工作,已在該領域發表系列論文20多篇、申請專利10多件,在該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如 2004年發表於 「Wear, Vol256, P44-48」的論文「四氟化硼咪唑啉離子液體作為鋼/鋼潤滑劑的摩擦磨損行為」成為Wear雜誌在2002年至2005年間所有發表論文中的 50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論文之一。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學者應邀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評述文章...
    5月8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化學系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和化學系助理教授楊天罡應邀在《科學》雜誌(Science)發表評述文章「Quantum resonances near absolute zero」,討論趨近絕對零度的原子與分子碰撞過程中量子散射共振研究的進展。
  • 蘭州化物所離子液體添加劑研究獲進展
    近日,摩擦學重要國際期刊Tribology Letters出版離子液體潤滑劑專刊,共發表論文6篇,介紹了幾個主要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其中,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劉維民課題組撰寫了離子液體用作潤滑脂添加劑的研究論文。
  • 《離子液體——性質、製備與應用》出版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友全編著的《離子液體——性質、製備與應用》一書近日由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該書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是 「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項目中綠色化學化工叢書系列之一。
  • 西南交通大學崔樹勳教授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發表專題評述論文
    基於原子力顯微鏡的單分子力譜(AFM-SMFS)由於其可在液體、空氣及真空環境下工作等優點,已發展成為研究高分子單鏈彈性的一種重要實驗方法。近日,西南交通大學崔樹勳教授系統評述了近年來各研究組在高分子單鏈彈性環境響應方面的研究進展。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離子液體的應用和前景
    在我國,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部生態綠色化學研究發展中心、北京大學綠色催化實驗室、華東師範大學離子液體研究中心等機構也開展專門的研究。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已在該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率先製備了多種咪唑類離子液體潤滑劑。世界領先的離子液體開發者-德國Solvent Innovation公司即將推出數以噸計的商品。
  •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農藥分子設計」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Molecular BioSystems
  • 我國科學家發文綜述離子液體構效關係
    on Ionic Liquids(《離子液體的多尺度研究》),文章介紹了離子液體構效研究最新進展。 張鎖江表示:「這是目前為止第一篇發布在《化學評論》上從多尺度認識離子液體的構效關係的綜述性文章,為推進離子液體的工業化提供重要的參考文獻和理論依據。」 離子液體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由於具有低熔點、高化學和熱穩定性、寬電化學窗口、性質可調等優良性質,在化學、物理、材料、航天、食品等多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價值和前景得到廣泛關注。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劉碧錄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分析各類...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劉碧錄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分析各類剝離製備二維材料的方法清華新聞網6月27日電 6月17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劉碧錄團隊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分散液的製備及應用
  • 【中國科學報】我科學家發文綜述離子液體構效關係
    日前,《化學評論》在線出版了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張鎖江院士課題組最新綜述文章Multiscale Studies on Ionic Liquids(《離子液體的多尺度研究》),文章介紹了離子液體構效研究最新進展。
  • 我國科學家發文綜述離子液體構效關係—新聞—科學網
    on Ionic Liquids(《離子液體的多尺度研究》),文章介紹了離子液體構效研究最新進展。 張鎖江表示:「這是目前為止第一篇發布在《化學評論》上從多尺度認識離子液體的構效關係的綜述性文章,為推進離子液體的工業化提供重要的參考文獻和理論依據。」 離子液體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由於具有低熔點、高化學和熱穩定性、寬電化學窗口、性質可調等優良性質,在化學、物理、材料、航天、食品等多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價值和前景得到廣泛關注。
  • 德國頂級化學期刊發表種族歧視文章,中國化學會譴責
    中國化學會微信公眾號6日發布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
  • 加強國際合作 推動離子液體工業化進程
    Rogers教授  □本報記者 王為 作為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首席教授和綠色製造中心主任、美國化學會期刊Crystal
  • 離子液體應用孕育新突破
    近10年來,作為離子液體研究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各國科學家開展了大量有關離子液體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離子液體或作為「綠色」介質,或作為催化材料,或二者兼而有之。儘管目前報導的離子液體參與的催化反應很多,然而迄今為止催化過程的研究還為數不多,但離子液體向工業化推進的速度以及所展現的巨大潛力仍令人鼓舞。
  • 美國化學會本周分子檔案:二硫化鉬,潤滑劑,超導體,還有什麼?
    美國化學會本周分子檔案介紹了二硫化鉬。化學黨一起來了解一下!二硫化鉬的結構二硫化鉬[硫化鉬(IV),MoS2 ]是天然存在於礦物輝鉬礦中的無機化合物。二硫化鉬化學式二硫化鉬作為潤滑劑像大多數礦物鹽一樣,MoS 2具有很高的熔點
  • 海洋所等發表太平洋環流與氣候研究評述文章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領銜17位國內外海洋學家和氣候學家合作撰寫的《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氣候效應》評述文章在《自然》雜誌正式發表。這是《自然》雜誌首次發表有關太平洋環流與氣候研究的評述性文章,也是中國在該雜誌發表的首篇海洋領域綜述文章。
  • 科學家發表趨近絕對零度的量子共振評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5月8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和南方科技大學楊天罡博士應邀在《科學》發表評述文章 文章詳細介紹了同期發表的荷蘭科學家關於極低溫量子散射共振的研究工作(Science, 6494, 626-630, 2020)。通過利用斯塔克減速技術產生的NO(j=1/2f)束源和冷He束源結合高分辨的速度成像技術,實現了碰撞能0.3至12.3 開爾文下NO+He體系的高分辨非彈性散射動力學研究,並觀測到了多個共振現象。
  • 湘大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被美國化學會和期刊評為亮點文章
    近日,湘潭大學化工學院胡夏一副教授團隊在化石能源低碳化高效利用研究領域,連續在化工三大期刊之一《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當期封面論文)以及化工類Top期刊《Applied Energy》(IF=8.426)、《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IF=6.97)分別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表評論 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
    南開新聞網訊 日前,曹雪濤院士應邀在《自然綜述-免疫學》(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及其對於治療的啟示」的評論文章,介紹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與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病理特徵及其對於臨床治療的啟示,針對新冠肺炎免疫藥物的研發與潛在新靶點的發現與應用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 功能化離子液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該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傳統的無機碳硼烷材料進行陰離子功能化並和有機陽離子進行有效組合,獲得了一系列室溫下為液體的碳硼烷衍生的室溫離子液體材料。該類離子液體利用醚基的強柔韌性,提高了剛性碳硼烷類化合物的熔化熵,降低了熔點。比如,純碳硼烷在室溫下為固體、易升華,經過離子改性後得到了透明的粘度較小的液體(圖1),揮發性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