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一成果亮相國際化學頂級期刊 新技術智能「捕捉」二氧化碳

2020-11-28 中國江蘇網

  南京工業大學供圖

  原創

  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環境問題已經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捕集二氧化碳成為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南京工業大學劉曉勤、孫林兵教授課題組研究出一種新型智能吸附劑,能夠實現對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和可控性捕集,這一成果不久前刊發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工業煙道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其大量排放嚴重危害了生態環境,所以在工業上要對二氧化碳進行吸附分離操作,但傳統的吸附劑通常需要在變溫或者變壓的條件下實現其循環使用過程。」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生江耀介紹道,變溫或變壓的過程往往能耗較高,不利於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利用刺激響應材料作為新型吸附劑用於吸附過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但開發能夠同時實現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和可控性捕集過程的智能吸附劑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南京工業大學吸附分離技術研究所的劉曉勤教授和孫林兵教授在該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光具有環保性、遠程可控性和瞬時性等優異的特性,在目前被認為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因此光響應性材料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孫林兵教授解釋道,光響應材料是指吸收了光的能量後,能夠在分子內或分子間產生化學或物理變化的一類材料。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具有光響應性的特殊物質,它們在不同波段光的照射下能夠發生結構的變化,伴隨著分子結構和形態的改變,這類材料會表現出某些宏觀性質的變化,如在光刺激下發生形貌、顏色或者折射率的變化等。「如果能夠利用光刺激響應和活性物種之間合理分配,相互協同實現對二氧化碳的可控性捕集,這將是很有意義的。」

  基於這個想法,課題組構建了一種光響應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作為載體,「我們首次將一種強吸附活性位,引入到光響應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中,得到一種智能吸附劑,該智能吸附劑能夠通過響應分子與活性位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對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和可控性捕集,相較於傳統的變溫、變壓吸附過程,大大降低了能耗。」江耀說。

  據介紹,該成果不久前刊發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江耀博士為第一作者,劉曉勤教授和孫林兵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這一成果為高性能吸附劑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不僅能實現對工業煙道氣中二氧化碳的可控性捕集,友好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還可大大降低工業過程中氣體分離的能耗,節約大量的工業成本。

  記者 蔡姝雯

  通訊員 楊 芳

南京工業大學供圖原創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環境問題已經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捕集二氧化碳成為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南京工業大學劉曉勤、孫林兵教授課題組研究出一種新型智能吸附劑,能夠實現對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和可控性捕集,這一成果不久前刊發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南京工業大學供圖原創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環境問題...

相關焦點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8.林璟副教授研究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重要成果國際功能材料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5.621)報導了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301醫院與華為心臟健康研究新成果獲兩家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刊載
    圖說:研究團隊使用華為智能穿戴設備進行心臟健康研究這兩項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已先後於今年4月和5月發表在全球心臟和心血管系統領域的頂級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和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歐洲心臟病雜誌》(EHJ)上。
  • 中國企業兩項新技術亮相國際頂級會議ACM SIGGRAPH Asia,相芯科技...
    中國企業兩項新技術亮相國際頂級會議ACM SIGGRAPH Asia,相芯科技展露崢嶸 日前,在日本東京召開的計算機圖形學與交互技術國際頂級會議ACM SIGGRAPH Asia
  • 編程貓亮相國際頂級計算機會議ACM,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第28屆ACM國際多媒體會議在線舉行,編程貓核心技術中心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亮相ACM會議,並表了《關於如何在細粒度上刻畫跨模態語義鴻溝》的論文,希望在視覺與文本中搭建有效橋梁,為將來提升教學效率做好技術儲備。
  • 新突破!重郵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近日,小新打探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 國際頂級期刊聚焦西科大新型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成果
    國際頂級期刊聚焦西科大新型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成果 2020-05-17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深究「螢火蟲同步閃光」背後的奧秘 陝西科學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近日,陝西兩位青年科學家對這一燒腦問題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在自然界、科技界廣泛存在各種各樣的同步現象,例如夜晚田間螢火蟲的同步閃光,網絡安全輿情信息的時空同步擴散,光電系統的智能同步控制,大腦神經網絡中神經元的協同作用,智能無人系統的協同工作等。(見圖1)同步現象是指相互關聯的子系統、子單元之間能夠克服高動態複雜環境的約束,從而形成步調一致的動力學過程,同步現象的研究對維持自然系統穩定、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保障人類生命健康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出海記|中國AI臨床智能診斷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AI可看懂病歷、精準診斷不輸醫生……這是由依圖醫療與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共同完成,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診斷兒科疾病的科研成果。國際頂級醫學科研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2月11日發布了這一成果。
  • 中科院突然「亮劍」新技術亮相國際微電子器件頂級期刊
    自從華為開始被禁晶片之後,我國就開始著重發展相關領域的科技,中科院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科研團隊,可以說是我國的中堅力量,他們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將突破,研究出來屬於中國的晶片技術。據報導中科院宣布新技術將遠超華為,突破了2納米工藝晶片的關鍵技術,中國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
  •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Removal」被化學工程領域國際三大頂級刊物之一「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錄用並在該期刊網上在線發表。該論文是以合肥學院為獨立作者單位在該期刊上發表的第一篇研究論文,實現了合肥學院化工學科標誌性成果的又一新突破,提升了我院科研工作的國際影響力。該研究成果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型雜化兩性離子對膜設計、製備及脫除重金屬離子機理研究(編號:21076055)」資助下開展研究並獨立完成的。該項目所研究的重金屬離子廢水處理新技術,是當前國內外節能環保領域的研究熱點。
  • 東北石油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Angew...
    相關成果以「Size-dependent Ni-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Oreduction(鎳基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還原中的尺寸效應)」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化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影響因子:12.959)。
  • 四川這位教師研究成果,被人工智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近日,西南石油大學理學院肖建英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論文"Novel Inequalities to Global Mittag-Leffler Synchronizatio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Fractional-order Quaternion-valued Neural Networks"被中科院一區Top期刊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日,長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黃輝勝教授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曾曉成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oseph S.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 西郵科學家多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自引進到西安郵電大學工作以來,賈豔敏教授在《自然•通訊,《德國應化》,《納米能源》等材料物理國際頂級SCI一區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極大提升了該校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賈豔敏,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究工作。
  • 國際化學頂級期刊JACS和德國應化封面被上交大教授團隊霸屏
    讓世界多一點中國元素上海交大的科研壯舉如果說兩篇文章被國際頂級期刊所收錄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同時被兩份國際頂級期刊選為封面文章的概率卻非常的低,而最近上海交大生命院微生物代謝國重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就完成了這一壯舉
  • 將網狀化學引入農業化學 孫大文院士團隊成果在頂級期刊發表
    文章首次圍繞網狀化學中兩個重要多孔材料MOFs和COFs,論證了將網狀化學作為一種易於使用的化學工具箱引入農業化學技術中的可能性。據悉,這也是近年來農業化學領域研究首次登上世界頂級化學綜合類期刊。  文章由華南理工大學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孫大文院士作為通訊作者,孫大文院士和博士生黃倫傑作為共同第一作者,蒲洪彬副教授和馬驥博士後作為共同作者。
  • 西安郵電大學賈豔敏教授多項重要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獲得2020國際埃尼獎(譽為能源領獎諾貝爾獎)提名候選人、知社學術圈2018中國新銳科技人物突出成就獎等學術榮譽。擔任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電子元器件關鍵材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入選陝西省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會員。
  • 安徽一高校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該研究成果近日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州大學、上海天文臺、中山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
  • ...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
    大連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2020-06-24 0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