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多一點中國元素
上海交大的科研壯舉
如果說兩篇文章被國際頂級期刊所收錄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同時被兩份國際頂級期刊選為封面文章的概率卻非常的低,而最近上海交大生命院微生物代謝國重實驗室許平教授團隊就完成了這一壯舉,兩篇不同方向文章,同時霸佔兩大頂尖化學期刊《JACS》和《Angew》封面,凸顯出上海交大科研實力的強大,許平教授作為上海交大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用高產的科研成果讓世界科研雜誌多一點中國元素。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許平教授來自山東大學
許平教授,1961年2月出生,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生命學院生物工程系主任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等職,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其中登錄《德國應化》的論文為《Remodeling of the photosynthetic chain promotes direct CO2 conversion into valuable aromatic compounds》。這是許平教授團隊在利用藍藻光合生產C3平臺化合物(Green Chemistry, 2015, 17, 3100–3110)和天然產物(Green Chemistry, 2016, 18, 3537–3548)之後,在利用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生產化學品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登錄《JACS》的論文,題目為《A coenzyme-free biocatalyst for the value-added utilization of lignin-derived aromatics》的論文,在可再生資源利用領域取得的一項新的研究進展。
雙聘院士鄧子新為上交大招攬人才
鄧子新院士為上交大發展貢獻非常大
目前上海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是主任是鄧子新院士,自從鄧子新院士從華農調取上海交大之後,為上海交大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同時也從國內外高校招募到不少優勢的科研團隊,許平教授團隊就是從山東大學挖來的優秀人才,雖然鄧子新院士在武漢大學強烈邀請下,加上鄧子新院士的家鄉情結,目前出任了武漢大學藥學院的院長,作為武漢大學和上海交大雙聘院士的鄧子新院士,為兩所高校合作搭建平臺,這也是為何最近幾年,武漢大學和上海交大在生物學科領域強勢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