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江漢大學科研團隊在化學學科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2020-11-28 科教頭條

《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 是國際公認的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全世界從事化學研究的人,都希望能將自己的工作發表在期刊上。

近日,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洪波教授課題組設計合成了新型結構的雙硼有機發光材料,該雙硼有機化合物不僅具有現有單硼有機化合物的光致發光(PL)和電致化學發光(ECL)性質,而且該雙硼有機化合物展現出了獨特高效的結晶誘導(CIE)增強PL和ECL性能。王洪波教授課題組通過湖北省柔性光電材料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丁志峰教授合作,首次綜合運用光致發光成像、時間分辨ECL光譜、XRD和DFT計算揭示了結晶誘導PL和湮滅機理ECL藍移和增強的內在機制,同時論證了分子內旋轉運動受限和共反應劑作用是雙硼有機化合物ECL增強的重要影響因素。

相關研究以「Revealing Crystallization Induced Blue Shift Emission of a Di-Boron Complex by 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為題以通訊形式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江漢大學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相關研究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CN109369694)。該研究工作獲得了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創新團隊項目,湖北省引智創新示範基地以及江漢大學人才科研經費等項目的支持。

萬曉波教授團隊在利用仿生多肽調控導電高分子自組裝行為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萬曉波教授研究團隊利用具有自組裝能力的仿蛛絲蛋白多肽片段,將其接枝到最常見的導電高分子——聚噻吩上,研究了該多肽片段的含量及其在聚噻吩中的位置的不同對聚噻吩組裝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該類材料的自組裝行為主要受到仿蛛絲蛋白多肽片段含量的影響:當該多肽片段的含量較低時(< 40 mol%), 聚噻吩組裝成納米纖維結構;但當其含量較高時(> 40 mol%), 聚噻吩組裝成納米至微米大小的球形或橢球型結構,如圖所示。而此類結構的形成與聚噻吩是否為嵌段共聚物還是無規共聚物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儘管嵌段共聚物所獲得的納米纖維更長且具有更粗的直徑。這是國際上第一例通過側鏈調控實現聚噻吩納米結構完全轉變的報導。

仿蛛絲蛋白的GVGV多肽片段對聚噻吩的自組裝結構的調控

研究團隊利用變溫紫外-可見光譜、傅立葉紅外以及X射線衍射技術對其組裝機理進行了詳細研究。研究結果發現,當多肽片段含量較低時,側鏈更容易組裝成β摺疊結構,並能有效地促進其附近的聚噻吩主鏈片段的π-π堆疊,形成納米纖維結構;而當多肽片段含量過高時,由於氫鍵和π-π堆疊的作用強度和空間需求均不同,造成了彼此之間的競爭,既不容易形成β摺疊、也不容易促進π-π堆疊。而此時側鏈上極性的多肽片段和非極性的聚噻吩主鏈與極性溶劑分子的相互作用的不同使得聚合物採取了非極性主鏈在核心、極性側鏈在外圍的聚集形式,從而形成了球形或橢球型的自組裝結構。

該工作對於採用氫鍵等分子間較強相互作用來調控導電高分子的聚集態結構和性能具有參考價值。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漢大學啟動基金的支持,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國際頂級高分子期刊Macromolecules上。

心懷夢想而出發

在江大,你們可以聆聽院士的講座、全國優秀教師的授課;

在江大,你們可以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課堂、自主選擇學習進程;

在江大,你們可進入校內最先進的實驗室、得到最知名教師的指導、參與教師最前沿的課題研究工作、到國際知名大學或教育機構交流學習和實踐鍛鍊的機會……

在江大,你們將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平臺,這裡將是你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來源:江漢大學 信息來源: 化環學院 科研處 責任編輯:江小薇

相關焦點

  • 深圳大學副校長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影響因子40+!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教授團隊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基於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01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Aramid
  • 江蘇科技大學陳立莊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頂級期刊JACS上發表論文!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陳立莊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以我校作為第一作者單位,與南昌大學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湯淵源教授、廖偉強教授合作完成的論文「Precise Molecular Design Toward Organic- Inorganic Zinc Chloride
  • 真的好厲害:南昌大學本科生,在頂級期刊《JACS》發表論文!
    《JACS》美國化學學會期刊,化學界頂級期刊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科學引文索引》,主要收錄各學科領域的期刊,許多國家和地區均以被SCI收錄及引證的論文情況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因子IF)。
  • 武漢科技大學柴利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
    武科大柴利教授帶領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成為武科大在該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科技論文 近日,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錄用發表了武科大信息學院柴利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朱漢斌 何蘊華報導】記者5月13日從廣州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化工學院邱燕璇等5名本科生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光、電、磁多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已在國際化學領域5大頂級期刊發表了7篇全英論文。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化學期刊發表論文,手性分子檢測方面
    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車順愛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新型手性純無機材料的研究,利用無機材料的各種手性響應性實現手性分子的識別和檢測。日前,課題組研究人員利用手性納米結構金膜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手性各向異性實現手性分子的檢測的成果以「Enantiomeric Discrimination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Chiral Anisotropy of Chiral Nanostructured Gold Films」為題,發表於國際頂級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 郴州科研項目論文首次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12月3日,記者從市一醫院獲悉,該院轉化醫學研究所瞿小旺博士團隊撰寫的新冠研究論文《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convalescent individuals(新冠康復患者保護性抗體與T
  • 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董成穩出處:化學與化工學院 供稿審核人:尚 明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
  •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2011-06-28 13:37:18   來源:安青網
  • 陝西科技大學教授團隊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學川教授團隊近日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發表題為"A novel bio-inspired multi-functional collagen aggregate based
  • 我國多所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本報記者 連荷  綜合報導) 近期,我國多所食品高校科研人員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其中,南昌大學謝明勇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AFC)發表關於熱加工食品汙染物檢測的封面論文,華南理工大學趙謀明教授團隊在《食品科學技術發展趨勢》(TIFS)發表關於鮮味受體和鮮味/增鮮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張軍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最近,國際頂尖材料類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自然指數頂級期刊,影響因子12.124)在線發表了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劉寶倉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和高瑞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學術論文「Few Layered N, P DualDoped
  • 西南大學再發3篇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實力"爆棚"!
    步入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海恩斯•萊恩伯格院士團隊、呂陳生教授團隊和陳新平教授團隊已分別在國際頂級期刊成功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南大學的科研天地。6.065)錄用,該期刊是國際土壤學領域常年排名第一的頂級學術期刊。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日,長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黃輝勝教授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曾曉成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oseph S.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 陝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慶彩團隊分別在《ACS Nano》《ES&T》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
  • 短短半年時間,湖南這個教授團隊在4個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 Interfaces)等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1月,劉平樂教授團隊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連續發表了2篇論文。&34;發表在《應用催化B》(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為14.229),第一作者是熊偉副教授,通訊作者是劉平樂教授。
  • 我校劉愛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科研成果
    Chemical Society)發表了題為「Controllable Display of Sequential Enzymes on Yeast Surface with Enhanced Bi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Efficient Enzymatic Biofuel Cells」 的研究論文(J.
  • 華僑大學團隊在化學工程與技術領域國際頂級雜誌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3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江偉)近日,華僑大學化工學院周樹鋒教授和江偉副教授團隊在3D列印生物催化劑領域獲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科研成果以「3D-printed xylanase within biocompatible polymers as excellent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1.801)。該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IF= 18.131)。廣州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大灣區環境研究院青年教師張哲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首次實現了20納米尺寸二維分立金屬有機超分子結構的構建,並運用超高真空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成功觀察到分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