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履行編委職責,促進期刊更好發展

2020-11-29 騰訊網

2020年是《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創刊70周年,我們特別策劃了「我與《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系列訪談,邀請曾經關心指導或親身參與「兩刊」編輯出版工作的管理者、科學家、作者和讀者等回顧期刊發展歷史,同時展望未來,提出期望和要求。

使命歷久彌堅,同心砥礪前行,「兩刊」將以70年作為新起點,繼往開來,實現更大飛躍。

高傑研究員

高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ircular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CEPC)機構委員會副主席,CEPC加速器負責人,亞洲國際直線對撞機(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ILC)指導委員會主席。

在2020年「兩刊」(《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創刊7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雜誌社專訪《科學通報》編委高傑研究員,回顧他與「兩刊」的故事,並探討中國學術期刊的發展方向。

科學出版物的價值取決於其內容的價值

您是如何看待科學出版物的?

高傑:科學在真正意義上進入中國還不到兩百年,「科學」這個漢語詞也是中國從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借鑑過來的,儘管這個詞還隱約與中國「格物窮理」的傳統思想有些聯繫,但是漢語裡「科學」的真正意義是對應著英文的「Science」,也就是中國「五四運動」中所說的「賽先生」。「賽先生」原本是「外國人」,只是我們給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字——「科學」。儘管這位「賽先生」有了個中文名字,但是他在中國定居、紮根、落戶並完全融入中國人的文化與生活中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賽先生」還是會在很多重要場合被忽略或被遺忘,這個是事實,不奇怪,但值得注意。

中國人無論是在與外國人進行的鴉片戰爭中,還是在與自然界新型冠狀病毒進行的鬥爭中都深刻地感受到擁有「賽先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科學」納入到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中,納入到中國人的文化與生活中是何等重要。然而,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思想上與行動中的長徵。

科學的特徵之一,就是科學出版物,科學研究成果作為科學大廈的建築結構部件被加工製造出來,並為後續的可能使用進行儲備,而科學出版物的價值取決於其內容的價值。科學出版物所採用的語言也是其重要特徵,任何時代都有科學的主流語言,科學的主流語言從拉丁文到英文,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其他語言也在努力地實現它們的貢獻和提升它們的影響,如法文、德文、俄文、日文、中文等。

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科學大國,其科學產出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在國際的外文雜誌上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無論是使用科學期刊主流語言發表文章,還是採用主流語言主辦科學期刊,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對於一個科學強國,則要求基於其本國語言的科學出版物也需儲存大量重要的科學產出,這個要求既有助於提升該國的科學文化地位,有助於提升本國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有助於推廣、普及和提升該國的語言及文化影響。

我在清華大學學習時,除了作為第一外語的英文,在大學三年級時學習了德文,在碩士期間作為學分課學習了俄文,後來在法國學習、工作期間又學習了法文。對不同外文的科學影響、科學期刊、語言文化等方面有些感性體驗和實踐經驗。作為中國科學家,對比其他國家,自然也對我國的漢語及基於漢語的科學期刊歷史、現狀與未來有些初步的理性思考,認為自己有責任在這個方面做些應有的貢獻。但由於長期在法國工作,並沒有這樣的具體機會落實到行動之中。

您在「兩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什麼?當時是怎麼決定向「兩刊」投稿的?發表經過如何?

高傑:2004年底辭掉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終身職位,並於2005年1月回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後,我便立即投入到國際直線對撞機國際合作研究中。2004年,在一期Nature上發表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的歷史性進展引起了謝家麟院士的注意。2005年初的一天,謝先生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向我展示了這期Nature雜誌,並討論了應對對策。當時就決定讓我作為會議主席在2005年召開一次中國高等科技中心(China Center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CAST)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國際研討會。CCAST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國際研討會於2005年11月召開,這次會議的召開對推動我國整體開展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物理與技術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國內外的國際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2006年,我將兩位新入學博士生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目設定為雷射等離子加速物理與技術研究,而將也需抓緊布局的國際直線對撞機研究移到了2007年開展。2008年,博士生們的第一篇關於等離子體微波場加速器中光學注入方法研究進展一文完成了,下一個問題就是將這篇文章投到哪個雜誌發表。考慮到這個前沿領域的研究在國內還不為廣泛關注和重視,因此決定將該文投到《科學通報》發表,這篇文章也成為我參與的發表在《科學通報》的第一篇文章。

發揮期刊科學作用和社會責任

您初任《科學通報》編委時,認為它的定位是怎樣的,對編委職責的預期是什麼?這些看法後來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高傑:《科學通報》於1950年創刊,2014年中文版與英文版完全分開,文章不再對照發表。組建《科學通報》中文版編委時,我非常榮幸地被中國科學院任命為《科學通報》編委,2018年又連任,並於2015、2018和2019年分別發表了《能量前沿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研究進展》《亞洲希格斯玻色子工廠的裡程碑之年》《狠抓基礎研究大科學工程建設,促進基礎科學發現與技術創新》等文章。

身為《科學通報》的編委,通過這6年編委工作的參與,深感該刊物的系統性、吸引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中文版的自身特點也越來越顯著。作為編委,倍感身上的責任,對《科學通報》的目標、定位和標準也不斷進行反思。《科學通報》涉及科學全部領域,是一個具有權威性、高端性、前沿性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同時,由於採用中文發表,《科學通報》對科學精神與科學文化在我國更加廣泛深入的傳播有著重要的科學責任,對我國科技政策制定和戰略發展方向的確定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戰略政治責任。因此,《科學通報》需要在學術水平、思想深度和世界戰略格局等方面承擔起期刊的責任,發揮出期刊的作用,體現出期刊的特點。

我國每五年都要制定五年計劃,同時制定更加長久的戰略發展規劃,《科學通報》應該參與到這個國家行為之中,起到相應的科學作用。除了對五年科學成果的梳理和總結,也要提出近期與長期的科學發展方向與目標建議,反映科學領域的發展趨勢,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編委和審稿人共同助力期刊成長

您如何看待科學家與學術期刊之間的關係?

高傑:期刊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期刊編委團隊的共識、水平與責任擔當,取決於審稿人的國際視野與專業水平。因此,提升期刊的水平,首先要提高編委和審稿人的水平,編委和審稿人要以科學家的客觀、公平和公正精神對待約稿和投稿,以期刊的目標、定位和標準進行精準審稿,確保期刊的質量。

您覺得編委如何在主持審稿過程中少受自身科學品味和傾向的影響,保持公正?

高傑:這是個對編委的科學整體素質、修養、水平與公正意識整體要求的問題。編委要在主持審稿過程中不斷反問自己,在推薦審稿人時是否將編委自己和審稿人的學術觀點分布進行了綜合考慮與平衡,是否在審稿前就希望得到符合個人品味和傾向的結論,編委應該在這種自問的自我監督中主持審稿。

對於學術和期刊界的近期趨勢,如開放獲取、公開評審人信息和意見等,您怎麼看?

高傑:近期國際上學術和期刊界有了一些重要的發展趨勢,例如,對評審人的信息和意見進行公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好趨勢,這樣的做法有利於提高評審的公平、透明及審稿水平,有利於審稿過程監督,減少審稿失誤(主管或客觀)發生的概率。最近我應邀參加Nature雜誌文章的評審,要求公開個人姓名及評語,我是贊同的。

請您為《科學通報》提一些實用的建議。

高傑:《科學通報》可在我國科學體系建立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期刊的系統性推動作用,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關係,關注科學整體作為基礎對科學應用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在每期稿件分布和構成中,既要注重科學前沿發展,又要注重大跨度的科學發展歷史的回顧,不斷補齊我國科學發展歷史相對較短的短板,助力夯實我國的科學基礎。

2019年8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給中國期刊定出了明確的發展時間表:到2035年,我國科技期刊綜合實力躍居世界第一方陣。您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高傑:國內科技期刊應該努力形成與國家科學體系相對應的完備體系,期刊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形成承擔科學研究成果傳播和交流的知識系統。建立完整的科技期刊系統與逐步提升其水平同時抓,它們就會作為一個體系來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和影響。促進國內科技期刊的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與部署,統一協調落實。一方面,在科研評價標準上要認可國內的科技期刊;另一方面,社會上也應該形成一種氛圍,鼓勵科學家在國內科技期刊發表論文,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國內科技期刊就像一顆種子,要想它發展壯大,需要不斷澆水灌溉才行。不能「葉公好龍」——口頭上支持國內科技期刊發展,實際評價標準和導向上卻更重視科研人員在國外期刊發論文。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為《科學通報》編委,我們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以這一目標為牽引,做好稿件的徵集、約請和審稿工作,使《科學通報》真正成為我國和世界範圍內在權威性、科學性、影響性、系統性和戰略性等方面均達到一流水平的科學期刊出版物。

您對《科學通報》今後發展有什麼期望?

高傑:我希望《科學通報》能夠真正成為反映世界科學發展前沿成果,反映世界科學發展趨勢,有助於科學發展戰略和政策制定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在質量一流科學文章的廣度、深度和速度上下功夫,及時反映科學前線的最新信息和成果,同時注重回顧相關科學領域的發展歷史,補齊我國在科學史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相關焦點

  • 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推進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發展職責
    因此,面臨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艱巨任務,只有深化教育督導改革,在督導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手段上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目標的要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河南省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看,重點要通過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對市縣政府和省直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價,推動各級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發展的主體責任,保證國家重大教育政策落到實處。(一)要深化教育督導管理體制改革教育督導要有權威、有強制力,才能發揮行政監督作用,才能保障教育目標的實現。一是要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
  • 倡導科學中的自由與機會平等 |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Carlo...
    倡導科學中的自由與機會平等 |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Carlo Cannistraci博士專訪
  • 更好的期刊,更好的科學
    當然,人工智慧等技術能做的還更多,比如,它可以幫助期刊對文章信息進行更好地簡化和圖像化以推動出版形式進化,機器翻譯技術也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語言障礙,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Valda J. Vinson(Science 副總編):  Science非常關注研究數據的透明性和研究成果的可重複性。
  • 2011年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編委會議召開
    就JGG基本情況、2011年開展的工作、審稿流程、編委職責以及2012年度工作計劃與未來展望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而詳實的匯報。2011年對於JGG是快速發展的一年,JCR影響因子由0.813上升至1.494,海外來稿量和發表比例均大幅攀升,印刷版發表周期縮短至132天,網絡發表周期為89天,封面與內文版式進行了改革,編輯力量進一步壯大。
  • 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此,基於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研究生導師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相關研究現狀  (一)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  文獻檢索發現,關於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僅有兩篇密切相關文獻。
  • 高傑 高能致遠 傑出致公
    高傑說,「後來看了謝晉導演的電影《鴉片戰爭》,其中一幕關天培在炮臺上以身殉國的場景再一次加深了我這種印記。」 站在清華園中的高傑感覺到身體像是被一股強烈電流擊中一般,強烈的使命感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可以為國家承載重量的頂梁柱。 清華大學圖書館是高傑最為喜歡的讀書場所。那堅實的實木長桌、漂亮的實木座椅、豐富的圖書和期刊雜誌、幽靜的閱覽室,培養了高傑對圖書館的偏愛和依賴。
  • 丁克研究員任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雜誌顧問編委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丁克研究員應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JMC)主編Gunda Georg 和Shaomeng Wang 教授邀請,擔任該期刊的新一任顧問編委(Advisory Editorial Board Member)。
  • 編委訪談 Scientific Reports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 編委訪談 | Scientific Reports​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請他們談談作為編委的感受和想法。
  • BMC Biomedical Engineering編委專訪
    為了使讀者更好地了解這本期刊,我們專訪了期刊編委英國皇家工程院士Seeram Ramakrishna教授。BMC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為這些重要領域提供了一個國際性的同行交流平臺,我相信它將促進生物醫學工程界的發展,最終改善人類的醫療保健。此外,BMC 是開放獲取出版的先驅。今年是BMC 成立20周年!
  • 左西年研究員受邀擔任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和NeuroImage編委
    近日,應國際著名兒童科普期刊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FYM)邀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與心智畢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左西年研究員從
  • 揚帆起航——國家癌症中心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 JNCC 創刊
    2020 年 12 月 11日-13 日第八屆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在京召開,會上隆重宣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國家癌症中心主辦的英文腫瘤學術期刊 Journal of the NationalJNCC2021 創刊封面國家癌症中心肩負著引領我國癌症防控戰略的使命,承擔開展科學研究、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職責
  • 【求學求職】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青年編委招募
    【求學求職】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青年編委招募 2020-08-14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晉SCI期刊,招募青年編委:明年將獲第一個IF,或不低於3分
    青年編委義務:1)每年至少投稿或推薦2篇稿件到本刊;2)積極參加審稿工作,每年至少審稿2篇;3)應邀參加本刊青年編委會議;4)積極為本刊的發展與推廣獻計獻策。青年編委權利:1)聘期1年,審核合格後,頒發期刊青年編委電子證書,根據投稿、推薦稿件、審稿等情況,綜合考核後決定次年是否續聘;2)享受來自主編或編輯部專家的不定期溝通培訓,加深對期刊出版、組稿和審稿的認識;3)青年編委本人的投稿其審稿周期加快,通過審稿後優先發表,享受APC 15%折扣優惠;4)表現突出者可考慮吸收進入本刊編委會;
  • 哈醫大四院溫曉斐博士當選國際醫學期刊MMR首屆青年編委
    經過嚴格的簡歷初審及專家委員會遴選,哈醫大四院青年人才、介入血管外科/分子影像研究中心溫曉斐博士成功當選該期刊首屆青年編委。 MMR致力於促進基礎與臨床轉化醫學、精準醫學、新興及交叉學科等的最新理念與實踐成果的傳播;致力於推動軍事與民用醫學
  • 【理學院】一教授擔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編委
    我校理學院孫世國教授2015年4月起受邀擔任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的編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主要負責化學生物學領域相關稿件的送審及接收等工作(期刊網址:http://www.nature.com/srep)。
  • 我刊顧問和編委雙雙當選國際新院士!
    日前,我刊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與我刊編委羅錫文 院士何勇現任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院長、浙江大學農業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863項目首席專家、《智慧農業(中英文)》編委,併入選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2016
  • 我刊編委舒磊教授入選2020年度全球計算機科學和電子信息領域頂級科學家
    《智慧農業(中英文)》等期刊編委。曾擔任CCF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應用專委會副主任。於韓國慶熙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日本大阪大學獲得博士後經歷。一直從事物聯網(無線傳感器網絡)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重要的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400多篇領域相關的論文。Google Scholar他引次數超過11100次,H-index超過56,i10-index超過210。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都氣得辭職了!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華譽出版旗下英文期刊ERHM青年編委招募計劃
    Exploratory Research and Hypothesis in Medicine (ERHM, eISSN: 2472-0712)是由華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