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科學中的自由與機會平等 |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Carlo...

2020-12-06 科學網
倡導科學中的自由與機會平等 |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Carlo Cannistraci博士專訪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為了感謝他們的努力與奉獻,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訪談,將編委的角色從幕後搬到臺前,請他們談談作為編委的感受和想法。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這一系列中的第一篇——倡導科學自由與平等的Carlo Cannistraci博士專訪。

Carlo Cannistraci博士 理論工程師,Scientific Reports編輯委員會成員

1.能否介紹一下您最近研究的重點?

作為一名理論工程師,我的研究範圍涉及複雜系統物理學、複雜網絡和機器智能。其中,我最為感興趣的是利用大腦或生物啟發式計算來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及它們在精密生物醫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應用。

2.請談談您在職業生涯中遭遇過的最大挑戰,以及取得過的最大成就。

事實上,我遇到的最大挑戰正好也是我目前取得的最大成就。我新近提出了一類智能機器,它們能夠高效地將大型真實網絡嵌入到雙曲空間。這類智能機器對未來生物、醫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大網絡數據分析將會有很重要的影響。我的這一發現,以「Machine learning meets complex networks via coalescent embedding in the hyperbolic space」為題發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3. 請問是什麼樣的動力促使您成為一名編委呢?

我熱愛幫助同行改進他們的研究,並期望他們的論文能達到更高的質量標準。這正是評審過程的核心精神:給予反饋、改進科學、促進傳播、進而為整個科學界作出貢獻。

4. 您覺得擔任Scientific Reports的編委會成員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在哪裡?

對我來說,擔任Scientific Reports的編委不僅僅是單純地履行編輯的職責。我認為Scientific Reports倡導的是科學中「自由與機會平等」的精神。這本期刊接收文章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是「技術上是否嚴謹」——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因為這樣可以確保稿件的選擇過程不會因「某一組專家」的觀點而有失公平。在我看來,有時候依靠「某一組專家」的觀點來評判是否接收稿件也是比較有風險的,比如創新度很高但與主流觀點背道而馳的研究就很可能被拒絕。作為一名Scientific Reports的編委,我希望能夠支持技術嚴謹的新科學想法的自由發表,即使它們有可能不被保守的觀點所認可。

讀完了Carlo Cannistraci博士的訪談,你是否也想起自己擔任編委或審稿人的經歷呢?讓你最有成就感的一瞬間又是什麼呢?

閱讀論文全文請訪問:http://t.cn/EIeyXG

期刊介紹:Scientific Reports (https://www.nature.com/srep/) is an online,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the publishers of Nature. We publish scientifically valid primary research from all areas of the natural and clinical sciences.

The 2017 journal metrics for Scientific Reports are as follows:

•2-year impact factor: 4.122

•5-year impact factor: 4.609

•Immediacy index: 0.576

•Eigenfactor® score: 0.71896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1.356

•2-year Median: 2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編委訪談 Scientific Reports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 編委訪談 | Scientific Reports​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請他們談談作為編委的感受和想法。
  • 科學地寫英文,與世界科學接軌 |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張育新教授
  • 讓小眾領域的論文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Scientific Reports 編委...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為了感謝他們的努力與奉獻,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訪談,將編委的角色從幕後搬到臺前,請他們談談作為編委的感受和想法。
  • 【理學院】一教授擔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編委
    我校理學院孫世國教授2015年4月起受邀擔任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的編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主要負責化學生物學領域相關稿件的送審及接收等工作(期刊網址:http://www.nature.com/srep)。
  • 同行評審,讓小眾領域得到更多肯定|Scientific Reports 編委趙繼民...
    |Scientific Reports 編委趙繼民教授
  • 編委特刊上線 | Scientific Reports帶您去太空探索生命奧秘
  • Biophysics Reports第一屆編委會第四次國內編委會議在京成功舉辦
    Biophysics Reports第一屆編委會第四次國內編委會議在京成功舉辦 2020-01-2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tific reports:多能幹性因子NANOG促進癌症發生機制研究
    2015年5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 Scientific Reports|我是這樣的學術期刊
    我發表的文章都經過具有建設性、廣泛且嚴格的同行評審流程,以期與各領域的科研人員以及科研圈以外的社會各界人士分享科學上嚴謹、技術水平高、同時又對現有知識體系有獨創貢獻的優質研究。我是一本在學科上兼容並包的開放獲取期刊。
  • 2020「科學探索獎」名單公布:鼓勵基礎研究 倡導探索自由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王思遠)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累計1.5億元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有3位科學家獲獎。
  • 從法國反對大學改革談對平等自由的理解
    所謂平等必須照顧到彼此有些聲音說這個決定違反了法國「自詡」的平等精神,實質上,從這次運動的發起,恰恰印證了法國人對於「平等」的深刻理解。前幾日和朋友聊天,談到自由,朋友說自由的前提必須是全民素質的極大提升,對於一直執著於平等自由的我,的確有些無言以對。
  • 中國學者在Scientific Reports發文量近三年逐年下降
    此外,Scientific Reports對研究中數據的可利用性也有要求,比如需要上傳論文原始數據、原始的Western blotting圖作為附加文件(Supplementary file,且為PDF格式文件)等。
  • 讓每一束花朵盡情綻放—延安實驗小學男女性別平等專題講座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培育男女平等先進性別觀念,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從平時抓起。延安實驗小學十分重視在學校領域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我們一起把男女性別平等教育帶進校園、帶進課堂、帶進思想。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延安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心理諮詢中心主任——石梅,她分別為延安實驗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女生帶來性別平等專場講座。
  • 平等是我們的 核心價值觀
    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日子裡,從一篇史料中獲悉:「1949年5月6日,毛澤東親自代中央軍委起草了給粟裕、張震並告陳(毅)、饒(漱石)、劉(伯承)、鄧(小平)的電報,電文中指出:在佔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它建築物。」在這份電文中,還寫有:「請劉(伯承)、張(際春)、李(達)注意保護南京中山陵墓,對守陵人員給予照顧。」這讓我恍然大悟。
  • 經濟發展特徵、住房不平等與生活機會
    正如庫爾茲等所質疑的,如果職業(勞動力市場)依然代表著生活機會,社會不平等或社會分層研究為什麼還要關注住房(Kurz & Blossfeld, 2004)?已有相關研究大多強調住房不平等是職業(勞動力市場)不平等的結果(Moore,2011),不構成獨立於勞動力市場之外的重要的生活機會。
  • IEEE解除對華為限制,北大教授張海霞將重新擔任編委
    」IEEE在聲明中解釋,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實施出口管制後,IEEE發布了合規性聲明,並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就出口管制條例在同行評審方面的應用做出進一步說明,IEEE會做出相應更新。喬斯·穆拉在給張海霞的郵件中同樣表示,「迅速採取行動,是因為我們想保護我們的志願者和成員免受可能涉及重大懲罰的潛在法律風險。」
  • 「人人生而平等」是誰的平等?
    對「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的解讀,也應該放在這個大背景下。「獨立」與「平等」獨立前的北美,按18世紀的世界標準,可以說享受著高度的自治、自由和經濟平等。最近不斷「躺槍」的託克維爾君,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曾大為驚嘆美國的平等。
  • 給人懺悔的機會,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
    同樣的道理,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應該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努力做到以眾生平等的觀點看待事物。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正如一個高高在上的有錢人施捨一點殘羹冷炙給乞丐,這不是善良,而是憐憫。佛法中的慈悲與善良,是站在與眾生平等的位置上,即無分別。凡事能懷著待己之心來對待他人,平等對待世間事物,這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也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