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我是這樣的學術期刊

2020-12-05 知社學術圈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Zen Rial/Getty

我,是Scientific Reports,一本來自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大家族的多學科開放獲取期刊。我發表的文章都經過具有建設性、廣泛且嚴格的同行評審流程,以期與各領域的科研人員以及科研圈以外的社會各界人士分享科學上嚴謹、技術水平高、同時又對現有知識體系有獨創貢獻的優質研究。

我是一本在學科上兼容並包的開放獲取期刊。我誠摯地歡迎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與我分享自己的最新成果,也樂於為小眾領域以及跨學科的研究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但這樣的大度並不意味著我沒有原則,只有科學上嚴謹和技術上合理的研究才符合我的出版要求。過去的一年中,有11,495篇稿件被我嚴謹認真的編審團隊謝絕。

嚴格的標準使我獲得了科研圈內外的廣泛認可。我所發表的論文引用率在全球期刊中位居前列,影響因子排名高於全球87%的期刊。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和組織,包括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英國政府等,在超過220個政策文件裡引用了我發表的文章。新聞媒體也關注著我的更新,包括中國新華社、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日本朝日新聞、美國國家地理在內的全球各大媒體都為分享我出版的研究貢獻了一份力量。

我知道大家對我的存在持不同觀點,為此也格外感謝那些依舊願意與我並肩而行的夥伴們的支持。感謝9,000餘名編委會成員,他們來自70餘個國家,背景涵蓋40多個領域,對每一篇接受稿件都進行了認真的審查和修改;感謝經驗豐富的70餘名內部編輯部工作人員,他們為稿件從接受到出版的整個過程提供了有效的監督,並為作者提供了有力支持。是他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使我在2018年的被引用量超過302,000,在全球期刊被引用量排名中位列第11位。

與此同時,我也感謝選擇了我的您。我已經接受並出版過來自180個國家或地區的投稿,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的全球百強高校共為我貢獻過超過29,000位作者。在過去的一年中,與我合作最多的前十所科研機構依次是:中國科學院日本東京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美國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日本京都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巴西聖保羅大學以及英國劍橋大學

數據來源:SN Insights

我與我開放包容的科研之旅還在繼續,也期待這一路有您的參與和支持。

開放又嚴謹的我,隨時樂於為來自不同領域的您,提供出版方面的建議與支持。

根據科睿唯安近期發布的2019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旗下的綜合性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最新期刊指標為:

2-year IF: 4.0115-year IF: 4.525Immediacy index: 0.679Eigenfactor score: 1.06154Article influence score: 1.286

自然科研已籤署了《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DORA),並將一如既往地主張以一系列不同的指標來評估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Scientific Reports 編委對它的評價。

擴展閱讀

Scientific Reports,是本什麼樣的期刊?

遏制傳染性疾病|Scientific Reports與研究者共同努力立足科學,改變世界 | NPJ 五周年論文精選

相關焦點

  • Scientific Reports | 我是這樣的學術期刊
    >
  • Scientific reports:多能幹性因子NANOG促進癌症發生機制研究
    2015年5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
  • Science:消失的學術期刊
    這項發表在arXiv的預印本論文中還顯示,另有約900種僅在線出版的學術期刊也可能因為不活躍而面臨消失該研究沒有發現有著名學術期刊或論文消失的例子,也沒有收集有關期刊影響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數據。這些消失的期刊中大約一半是由研究機構或學術團體出版的。而這些消失的期刊沒有一個是由大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依然表明,各個學科、各地區均有處於消失的危險中的研究成果,出版商應該投入資金改善當前的保存條件。
  • 最新《期刊引證報告》揭曉2017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年度報告為全球較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提供了多緯度的期刊評估指標,包括著名的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作為獨立於出版商的機構,科睿唯安自1973年以來發布的JCR,一直基於客觀的統計數據來評估期刊在學術文獻中的地位。
  • 想要增加論文曝光度,您可以這樣做 | Scientific Reports
  • 《科學》:那些消失的學術期刊,妥善保存學術論文刻不容緩
    這項發表在arXiv的預印本論文中還顯示,另有約900種僅在線出版的學術期刊也可能因為不活躍而面臨消失該研究沒有發現有著名學術期刊或論文消失的例子,也沒有收集有關期刊影響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數據。這些消失的期刊中大約一半是由研究機構或學術團體出版的。而這些消失的期刊沒有一個是由大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依然表明,各個學科、各地區均有處於消失的危險中的研究成果,出版商應該投入資金改善當前的保存條件。
  • 編委訪談 Scientific Reports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 【理學院】一教授擔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編委
    我校理學院孫世國教授2015年4月起受邀擔任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的編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主要負責化學生物學領域相關稿件的送審及接收等工作(期刊網址:http://www.nature.com/srep)。
  • 警示:被列入黑名單的SCI期刊;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表
    一、盤點進入黑名單的SCI期刊隨著國內機構對水刊和學術不端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機構對
  • 編委訪談 | Scientific Reports​
    (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在上學期,如何平衡教學、科研、編輯活動和家庭生活是我遇到的最大挑戰,尤其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成就是利用生物信息學的方法系統地預測了微生物基因組的複製起始點,其中一些預測已經得到實驗證實。相關的網上服務Ori-Finder和在線資料庫DoriC已經逐漸被該領域的研究者所認可。
  • Scientific Reports論文寫作模板已在AJE官網上線
    Reports論文寫作模板已在AJE官網上線
  • 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誰的論文要能在這兩個期刊上刊登,那麼評為正教授,就板上定釘了。  張民曾把論文寄到這兩個權威期刊,但總是石沉大海。後來有人指點,要想在這兩個期刊上發表論文,首先論文要有一定理論水平,其次要有項目經費來支付版面費和審稿費。即使這樣,如果沒有關係,也很難刊登。
  • 與我何關 | Scientific Reports
  • 期刊解析—曾經5分界科研人員人手一篇的Scientific Reports
    主要研究領域:微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病毒學/腫瘤/生物材料學/生物信息學Open Access (OA):是最新JCR分區:Q1中科院分區:大類:綜合性期刊3區; 小類:綜合性期刊3區 影響因子:近五年平均影響因子為4.525,非自引影響因子為3.799;2017-2018年最新影響因子為4.011。
  • 期刊解析—曾經5分界科研人員人手一篇的Scientific Reports
    主要研究領域:微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病毒學/腫瘤/生物材料學/生物信息學Open Access (OA):是最新JCR分區:Q1中科院分區:大類:綜合性期刊3區;小類:綜合性期刊3區影響因子:近五年平均影響因子為
  • 深陷造假風波,這本SCI期刊試圖挽回口碑,重新獲得信任
    前些日子,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日報揭露大型學術期刊的「論文圖片工廠」醜聞,涉及論文將近200篇。最近,在Bioscience reports的官網也掛出了這樣一段通知。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本期刊的具體情況期刊信息 期刊網站:https://portlandpress.com/bioscirepJCR3區:
  • 深陷造假風波,這本SCI期刊試圖挽回口碑,重新獲得信任
    前些日子,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日報揭露大型學術期刊的「論文圖片工廠」醜聞,涉及論文將近200篇。被涉及到的期刊都開始加大自身稿件的審查,並處理這些問題論文。最近,在Bioscience reports的官網也掛出了這樣一段通知。Portland Press出版社和Bioscience reports編輯委員會已意識到與《華爾街日報》上揭露的某些文章的科學問題。
  • 學術期刊「黑名單」戳中了誰的軟肋?
    據曾長期從事學術期刊評價工作的寧波大學商學院教授俞立平介紹,一般高校都有自己的學術期刊目錄,供教職人員發表論文作參考。「高校會根據學術期刊分為幾個體系,教師在級別高的學術期刊上發論文,學校會在科研和職稱體系中有所獎勵。」俞立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可見,列學術期刊「白名單」已成為高校常規的做法,但列「黑名單」的卻十分少見。
  • 中國學者在Scientific Reports發文量近三年逐年下降
    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和組織,包括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英國政府等,在超過220個政策文件裡引用了期刊發表的文章。新聞媒體也關注著期刊的更新,包括中國新華社、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日本朝日新聞、美國國家地理在內的全球各大媒體都引用期刊出版的文章。插播一句,SR並非只是生命科學和臨床的研究,它已經完善的涵蓋了從歷史、地理、生化到物理等諸多科學學科。
  • 細胞生物學新貴—Cell reports
    背景介紹Cell Reports是Cell Press出版社(Elsevier的子集團)2011年創建,2012年1月發表第一期的一本開放獲取期刊。Cell Reports是三大名刊CNS中《Cell》的子刊,是Cell出版集團旗下2011年創建的開放獲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