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2020-12-05 搜狐網

  張民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經濟系的副教授,最近他的心思一直放在論文能否發表的事情上。張民告訴《北京科技報》,再過四個月,學校就要評職稱了。學校規定,正教授的職位的評審需要應徵者5年內在指定的72種核心期刊上發表6~8篇論文。

由於學校已經3年沒有進行職稱評審了,所以積壓了一大批達到這一標準想要晉升的副教授。可正教授的名額就那麼幾個,要想從眾人中衝出重圍,就得有點硬指標。

  張民介紹,所謂的硬指標並不在論文多,只要發表一篇論文就夠,但一定要發表在《經濟研究》或《管理世界》這兩個權威期刊上。誰的論文要能在這兩個期刊上刊登,那麼評為正教授,就板上定釘了。

  張民曾把論文寄到這兩個權威期刊,但總是石沉大海。後來有人指點,要想在這兩個期刊上發表論文,首先論文要有一定理論水平,其次要有項目經費來支付版面費和審稿費。即使這樣,如果沒有關係,也很難刊登。

  經過一番輾轉,張民終於託關係聯繫上《管理世界》的一位編輯,但對方說,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可以在編輯會上幫你推薦,即使能上版,也要排到半年後。

  張民說,儘管版面費高低不等,但收取版面費幾乎是現在國內學術期刊的慣例。他告訴《北京科技報》,以前他在《商業研究》、《商業時代》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也收版面費,大約一篇1200元~1500元左右。照此推斷,《管理世界》的版面費一篇大約1萬元,除此外,估計還會有3000~5000元的審稿費。如果這個月再得不到《管理世界》的答覆,他就準備向論文中介尋求幫助了。

  在百度搜索中輸入「論文發表」幾個字後,排在前幾位的搜索結果都是各種提供論文發表服務的中介網站。記者打開其中一家名為「中國論文發表資訊網」的網站,網頁上顯示這家機構在湖北武漢。網站首頁上寫道:「本網站與多家國內知名核心和優秀期刊保持緊密聯繫,確保你的成果在核心、優秀期刊發表,為社會承認,解決您文章刊發難、時間長的後顧之憂。」

  聽起來不錯,記者趕緊撥打網站的諮詢電話:「我有一篇經濟學的論文,想在《管理世界》或《經濟研究》上發表。」接電話的王編輯說:「你說的這兩個期刊不一定能發,因為我們跟他們不太熟。這樣吧,我給你推薦一個CSSCI期刊,叫《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肯定能發,而且這個期刊也是核心期刊,符合你評職稱的標準。」

  「我的論文是經濟學的,能在這種技術類期刊上發表嗎?」記者疑惑地問。王編輯爽快地回答:「沒問題,你就別操心了。」 「那麼,版面費多少錢?最快什麼時候能發表?」記者追問。王編輯回答:「你把論文控制在8000字,版面費和審稿費6000元,估計明年7、8月就能發。」記者表示,如果按這個時間就趕不上評職稱了,能不能提前一些發表。王編輯說,這個雖然很難辦到,但是他們和很多期刊的關係非常好,只要多出版面費就可以。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對方如此熱情,記者不禁問道:「如果發表成功,是不是要付給你中介費?」王編輯說:「剛才跟你說的6000元都包括了,我們只收其中的1000元作為服務費。」最後,王編輯叮囑記者儘快把論文發到網站郵箱裡,如果感覺寫起來困難,網站可以幫著寫。

  打完電話後,記者查到《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是由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管,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天津市科學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國家中文核心期刊。

  在採訪中,雜誌社殷編輯告訴《北京科技報》,《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的審稿時間1個月,審稿通過後,半年內肯定發表。而且雜誌不接受電子郵件投稿,來稿必須用A4紙列印出來。另外雜誌主要發表科學學、科技政策與管理的論文,經濟學論文所佔比例很小。

  在張民看來,論文中介肯定是要掙錢的,但掙多少,取決於期刊的權威程度。而論文能在權威期刊發表,又決定了職稱評審的成功率。但是,張民覺得,如果能在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從而評上正教授,即使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因為一旦評上正教授,張民在學校裡不但會說話更有份量,享有帶博士生的權利,發表論文、出書也更容易。更為關鍵的是住房標準將由現在的85平米,提高到105平方米~120平方米,工資也將漲近1000元,同時能夠拿到一些經費多的大課題,綜合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為了獲得更高的待遇,像張民這樣不斷謀求更高職稱的人還有很多。正因為如此,為了在職稱評審中體現相對的公平,這種硬性指標在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都存在。隨之而來的,關於專業期刊收取版面費的事情也逐漸成為了視線的焦點。

  近日,一則關於《報告文學》收取版面費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據稱,一般兩萬字稿件,雜誌社要收3萬元,需要雜誌社派記者來寫的還要多付5000元。事後,《報告文學》主編承認收費,稱因雜誌虧損而採取了市場化運作,並表示「大家都這麼做,就我們倒黴」。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內學術期刊版面費泛濫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教授張家森告訴《北京科技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在評審正教授時,要求徵評人必須在獲得副教授職稱後發表在SCI期刊論文10篇。(SCI英文全稱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中國氣象科學院祝從文研究員也告訴《北京科技報》,他所在的單位在評定職稱的時候要求在國內的《科學通報》、《氣象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8篇第一作者的論文。「我們單位在評審論文的時候,要求必須在電力系統最權威的《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電工電能新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雜誌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3篇論文。」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湯廣福教授表示。

  對大量發表論文有需求的不僅是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在職科研人員。研究生畢業要獲得學位也需要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自然地理學碩士劉斌告訴《北京科技報》,中科院系統的碩士研究生在畢業時必須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至少1篇第一作者的論文。而博士研究生必須在SCI期刊上發表至少1篇第一作者的論文,而且該期刊的影響因子必須2.0以上。(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統計,國內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有100萬人,大多數學校要求在讀期間發表論文,還有100萬高校教師和研究機構人員面臨職稱評審。近日,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京召開。根據會議資料顯示,到2007年底,我國的科技期刊已達約5100種。

  如果按研究生每人每年發表1篇論文,教師和研究人員每人每年發表2篇論文計算,需要發表的論文一年就有300萬篇。如果按一家科技期刊每期可刊登30篇論文來計算,一家期刊一年可刊登360篇論文,那麼全國5100種科技期刊一年可刊登論文數量為183.6萬篇。與發表論文的需求相比,還有116.4萬篇的缺口。

  在《物理學報》副主編章志英看來,職稱評審中的硬性指標還是有一定價值的,起碼在眾多的衡量標準中,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但是,如此巨大發表論文的需求,僅靠5千份學術期刊很難滿足。於是學術期刊的版面就洛陽紙貴了。

  著名學者方舟子告訴《北京科技報》,「有些職業(例如中小學教師、醫生)的職稱評定完全沒有必要要求發表論文,但也被要求發表論文,造成論文發表需求在中國比國外大得多。」目前,國內學術機構職稱評定製度和科技期刊的生存都存在問題。

  章志英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物理學報》是物理界中的權威期刊,被SCI收錄,影響因子1.25,被引用頻次居中國物理類學術期刊第一位。也被張家森譽為物理領域最好的期刊。而這份600頁的月刊卻一直處於自收自支的狀態。

  目前《物理學報》有6個編輯,平均每人每月工資4000元,人員工資開支就是24000元/月。《物理學報》每月一期,每期印1000份,印刷費大約45000元。此外,還有房租每月60000元。這樣加起來,一個月的成本大約130000元。目前,每期定價85元,發行收入大約85000元。

  如果用按15頁一篇論文來算,一期大約刊登40篇論文, 用(130000元-85000元)40=1125元/篇,也就是平均每篇論文收取1125元版面費正好收支平衡。

  章志英介紹,由於中國科協規定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不能超過 150元/千字,所以《物理學報》的版面費只收100元/千字,這樣一篇論文也就收不到1000元的版面費。而審稿費則是象徵性的收40元/篇,哪怕是反覆審閱修改4、5次的。這樣算下來,收支剛好持平。

  在章志英看來,學術期刊讀者面窄,拿《物理學報》來說,600頁厚的期刊只有物理界專業人員才會訂閱,所以每期只印1000份,靠發行是很難維持的。

  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馮長根在接受《北京科技報》記者採訪時也對一些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審稿費的問題表示理解。

  馮長根指出:「從學術期刊的性質來看,它就是應該為科研項目服務的,科技期刊收版面費就和參加會議要交註冊費一樣,為發表者提供了學術交流的機會,同時也為其他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信息和參考。而且在科研經費中有一部分就是保證學術交流的,所謂的學術交流就包含了版面費、會議註冊費。因此,科研工作者分攤一部分科技期刊的成本是合理的 。」

  方舟子博士介紹了美國的學術期刊情況:「我從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學術期刊一般都收版面費。而且,各個科技版面費的收取標準不一樣。例如《美國科學院院刊》,按每頁70美元向有資金來支付版面費的投稿者收取,如果有彩圖,還要另外收費。美國《生物化學雜誌》則按每頁70美元的標準收取,但是費用都比國內要低得多,並且他們有嚴格的審閱環節。」

  湯廣福告訴記者,收取版面費是合理的,因為在國外的電力期刊上發表論文也需要繳納300至500美元不等的版面費。而國內優秀的學術期刊版面費也不高,比如《電工電能新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都在1000元左右。問題的關鍵是少數學術期刊只認錢不把關論文質量而使版面費背上了壞名聲。

  湯廣福就經常接到所謂「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業內權威學術期刊」的來信,「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學術期刊寄的,裡面除了說收錢發論文外,對於論文質量隻字不提。」湯廣福對《北京科技報》記者說,他現在已經產生逆反心理,對於這種主動上門的學術期刊不屑一顧了,甚至,他要求自己帶的學生也不許在這樣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但是,湯廣福坦言,在單位評審職稱的時候,一些人拿這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充數。

  那麼學術期刊收版面費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對此,馮長根指出,版面費制度本身不是一個壞制度,因為它使得科技界按照科技界的規律發表論文。但是,中國的科技期刊有5000多種,由於當初申請刊號的時候各種層次和級別的都有,管理上確實比較混亂。而正是這些少數出問題的期刊成為整個科技期刊的害群之馬。

  擔任了20年《理論物理通訊》主編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告訴《北京科技報》,一旦收取版面費,必將影響學術論文的質量,降低學術期刊本身的信譽。「這也是造成現在國內學者更願意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的『崇洋媚外』的直接原因。」

  相關數據也印證了何祚庥院士的判斷,從1994~2004年,我國科技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力是不成比例的。論文的數量排名位居世界第9,但我國科技論文被引用次數在世界上僅排第18位。我國每篇論文平均被引證次數更低,排在世界第124位。

  長期在日本留學工作的張家森告訴《北京科技報》,日本科研機構在評職稱時,沒有SCI概念,也不考核影響因子,而是看研究者在整個領域的貢獻和成就。對比國內在巨大的論文數量背後,論文的質量是很難保證的。

  何祚庥院士在分析國內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的根源時認為,學術期刊和其他社會類的期刊不一樣,學術期刊是公益性質的,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從事這個行業的科研人員,而不是普通讀者,堅決不能市場化、商業化運營。

  張家森告訴記者,在日本,學術期刊都是隸屬於不同協會的,每年,這些協會都會給下屬的期刊足夠的經濟支持。張增豔也說,歐洲的一些學術期刊甚至都不收費。比如,她當年曾投稿德國的《理論應用遺傳學》。這個期刊規定論文在12個頁面以下是不收費的,而彩版或超出規定頁數就要收費。當時她的論文超出一頁,交了200歐元。同時,歐洲的期刊在審稿上有一套評價標準。比如英國的《植物學》就要求論文具有創新性、理論價值、實用價值,論文中的試驗結果必須要經得起重複推導,有關數據在計算機模擬中要能夠還原,論文的邏輯關係也要清楚。

  章志英說,其實國內的權威期刊也是注重稿件質量的。《物理學報》作為嚴肅的學術期刊,一直堅持論文質量高標準。長期以來,期刊的論文錄用率只有20%。這也需要嚴格的審稿制度來保證,目前,每一篇論文都先經過責任編輯初審,通過後再由至少3位該領域第一線學術帶頭人組成的審稿組進行審評,通過後再由副主編、主編審定。

  而我國的學術期刊由於近年來全部實行了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期刊的一切開銷均須自負盈虧,有的地方主管部門還給期刊下達了創收任務。可是學術期刊專業性強,導致廣告額少,很多學術期刊甚至都沒有廣告。為了生存,只能走收版面費這條路。

  何祚庥認為,有關部門既然把學術期刊推向市場,也要考慮到生存問題。1988年中國科協出臺了039號文,建議各學會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此舉成為國內期刊收取版面費的開端,可以說,把學術期刊推向市場是版面費泛濫的主要根源。

  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有關部門承擔起學術期刊生存的責任。在此基礎上版面費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學術期刊也會獲得更大發展,《理論物理通訊》就是最好的例子。

  《理論物理通訊》現任編輯王伯林告訴《北京科技報》,我們的所有辦刊人員都是理論物理所的在編人員,每年人員工資、房屋、辦公、印刷等大約需要40、50萬,期刊的主要經費都來自理論物理所的支持。

  另外,為了擴大在國際理論物理學界的影響,《理論物理通訊》在2008年1月和英國物理學會籤訂協議,通過他們的所屬出版公司專門負責期刊在中國以外的發行。

  雖然由於保守商業秘密的原因,王伯林沒有向記者透露籤約金額,但是,雙方會在1年到期後,按照第三方評估的方式,判斷《理論物理通訊》的影響力和下載次數。然後,雙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也許,《理論物理通訊》的做法能夠讓舉步維艱的國內學術期刊看到希望。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美國學術期刊: 不收版面費是主流
    為了了解《科學》收取版面費的情況,記者撥通了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新聞發言人郎妮女士的電話。  郎妮告訴記者,《科學》從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費,更沒有按照論文的篇幅長短收費一說。  醫學類學術刊物  位于田納西州的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華裔醫學研究員趙暉博士在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說,據他了解,美國的醫學類學術刊物,除了個別頂尖的之外,絕大部分都向作者收取版面費。
  • 核心期刊發公告:停收版面費!
    據《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年初刊文,該刊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由於科研圈長期困於高額版面費問題,該通知得到不少人點讚。原文如下:為進一步吸引優質稿源,提升刊物學術質量,經學校批准,《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
  • 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最受傷的是中國期刊,很多SCI期刊免版面費
    2、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3、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並且強調非「三高論文」不得用科研經費報銷!這樣的政策出臺,很多人認為會對SCI期刊出版社影響會很大,然而並不是會對所有的SCI期刊造成影響,因為SCI期刊分為開源期刊和非開源期刊,非開源期刊主要面向讀者受眾,就是不需要繳納任何的版面費就可以出版。
  • 我國部分學術期刊借版面費斂財見文就發
    版面需求和供給的失衡讓學術期刊有了斂財機會  上海理工大學學術期刊收費情況調查研究課題組在2007年進行的調研發現,當時的科研機構(高校)和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直接造成了學術期刊版面的需求數量(約480萬篇/年)大大高於供給數量(約100萬篇/年)的現象。
  • 重磅:這本中文核心期刊2020年起停收版面費!
    據《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年初刊文,該刊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通知如下: 為進一步吸引優質稿源,提升刊物學術質量,經學校批准,《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此後凡向作者收取審稿費、版面費,不論多少,不論何種名目,皆為假冒。敬請各位作者相互轉告、監督。
  • 學術期刊亂象診斷:假刊增刊 買賣版面 虛假引用
    早在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報》就發表《祛癰扶正,學術期刊治理勢在必行》的報導,記者在文中指出:學術期刊亂象紛紜,存在買賣版面、違規增刊、頁數增多、「假刊」、虛假引用等現象,「諸多亂象是期刊異化的產物,嚴重敗壞期刊自身形象,玷汙學術風氣,令學者深感憂慮乃至憤怒。」把一切責任都推給期刊,顯然不公平。不過,現狀確實令人擔憂,在某種意義上說學術期刊得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在筆者看來,主要存在以下亂象。
  • 這本老牌SCI期刊,2-4個月可接收,OA免版面費
    ,這個比例不算高,畢竟是專業領域期刊。版面費傳統訂閱模式免版面費,OA模式的版面費為3750美元,約合人民幣25000元。綜上所述,Water Research 是一本影響因子穩定上升,發文量穩定,審稿快,對國人友好,沒有版面費
  • 學術期刊灰色產業鏈:論文貼錢賣,學術垃圾驚人
    學術期刊灰色產業鏈調查  半月談  「辛辛苦苦把論文寫出來,還要交審稿費、版面費、加急費、中介費等一大筆錢,就算是『賣』論文,也沒有這麼倒貼錢的!」一位高校教師痛心疾首地說。  當前,我國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論文代寫代發、期刊亂收費等亂象日益滋生,正成為敗壞學術風氣的「毒瘤」。
  • 國內期刊版面費高,專業影響力低,投稿免費的SCI期刊難道有錯?
    雖然科技部下發不唯SCI論文的公告,鼓勵大家發表國內的科技期刊,然對於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於國內的期刊並不感冒,因為中國國內大部分的科技期刊不僅專業性要低,而且版面費還高,特別是最近幾年,資訊時代的興起,科研論文中介興起,職稱論文大幅灌水,同時也讓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發表論文和專利最多的國家,相對於SCI的相對嚴格的審核制度,國內所謂的中文核心期刊水份太大,正是很多論文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 這本期刊發文量2000+,對國人友好,可免版面費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ISSN:1385-8947)是化學-工程領域的SCI收錄TOP級期刊,由瑞典創刊於1996年,著名出版商ELSEVIER出版,發表原創和新穎的基礎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國際論壇,以介紹原始基礎研究,解釋性評論以及對化學工程新發展的討論,由多位教授聯合主編,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的King-Lun Yeung教授,屬於中科院1區top期刊,今年
  • 這本2分+SCI期刊,投稿到接收1-2個月,國人友好,無版面費
    October 2020Received:12 October 2020,Accepted: 7 December 2020Received: 30 September 2020, Accepted: 24 November 2020Received: 19 October 2020,,Accepted: 26 December 2020版 面 費
  • 這本期刊發文量穩定,對國人友好,無版面費 今年影響因子突破3分
    期刊介紹美國期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ISSN:1520-4081)創刊於1998年,由著名出版社Wiley出版,主要發表環境科學、毒理學以及水資源方面的文章,目前在各領域分別排名97/265 (Environmental Sciences)、39/92 (Toxicology)、21/94 (Water Resources),主編是美國傑克遜州立大學的
  • 代理中介自揭論文發表期刊「版面買賣」內幕
    在此背景下,一個「論文代理」產業應運而生:承諾可以在權威期刊上發表,代價是只需交納一定的「版面費」,甚至有明碼標價的「行情」……而眼下,這樣的「版面買賣」在高校甚至學術界已然是公開的秘密。那麼,導致此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有沒有一種制度能對其進行約束,從而達到淨化學術風氣的作用?
  • 收費學術期刊已淪為「斂財機器」?
    [摘要]林賢祖說:「目前絕大部分開放存取出版商都採取作者付費(版面費)的模式,從而產生一個巨大的利潤(論文版面費)空間,幾乎所有大型的開放存取出版商一開始就罔顧學術水準而追逐暴利!」近日,福建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學院講師林賢祖將矛頭對準論文發表亂象,在微信公眾號「學術周刊」刊文《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版面費,驚心觸目!!!》,引發學界巨大爭議。根據林賢祖介紹,一些國內學術期刊會對發表論文徵收幾千元到幾萬元人民幣不等的版面費,這些費用名義上是用於維持學術期刊和學術出版社的運營,徵收作者的論文版面費已是中國學術界公開的潛規則。
  • 全國首例發論文收版面費獲刑案重審:非法經營罪爭議
    一審判決書顯示,蔡曉偉等人以維普相應期刊編輯部的名義為他人在維普期刊上發表論文,從而收取對方支付的版面費,該行為雖不同於普通的將出版物進行銷售予以獲利的經營活動,但其為對方在出版物上發表論文,以收取對方支付的版面費進行牟利,屬變相經營涉案期刊,其編輯部未經有關部門審批,亦不具備設立條件,屬私自設立,故屬非法經營行為,犯非法經營罪。
  • 60+學術期刊抗擊疫情選題,140+期刊2020重點徵稿選題
    愛知學者: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注重學術性、理論性、探索性。 2020年《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參考選題 愛知學者:中文核心(2017年版),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不收版面費。有稿費。
  • 曝光:黑龍江一學術期刊,給錢就能發論文
    因為3年讀研期間,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花錢在省級學術期刊《黑龍江史志》上發表過論文,以至於這本雜誌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該校「歷史系研究生學報」。他本人在此工作已經有幾年時間,並不了解收「版面費」發論文的情況。  隨後,記者聯繫了研究室負責人許潔民處長。她表示,因家中有特殊情況,正在外地緊急處理,並對記者的提問進行了簡單答覆。許潔民介紹,目前研究室主管《黑龍江史志》工作,她接手雜誌工作時間不長,過去確實有社會人員,以收取版面費的形式,聯繫雜誌刊發論文,網上也有很多中介機構以雜誌的名義接收論文投稿。
  • 一本免版面費EI期刊,審稿只需1個月,影響因子將達10分!
    昨天我們介紹了一本剛被SCI收錄的期刊:Food Quality and Safety(審稿超快的SCI期刊匯總,第三彈!),以及之前給大家介紹過一些ESCI期刊(這本國產英文期刊,最快1天接收!一審平均不到1個月!目前徵稿免版面費!
  • 化學領域的一本優質SCI論文期刊,免版面費,審稿速度快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還是化學領域的一本優質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從投稿到錄用一般只要1~3個月,國人友好,年發文量大,免版面費,而且,影響因子還不低(7分+)。歡迎化工、化學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等研究領域的小夥伴投稿哦!
  • 中山大學被曝列中文學術期刊黑名單
    期刊黑名單引網友熱議:有些不收版面費、編輯審稿快  何為黑名單?中大以怎樣的形式將其公布?  澎湃新聞記者在中山大學官網上查到了《中山大學關於印發〈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要期刊目錄原則(試行)〉(2014年修訂版)的重要通知》一文,「列入黑名單的期刊目錄」作為附件被添加在了文末。